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汗证的疗效。方法:对12例汗证患者治疗过程进行观察。结论:血府逐瘀汤为治疗汗证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2.
观汗可知病     
传统医学认为,汗为心液。如果说在炎炎夏日,身体出汗是再寻常不过的了。但有的人,无论夏季还是冬季,吃顿饭、做点事或稍一紧张便汗如雨下,这可能就是某些疾病在作怪了。在医学上,多汗症可分为全身多汗和局部多汗。  相似文献   

3.
观汗查病     
汗为心液,是阳气蒸化津液,出于体表而成。出汗有着调节体温等作用,但在特殊状态下,出汗、汗的多少、出汗的时间、出汗的部位以及颜色,不仅能告知人们所患的疾病,而且能说明病情的变化。观汗知病情是中医问诊治病的内容之一。现将汗症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活血化瘀药临床应用体会马裕袖河南中医学院(450003)活血化瘀药是临床常用的药物,多具有辛、苦、咸之味,归肝、心二经而入血分,辛能散瘀行滞,苦能降泻导瘀下行,咸以软坚化症瘤。故流畅血脉,疏通经络、攻逐瘀血,软坚破结为其主要功能,使瘀者通、滞者畅、结...  相似文献   

5.
虫类入药之用 ,最早始载《神农本草经》,共2 8种。汉朝张仲景应用虫类药物治疗内、妇科诸症 ,疗效甚佳 ,首创抵当汤 (丸 )、大黄 庶虫 虫丸、鳖甲煎丸、下瘀血汤等方 ,开辟了治疗用方的新天地 ,给后世医家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本人从事中医临床 2 0余年 ,对虫类药的运用略有心得 ,体会如下。1 虫类药的临床功用及分类虫类药属血肉有情之品 ,行走通窜之物。因虫类药配伍不同而其主治功用相异 ,总结起来大约有以下 1 0个方面 :1攻坚破积 :庶虫 虫、蜣螂、全蝎、蜈蚣、虻虫、蜂房等。 2活血化瘀 :庶虫虫、全蝎、地龙干、水蛭等。3熄风止痉 :蝉衣…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自拟止汗汤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汗证的临床疗效,并通过观察对免疫指标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符合诊断的52例化疗伴明显汗证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予谷维素治疗,20 mg/次,3次/d;治疗组在谷维素治疗基础上加服自拟止汗汤,100 ml/次,3次/d。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症状...  相似文献   

7.
活血化瘀药是治疗血瘀证的有效方法。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微循环、血液流变学检查的进展,对血瘀证的病理改变有了较明确的认识,因而对活血化瘀药在临床上的应用也有较大的扩展。1 现代医学对血瘀证的认识现代医学认为血瘀证的病理变化主要是由于血液流变性质和血管病理改变所致。常表现为:①血液循环障碍(包括微循环)所造成的人体组织的血瘀、血栓、出血、水肿等改变。②炎症所造成的组织变性、坏死、萎缩、增生等病变。③组织无限制的增生或细胞分化不良。④局部组织的代谢发生障碍以及由此产生的病理反应。总之,血瘀证是…  相似文献   

8.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对汗的辨证论治颇为重视,关于汗证的条文有一百余条,其中一部分条文或方后注中明确提到服药后当有汗出且对汗出的程度做了明确的明。为此,本文对《伤寒论》中证候药后汗出进行归纳整理,并探析《伤寒论》证候药后汗出机理,根据其药后汗出机理不同进行针对性治疗,反映其病机证治的差异性。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辨证。  相似文献   

9.
电视胸腔镜治疗原发性手汗症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电视胸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下胸交感神经链(T2~T4)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3月~2009年6月VATS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12例原发性手汗症的临床资料,均取90°侧卧位固定,腋下两孔入路,应用电凝钩切断T2~T4交感神经干,同期完成对侧手术.结果 全部顺利完成VATS交感神经链切断手术,无中转开胸,术后双手立即干燥、红润,双掌皮温升高(0.6~2.8)℃,无术后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病例,随访6~18个月无复发.结论 VATS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手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疗效可靠,具有操作简便、微创、安全、并发症少、符合美容要求等优点,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的首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正>拉米夫定(LAM)是目前临床上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主要药物之一,由于单药治疗的长期疗效不令人满意,故探索单药LAM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失效后的治疗成为热点。我院自2004年3月至2009年8月先后对不适合干扰素  相似文献   

11.
毛勇 《中外医疗》2012,31(19):59-59
目的探讨分析原发性胆汗性肝硬化临床诊断及治疗体会。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32例原发性胆汗性肝硬化的治疗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诊断标准以及治疗后的效果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临床表现中瘙痒、乏力、黄疸的有效率分别为59.3%、40.6%、40.6%,并发症下降37.5%,存活时间明显延长。治疗前后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缺乏临床表现,ALP、GGT增高和AMA阳性是早期发现原发性胆汁性肝硬的主要表现和诊断依据。而熊去氧胆酸是目前公认的早期治疗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辩证运用中医汗法,是温病初期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在具体运用上,采用辛凉解表辛温解表,宣化表湿,滋阴发汗等四种治疗方法.结论 汗法是温病治疗方法中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15.
临床运用风药的点滴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药是以祛风解表、治疗表证为主的药物 ,本类药物多为辛味 ,性能发散 ,具有宣散表邪 ,解除表证的作用 ,常用于外感病的治疗。金元名医李东垣重视调理脾胃 ,在其独特的补土风格中 ,运用风药升阳是其中一明显特点。本人在临床上运用风药升阳治疗诸证 ,屡见验效 ,现将点滴体会报告如下 :病例 1 :某男 ,5 6岁 ,阴囊冰凉、腰膝酸软一年余 ,1 997年 9月来我院求治。诊见形体瘦弱 ,面色萎黄晦暗 ,伴有食少、纳差、腹胀、外阴部出汗等 ,舌质暗红 ,苔白微腻 ,脉缓。中医辨证 :脾肾阳虚、寒湿下注。治以温补脾胃 ,燥湿升阳。处方 :黄芪30 g ,党参 1 …  相似文献   

16.
董秋梅老师临床经验丰富,用药精准,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应用"对药"经验。对药也称药对,一般是指用具有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作用的俩味或三味药组成的一种相对固定的配伍形式,以增强疗效或减轻毒副作用[1]。董师在痹证的治疗上善用药对组方配伍,且临床效果显著。今将其治疗痹证时常用对药加以总结整理,以研究其用药经验,指导今后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7.
诺氟沙星药纸片的临床应用体会马艳春1张乃秀2(1济宁医学院第一教学医院2济宁医学院门诊部一般资料:菌株来源于我院门诊与隹院病人的血液、尿液、分泌物、胸腹水、咽拭子、痰等。按文献〔1〕进行鉴定。诺氟沙星(NFLX)由浙江省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部浙江防疫检...  相似文献   

18.
药洛治疗巴木病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体表之邪能通过发汗、疏表、解肌等手段而得以祛除,俾肌体营卫调和、气血畅行的治疗方法,谓之汗法。六淫犯人,肌表先受。然因病邪有异、兼夹不同、体质悬殊,虽属表证,并非尽然。故临证之际,不可因区区表证而忽视之,治之之法,亦宜轻灵活泼,广开思路,不可一叶障目。一、辛温发汗法用于风寒束表之证。临床以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骨节酸楚、鼻塞、喷嚏、流清涕、或咽痒咳嗽、口中和、舌质正、苔薄白、脉浮紧为特征。多为外感风寒之邪,肌表被束,腠理闭塞,玄府不开,营阴郁滞,肺失宣降所致。宜选用具有辛温发散之品如麻黄、桂枝、紫苏、羌活、防风等与宣降肺气的杏仁、桔梗、前胡等配伍。成方如麻黄汤、荆防败毒散、九味羌活汤可选用。  相似文献   

20.
汗法是通过开泄腠理,调和气血,宣发肺气,以促进发汗,使邪气随汗而解的治法。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外感六淫表证如风寒、风热、风湿表证。也用于治疗表证兼证如麻疹、风疹、水肿兼有表证。也用于治疗病位在表的皮肤病如瘾疹、牛皮癣。汗法的应用,正体现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所说的“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