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观察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中高危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PAR)和临床结果的影响,从而评价其在PCI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00例入院行PCI的中高危NSTEACS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应用替罗非班组(47例)和早期未应用替罗非班组(53例).早期应用组在PCI术前至少4h静脉应用替罗非班.早期未应用组术前不使用替罗非班,术后可据临床情况使用,因此它包括PCI术后即刻应用替罗非班(32例)和PCI术后未应用(21例)两个亚组.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及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索.观察两组PAR、PCI术前术后TIMI血流情况、出血事件与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与未用药相比,应用替罗非班12h后PAR明显下降(P<0.01);与早期未应用替罗非班组的两亚组相比,早期应用组术前靶血管的TIMI血流3级的获得率明显较高(83.0% vs.60.0% vs.61.5%;P=0.045);术后靶血管的TIMI血流分级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出血与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可安全、有效地抑制PCI患者血小板聚集并改善PCI术前TIMI血流.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国产替罗非班对因急性冠脉综合征行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及不良反应,评价其在PCI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因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入院行PCI的患者30例,其中替罗非班组18例,对照组12例。替罗非班组在PCI术前第10~30分钟静脉注射替罗非班10#g/kg(3min注完),然后以0.15#g/(kg·min)静脉滴注维持18h,对照组以相同的方法输注安慰剂。所有患者均接受静脉注射普通肝素及口服二磷酸腺苷(ADP)受体拮抗剂和阿司匹林。应用10#mol/L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小板聚集率变化和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替罗非班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两组6h时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19.0±8.2)%和(58.6±7.6)%,替罗非班组出血事件有增多趋势(22%),主要是穿刺点出血,两组均无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结论:替罗非班可安全、有效地抑制PCI患者血小板聚集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女性患者(年龄≥70岁)的临床特点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远期预后,评估实施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362例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年龄70~88岁)入选本研究,按性别分为男性组(258例)和女性组(104例)。术后12个月随访时进行定量冠状动脉造影分析,并观察住院期间、术后6个月和2年时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和靶病变重复血管重建。结果女性组合并2型糖尿病多于男性组(35.6%vs.21.3%,P<0.05),男性组吸烟明显多于女性组(48.4%vs.10.6%,P<0.01),均有统计学差异;男性与女性组冠状动脉均以双支和三支病变为主(29.5%vs.36.0%,32.7%vs.38.5%;P>0.05),病变特征均以B2型和C型病变为主(43.0%vs.39.4%,57.0%vs.50.9%;P>0.05),无统计学差异。支架置入成功率均为100%。住院期间两组均无靶病变重复血管重建和死亡发生。6个月随访期间,严重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和靶病变重复血管重建率,男性组是0.8%和15.5%,女性组是2.0%和11.5%(P>0.05),其中女性组... 相似文献
4.
国产氯吡格雷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国产氯吡格雷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支架术后临床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连续选取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并成功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术的患者168例,其中术后接受国产氯吡格雷(泰嘉)的患者73例(泰嘉组),接受进口氯吡格雷(波立维)的患者95例(波立维组)。术后进行6个月临床随访,观察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和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术后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15.1%和12.6%,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4.1%和6.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国产与进口氯吡格雷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支架术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面作用相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在经皮穿刺冠脉介入术(PCI)前后改变,探讨CysC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冠脉再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7~12月本院收治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00例,根据其否行PCI术,分为PCI组(62例)和非PCI组(38例)。分别于术前24h、术后1d、7d、14d、30d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采用乳胶增强免疫透射比独法检测血清CysC;术后1年采用Gensini积分法评估冠状动脉硬化狭窄程度,血清CysC水平与Gensini评分的关系。【结果】PCI组、非PCI组术前24h血清Cys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组患者术后1d、7d、14d、30d血清CysC水平均显著高于显著高于术前24h,亦显著高于非PC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Gensini评分为因变量,CysC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ysC与Gensini评分呈线性正相关(r=0.072,P=0.015)。【结论】CysC可能参与PCI术后调控血管损伤修复过程,其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冠脉再狭窄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脉血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因子的影响及临床疗效的观察。方法 80例UAP患者随即分为脉血康治疗组(简称脉血康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简称常规组40例),2组病例在入院后次日凌晨分别空腹抽肘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清CD62p和GPⅡb/Ⅲa的水平;用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浆FIB-C的水平。选择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组)患者各40例作对照,脉血康治疗8周后复查上述指标及评定临床疗效,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UAP组患者血清CD62p、GPⅡb/Ⅲa和血浆FIB-C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均P<0.01),较SAP组也明显增高(分别为P<0.05,P<0.01,P<0.01,P<0.05);脉血康治疗8周后CD62p、GPⅡb/Ⅲa和FIB-C均有显著降低(均P<0.01),较常规组对以上指标降低更明显(均P<0.05)。常规组治疗8周后总有效率达62.5%,而脉血康组总有效率达9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脉血康可以抑制UAP患者血小板活化,有效控制心绞痛发作次数,有明显的抗凝血和抗血栓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老老年(≥75岁)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比分析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在我科行PCI治疗的68例老老年和220例老年(≥65~74岁)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情况、PCI成功率、支架植入数量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随访PCI术后1年内主要心血管事件、脑卒中和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 PC I成功率、支架植入数量、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P >0.05);两组PCI术后1年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出血事件、脑卒中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老老年冠心病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介入手术前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动态变化。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行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PCI)的早发冠心病患者95例,平均年龄(50.52±3.14)岁,男65例,女30例。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陈旧性心肌梗死组。通过比较三组病例的基本资料来阐明其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在术前、术后24h、术后1周抽取入选患者血清观察hs-CRP浓度变化。结果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陈旧性心肌梗死组多于急性心肌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陈旧性心肌梗死组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吸烟史方面急性心肌梗死组高于其他两组(P<0.05)。在术前,急性心肌梗死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陈旧性心肌梗死及不稳定型心绞痛组(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术后24h含量较术前有所降低(P<0.05),其他两组与术前比较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陈旧性心肌梗死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术后24h无统计学差异。术后1周三组CRP均有所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组hs-CRP浓度降低幅度大于其他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陈旧性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1.
超高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临床及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高龄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并发症的情况。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实施PCI的165例冠心病患者按年龄分为青中年组(45~59岁)50例、老年组(60~79岁)50例及超高龄组(≥80岁)65例,对患者一般资料、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PCI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高龄老年人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PCI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超高龄组行PCI的成功率为96.9%,病变治疗成功率为94.7%,与青中年组及老年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超高龄组患者冠状动脉三支病变、钙化弥漫性病变明显高于青中年及老年组(P<0.05);超高龄组PCI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2.3%,明显高于青中年及老年组(P<0.05);超高龄组经桡动脉介入的成功率为84.7%,低于青中年组及老年组(P<0.05)。结论超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行PCI手术成功率较高,随年龄的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也增加,但经过及时恰当的治疗绝大多数并发症可以治愈,PCI治疗对超高龄冠心病患者是安全有效的血运重建手段。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冠脉)内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及静脉内小剂量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脉介入(PCI)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选择接受直接PCI治疗的STEMI患者62例,随机分为冠脉内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及静脉内小剂量注射血小板膜蛋白Ⅱb/IlIa(GPⅡb/llI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组(治疗组,32例)和常规PCI联合静脉内注射大剂量替罗非班组(对照组,30例),评估两组PCI前后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分级、术后6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及术后出血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无复流或慢复流现象显著减少,6个月MAcE、围术期出血发生率明显下降,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冠脉内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及静脉内小剂量注射替罗非班可有效改善STE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的血流,改善患者预后,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75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择期PCI的疗效及安全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75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因AMI入院并接受PCI治疗的75岁以上老年患者,根据其发病至接受介入治疗的时间不同分为急诊直接PCI组(<24 h)及择期PCI组(7~30 d).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PCI结果以及围术期并发症和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诊直接PCI组及择期PCI组的病变成功率和病例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97.9% vs 97.3%.98.5% vs98.3%,均P>0.05),择期PCI组植入的药物洗脱支架比例较高(83.6% vs 71.0%,P<0.05).两组术中无死亡病例,急诊直接PCI组中50例患者合并心源性休克,术后住院期间17例死亡;择期PCI组无死亡病例.无患者进行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急诊直接PCI组和择期PCI组分别随访(12.3±9.9)个月和(12.5±10.3)个月,两组心袁发生率及MACE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对75岁以上AMI患者行择期PCI治疗是安全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心可舒联合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80例冠心病心绞痛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40例,用心可舒4片,1d3次,联合硝酸异山梨酯片5mg,1d3次,共7d;对照组40例,用复方丹参片3片,1d3次,联合硝酸异山梨酯片5mg,1d3次,共7d。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和心电图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可舒联合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心绞痛的疗效优于复方丹参片联合硝酸异山梨酯,且前者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常见并发症及相关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202例经皮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16例,女86例,观察患者PCI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并给予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结果]术后108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腰部酸痛不适最多为94例(46.53%),穿刺部位血肿10例(4.95%),尿潴留9例(4.46%),血管迷走神经反射7例(3.47%),造影剂反应4例(1.98%).其中出现2个及以上并发症患者16例(7.92%),所有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均及时给予相关的干预措施,均好转.[结论]PCI术后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对降低冠心病PCI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作用,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置入EXCEL可降解涂层雷帕霉素洗脱支架(SES)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随机入选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住院期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行PCI162例,并入选同时期150例无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行PCI为对照组。随访5年,随访包括心绞痛复发、死亡、心肌梗死、卒中和再次血运重建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结果两组支架术成功率均为100%。随访率100%,随访5年,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8%、7.0%)、卒中发生率(3.9%、3.0%)、心源性死亡率(0.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再次血运重建率(30.4%、14.0%)、心绞痛复发率(42,1%、30.0%)、全因死亡率(9.8%、2.0%)糖尿病组高于非糖尿病组;但心源性病死率均为0.0%。结论选择性冠脉内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安全,成功率高,远期疗效尚好,但糖尿病仍是远期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肌纤维化与心脏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自2013年6月至2015年1月在本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150例冠心病患者,观察患者在PCI手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血清Ⅰ、Ⅲ型前胶原(PCⅠ、PCⅢ)、层黏蛋白(LN)、透明质酸(HA)水平的变化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改善情况。【结果】PCI手术后,冠心病患者血清PCⅠ、PCⅢ、LN、HA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LVEF较术前明显增加,LVEDD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CI手术能够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心肌纤维化及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联合生脉注射液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76例冠心病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舒血宁与生脉注射液,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各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血宁与生脉注射液能明显降低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炎症因子,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eGFR和尿蛋白定性联合应用对行PCI治疗患者住院期间和出院3年内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 将1 005例行PCI治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依据eGFR和尿蛋白定性结果分成4组:A组:eGFR< 60 ml/min,尿蛋白阴性,34例;B组:eGFR< 60 ml/min,尿蛋白阳性,34例;C组:eGFR≥60 ml/min,尿蛋白阴性,797例;D组:eGFR ≥60 ml/min,尿蛋白阳性,140例.检测患者的血清肌酐和尿蛋白水平,比较分析4组间性别、年龄、吸烟、体重指数、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有无心梗病史等基本情况.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30 d~3年,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患者预后进行生存分析,用对数秩和检验进行组间生存率的比较.结果 校正体重指数、吸烟、年龄、性别、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有无心梗病史等危险因素后,在患者住院期间和出院3年内,蛋白尿与发生心脏事件的RR为2.006( 95% CI:1.020~3.947,P<0.05);PCI与发生心脏事件的RR为3.375(95% CI:2.106 ~5.410,P<0.05).B组患者术后第1年、第2年、第3年的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0.59%、2.94%、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774,P<0.05).A、B、c、D4组患者术后第1年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5.89%、20.59%、4.01%、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2.050,P<0.01),且B组患者术后第1年心脏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C组和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020、14.520,P均<0.01).A、B、C、D4组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分别为91.2%、73.5%、91.6%、9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750,P<0.01).结论 对于鉴定和治疗高心脏事件发生率的行PCI术患者,eGFR和尿蛋白定性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