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雄性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SOD活力、MDA、NO的表达,探讨依达拉奉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SO)组、缺血再灌注(I/R)组和依达拉奉(ED)组,每组10只。建立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生化法测定3组脑缺血再灌注后SOD活力、MDA、NO含量。结果 ED组及SO组脑组织SOD活力均高于I/R组(P<0.05),MDA及NO含量显著低于I/R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增强SOD活力、减少MDA及NO含量,改善自由基代谢,有效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脑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奥扎格雷组和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组。采用线栓大鼠大脑中动脉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对各组大鼠的神经行为、脑梗死面积,脑组织中IL-1,TNF-α的含量的影响。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脑缺血/再灌注组大鼠神经功能缺陷严重,脑梗死面积大,脑组织中IL-1,TNF-α的含量明显增多,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奥扎格雷组相比脑组织中IL-1含量明显减少,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其它指标无差异。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可以改善大鼠神经功能,减少梗死面积,降低脑组织中IL-1,TNF-α的含量,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了IL-1,TNF-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各种器官的结构和功能都发生了一定改变,包括中枢神经系统。本实验的研究目标探讨依达拉奉的对糖尿病大鼠脑缺血损伤保护作用。方法①应用高剂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作实验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②非糖尿病大鼠(n=20)和糖尿病大鼠(n=60)均制作大脑中动脉脑缺血模型。制模后局部大脑中动脉缺血30min再给给予依达拉奉及24h再灌注。三十只糖尿病大鼠MCAO 30min后,立即依达拉奉(100mg/kg,腹腔)。PCR检测凋亡诱导因子(AIF)被用来评估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检测细胞色素C。结果依达拉奉治疗后糖尿病大鼠的凋亡相关蛋白和细胞色素C较无药物治疗的明显减低(P<0.05)。免疫组化检测细胞色素C。结论依达拉奉治疗后糖尿病大鼠上减少改善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通过减低凋亡诱导因子,细胞色素C。  相似文献   

4.
目的 回顾性分析155名单纯T2DM患者的血糖、镁离子和血细胞计数,探讨其相关性。方法 收集WBC、RBC、PLT、HGB、Mg2+和GLU检测结果,并使用SPSS21.0进行组间差异和指标相关性分析。结果 GLU与Mg2+、PLT呈明显负相关,与RBC、HGB呈明显正相关,与WBC无显著相关。Mg2+与PLT、WBC呈明显正相关,与RBC、HGB无显著相关。不同血糖水平组的Mg2+、PLT、WBC、RBC差异无显著性,HGB在GLU≥7 mmol/L组明显高于GLU<7 mmol/L组。结论 单纯T2DM患者的血糖与镁离子和血细胞代谢紊乱相关。对于早期或血糖控制较好且无明显疾病的患者,持续监测Mg2+和血常规仍然重要。当Mg2+、PLT下降或RBC、HGB升高时,应密切观察血糖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依达拉奉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永生 《中国当代医药》2011,(24):48+51-48,51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40只Wistar雄性大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0只大鼠,分别给予0.9%氯化钠溶液和依达拉奉,造模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对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脑组织NO、NOS及SOD含量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血清和脑组织中的NO、NOS含量明显上升、SOD含量明显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依达拉奉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补阳还五汤联合依达拉奉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60 只小鼠随机分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I/R),补阳还五汤组(BYHWD),依达拉奉组(ED),补阳还五汤+依达拉奉组(BYHWD+ED),每组再分2个亚组:1 d组和7 d 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作小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给药。TUNEL法观察神经细胞凋亡率;进一步Western bolt检测大脑皮质缺血区bcl-2 和 bax的蛋白的定量表达。结果 补阳还五汤+依达拉奉组较其他组能更明显地降低神经细胞凋亡指数(P<0.01),且较其他组可更明显地升高凋亡相关蛋白bcl-2的表达和下调bax的表达 (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与依达拉奉联用能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小鼠脑组织细胞中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增加具有神经元保护作用的抑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从而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加速神经功能的恢复,协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新型神经保护剂TQ0701-2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依达拉奉组(3.0mg/kg)以及TQ0701-2高剂量组(6.0mg/kg)、中剂量组(3.0mg/kg)、低剂量组(1.5mg/kg)。假手术组仅进行手术而不造成缺血状态,其余各组均采用Longa线栓法制备大鼠MCAO模型,在缺血2h后进行再灌注。TQ0701-2三个剂量组和依达拉奉组分别在缺血前30min以及再灌注0、2h尾静脉注射TQ0701-2和依达拉奉,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则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再灌注24h后观察大鼠神经功能损伤症状、脑组织梗死率以及病理组织学的改变。结果: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损伤严重,脑组织梗死率也明显增高(P〈0.01vs假手术组)。与依达拉奉的保护作用相同,TQ0701-2高中低三个剂量均能显著降低MCAO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和脑组织梗死率(P〈0.01vs模型组),并且三个剂量的改善作用是随着浓度增大而增强的,具有剂量相关性。另外,TQ0701-2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所致的神经元变性、坏死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结论:研究表明,依达拉奉衍生物TQ0701-2对大鼠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研究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大鼠的抗细胞凋亡和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 再灌注模型。将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再灌注组和依达拉奉组。再灌注组和依达拉奉组按再灌注2,6,12,24,48 h分为5个亚组。依达拉奉组在缺血2 h后解除栓塞,给予依达拉奉3 mg·kg-1静脉注射,首次给药24 h后相同剂量再次给药。再灌注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给药剂量、时间和方法同依达拉奉组。应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比色法检测各组血清丙二醛(MDA)浓度,免疫组化染色及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法(TUNEL法)测定脑组织bcl 2蛋白表达和凋亡细胞数,并测量各组脑梗死体积。结果依达拉奉组再灌注后6,12,24,48 h的梗死体积、血清MDA浓度、TUNEL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小于再灌注组(均P<0.05),各时间点bcl 2蛋白表达均高于再灌注组(P<0.01)。结论依达拉奉可以降低羟自由基水平,对抗细胞凋亡,对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大鼠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促凋亡蛋白Bad的磷酸化p-Bad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中的表达及依达拉奉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HE染色观察脑组织形态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磷酸化Bad的平均光密度值(A值).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p-Bad在缺血再灌注2 h明显升高,于4 h达到峰值(P<0.05),随灌注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减少并低于假手术组;依达拉奉干预组阳性表达在各时间点明显增加(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导致Bad磷酸化活性增强,依达拉奉可通过上调p-Bad来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凋亡相关蛋白Bcl-2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 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对照组(IR组)和依达拉奉治疗组(P组)(每组24只),利用大脑中动脉栓线阻断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2 h后再灌注损伤模型,以免疫组化染色,依术后处死动物时间不同,在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2、24、72 h(每组8只)观察各组大鼠大脑神经元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Caspase-3表达的不同。结果在不同时间点依达拉奉治疗组大鼠Bcl-2阳性细胞表达的数目高于缺血对照组(P<0.05),而Caspase-3阳性细胞表达数目则低于缺血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增加Bcl-2的表达,减少Caspase-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肝豆状核变性(HLD)及不同临床分型患者血常规各项指标水平,探讨其相关病理机制。方法 对493例HLD患者和153例正常对照组用sysmex XT-2000五分类血细胞计数仪检测19项血常规项目。 结果 HLD组WBC、NEUT%、RBC、HGB、HCT、MCV、MCH、MCHC、PLT、PCT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而LYMPH%、MONO%、EO%、RDW-CV%与正常组相比均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PV、PDW、PLCR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P>0.05);HLD患者肝型、脑型、脑内脏型3种临床分型血常规分析:3种临床分型以WBC、RBC、HGB、PLT水平降低比较明显,其中脑内脏型患者WBC、PLT低于标准的异常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 结论 HLD患者血细胞各项指标均有异常,对临床的诊断、治疗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2.
张浩  申玉清 《中国药房》2014,(3):221-223
目的:研究鸡血藤醇提物对血虚模型小鼠的补血作用。方法:通过放血以复制小鼠失血性血虚模型;通过腹腔注射环磷酰胺(25 mg/kg)以复制小鼠化学性血虚模型;通过皮下注射乙酰苯肼(20 mg/kg)同时控制饮食以复制小鼠综合血虚模型。60只KM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等体积生理盐水)组、模型(等体积生理盐水)组、乌鸡白凤丸(4 g/kg)组与鸡血藤醇提物高、中、低剂量(30、15、7.5 g/kg)组。制备模型的同时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10 d。测定小鼠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RBC、HGB、HCT、PLT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鸡血藤醇提物高、中、低剂量组小鼠RBC、HGB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鸡血藤醇提物高、中剂量组小鼠HCT、PLT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鸡血藤醇提物对血虚模型小鼠有良好的补血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液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正常人新鲜全血对多台血液分析仪进行比对,使血液分析仪各参数之间具有可比性。方法我们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标准文件EP9-A的要求,以WBC、RBC、HGB、PLT作为比对项目;以BAYER ADVIA120作为参比仪器对待评仪器SYSMEX XT-1800进行比对分析。结果SYSMEX XT-1800的WBC、RBC、H6B、PLT四项指标的相关系数r都〉0.975,在医学决定水平处的系统误差(Bc)均小于规定的允许总误差(Ea)范围。结论为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一致,当在同一实验室内具有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分析仪,或用不同仪器、不同测定方法测定同一检测项目时必须要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相关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笔者所在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90例,随机分为静脉组和末梢组各45例。分别采集静脉血和末梢血进行血常规检查,比较两组人员血常规检查中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以及血小板等检查项目。结果静脉组45例患者的血常规检查结果为,WBC:(5.24±3.16)×109/L;RBC:(3.34±0.98)×1012/L;HCT:(42.35±20.46)%;HGB:(115.75±15.76)g/L;MCHC:(319.78±28.79)g/L;PLT:(228.75±84.78)×109/L。末梢组45例患者的血常规检查结果为,WBC:(5.86±3.18)×109/L;RBC:(3.86±0.87)×1012/L;HCT:(31.46±21.48)%;HGB:(101.56±16.48)g/L;MCHC:(322.43±28.94)g/L;PLT:(213.48±81.46)×109/L。两组患者的MCHC检查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WBC、RBC、HCT、HGB、PLT的检查结果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采血方法对血常规的检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影响,应用静脉血代替末梢血可以有效的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兔肢体缺血再灌注继发全身免疫炎性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观察兔肢体不同缺血时间和再灌注后不同时间对血循环内血细胞的变化 ,了解继发全身免疫炎性反应的情况。方法 将雌雄不拘 96只家兔随机分成对照组 (A)、肢体结扎组 (B)、结扎后开放组 (C)。B组据结扎不同时间分BT1、BT2 、BT3 组 ,C组据开放不同时间分CT1、CT2 、CT3 、CT4组 ,在实验设定点右颈总动脉采血 ,观察血细胞数量的变化。分别作组间比较、组内多重比较。结果 兔肢体结扎、结扎后开放组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 (NC)、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百分比 ( %NC)、中间细胞 (MID)、中间细胞占白细胞百分比 ( %MID)、淋巴细胞 (LC)、淋巴细胞占白细胞百分比 ( %LC)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但结扎后开放组的增加低于肢体结扎组 (P <0 0 1) ;与对照组比较 ,肢体结扎组血小板数量增加 ,结扎后开放组减少。但两组平均血小板体积均高于对照组 ;兔肢体结扎组红细胞 (RBC)、红细胞压积 (HCT)、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CHC)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且肢体结扎组与结扎后开放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兔肢体缺血再灌注对血细胞系列有影响 ,尤其是炎性细胞和免疫细胞。肢体缺血再灌注可引起全身免疫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疟疾病例血液参数变化及其诊断价值,为疟疾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分别检测20例疟疾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WBC、EOS、RBC、HGB、PLT等血液参数,应用t检验对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疟疾患者血液参数RBC、HGB和PLT低于健康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WBC、EOS与健康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参数RBC、HGB和PLT变化与疟疾病例有着密切联系,在发热患者的诊断中应引起重视,进而科学、准确诊断疟疾病例。  相似文献   

17.
刘琳琳 《天津医药》2021,49(3):268-270
目的 探讨百里醌对小鼠造血系统辐射损伤的影响。方法 ICR小鼠,按平均体质量一致原则分为对照组、照射组和百里醌组,每组5只。其中,对照组小鼠不接受照射,其他2组小鼠接受2.0 Gy照射。照射前1 d,对百里醌组小鼠予以灌胃百里醌(10 mg/kg), 照射后持续3 d,其余2组小鼠灌胃生理盐水。照射7 d后处死小鼠,取外周血和单侧股骨骨髓细胞进行计数,检测骨髓细胞克隆形成能力与活性氧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照射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PLT)、单侧股骨骨髓细胞数(BMMNC)、骨髓细胞集落形成数量均显著下降,骨髓细胞活性氧水平显著升高(P<0.05),百里醌组外周血WBC、RBC、HGB、HCT和PLT计数也出现显著下降(P<0.05)。与照射组相比,百里醌组小鼠外周血WBC、BMMNC及骨髓细胞集落形成数量显著提高(P<0.05),骨髓细胞活性氧水平降低(P<0.05)。结论 百里醌对造血系统辐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通过抑制活性氧提高骨髓细胞增殖功能。  相似文献   

18.
576例海洛因依赖者外周血细胞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海洛因依赖对外周血细胞的影响。方法 :顺序采取海洛因依赖烫吸及静脉注射者外周血各 2 88例为研究对象 ,以 2 88例经检查血常规在正常范围的健康人群为对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烫吸组、静脉注射组红细胞计数 (RBC)、红细胞比积 (HCT)、平均红细胞体积 (MCV)、血红蛋白浓度 (HG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血小板计数 (PLT)、白细胞计数 (WBC)、淋巴细胞计数绝对值 (LYM)、中性粒细胞计数绝对值 (GRAN)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静脉注射组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中间细胞计数绝对值 (MID)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上述各项指标、各级平均值均在正常范围。静脉注射组RBC显著低于烫吸组 (P <0 0 5 )。烫吸组PLT、GRAN显著高于静脉注射组 (P <0 0 1)。海洛因依赖者中 2 7 95 %WBC、15 80 %GRAN高于常模。结论 :海洛因依赖者外周血细胞计数中RBC有降低趋势 ,WBC、PLT有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贵州省荔波瑶族、布依族及汉族进行血液学指标抽样调查分析,了解该地区少数民族健康状况。方法 抽取受检者静脉血,采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WBC、RBC、Hb、HCT、MCV、MCH、MCHC、RDW等8项血液学指标检查。结果 在当地的三个民族中共有941人受检,其8项血液学指标均值基本在正常范围内,但感染人数有很高比例,各民族WBC增高所占比例均大于10%。RBC、HGB及HCT降低者比例不高,但增高者占相当比例,RBC为33.16%~56.06%,HGB为9.39~25.35%,HCT为33.7%~41.51%。但MCH及MCHC值降低者比例较高,MCH为5.47%~49.22%,MCHC为38.67%~86.46%。结论 通过此次血液学指标抽样检查,可初步反映当地瑶族、布依族、汉族的身体健康状况。感染和贫血情况在少数民族人群中较多见。  相似文献   

20.
黄芪精对血虚症、气虚症模型小鼠的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黄芪精对血虚、气虚模型小鼠的影响。方法取ICR小鼠7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组,黄芪精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2只,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眼眶放血造模,给药后检测小鼠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对化学性损伤小鼠血虚症的补血作用试验分组同上,除正常纽外,其他各组给予腹腔注射环磷酰胺造模,检测指标同上。取ICR小鼠60只,分组同上,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他组用节制饮食方法造模,灌喂相应的药物,测定其游泳时间和脏器指数。结果黄芪精能显著增加失血性小鼠红细胞数量,模型组为(5.41±0.46)×10^12/L、黄芪精低剂量组为(6.00±0.54)×10^12/L、黄芪精中剂量组为(5.90±0.55)×10^12/L,黄芪精中、低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黄芪精具有提升化学性损伤小鼠白细胞水平趋势。黄芪精可显著延长气虚小鼠游泳时间,高、低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19〈0.05);黄芪精具有对抗气虚小鼠脾脏和胸腺萎缩的趋势。结论黄芪精具有补气生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