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补法是补益人体阴阳气血之不足,或补益某一脏之虚损,治疗各种虚证的方法.虚证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不同,补法也分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等,并宜结合五脏之虚补益五脏.  相似文献   

2.
在祖国医学中贫血属于“虚劳”的范畴,中医学认为:凡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调,或久病失养,积劳内伤,久虚不复而表现为各种亏损证侯者称为“虚损劳伤”。而虚劳不外乎阴虚、阳虚、阴阳两虚、气虚、血虚、气血两虚。总之“精气夺则虚”,在治疗上通常以明代汪绮石指出的:治虚有三本“肺脾肾是也”。肺为五脏之天,脾为百骸之母,肾为性命之根,治肺、治脾、治肾治虚之道毕矣。  相似文献   

3.
杨培君治疗老年男性冠心病心绞痛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培君教授 ,从事中医心病研究 30年 ,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尤其对老年男性冠心病心绞痛的辨治具有独到的见解。笔者有幸跟随杨师学习聆教 ,现将其辨治经验整理报告如下 :1.肾虚为本 ,虚实挟杂是病理关键冠心病心绞痛属于中医“胸痹”的范畴 ,常发生于中老年人 ,尤以男性多见。杨师认为老年男性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病有其独特的病理特点 :即肾虚是本虚的核心 ,本虚以阳虚、气虚为主 ,标实以血瘀、痰浊、寒凝为重点。因为肾为先天之本 ,水火之宅 ,肾主一身之气。老年患者 ,年过半百 ,肾气渐衰。如肾阳虚衰则不能鼓舞五脏之阳 ,则心气不足 ,或…  相似文献   

4.
试论慢性肾功能衰竭正虚邪实之病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病名、病因、病位、病性等方面阐述了慢性肾功能衰竭正虚邪实之病机。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当为中医之关格或虚劳;病因为先天不足,感受外邪;病位在脾肾,累及五脏;病性为虚实夹杂,寒热交错,既脾肾功能失常,水液代谢障碍,湿浊氮质潴留。同时正虚的演变→般遵循气虚→血虚→阳虚→阴虚→气血阴阳俱虚的规律。治疗时当以补脾肾、泄湿浊、解毒活血为原则。  相似文献   

5.
五精所并,是五脏之虚所造成,虚而郁,郁而并,证候由虚转实。脏实则其所主之志彰显,分别出现喜、悲、忧、畏、恐等情志改变。故此,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情志随五脏虚实之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轻度认知障碍(MCI)主要病机在五脏虚损、脑消髓减,认为肺虚督亏在MCI发生发展中其重要作用其病机之一,肺气虚则宗气弱,气血乏源,五脏失养,督亏则气血精液不能上达于脑而形成脑消髓减,故在研究轻度认知障碍时,应重视补肺调督。  相似文献   

7.
介绍薛敬东论治肝硬化腹水阳虚型经验。认为臌胀属本虚标实,气虚血瘀贯穿始终,气血水痰各有偏重。以五苓散为基本方加味治疗阳虚型臌胀,均加益气活血之药,首辩虚实轻重,次辨脾肾之偏虚,分清气血水痰之偏重,并加以对症之药,结合实验室检查,综合施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栗锦迁教授对心悸的治疗本于《内经》、法于张仲景,总结出该病虚实两分、兼顾五脏、全面考虑、突出主证、灵活辨治等观点。对该病的辨证分型总体上分为以虚为主证型和以实为主的证型,以虚为主的证型包括阳虚气弱和气血两虚两大类。正虚致悸(阳气不足、阴血不足)和邪实致悸(火热致悸、水饮及痰饮致悸、瘀血致悸)。以实为主的证型包括痰火扰心、痰浊阻闭、心血瘀阻、七情郁结、突受外惊。在该病的辨证治疗上,强调要兼顾虚实两端,脏器亏虚需首辨阴阳气血,标实需分清水饮、痰浊、瘀血,以及其两两组合或三者共见中的主要矛盾,在不同的阶段,根据不同的邪实特征灵活组方,基于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而功补结合做到攻不伤正,补不滞邪。  相似文献   

9.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医病机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充血性心力衰竭,一般属中医喘息,水肿,心悸,怔忡,心痹,心水等病证范畴,阴阳两虚,心脉瘀带为其基本病机,虽阴阳俱损,但总以阳虚为主,兼有阴虚,为五脏精气虚衰,功能失调的疑难重症,在脏腑病理上虽为多系统虚损性改变,但病变重点以心肾为主,因虚致瘀是充血性心力衰竭血瘀证的病理特点,气虚血滞,是导致体内水液潴留的始动因素,气血阴阳之虚与瘀血,水饮水实的标本虚实之间,表现为因果错杂的转化关系。  相似文献   

10.
补法是补益人体阴阳气血之不足,或补益某一脏之虚损,治疗各种虚证的方法。虚证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不同,补法也分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等,并宜结合五脏之虚补益五脏。《素问·至真要大论》所云:“虚者补之”,“损者益之”。及《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云:“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是补法立论的依据。但其实际运用,早在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中已有较为详尽的论述,现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1单补为主法《金匮要略》针对具体病因运用补法之处较多,据病因不同,分别采用补气、补血、补阴、补阳法。1.1补气法《痉湿篇》…  相似文献   

11.
饮食在抗衰防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养生奉亲书》中记载:高年之人,真气耗竭,五脏衰弱,全仰饮食以资气血。”故饮食进则谷气充,谷气充则气血胜,气血胜则筋力强。”古医书中所介绍的能“增年”、“寿世”、“长生”、“耐老”、“驻颜”的食物均可作为延龄之品,如山药、茯苓、芡实、藕粉、枸杞子、黑大豆、核桃仁、猕猴桃、蜂蜜等均能却病安康,益寿增年。如能与米煮成食粥,或煮粥加上述食品调服,定有增强体质、激发老年人活力之功。下面介绍几则古书中记载的延寿粥方。《饮馔服食笺》何首乌粥用制首乌15克,粳米50克,粥熟时加入红糖或蜂蜜调味…  相似文献   

12.
人到老年阶段,正气虚衰,脏腑功能衰退,病久气血阴阳耗伤,常伴痰浊、瘀血等。老年胃肠病有虚实之分,以虚为主,治疗当着重扶正,补益脏腑阴阳气血,不可过用苦寒通降。用相应扶正之法时,佐以祛邪降逆行气之品,方可取得速效。  相似文献   

13.
虚痛病机探讨饶旺福饶淑珍(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南昌330006)关键词虚痛病因病机“痛则不通,不通则痛。”然而,临床上较注重由邪滞经络脏腑、气血运行不畅导致“不通则痛”之实证,而对于因人体气血阴阳不足、脏腑功能减弱以致气血运行不畅或经脉失去营养、濡润...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心绞痛依其胸闷痛的主要临床表现,相当于中医学的"胸痹""真心痛"等范畴,其临床表现常常标本相兼,虚实夹杂,如气虚血瘀互见,阴虚痰热夹杂。心痛发作时以标实为主,虽有气滞、血瘀、痰浊和寒凝之别,但以血瘀最为突出。在缓解期则以本虚为主,可有气虚、血虚、阳虚、阴虚的主次,其中又以气虚最为常见。王永霞教授认为,气滞、痰浊、血瘀,至脉道不通是发病的关键,其病机为本虚标实,诊断要重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上以实则泻之,虚则补之,虚实夹者,通补兼施,以权衡心脏气血阴阳之不足。  相似文献   

15.
治喘之法,不只在于肺肾亦在于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肌疲劳贯穿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发展甚至死亡的整个过程,是出现喘促等不适症状的重要因素之一。从肺、从肾入手治疗COPD所致喘证常不能取得理想效果。脾主肌肉,COPD呼吸肌疲劳常为脾气亏虚,肌肉不能得以充养所致,且脾为五脏的中心,脾气健,则五脏可得后天精气之充养。故治疗呼吸肌疲劳所致之喘证,从脾入手,往往可取得意想不到的佳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讨论中医治疗脑萎.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本症常为本虚标实之证,以本虚为主,而多责之肝肾精血不足,心脾气血亏损,气血运行失衡,清窍失于荣养.标实乃气血瘀滞,脑络不通,或痰浊内生、蒙蔽神窍所致.临床上首辨虚实,分清虚多实少,还是实多虚少,或虚实并重.其次应辨阴阳,肾精不足,伤于阴则成肾阴虚证,伤于阳则成肾阳虚证,治疗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7.
孙立巧  康宁  李仝 《中医学报》2020,35(5):968-971
慢性放射性肠炎潜伏数年、起病隐匿,常遇感而发,病情变化多端,符合伏邪的特点。其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多为脾肾两虚,实多为湿热瘀互结。该病的治疗应兼顾扶正和祛邪两个方面。当外来燥邪作为诱因入侵时,多耗伤人体津液,造成正气不足,无力抵抗外邪,邪气潜伏于体内,影响脾胃升降功能,以致燥湿内生,治以资生丸加减,以益气健脾、祛湿、行气、清热、消食;燥邪侵犯人体,最易耗气伤津液,以致气阴两虚,治以八珍汤加减,以气血双补;生化无源则气血不足,不能推动气血的运行,以致瘀毒内蕴,以清营汤加减治之,活血化瘀、滋阴凉血;脾虚则肝脏相对旺盛,而出现腹痛、腹胀、肠鸣、泄泻,伴有胁腹胀满疼痛等症状,治以痛泻要方加减,以疏肝实脾。此外,久病脾虚易累及肾脏,引发脾肾两虚,可选择四神丸联合参苓白术散丸剂以调补脾肾。  相似文献   

18.
该文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在对王凤荣教授多年诊治冠心病的临床经验及其研究成果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对冠心病与五脏的相关性做进一步探讨。王教授认为冠心病病位在心,为本虚标实之证。病机特点因脏而异:心肺气虚,血行乏力,气血运行不畅;心阳不足,温通失职,痰瘀搏结,痹阻心脉;脾胃虚弱,水湿聚而成痰,痰瘀互结,痹阻心脉,心脉不通,不通则痛,或心脾两虚,心脉失养,不荣则痛;肝气郁结,气机郁滞,痰浊血瘀内阻心胸;肾虚本亏,阴阳不足,心脉失养,甚或水饮凌心。冠心病病变类型与五脏有密切关系,甚至出现多脏同病的特点。从冠心病与五脏相关的角度,完善与充实了中医关于冠心病病因病机及证治系统研究的薄弱与不足,并确定了以整体调治为原则,从五脏相关论治冠心病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9.
梁劲军 《广州医药》2012,43(2):48-49
中医经典理论概括论之,人体以五脏为中心,六腑相配合,以气、血、精、津液为物质基础,通过经络使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紧密相连,外连五官九窍,四肢百骸,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故有"五脏互藏"之说."凡五脏之气必互相灌溉,故各五脏之中,必各兼五气"(《景岳全书.真脏脉》),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一旦阴阳失调,气血壅塞,以致痰、湿、瘀、毒等聚于身体某处,或因寒、热、虚等,造成脏腑功能极度失调,产生器质性改变,则需要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20.
以五脏病机理论分析心力衰竭发生发展,探讨其辨治特点,指出心力衰竭发病与五脏均相关,尤以心为主,病机以心之气血阴阳俱虚为本,展现由原发病传变至心,再向他脏传变的过程;治以养心为主,阴阳并治,气血同调,顺应传变,五脏兼顾,分期侧重。心力衰竭诊治亦需中西医结合,做到整体调节,以期缓解症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