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了解我市学龄前儿童的智力发育水平及影响智力发育的因素,我们对123名学龄前4~6 1/2岁的儿童情进行智力及体格发育调查。现将调查及分析结果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2.
肠道寄生虫病是一种严重影响儿童健康的感染性疾病,为了解我市学龄前儿童的寄生虫感染情况,搞好防治工作,我院采用透明胶带粘贴肛门法对4869名托幼儿童进行了寄生感染情况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对象抽取我市托幼儿童4869名,其中市直托幼儿童2100名,占43.1%,乡镇托幼儿童2769名,占56.9%;男2377名,女2492名;年龄最小2.5岁,最大6岁。1.2方法采用普通透明胶带粘贴肛门,然后再进行镜检。受检儿童在采样前一天不洗肛门,以确保检测准确。调查感染的寄生虫有蛔虫、蛲虫、钩虫、鞭虫。2结果本次共调查4869名,结果虫卵阳性2932名,感染…  相似文献   

3.
我们自1995年2月~1997年10月,对本辖区32所幼儿园15544名学龄前儿童进行了氟化防龋工作,以期控制和降低本区学龄前儿童乳牙患龋率,现将防龋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调查组以1995~1997年本区32所幼儿园15544名学龄前儿童为调查对象,年龄3~6岁,其中男7659人,女7885人。对照组为1992~1994年本区32所幼儿园17119名3~6岁儿童,男8472人,女8647人。两组在人数、性别、年龄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4.
马翠 《上海医药》2022,(24):53-57
目的 :调查学龄前儿童屈光发育现状,探讨屈光情况与视屏时间的相关性,为开展学龄前儿童眼睛保健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朱泾镇3所幼儿园的1 276名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年龄3~7岁,其中男童660名,女童616名。调查儿童基本信息和视屏时间,使用美国伟伦双目视力筛查仪检测眼睛的屈光参数,分析屈光情况和视屏时间的相关性。结果 :朱泾镇学龄前儿童的屈光低常、近视、远视、散光和屈光参差的检出率分别为12.6%、1.6%、1.7%、2.7%和5.3%。4~5岁和6~7岁组的视力低常检出率较高(P <0.05)。3~4岁组的散光检出率较高(P <0.05)。男童视力好于女童。随着年龄增长,视力、柱镜逐渐增加(均P <0.05),球镜逐渐下降(P <0.05)。每日≥60min视屏时间组视力低常、近视、散光的检出率均高于每日<60 min组。视屏时间与视力呈负相关,与球镜参差呈正相关。结论:过长视屏时间增加学龄前儿童视力低常、近视、散光的风险,减少学龄前儿童视屏时间,能有效促进儿童视力健康。  相似文献   

5.
为了了解我市学龄前儿童血红蛋白值,我院进行了调查。1 资料与方法1.1 调查对象 选择市直机关、厂矿单位3~6岁儿童为调查对象,排除血液、骨髓等疾病的儿童,共调查2631人。1.2 方法 自小儿的左手无名指采血,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  相似文献   

6.
张芸芸 《江苏医药》1994,20(12):711-711
为了解我县学龄前儿童智商情况和城乡儿童之间有无差异及可能的影响因素,为增进儿童智力发育提供决策依据,于1993年6月对江宁县机关幼儿园(简称“县城组”)和东山镇中前行政村幼儿园(简称“农村组”)153名4~6岁儿童的智力进行了一次逐一测试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4~6周岁学龄前儿童,其中县城组112名,农村组41名。男77名,女76名。方法:严格按照李彦主编的《地方性甲状腺肿克汀病防治研究基础》一书中的心理智商测验(斯坦福一比奈量表)所规定的方法进行(简称“李氏法”)并印制统一表格…  相似文献   

7.
蛲虫病是儿童中常见的一种肠道寄生虫病.为了了解我市当前学龄前儿童蛲虫感染情况,我们对我市7所幼儿园的1035名在托儿童进行了蛲虫感染的调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学龄前儿童的龋齿的情况进行分析,减少龋齿的发生率。方法对本地区4家幼儿园3~6岁儿童1000名进行调查,比较该地区1年来学龄前龋齿的情况。结果根据学龄前儿童的口腔特点,采取相应的保健措施后,学龄前儿童龋齿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具有了初步成效。结论口腔保健防治措施应该从小做起,根据学龄前儿童口腔的特点采取相应的预防、保健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我市幼儿及学龄前儿童对HBV感染情况,我们对1991年入托、园体检儿童进行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来源根据中央卫生部颁发的《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对幼儿园工作人员体检,乙肝表抗(HBsAg)阳性的保教人员即调离工作。同样,我市规定:市区内凡入托、园前儿童(1~6岁),  相似文献   

10.
小瞳检影法在学龄前儿童弱视普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弱视是影响儿童视觉发育最常见的疾病,但学龄前儿童理解配合能力差,如何能寻找一种客观快速的弱视筛查方法应用于学龄前儿童视功能的检测始终是小儿眼科工作者所关注的课题。为此我们分别于2007年4月和10月对我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玉溪市幼儿园2297名2~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了小瞳检影屈光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为做好社区学龄前儿童保健工作,及时了解他们生长发育健康状况,我们为散居儿童做了健康查体工作,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对象及内容于1999年6月2日至6月10日对青岛市四方区236名散居学龄前儿童进行了健康查体,男童130名,女童106名,其中3岁组74名,4岁组62名,5岁组54名,6岁组56名。内容为测量身高(cm)、体重量(kg)、头围(cm)、胸围(cm)及检测血红蛋白(g/L)。1.2 评价方法体格发育评价以 WHO 推荐的7岁以下儿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清远市清新县城区学龄前儿童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前白蛋白(PA)的正常参考水平。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清远市清新县城区6所幼儿园1160名3~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采样,测量身高、体重、头围、胸围,参照WHO推荐的NCHS标准对所有儿童进行营养评价,剔除身高和,或体重超过(M±2SD)以及2w内患过高烧、腹泻等急慢性病和肝功能异常的儿童。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RBP、PA水平,同时测定血清总蛋白(TPro)、白蛋白(ALB)水平,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15名身高、体重均位于(M±2SD)范围内的3~6岁学龄前儿童的体重、身高、头围和胸围等形态学指标随年龄增加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以体重和身高的增长趋势尤为明显;各年龄组学龄前儿童不同性别之间的差异不明显。不同年龄组学龄前儿童的血清RBP、PA、TPro和ALB含量随年龄增加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以血清RBP和PA的下降趋势尤为明显;各年龄组学龄前儿童不同性别之间的差异不明显。结论清远市清新县城区3~6岁学龄前儿童体格生长发育状况良好,不同年龄组学龄前儿童的血清RBP、PA、TPro和ALB含量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3.
鉴于目前各地区补体参考值差异较大,而学龄前儿童的参考值尤其缺乏的情况下,我们对昆明地区部分学龄前儿童的补体CH_(50)、C_3、C_4进行了测定。检测对象为入托儿童。共检测了109名4~6岁儿童,其中4岁的34名,5岁的37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南昌市7732例3~6岁学龄前儿童眼科筛查结果,探讨和分析影响3~6岁学龄前儿童眼健康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7月南昌市经开区和红谷滩区45所幼儿园7732例3~6岁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他们进行视力、屈光度和眼位等相关检查。结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3~6岁学龄前儿童裸眼视力不良率为40.35%,女性视力不良率大于男性,经开区儿童视力不良率大于红谷滩区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年龄增长,视力不良率逐步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6岁学龄前儿童屈光异常率16.21%;3~6岁学龄前儿童斜视的发生率为3.03%,5、6岁儿童斜视率高于3、4岁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视力不良儿童的斜视率高于视力正常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南昌市3~6岁学龄前儿童视力不良率偏高,且视力不良儿童中5、6岁儿童发生斜视的几率较高,年龄是学龄前儿童眼健康差异的最主要因素,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5.
深圳市区学龄前儿童异位性皮炎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深圳市区3~6,5岁儿童异位性皮炎(AD)的发病情况。方法对深圳市区3~6,5岁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调查以问卷的方式进行。结果调查总数2450名。符合AD诊断标准者共53例,总患病率为2.16%。结论深圳市区3~6.5岁儿童异位性皮炎患病率与全国的患病率相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我区5岁儿童龋病流行病学调查,了解学龄前儿童口腔状况,为我区儿童口腔保健工作提供基线资料。方法调查551名5岁儿童患龋率、龋均,并与1995年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比较。结果 5岁儿童患龋率为45.1%。龋均为1.84比1995年广东和全国平均水平低。结论 学龄前儿童乳牙患龋率和龋均,在经济发达地区低,在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氟化泡沫有防龋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NaFe EDTA营养强化酱油对学龄前儿童贫血改善效果。方法按随机对照双盲法选择 36 4名 3~ 6岁的农村学龄前儿童 ,分干预组 (2 0 8人 )和对照组 (15 6人 )分别食用NaFe EDTA营养强化酱油和空白对照酱油连续追踪观测 6个月 ,检测血红蛋白变化水平和贫血发生率。结果服用营养强化酱油 6个月后 ,干预组男、女学龄前儿童的血红蛋白浓度升高明显 ,与食用前血红蛋水平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 ;血红蛋白净增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干预组男、女学龄前儿童的贫血发生率明显降低 ,与食用前的贫血发生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P<0 .0 1)。结论NaFe EDTA强化酱油可明显改善和降低儿童贫血发生率 ,是一种有效预防控制学龄前儿童贫血的营养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8.
黄影 《中国医药指南》2009,7(24):240-241
目的了解本社区3~6岁儿童的视力低常情况及病因,为儿童眼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9年4~5月对本社区各幼儿园3~6岁儿童进行视力普查,对视力异常原因作出诊断并提出治疗方案。结果2660名学龄前儿童中,发现视力异常222名,异常检出率为8.35%;女童视力异常检出率比男童略高;随着年龄的增长视力异常率呈上升趋势。结论学龄前儿童眼保健工作有待加强,对学龄前儿童应早期进行视力筛查和干预,有利于促进儿童视力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分析视力低常的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的分布规律。方法选取本院随机(在2015年1月~2017年1月)搜集的120例(120眼)视力低常的学龄前儿童(3~6岁),所有儿童均接受图形视力表检查、对数视力表检查、Suresight手持式自动验光仪屈光检查。将视力低于0.8的患儿实施散瞳验光。结果 (1)3岁学龄前儿童视力低常率为50.00%,4岁学龄前儿童视力低常率为16.67%,5岁学龄前儿童视力低常率为16.67%,6岁学龄前儿童视力低常率为16.67%,4、5、6岁学龄前儿童视力低常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3岁学龄前儿童视力低常率显著高于4、5、6岁学龄前儿童(P 0.05);(2)3岁学龄前儿童在屈光不正、远视、近视等方面的出现率明显高于4、5、6岁学龄前儿童(P 0.05);而3、4、5、6岁学龄前儿童混合散光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 0.05);(3)120例视力低常的学龄前儿童中共检出60例弱视儿童,占50.00%(60/120,28例中屈光不正性弱视、20例屈光参差性弱视、12例斜视性弱视),学龄前男童与学龄前女童在弱视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4、5、6岁学龄前儿童的弱视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3~6岁学龄前儿童年纪越小视力越差,年纪越大视力越好,因此也说明了学龄前期的儿童视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发育成熟;屈光不正分布规律显示3~6岁学龄前儿童远视是视力低下的主要发生原因,所以我们对其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20.
为了了解学龄前儿童眼病发生情况 ,本文对 30 0 8名 3~ 6岁儿童进行眼病调查 ,现总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调查对象 :福州市省属单位幼儿园 3~ 6岁儿童共 30 0 8名。1.2 调查方法 :用标准对数视力表在自然光线下检查视力 ;并用角膜映光法及遮盖法检查眼位及眼球运动。将单眼裸眼视力5~ 6岁 <0 .8、 4岁 <0 .6、 3岁 <0 .5列为视力低常。视力低常者给予 1%阿托品眼药水点眼 ,每日 3次 ,共 3天后检查眼底和屈光。根据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制定的诊断标准将纠正视力≤ 0 .8者列为弱视。2 结果2 .1 散瞳前检查结果 :见表 1。表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