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兔藿藿指豆的幼苗。《说文解字注》草部云:“藿,未之少也。”段玉裁注云:“李善引《说文》作豆之叶也。”又《诗·小雅·白驹篇》:“食我场藿”。《毛传》曰:“藿,犹苗也。”藿指豆叶:《广雅疏证》卷十上释草云:“豆角(?)之荚,其叶谓之藿。”《诗·小雅·采菽》:“采菽采菽”。郑玄笺云:“菽,大豆也。采叶以为藿。”《唐本草》赤小豆条引《别录》云:“赤小豆,叶名藿。”藿也指豆:《诗·小雅·小宛篇》:“中原有菽,庶民采之。”《毛传》云:“菽,藿也。”又《诗·豳  相似文献   

2.
说“瘟疫”     
瘟,指流行性急性传染病,《说文》未收,其本字或为“殟”。大徐本《说文》释“殟”云:“胎败也。”释“殖”亦云:“胎败也。”考《玄应音义》卷七释《正法华经》第二卷“乌殟”之殟云:“乌没反。《说文》:‘暴无知也。’《声类》:‘乌殟,欲死也。’”又卷十二释《生经》第二卷中“殟婚”、卷十三释《比丘听施经》中“殟殟”引《说文》皆作“暴无知也”,  相似文献   

3.
古医书明引《经》语,其法大别有五:一曰直引,即照录原文。此法易晓,不烦引例。二云脱引。《温疫论·原病》:“《经》谓‘春气病在头’,治在上焦。”《素问·金匮真言》有“春气者,病在头”  相似文献   

4.
1.蒿、青蒿《病方》191行:“弱(溺)口沦者方,……先取鹊棠下蒿。”248~251行:“[牝]痔,以煮青蒿大把二,……青蒿者,荆名曰[萩]。”《病方》89页注⑥云:“青蒿,见《神农本草经》。《尔雅·释草》:‘萧,萩。’郭璞注‘即蒿。’这里是说荆楚地方称青蒿为萩。”笔者对此注持有不同的看法。按萩蒿是蒿的一种,但不是青蒿。清代郝懿行《尔雅义疏》下释草:“萧,簌。即蒿。按《尔雅》有二萧:许君所谓艾蒿乃是藾萧;陆所云萩蒿似白蒿,白叶茎粗,科生,数十茎即此。……今萩蒿叶白似艾而多歧,茎尤高大如  相似文献   

5.
1.(前巾)(葥)根《病方》109行:“疣,以杀本若道旁(前巾)帮(葥)根二七,投泽若渊下。”《病方》中葥根有三种解释。一释为地肤子,二释为山莓,三释为车前草。(1)葥释为地肤子《尔雅》:“葥,王(艹慧)。”郭璞注云:“王帚也,似黎,其树可以为扫蔧,江东呼之曰落帚。”《说文解字系传通释》:“葥,王蔧也。锴曰:今落帚草也。”《本草纲目》卷十六地肤条,其释名项目有《尔雅》“王蔧”、郭璞“王帚”,作为地肤子别名。这就意味着“葥”是地肤子。  相似文献   

6.
尚志钧 《中药材》1993,16(10):39-41
大苦的名称,最早见于《诗经》的注释。《诗·庸风·采苓》:“采苓采苓,首阳之巅。”《毛传》云:“苓,大苦。”《说文》:“苦,大苦,苓也。”《说文》:“?,大苦。”《尔雅·释草》:“?,大苦。”古书所云“大苦”是什么植物呢? 三国魏:孙炎注《尔雅》“?,大苦”云:“《本草》云?,今甘草是也。蔓延生,叶似荷,青黄,其茎赤有节,节有枝相当。或云?似地黄”。晋郭璞《尔雅》注同。  相似文献   

7.
鱣鱼血《病方》130行:“白?,取丹沙与鱣鱼血,若以鸡血,皆可……”。341行:“治痂,冶亭?、莁夷,熬叔□□皆等,以牡□膏、鱣血饍。[先]以酒洒,燔朴炙之,乃傅。” 鱣的同名异物有三。即鲤鱼、鱑鱼、(鱼单)(?)的别名皆称鱣。 1.鱣释为鲤《说文》:“鱣,鲤也。”段玉裁注云:“郑曰:‘大鲤也’,盖鲤与鱣,同类而别异。……凡鲤曰鲤,大鲤曰鱣”《尔雅》:“鲤,鱣。”舍人注云:“鲤,一名鱣。”(诗卫风·硕人》:“鱣鲔发发。”毛传云:“鱣,鲤也。” 2.鱣释为鱑鱼《山海经·东山经》:“碧阳之水,其中多鱣鲔。”郭璞注:“鲔即鱣也,似鱣而  相似文献   

8.
丹《病方》318行:“般(瘢)者,以水银二,男子恶四,丹一,并和……傅之。”454行:“(?),治以丹……”。《说文》云:“丹,巴越之赤石也”。段玉裁注云:“巴郡、南越,皆出丹沙。”《蜀都赋》:‘丹沙赩炽,出其坂,谓巴也。’《吴都赋》:‘赪丹明玑,谓越也’。”司马相如《子虚赋》:“其土则丹青赭垩”。注云:“丹,丹砂”。按丹,《病方》有时亦称丹沙。如《病方》130行:“白毋奏(腠),取丹沙与(?)鱼血,若以鸡血,皆可。”《本草经》谓丹沙能化为汞。汞的古字为澒。  相似文献   

9.
苦菜在中国文献中,因时代和地区的不同,所指的实物也不同。尤其在古代文献中,对苦菜的形态,多是一言半语,十分含混,说不清苦莱是什么东西。例如《诗经》中记载的“苦”、“荼”,均释为苦菜。《诗·唐风·采苓》;“采苦采苦,首阳之下”。《毛传》释云:“苦,苦菜也。”《诗·邶风·谷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毛传》释云:“荼,苦菜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荼”字云:“苦与荼正  相似文献   

10.
《武威汉代医简》大黄角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威汉代医简》第50—51号简有方云:“治金疮内漏血不出方药用大黄?二分曾青二分消石(庶虫)虫三分(亡虫)头二分凡五物皆冶合以方寸匕酒饮不过再饮血立出不即从大便出”。文中“大黄?”一药,原书注释云;“简文中‘大黄?’,有二解:一谓‘?’为肉之古体,应是‘大黄?’;一谓‘?’为丹字,简86丹沙之丹亦作自,与此同,应释‘大黄丹’。按: ‘大黄肉’、‘大黄丹’均不见《神农本草经》,应作何解,尚待进一步研究”。今按:一作“大黄肉”解。肉,《尔雅释器》:“肉日脱之”,注云:“剥其皮也”。又俗称凡果实  相似文献   

11.
一、(虫危) 《病方》86行:“蛭食(蚀)人胻股,?(?)(虫危),傅之。”方中的“(虫危)”有两种解释。有的文献释为蟹,有的文献释为兽。1.释为蟹《说文》:“(虫危),蟹也”。又云:“蟹有二螯八足,旁行,非蛇鱓之穴无所庇”。《大戴礼记劝学篇》:“蟹,二螯八足,非虵?之穴,无所寄也”。  相似文献   

12.
高等医药院校《中医各家学说》教材1980、1986年版中,总论部分所引谢利恒《中国医学源流论·医学变迁》的原文,均将“三世医学”中的《素女脉诀》一书,写作《天子脉诀》。现仅摘录1986年版教材总论第一节“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有关引文:“《曲礼》;‘医不三世,不服其药。’孔疏引旧说云:‘三世者,一曰《黄帝  相似文献   

13.
1.灶末灰《病方》57行:“狂犬啮人者,取灶末灰三指撮口口水中,以饮病者。”《病方》58行注④释“灶末灰”为“伏龙肝”。笔者认为“灶末灰”即是本草的“灶中热灰”,它不是“伏龙肝”。“伏龙肝”乃是灶中的黄土。《本草拾遗》云:“灶中热灰,和醋,熨心腹冷气痛及血气绞痛,冷即易。”《肘后方》卷七:“凡犬咬人,取灶中热灰,以粉疮,傅之。”  相似文献   

14.
《金避·妊娠病》篇曰:“妇人怀娠六七月,脉弦发热,其胎愈胀,腹痛恶寒者,……当以附子汤温其脏。”“其胎愈胀”一句,尤在泾《金匮心典》说:“胎胀者,胎热则消,寒则胀也。”后来许多注本皆从此说,但避“愈”字而不释。现代有注本认为是“胎位不断膨胀”,“自觉胎愈胀大”等。唯何任教授独具见解,认为是“胎气”胀(见《金匮要略新解》1981年第一版)。笔者赞同“胎气”之说,并认为“愈”是“郁”的借字,试述管见如下: 《尔雅》:“郁,气也。”郝懿行《义疏》说:“郁本香草,以为郁鬯,其气芬芳,敝以气言之。《一切经音义》二引李巡曰:‘郁,盛气也’,……《韩诗》云:‘郁隆炯  相似文献   

15.
(一) 第6条:“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 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文中“一逆尚引日”之“引”一辞,旧注多无训。今按,“引”之为言“延”也。根据是,“引”字古音属真部喻母,“延”字古音是元部喻母,两者古音为喻母双声、真元旁转。“引”的本义是开弓,《说文》:“引,开弓也”。由“开弓”引伸为“延长”。《尔雅·释诂》:“引,长也”。《诗·小雅·楚茨》:“勿替引之”。传:“引,长也”。“延”的本义是长行,《说文》:“延,长行也”,《尔雅·释诂》:“延,长也”。可见二者亦同义。既音近又同义,显然符合同源字的标准,故《吕氏春秋·重言》:“延之而上,分汲而立”。注:“延,引也”。揆之本  相似文献   

16.
概述《金匮·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篇》的内容,是以“饮邪”为重点。仲景虽然把痰饮和咳嗽并提,实际上咳嗽仅为痰饮中的一个症状而已。涵义:痰本作淡。《肘后方·卷三》有治“痰癊”诸方,即痰欲也。考唐释慧琳《一切经音义》云:“淡癊、谓胸上液也,医方多作淡饮。”又云:“痰癊、胸膈中气病也。津液因气凝结不散,如筋胶引挽不断,名为痰癊。”据以上数义,痰饮即津液为病之总称。  相似文献   

17.
“堇”简考     
《尔雅·释草》:“芨,堇草”。郭注:“即乌头也,江东呼为堇”。《诗经·大雅》:“堇,荼如饴”。朱注:“堇,乌头也”。此说流传甚广,现代中医药著作也多采用此说。本文拟对此说试作查考、商榷。一、古籍中有可食之堇堇,徐锴认为即苦堇。苦堇,《本草纲目》以为石龙芮别名。今人《诗草木今释》说同。  相似文献   

18.
读《灵》、《素》之余,偶有所及,爰以录之。其不当处,祈同道斧正。《素问·脉要精微论篇》“言而微,终日乃复言,此夺气也。”按:王冰注中“终日乃复言”未予明释。张隐庵曰:“终日乃复言者,气不接续也。”并引《伤寒论》条文:“实则谵语,虚则郑声,郑声者,重语也。”释之,有些通行本,亦从之,以“重语”释“复言”。“乃”者,除作副词用,尚有“难”义,《说文》:“乃,曳词,又难也。”《公羊传》:“乃者何,难也。”可证。“复”者,除作“重复”外,尚有“再”义,《增韵》:“复,再也。”  相似文献   

19.
《灵枢·邪客》云:“卫气者,……夜行于阴,常从足少阴之分间.行于五藏六府。”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内经讲义》(1984年版)释;“足少阴之分间,指足少阴肾经和足太阳膀胱经的交接处。”《黄帝内经灵枢译释》和《灵枢经校释》均释为“足少阴肾经之起点”,历代注家于此或阙如弗释,或增义为训。  相似文献   

20.
一、芍药分赤白说 芍药分为赤白,当始于魏晋以后,六朝之时。陶弘景《本草经集注》曰:“今出白山、蒋山、茅山最多,白而长尺许,余处亦有而多赤,赤者小利。”《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引别本注云:“此有两种,赤者利小便、下气。白者止痛散血。”唐·日华子云:“赤色者多补气,白者治血。”宋·马志《蜀本草》曰:“此有赤白两种,其花亦有赤白二色”。宋·苏颂《本草图经》曰:“芍药有二种,一者金芍药,二者木芍药,救病用金芍药,色白多脂肉,木芍药色紫瘦多脉。”宋·王衮《博济方》云:“治五淋赤芍药一两”、《广利方》云:“治金疮血不止、痛、白芍药一两。”宋·初虞世《初虞世方》云:“治咯血衄血白芍药一两。”《本草纲目》列入草部芳草部类,李时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