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益心康对柯萨奇B_(3m)病毒性心肌炎小鼠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实验观察中药复方益心康 ,对实验性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细胞保护作用和对心肌细胞内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方法 :诱导Balb/c小鼠形成病毒性心肌炎模型 ,分别予益心康、病毒唑稀释液、生理盐水灌胃。测每个小鼠血清磷酸肌酸激酶 (CK)及其同功酶MB(CK -MB) ,测心肌细胞感染CVB3mRNA量。结果 :中药治疗组小鼠的血清CK和CK -MB明显低于其它两个治疗组。中药治疗组小鼠的心肌细胞含有的病毒RNA量明显少于其它两个治疗组。结论 :益心康对柯萨奇B3m病毒性心肌炎小鼠有保护作用 ,并抑制柯萨奇病毒B3m在心肌细胞中的复制。  相似文献   

2.
黄芪注射液对柯萨奇B3心肌炎小鼠心肌穿孔素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丽敏  魏克伦  李微  高虹  郭岩 《中成药》2002,24(11):857-859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治疗小鼠柯萨奇B3(CVB3)病毒性心肌炎(VMC)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Balb/C鼠24只腹腔感染柯萨奇病毒B3亲心肌细胞株后,随机等分为两组;实验第8日留取心肌和血液标本,分别进行心肌病理检查,心肌穿孔素(Perforin,PFP)mRNA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分析及血清肌酸激酶-MB(CK-MB)测定。结果:心肌组织病理改变;黄芪治疗组明显轻于对照组;心肌穿孔素RT-PCR半定量;黄芪治疗组心肌Perforin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CK-MB含量;黄芪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心肌PFPmRNA表达水平与血清CK-MB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可能在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中起重要的作用。黄芪注射液具有抗病毒,调节免疫和减轻心肌损伤的作用穿孔素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生脉散提取物对实验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生脉散提取物(SMT)对实验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作用。方法:BAIB/c小鼠腹腔注射CVB3后,第4天出现病毒性心肌炎体征,到第8天病变到达高峰,形成病毒性心肌炎动物模型。通过观察小鼠体重变化,血清中LDH、AST和MDA的含量,心肌组织中病毒滴度,心肌组织病理变化和超微结构变化,研究SMT对实验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作用。结果:SMT提高心肌炎小鼠的体重增长速度;降低血清中LDH、AST及MDA的含量;改善心脏病理变化,改善心肌组织的超微结构;抑制病毒在心肌组织内的增殖。结论:SMT对病毒性心肌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理与抗氧化和抑制病毒在心肌组织中复制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将纳入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分别予以中药汤剂及生脉饮口服治疗,疗程3周,疗程结束后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及降低AST、CK、CK—MB、LDH、a—HBI)B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汤剂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明确,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庞国勋  董军杰  张至 《新中医》2011,(12):17-19
目的:观察解毒益心汤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解毒益心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2组均治疗30天后统计临床疗效及血清心肌酶、心率变异性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2.5%,对照组67.5%,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心率变异性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1.05)。结论:解毒益心汤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人参皂甙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浸润细胞穿孔素表达的干预作用;探讨人参皂甙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最佳剂量,为清心饮的新药开发提供质控技术支持。方法:选用雄性、4周龄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玉丹荣心丸组、人参皂甙高剂组、人参皂甙中剂量组、人参皂甙低剂量组,每组20只。腹腔注射CVB3病毒(Nancy株,TCID50=10^-5)建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模型。正常组给予蒸馏水灌胃,各治疗组分别给予相应中药灌胃。灌胃期间,观察小鼠一般情况变化,并记录小鼠体重。10天后采集血清心肌标本。用RT-PCR技术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穿孔素表达;用改良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肌钙蛋白cTnI的变化;用病理积分描述心肌病理改变。结果:(1)人参皂甙中、低剂量组小鼠心肌的穿孔素表达比模型组显著下调(P<0.05),玉丹荣心丸组、人参皂甙高剂量组小鼠心肌的穿孔素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差异;(2)人参皂甙中剂量组血清cTnI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3)人参皂甙中低剂量组病理改变比模型组明显减轻,病理积分统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中、低剂量人参皂甙可抑制穿孔素的表达,高剂量人参皂甙干预穿孔素表达的作用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中、低剂量人参皂甙对急性VMC的作用的疗效较好,其治疗作用可能与抑制穿孔素表达有关;(3)用人参或人参皂甙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时,宜采用中小剂量或配伍其他中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检测对于手足VI病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276例手足口病患儿血清cTnI、CK—MB水平。同时选择60例健康查体小儿作为对照组。结果手足口病患儿血清cTnI和CK—M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TnI在诊断手足口病合并心肌炎的敏感度高于CK—MB;cTnI窗口时间明显高于CK—MB。结论手足口病患儿易合并心肌损害、心肌炎。血清cTnI、CK—MB对早期诊断手足口病心肌损害、心肌炎有重要意义,且cTnI测定在诊断手足口病合并心肌炎的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心康口服液对治疗小鼠柯萨奇B3(CVB3)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将小鼠随机等分为模型组、阳性药对照(Ribavilin)组、心康口服液组及正常对照组,并腹腔接种CVB3病毒液建立病毒性心肌炎模型。观察比较4组小鼠5、10、20天体重、心脏重量、心脏肉眼及组织形态学改变,同时进行形态定量学检查及统计学分析。结果:心康口服液组小鼠体重增加,心肌坏死程度轻,范围小,组织修复完全。结论:心康口服液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有一定疗效,该药保护心肌抗病毒作用优于Ribavilin。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槐杞黄颗粒对重症感染性心肌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重症感染性心肌炎患儿60名,随机分为基础治疗组A组和基础治疗加槐杞黄组B组,A组予以抗病毒、营养心肌等综合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加槐杞黄颗粒,疗程3月。健康儿童30名为对照组。结果心肌炎患儿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肌钙蛋白( CTnI)、血浆脑钠素( BNP)及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升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减少,治疗后CK-MB、CTnI、BNP及LVEDD均降低,LVEF增加(P<0.01),B组疗效优于A组(P<0.05),提示B组较A组更能显著改善心功能。结论长期应用槐杞黄颗粒治疗重症感染性心肌炎可以改善心功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心肌康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组织形态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肌康对CVB3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组织形态,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雄性小鼠腹腔接种CVB3,制成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模型。接种1h后给予心肌康治疗。观测小鼠心肌病理变化情况。结果:心肌康治疗组比病毒感染组心肌病理变化明显减轻。结论:心肌康可抑制CVB3对心肌组织形态结构的损伤。  相似文献   

11.
择时内服中药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择时内服中药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患儿随机分为2组,2组均采用我科中药协定方"清心灵"汤剂口服治疗,治疗组50例采用择时服药,每日3次(8:00、13:00、20:00);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服药,每日2次(8:00、18:00)。2组均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心肌酶学、心电图的变化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总有效率8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择时内服中药与胃经、心经、心包经功能旺盛的时间段相对应,有利于药物的消化吸收,增加心肌的力量,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保祥  李荫昆 《河北中医》2000,22(7):535-536
目的 保西医医结合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 对照组30例采用能量和剂加维生素C、病毒唑静脉滴注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强益心气养胃中药。2组均15日为1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疗效及心电图ST-T改变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显效、有效时间亦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孙汉屏  杨宁 《光明中医》2011,26(7):1376-1377
目的探讨中药在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方面的疗效。方法 53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和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病人临床症状等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中药可以提高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68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给予治疗组34例患者中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给予对照组34例患者拉米夫定单独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各项症状体征均有明显的改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59%,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中西医联合治疗方法具有保肝、抗病毒、调整免疫机能、疗效全面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中医中药分阶段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观察中医药分阶段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设治疗组118例(先以清热解毒法治疗,后予益气养阴法治疗),对照组59例(口服辅酶Q10、静脉滴注二磷酸果糖等)。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3个月治愈率63%、30%、P<0.05,6个月治愈率94%、57%、P<0.05,临床治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提示中医药分阶段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扶正解毒法干预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简称HR-HPV)感染的临床疗效及患者体内血清IL-6的变化,探讨扶正解毒法干预宫颈HR-HPV感染的临床价值及作用机制。方法:将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状病毒感染患者120例随机分成中药联合组(口服扶正解毒汤联合外用清毒散),单纯中药上药组和西药上药组(α-干扰素),比较三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HR-HPV病毒载量及血清IL-6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中药联合组分别与对照组中药上药组、西药上药组比较,症状、体征积分下降更明显,说明中药联合组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体征评分,且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中药联合组与对照组中药上药组、西药上药组比较,病毒载量下降更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药联合组能显著降低HPV载量值,且明显优于对照组中药上药组和西药上药组;三组治疗前血清IL-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联合组血清IL-6下降明显,而中药上药组和西药上药组无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扶正解毒法能有效治疗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状病毒感染,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阻断宫颈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17.
中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房性早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房性早搏的疗效及机制。方法:50例病毒性心肌炎房性早搏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5例,均经抗病毒、能量合剂治疗。治疗组加服中药,对照组加服倍他乐克,均观察3周。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60%,有效率为28%,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显效率为28%,有效率为24%,总有效率为52%。结论:中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房性早搏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张持 《辽宁中医杂志》2014,(6):1205-1208
目的:观察养阴益气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恢复期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病毒性心肌炎恢复期纳入标准的11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中药组应用养阴益气中药组方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的主要症状体征(心悸、胸闷、胸痛、气短乏力、头晕、失眠)、血清心肌酶(AST、LDH、CK、CK-MB)、动态心电图变化和中医证候疗效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对于病毒性心肌炎恢复期患者的主要症状(如心悸、胸闷、胸痛、气短、乏力、低热、心烦、便秘),降低心肌酶(AST、,LDH,CK,CK-MB)和纠正心电图的异常表现方面,均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P<0.05,0.0 1)。在与西药常规治疗比较也发现,对于心悸、胸闷、胸痛、乏力和便秘的积分,中药组较西药组有明显的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主要症状疗效评价中,总有效率中药组优于西药组(P<0.01);总体证候疗效评价中,总有效率中药组优于西药组(P<0.05);中药组对血清心肌酶(LDH,CK)的保护性降低作用,优于西药组(P<0.05)。但在心电图的疗效评价上,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养阴益气组方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恢复期的患者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针法联合中药升白汤治疗干扰素致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方法将78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常规内科综合治疗,对照组单独应用中药升白汤治疗,治疗组在升白汤基础上加用子午流注针法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白细胞计数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干扰素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同时,采取子午流注针法联合中药升白汤治疗干扰素致白细胞减少症效果明显,且白细胞在治疗过程中波动小。  相似文献   

20.
高中方  张毅 《辽宁中医杂志》1999,26(10):464-465
观察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将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6 2例 ,随机分两组 ,治疗组 3 8例 ,在西药综合治疗基础上予中药心肌炎合剂 ;对照组 2 4例 ,予单纯西药治疗。结果表明 ,治疗组在治愈率、有效率及心功能指标改善方面 ,均优于对照组 ( P<0 .0 5 ) 。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