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初创热病理论的《素问·热论篇》《素问·热论篇》认为,“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此处“伤寒”,指广义的伤寒,包括不同季节发生的温病和暑病,是一切外感病的总称,认为热病之形成是因为“人之伤于寒”。寒性收引,人体感寒则腠理闭固,阳气不得散发,“则为病热”。然四时之邪侵及人体,皆可导致病热,故此“伤于寒”之“寒”,可概括为各种外邪。热病之辨证,《热论》中首创六经分证法:太阳受病,“头项痛,腰脊强”;阳明受病,“身热,目痛而鼻干不得卧也”;少阳受病,“胸胁痛而耳聋”;太阴…  相似文献   

2.
温病又叫热病或温热病,它与伤寒在《内经》时代系指同一类疾病。如《素问·热论》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也就是说,热病是指病证而言,伤寒是指病因而言。《素问·生气通天论》又说:“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热论》也说:“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可见温病和暑病都是伤寒的一种,只不过是发病时间不同罢了。其后《难经》写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部份     
《伤寒论》中伤寒二字的涵义是什么? 《伤寒论》中的伤寒二字,作为病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之伤寒是指感受六淫之邪所引起的急性热病,即一切外感疾病的统称。如《素问·热论》中记载:“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又云“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难经·五十八难》也云:“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其所苦各不同。”所谓“伤寒之类也”和“伤寒有五”  相似文献   

4.
并论李氏王氏清暑益气汤何炎《素问·热论篇》曰:“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故暑为阴邪,其热性较温邪为甚,已无疑义。然而,长夏又是湿令盛行季节,天暑下迫,地湿上腾,人所感受之邪,暑湿每多兼夹,故叶天上《幼科要略》有“暑必兼...  相似文献   

5.
热病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热病,是指外感六淫之邪与疫疠之邪而引起的热性疾病,又称外感热病.祖国医学研究外感热病的辨证论治,有三部专论,是极为重要的,它们是《素问·热论》、张仲景的《伤寒论》和叶天士的《温热论》.这三部专论,都是划时代的代表作,它们标志着外感热病理论的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也可以说是三大里程碑.一、《素问·热论》开创了热病辨证理论的先河.《素问·热论》云:"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指出热病是属于伤寒的范畴,热病的病因主要是由于"伤于寒"所致.显然这里的"伤  相似文献   

6.
伏气发病学说对中医现代临床的重要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伏气发病学说是温病发病的重要病因学说,始于《内经》。所谓“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等论述历来被认为是伏邪发病学说之滥觞。所谓“伏寒”、“伏风”、“伏暑”、“伏湿”等皆属于伏邪范畴。《素问·热论》云:“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为病温,后夏至日为病暑”,王叔和注释认为是冬受寒邪,“邪伏肌肤”,至夏发为温病与暑病。唐宋医家多重视“伏寒”。明末清初吴又可《瘟疫论》倡导杂气致  相似文献   

7.
温病识要     
一、辨名素问热病论云:“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又云:“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此所谓热病皆伤寒之类,则明非一病,言凡属热病皆由伤寒而致,不同时季之热病,皆由伤于寒而成,此伤寒非病名也。难经五十八难云:“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其所苦各不同。”此所说伤寒有五之伤寒,亦为病之原因,而非一个疾病名词。其有五中  相似文献   

8.
暑温概述     
暑温是感受夏季暑热病邪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外感热病。本病起病急骤,初起见症以气分热证为主,其病传变迅速,极易伤津耗气,闭窍动风。就其发病类型而言,属新感温病范畴。一、暑温源流古代无暑温之名,但有关暑病的记载甚多。《内经》中曾对暑病的成因、发病季节、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有所记述,如《素问·热论篇》云:“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为病温,后夏至日为病暑,暑当与汗皆出,勿止”,即指出暑病的成因、  相似文献   

9.
伤寒与温病的名称都来源于《内经》,如《素问·热论》:“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热病。”《难经·五十八难》:“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伤寒和温病在唐宋以前基本上是一致的。温病就包括在伤寒之中,如《难经》所说的伤寒有五,就包括了多种外感热病。《伤寒论》是温病学发展的基础,伤寒和温病的分科,只不过是时间有先有后,叙述各有重点,  相似文献   

10.
《内经》热病的证治《內经》所载的热病,计有伤寒、溫病、暑病、风热病、湿热病和疟、痢、霍乱等多种。其证治详略不一,兹概述如下。 1.伤寒《内经》关于伤寒的证治理论集中于《素问·热论》中。篇中“热病”、“病热”与“伤寒”交互称谓,似表明“伤寒”作为病名尚未正式确定。然由伤于寒而命为“伤  相似文献   

11.
一、伤寒为热病之总名温热病古代属于伤寒,伤寒一词即人为寒所伤。《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同书《热论》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又说“凡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为病温,后夏至日为病暑”。同书《水热穴论》说“人伤于寒而传为热,何也?岐伯曰:夫寒盛则生热也”,据上所述很明白说明人伤于寒就会发热而为热病。并说明有当时发的,有过时发的,从发的时间不同而名称不同,但是它的原因总是寒。古代当时的认识,寒是病原,可以潜伏于人身至春夏发病。此后医家多宗上说,以分伤寒温病。《难经·58难》提出了“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其所苦各不同”。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文山县古木中心卫生院李映鸿:伤寒、温病本同一源,其学派之争端起自河间、王履,分庭于叶桂、鞠通,历时八百春秋。固然,争议对学术发展不无裨益,否则一如潭中死水,但以理论之,分久必合。今裘沛然氏极尽持平之能事,著述于世,寒温一体,重谱新章,是其时矣!《素问·热论》谓“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明此两句,则本末判然。后世温病学家另树一帜,误言寒温异途,《伤  相似文献   

13.
从鼠疫流行看《素问·热论》奥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符友丰 《河南中医》2001,21(1):15-18
《素问·热论》所论伤寒热病“其死皆以六七之间” ,与鼠疫的病程惊人地相似 ,二者初起皆有恶寒、发热、身痛等等症状 ,其三阳所主及治则遗复均相似 ,且从《热论》热病的疫病特征与抽象特点看 ,两者之间可能存在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4.
不囿于寒温流派,中病是求温病学是《伤寒论》的发展,外感热病是指由外邪入侵而引起发热疾病的总称。《素问·热论》“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以及“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的论述,既表示了伤于寒邪可以发热,又表示了不限于寒邪,其他外邪侵袭而引起的热病,皆可以伤寒一类视之,所以后人推演出了不少病名,如冬温、风温、春温、湿温等都带以伤寒名称。《素问·热论》又言:“凡病伤  相似文献   

15.
温病一词,马王堆出土之帛书《导引图》已有“引温病”的记载。《内经》有《热论篇》,仲景根据《内经·素问》,“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而名其著作为《伤寒杂病论》。从此千百年来对外感热病的辨证论治,以《伤寒论》为宗师,自金元以降,有“六气皆从火化”(刘河间)之说,义有古方不能治  相似文献   

16.
暑温署温是发于夏季的急性热病。临床以突然发病、身热、痉厥、津液易伤,传变迅速为特征。《素问》简名为“暑”或叫“伤暑”。署亦名“喝”。《金匮》以痉湿喝同论。小儿肌肤脆嫩,神气最怯,不奈天暑下迫,地湿上蒸,尤易罹惠,且易见窍闭动风,气阴欲脱的危候。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小儿暑温,身热,卒然痉厥”。雷少逸《时病论》谓:“暑邪袭人。有伤暑、冒暑、中暑之分,且有暑风、暑温、暑咳、暑瘵之异”。暑,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素问·热论》:“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生气通天论》:“因于暑,汗,烦则喘渴,静则多言”。概括了暑的发病与证候特征。  相似文献   

17.
<正> 著名中医儿科专家董廷瑶老师尝云:治热病须分清伤寒、温病,辨证明确,治方无误,既合病机,辄能药到热退.本文所收集小儿发热病例,均自1983年6月22日(即夏至日)起,至9月8日(白露)之间.《素问·热论》:"先夏至为病温,后夏至日为病暑."故均为暑病.经董老亲自实践,及儿科各位医师学习董老的经验,拟方用药,疗效显著.兹就73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归纳,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张仲景提倡“勤求古训”,认真学习和总结前人的理论经验。他曾仔细研读过《素问》、《灵枢》、《难经》、《阴阳大论》、《胎胪药录》等古代医书,其中《素问》对他的影响最大。《素问》说:“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又说:“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张仲景根据自己的实践对这个理论做了发展。他认为伤寒是一切热病的总名称,也就是一切因为外感而引起的疾病,都可以叫做“伤寒”。  相似文献   

19.
浅析中医外感热病中伤寒与温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伤寒与温病的区别 伤寒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此即《素问·热论》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狭义的伤寒是指外感风寒,感而即发的疾病。《难经》日“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其所苦各不同。”这就明确指出了广义与狭义伤寒的区别。  相似文献   

20.
《黄帝内经素问·热论篇》伤寒涵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崇典  杨宁 《中医研究》2005,18(11):9-11
本文探讨了<素问·热论篇>伤寒的涵义.认为<素问·热论篇>中的"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这句话并不含有所谓"广义伤寒"的涵义.分析<素问·热论篇>全篇内容得出,伤寒是伤于寒邪引发的有着复杂的、轻重不同的、多种多样表现,且具有传染病某些特征和临床特点的,全身性感染的一个种类病病名.<素问·热论篇>论伤寒之类有"两感于寒"和"不两感于寒"两种表现,并指出因季节不同伤寒之类患病有"病温"、"病暑"的不同,<素问·热论篇>仅从伤寒之类不同时期的临床"热病"特点来论伤寒.而目前所谓"狭义伤寒"的说法实为伤寒之类中多种不同类型的病证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