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多节段胸腰椎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脊椎损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骨折,通常是由外界高能量撞击所致,多为高处坠落伤、交通事故伤及重物砸伤,导致多个椎体不同程度受损,同时可能合并后凸畸形、脊髓受损或马尾功能性损害等其他损伤,脊柱稳定性被破坏,严重者可出现截瘫.传统的后路跨伤椎复位内固定术存在术中椎体高度复位不理想、对后凸畸形矫正效果维持不满意及内固定松脱和断裂等缺点.近年来有不少报道指出经伤椎置钉植骨内固定术在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治疗中效果良好.本院2006年5月~2011年5月对30例多节段胸腰椎骨折的患者采用后路经伤椎置钉联合经椎弓根椎体内自体植骨治疗后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骨折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并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集10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均采用经骨折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加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术前、术后测量椎体前缘压缩率、椎管狭窄率、椎体Cobb角及并发症情况。结果105例患者随访12~36个月,平均19个月。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压缩率分别为(36.0±12.1)%、(3.8±2.4)%、(3.8±3.0)%;椎管狭窄率分别为(35.6±9.0)%、(10.9±3.7)%、(10.7±3.4)%;Cobb角分别为33.6°±8.7°、3.1°±2.0°、3.2°±2.5°;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各观察指标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内固定失败并发症。结论经骨折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加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对骨折椎椎体复位效果好,减少内固定失败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经伤椎固定联合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伤椎置入螺钉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胸腰椎骨折实施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术治疗,术前伤椎前缘高度比平均36%,脊柱后凸角(Cobb角)25°,椎管正中矢状径60%,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9例,C级11例,D级10例,E级10例。结果术后随访6-30个月,42例患者术后疼痛明显缓解,术后伤椎前缘平均高度比恢复到95%,脊柱后凸角(Cobb角)为3.5°,椎管正中矢状径恢复到96%,手术前后差异显著(P〈0.05)。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A级1例,B级4例,C级4例,D级5例,E级28例。术后骨折均获得复位,无一例发生内固定断裂、松动,矫正丢失等并发症。结论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术能让骨折获得满意复位,重建椎体高度,增强脊柱的抗压稳定性,减少内固定断裂和椎体高度丢失等并发症,是一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膨胀型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2月~2012年3月收治的32例65岁以上的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行后路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膨胀型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术后随访观察椎弓根螺钉稳定性、脊柱融合率、术前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伤椎Cobb角、椎体前后缘高度改善情况。结果 32例患者获得术后平均16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螺钉稳定性及骨融合良好。VAS评分、Cobb角矫正、椎体前后缘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膨胀型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椎骨折在促进骨折愈合、改善疼痛及减少术后后凸畸形方面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5月—2016年1月,共收治胸腰椎单节段爆裂性骨折患者73例,其中前期35例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进行治疗(A组),后期38例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B组)。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以及腰痛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末次随访时,B组伤椎前缘高度显著高于A组,Cobb角显著小于A组,远期椎体高度及Cobb角丢失率显著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时,B组患者术后ASIA分级情况显著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组术后腰痛整体情况优于A组,其中无痛例数显著多于A组,中度疼痛例数显著少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植骨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有效恢复伤椎椎体高度,改善伤椎稳定性,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减少腰痛等并发症的发生,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椎体内植骨结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2009年1月22例不伴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行椎弓根内固定及伤椎植骨,观察包括椎体高度改变、Cobb角改变及椎管狭窄率改变。结果随访9~25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及随访期椎体高度、Cobb角及椎管狭窄率恢复满意。结论椎体内植骨结合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是一种较为方便、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经伤椎和跨伤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52例,其中男34例,女18例;跨伤椎组(A组)34例,经伤椎组(B组)18例。损伤节段:T114例,T1212例,L131例,L25例。术前、术后及随访期间摄X线片及CT,比较2组术后骨折复位情况以及随访期间内固定有无失败和复位丢失情况。结果通过手术复位,伤椎上下终板成角(Cobb角)、椎体高度丢失率的比值均明显改善,术后随访测量以上结果与术后相比,A组中有11例发生椎体前缘高度降低,4例发生内固定失败;B组有3例椎体前缘高度降低。结论与跨伤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比较,经伤椎置钉固定能更好的矫正后凸、减少伤椎高度的丢失以及增加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霍智铭  文磊  关宏刚  陈超 《脊柱外科杂志》2022,20(2):107-110,130
目的 探讨经伤椎植骨置钉间接减压治疗高椎管占位率的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7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椎管占位率超过40%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7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5例。A组采用经伤椎植骨置钉间接减压治疗,B组采用跨节段置钉直接减压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并记录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2组术前、末次随访时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矢状面Cobb角、椎管占位率,记录骨性融合及内固定物断裂情况。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超过1年。A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切口感染,A组未发生脑脊液漏,B组有4例发生脑脊液漏。末次随访时,2组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椎管占位率、矢状面Cobb角与术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组矢状面Cobb角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椎管占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伤椎均获得骨性愈合,无内固定物断裂。结论 经伤椎植骨置钉间接减压治疗高椎管占位率的胸腰椎骨折中短期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骨折椎椎弓根植骨联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稳定型爆裂性骨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17例胸腰椎稳定型爆裂性骨折的患者行经骨折椎椎弓根植骨及椎弓根内固定术,术前、术后及随访时测量椎体高度、后凸角,了解神经功能改变及腰背疼痛变化。结果随访8~37个月,无断钉及内固定物松动,椎体高度和后凸角无明显再丢失,神经功能及腰背疼痛明显改善。结论经骨折椎椎弓根植骨联合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稳定型爆裂性骨折可重建脊柱前中柱的稳定性,防止后期矫正角度及椎体高度的再丢失。  相似文献   

10.
无论是跨伤椎的4钉2椎体固定,抑或是近年来报道的6钉3椎体固定,虽然其固定效果确切,但均为双节段固定。本研究对部分胸腰椎骨折采用经伤椎置钉单节段固定,以期减少脊柱运动节段的丢失。2006年1月~2008年5月采用经伤椎置钉椎弓根螺钉系统单节段固定的方式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25例,现将其早期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经椎弓根注射型硫酸钙植骨对预防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椎弓根钉固定失败的作用及意义。方法本组66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行短节段内固定并辅助经椎弓根注射型硫酸钙植骨)33例,B组(仅行短节段内固定)33例。平均随访16个月,在侧位X线片上测量Cobb角、伤椎后凸角以及伤椎相对高度,功能评定采用Greenough腰痛评分法(lowback outcome score,LBOS)。结果手术前、后2组间Cobb角、伤椎后凸角以及伤椎相对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末次随访2组问Cobb角、伤椎后凸角以及伤椎相对高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BOS评分,A组优良率为85%(28/33),B组仅为60%(20/33)。结论经椎弓根注射型硫酸钙植骨是降低内固定失败、减少伤椎高度丢失、后凸畸形等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单节段伤椎置钉选择性治疗胸腰段骨折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经皮后路伤椎置钉单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19例。AO分型:A1.1型2例,A1.2型14例,A3.1型3例。观察手术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和Oswest珂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椎体的高度、伤椎后凸、内固定物并发症。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6.3个月,手术时间平均67min,术中平均出血量95mL。术后VAS评分、ODI较术前获得明显改善(P〈0.05)。伤椎矫正复位率为(91,44±3.71)%,远期丢失率(7.78±2.80)%。所有病例均获得骨陛融合,无内置物相关并发症。术后无脊髓损伤、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合理选择适应证,经皮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胸腰段骨折具有创伤小、用时短、出血少、脊椎运动功能单位丢失减少等优点,是治疗部分创伤性胸腰段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后路短节段结合骨折椎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05年9月至2007年9月,行后路短节段结合骨折椎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82例,其中男50例,女32例;年龄18~63岁,平均36岁;病程2h~7d,平均2d。骨折根据AO分型:A1型25例,A2型48例,B2型9例。根据ASIA脊髓神经功能损伤分级:C级9例,D级17例,E级56例。术中将椎弓根螺钉置入骨折椎与相邻的上下椎体中,复位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结果:8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3个月,无一例内固定断裂或松动,全部获得骨性融合。术后骨折椎的椎体前缘压缩率及Cobb角均明显小于术前(P0.05),而术后随访骨折椎的椎体前缘压缩率及Cobb角与术后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骨折椎的尾侧椎间盘高度(h/H)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不完全性神经损伤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有1~2级的恢复。结论:后路短节段结合骨折椎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是安全可靠的方法,在骨折椎前柱撑开的同时可有效控制正常椎间盘高度的撑开,并有利于矫正后凸畸形和维持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GSS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二期伤椎骨水泥灌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5年3月~2010年10月共31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行后路GSS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后3~18个月根据X线及CT复查情况,出现"蛋壳现象"的患者在取出内固定前行伤椎骨水泥灌注,记录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伤椎高度及X线片测量的Cobb角角度。结果本组患者均未出现骨水泥渗漏,术后12~18个月取出内固定后再随访1~3年。术后伤椎椎体高度及Cobb角与术前相比有明显改善。结论 GSS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二期伤椎骨水泥灌注治疗胸腰椎骨折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作为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探讨GSS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二期伤椎骨水泥灌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2005年3月~2010年10月共31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行后路GSS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后3~18个月根据X线及CT复查情况,出现“蛋壳现象”的患者在取出内固定前行伤椎骨水泥灌注,记录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伤椎高度及X线片测量的Cobb角角度。 结果 本组患者均未出现骨水泥渗漏,术后12~18个月取出内固定后再随访1~3年。术后伤椎椎体高度及Cobb角与术前相比有明显改善。 结论 GSS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二期伤椎骨水泥灌注治疗胸腰椎骨折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作为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改良Wiltse入路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26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64例采取改良Wiltse入路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62例采取常规后路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