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QT间期离散度 (QTd)是指 12导联同步心电图中最长的QT间期与最短的QT间期之间的差值[1 ] ,近年来临床多有报道。我们利用 3导心电图机 ,在计算机处理技术和软件换算下实现了 12导联同步描记技术 ,测算 3 2例室性心律失常者和3 0例正常人的QTd。现将测算结果和对比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999年 3月~ 12月来院进行心电检测的门诊和住院病人 ,室性心律失常均经常规心电图 (2 2例 )和动态心电图 (10例 )描记证实 ,共 3 2例。男 2 7例 ,女 5例 ,年龄 18~ 48岁。其中频发室早 13例 ,室性并行心律或室性并行性心动过速 8例。自…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 (arrhythmogenicrightventricularcardiomyopathy ,ARVC)危重患者、家系中无症状患者及家系中可疑患者的QRS及QT离散度的存在规律。方法 按欧洲心脏病学会 (ESC)的诊断标准 ,选择有室性心动过速、晕厥或心脏骤停 (cardiacarrest)史的ARVC患者 2 5例为危重组 ,家系调查发现的家系中无明显症状的ARVC患者 16例为无症状组 ,家系中高度怀疑为ARVC但尚未达到诊断标准的 18例为可疑组 ,正常对照组为 14例。同步记录标准 12导联心电图。测量每个导联QRS时限 ,记录 12导联中的QRS时限最大值 (QRSm ,最长的 1个QRS值 )、QRS离散度 (QRSd ,12导联中最长的 1个QRS值减最短的 1个QRS值 )及QRS时限平均值 (QRSa)。测量每个导联QT间期 ,记录 12导联中的QT最大值 (QTm ,最长的 1个QT间期 )、QT平均值 (QTa)、QT离散度 (QTd ,导联中最长的 1个QT值减最短的 1个QT值 )、校正QTd(QTcd)及校正QTm(QTcm)。比较各组各指标的差异。结果 可疑组的年龄低于对照组、危重组与无症状组。 4组之间QRSd差异无显著性。QTd在危重组为 (6 9 6± 4 1)ms,在无症状组为 (77 3± 5 7)ms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5 5 4±6 3)ms(P均为 0 0 0 3) ;危重组与无症状组差异无显著性。QRSm、QRSa、QTa、QTcd、QT 相似文献
3.
室性心律失常QT间期离散度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室性心律失常QT间期离散度测定的临床意义刘永宁廖敏黄扬扬丁胜章近年来QT间期离散度(QTd)在急性心肌梗塞室颤的预测、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的安全有效性评估以及与持续性室速的关系方面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我们测定了71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心电图QTd,旨... 相似文献
4.
QT离散度和校正后QTd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QTd及QTcd与室性心律失常(VAR)的关系。根据Lown分级对60例VAR者(A组)的QTd及QTcd进行分析。并以50例正常人(B组)QTc、QTd、QTcd作为对照。结果A组的QTc、QTd和QTcd均比B组长(P<0.05~0.005)。A组、复杂VAR者的QTc、QTd和QTcd均比无复杂VAR者长(P<0.05~0.005),频发室性早搏(PVS)比偶发PVS长.其中伴室速QTc、QTd、QTcd比不伴室速长(P<0.05)。提示在器质性心脏病伴有VAR(尤其是复杂VAR)者中,其QTd、QTcd明显延长,系心脏的病理改变致电生理异常,引起心室肌的复极不均匀性增强,为折返活动提供了重要条件,从而导致折返性VAR发生。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冠心病患者QT离散度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本文选择46例慢性冠心病患者心率校正QT间期离散度(QTcd)与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QT间期离散度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枣庄市立医院(277138)汪吉红,黄玉华QT离散度(QTd)或QT间期离散度对预测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疾病和慢性心衰患者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或猝死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动态心电图检出的56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病人... 相似文献
7.
QT离散度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QT离散度及其临床意义成都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杜传礼,王伟综述QT间期离散度(QTd)是指心电图各导联间QT时限变异的程度[1],此现象最早由Campbell提出[2],它是由于心室肌肉复极不一致引起。通常测量的方法是采用体表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上最长的Q... 相似文献
8.
QT离散度 (QTd)是指常规体表心电图各导联间QT时限变异的量度。它代表心室肌复极的不一致 ,是心电不稳的一个标志。本文观察分析了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QTd及心率校正后QT离散度 (QTcd) ,旨在探讨老年AMI患者QTd、QTcd增加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AMI组 :选择 3 6例发病 2 4h内就诊住院有Q波AMI患者 ,男 3 1例 ,女 5例 ,年龄 60~ 82 (平均 64 7)岁。入院后 5d内给予持续心电监护 ,其中 16例出现下列心律失常 :频发室早 (>6次 /min)、成对室早 (PVS)、PVSRonT、室速 (… 相似文献
9.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心律失常、猝死和心力衰竭。心电图上主要表现出(1)复极异常;(2)除极/传导异常;(3)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时舒张期的碎裂电位和心室病变部位的低电压区可以被看作是其诊断标准。Carto系统标测能发现病变区的准确位置、病变严重程度及病变范围。目前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的临床治疗主要有:针对室速发生所采取的射频消融法,针对心力衰竭所采用的药物治疗及心脏移植手术,针对心脏猝死所采取的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植入等。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QT、JT离散度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266003)山峰周长勇孟军我们对8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QT离散度(QTd)和JT离散度(JTd)进行了检测,以探讨二者与AMI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1.
12.
QT离散度对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回顾性单盲法分析99例急性心肌梗塞(AMI)发病24h内首次心电图未校正的QT离散度(QTd)、心率校正QT离散度(QIcd)和改良心率校正QT离散度(QTLcd),以各种离散度≥60ms为标准对预测发病1周内发生室性心作失常的敏感度分别为74.1%、81.5%和74.1%,特异度分别为52.8%、14.4%和63.9%,在敏感度无显著差异的情况下,QTLcd的特异度明显高于QTcd(P<0.05)。认为临床选用QTLcd≥60ms作为预示AMI早期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方法更具价值。 相似文献
13.
QT离散度(QTd)是指心电图各导联间QT变异的量度。85年由Campbell首先提出。我们对38例急性心梗的QTd、QTcd、QTIcd、JTd、JTcd、JTtcd进行测量,并与36例健康^比较。结果显示在AMI早期24小时以内的心电图与对照组比较QTd即出现区域性的显差异P<0.001。QTmax、JTmax存在于梗塞或 相似文献
14.
自 1 990年来发现 QT离散度 (QTd)对成人作为心肌受损程度及其预后的一项指标 ,已广泛应用于成人心肌炎、冠心病、肥厚性心肌病等。我们 2 3例小儿扩张型心肌病人 (DCM)进行 QTd测 ,发现QTd越大、越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 ,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一、对象 1 995年 3至 1 999年 2月收治的DCG病儿 2 3例 ,男 1 4例、女 9例 ,年龄 2岁 - 1 4岁 ,平均 6.0 2± 4.2 6岁。对照组为散居健康儿童 1 8例。二、方法 DCM诊断标准 :X胸片 (心胸比≥0 .53) ,二维超声心动图 (UCG)心室扩大、室壁活动减弱、左室射血分数 <50 % ,除外先心病及其它后… 相似文献
15.
老年急性心肌梗塞QT离散度增加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探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530027)伍伟锋近年来研究发现QT离散度(QTd)增加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有一定关系,本文对老年急性心肌梗塞(AMI)室性心律失常与QT离散度关系作一初步探讨。1... 相似文献
16.
17.
QT离散度对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预测价值的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体表心电图QT离散度(QTd)对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是否有预测价值。将204例入选心脏病例的QTd按级差5ms分段,计算各时段病例中频发室性早搏(VPB≥30次/小时)以及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VF)的发生率。以各时段QTd的上限值为变量,对各时段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与QTd上限值进行相关性研究。将上述室性心律失常者分设为VPB组(n=52)和VT+VF组(n=46)。在其余入选病例中选择未发现明显室性心律失常者(VPB<5次/小时)50例设为疾病对照组。另设正常对照组(n=50)。对各组QTd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各时段VPB及VT+VF的发生率与QTd上限值无明显相关性(r1=0.2091,r2=0.1684,P>0.05)。VPB组及VT+VF组的QTd虽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与疾病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QTd对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似乎无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扩张型心肌病 (DCM)是临床常见的重症疾患 ,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 ,目前尚无有效的防治手段 ,5年生存率不及 5 0 % [1 ] 。本文对 4 6例DCM患者连续观察其QT离散度 (QTd)变化 ,并与同期住院的非心脏病人作比较 ,旨在探讨对QTd变化与DCM发生致命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病情预后判断 ,并为早期干预治疗提供参考。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选择 1996年 1月~ 2 0 0 0年12月住院的DCM 4 6例患者 ,分为两组。A组 :2 5例 ,男 16例 ,女 9例 ,年龄 2 3~72 (43.1± 15 .2 )岁 ,均为入院前或入院1W内动态心电图显示有致命室…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