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1990~ 2 0 0 1年 ,我院共收治急性心梗 (AMI)患者 2 6例 ,其中具有不典型临床症状及 /或心电图表现者 4例。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本组 2 6例中 ,男 1 9例 ,女 7例 ,年龄 38~ 76岁 ,平均 54 5岁。具有典型临床症状和心电图表现者 2 2例 ;表现为颈部剧烈疼痛 ,心电图有典型改变者 1例 ;仅有背部不适且初始心电图正常 ,2h后出现急性广泛前壁、下壁心梗图形并伴休克 ,经抢救无效死亡 1例 ;以恶心呕吐来诊 ,心电图始终表现为左束支传导阻滞 ,后经心肌酶检查诊为AMI者 1例 ;以发作性头晕、左侧肢体瘫痪为首发症状 ,初诊为TIA ,后经…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塞55例误漏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心肌梗塞(AMI)典型者一般诊断不难,不典型者易误漏诊。现将1984~1985年我院住院的249例AMI 病人中,误诊漏诊的55例(20例为我院,35例为外院)加以分析,吸取教训。55例病人中下壁及广泛下壁心梗14人,前壁心梗14人,前间壁心梗15人,广泛前壁6人,正后壁、心内膜下、高侧壁心梗各2人,60岁以上者35人。  相似文献   

3.
2001~2004年,我院采用溶栓治疗4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46例中,男38例,女8例;年龄54~75(65.2±7.2)岁。其中前壁心梗22例,前壁合并下壁心梗10例,后壁心梗8例,广泛前壁并高侧壁心梗4例,心内膜下心梗2例。46例中首次心肌梗死者34例,再发心机梗死者12例;发病在6h以内者31例,6~12h15例;心电图ST段抬高者35例,胸痛持续30min以上含化硝酸甘油不缓解者29例。在一般治疗(卧床、吸氧、止痛、扩冠)基础上应用尿激酶50万U加生理盐水20ml溶解后静推,静推约10min,而后给予5%葡萄糖溶液150ml加入尿…  相似文献   

4.
对象为61±9.5(44~77)岁的27(男25、女2)例首次Q波型急性心梗患者,其中前壁心梗14例,下壁心梗3例。每例出院时(8.0±0.9天)、出院后6周(52.0±11.8天)、6个月(210±28天)和1年(386.0±26.8天)作4次超速CT检查。 前壁心梗组1年内左室和右室喷血分数均无显著改变。出院时左室舒张末和收缩末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研究证实 ,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与静脉溶栓相比 ,可明显降低病死率、再梗死率和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 ,而冠状动脉内支架应用 ,有效地降低了冠脉再狭窄的发生率。 1999年 4月~ 2 0 0 0年 9月我们为 2 8例 AMI患者应用了冠状动脉内支架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2 8例 AMI中 ,男 18例 ,女 10例 ;年龄 47~ 79岁 ,平均 5 6~ 9.2岁。其中前壁及广泛前壁心梗 16例 ,下壁 侧壁心梗 2例 ,下壁心梗 5例 ,后壁心梗 2例 ,前壁 下壁心梗 3例。既往有糖尿病史 12例 ,高血压史 2 1例 ;心功能 1~ 2级 2…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 (AMI)引起的 QT离散度 (QTd)变化备受人们关注 [1 ]。但 AMI后 QTd在病程中的变化特点尚不明确 ,本文作者测定 AMI不同时段的 QTd,旨在探讨 AMI患者 QTd动态变化与临床病情的关系。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选择发病 72 h内入院的 AMI患者 5 8(男 42 ,女16 )例。年龄 5 8± 9(47~ 72 )岁 ,其中前间壁心梗 8例 ,广泛前壁心梗 2 6例 ,下壁心梗 2 2例 ,前壁加后下壁加右室心梗 2例。有 45例患者并发恶性心律失常 (L OWN 级以上 ) ;并发心衰者 35例 (killp 级 2 1例 , 级 12例 , 级 2例 ) ,3例患者因严重心衰而死亡。…  相似文献   

7.
梗死相关血管晚期开通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后延迟经皮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PCI)使梗死相关血管(IRA)开通对心梗晚期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4例急性前壁、前间壁及广泛前壁Q波性心梗后病情稳定,发病10~21d冠脉造影证实左前降支完全闭塞者,依据是否接受成功PCI,分为成功PCI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急性期、术后2个月和6个月应用超声心动图随访左室腔大小、左室功能和室壁活动异常,并观察6个月期间心力衰竭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心梗后2个月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和室壁活动异常(VWMA)积分与急性期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急性期和2个月时两组上述各指标之间相比差异也无显著性(均P>0.05)。6个月时两组LVEF和VWMA积分与急性期和2个月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对照组LVEDVI和LVESVI较急性期明显增大(P<0.01,P<0.05),且与成功PCI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P<0.05)。6个月随访期间心力衰竭事件发生率对照组为19%,成功PCI组2%,但差异缺乏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前壁心梗后IRA延迟开通能明显减少心梗后晚期的左室重构,而对心梗后早期左室重构的影响不大。延迟PCI可能有利于减少心梗后远期心力衰竭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 ,我们对 8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进行了早期溶栓治疗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分析如下。一、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8例患者 ,男 5例 ,女 3例 ,年龄 4 2岁~ 6 8岁 ,平均年龄 6 0岁 ,既往高血压病史 4例 ,糖尿病史 1例。 8例患者均胸痛持续时间 >30分钟 ,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疼痛不缓解。心电图示急性下壁心梗 4例 ,前间壁心梗 3例 ,高侧壁心梗 1例 ,发病时间均 <6小时。 8例患者均无溶栓禁忌症。 2 治疗方法及疗效判定 :入院后 ,均立即予以吸氧、卧位 ,心电监护 ,嚼服阿司匹林 0 3g ,在距起病时间 <6小时予以国产尿激酶 10 0万单…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分析前壁及下壁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并发心律失常的类型。方法:收集了1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塞后出现的各种心律失常的类型,并作统计分析。结果:①前壁心梗后窦速和室内传导阻滞发生率显著高于下壁心梗(P分别<0.05,<0.01),而下壁心梗后窦缓及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显著高于前壁心梗(P均<0.01)。②下壁心梗并发房性及室性异位节律(未包括室颤)均显著高于前壁心梗(P均<0.05)。结论:前壁心梗及下壁心梗并发心律失常的类型有差别:前者以窦速和室内传导阻滞较常见,后者以窦缓、房室传导阻滞及房室异位心律常见。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伴糖尿病患者溶栓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 (心梗 )静脉溶栓治疗 ,已被公认为疗效肯定且安全的再灌注疗法 ,可使患者病死率和心力衰竭 (心衰 )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急性心梗静脉溶栓早期再灌注的建立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影响。我们观察了尿激酶静脉溶栓对急性心梗伴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并与不伴糖尿病患者进行比较。对象与方法1.对象 :选择 1999年 6月~ 2 0 0 2年 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并于发病 12小时之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心梗患者10 6例 ,其中合并糖尿病者 3 0例 ,年龄 49~ 78岁 ,平均年龄62 .0 0岁± 8.88岁 ,前壁梗死 10例 ,下壁梗死 4例 ,其它及复合壁 16例 ,平…  相似文献   

11.
年青人急性心肌梗塞冠脉造影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院1995年1月~1996年1月对40岁以下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有23例,其中急性心肌梗塞患者11例。本文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年青急性心梗患者冠状动脉和左室造影的特点。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11例急性心梗患者,男性8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为35.5±3.2岁。有典型胸痛者6例,不典型胸痛者5例,合并高血压者3例,高脂血症者2例,未见糖尿病。前壁心梗4例,非Q波心梗1例,下壁心梗6例,伴右室心梗1例,正后壁心梗1例。1.2 方法患者平卧于导管床上,常规消毒,铺巾,1%利多卡因局麻,以Seldinger技术建立右股动脉通路,行Judkins法选择冠脉造影术,采用荷兰飞…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5例经心电图和血清酶检查确诊的急性心肌梗塞,均以上消化道出血为突出表现就诊。患者年龄分别为59岁、61岁、64岁、67岁、72岁,男性4例,女性1例。急性前间壁心梗3倒,急性广泛前壁心梗1例,急性下壁心梗1例。病程12小时至2天。有2例台并糖尿病,2倒台并高血压病、脑梗塞后遗症,均无溃疡病和排黑便史。5例患者发病均无典型心前区疼痛,有心  相似文献   

13.
作者前瞻性研究溶栓治疗后左室血栓的发生率。连续114例急性心梗病人在发病后2.1±0.8小时接受治疗。溶栓治疗方案为:头6小时内给予rt-PA 120mg,同时给予肝素5000IU(随后每 24小时连续给予25000IU,至少5天),每天服用阿司匹林250mg。入院后1~8天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本组中,前壁心梗76例(A组),下壁心便68例(B组)。在心动超声图检查,2例前壁心便和2例下壁心梗的病人死亡,均未形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不同类别与左心室重构及心脏功能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应用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冠心病不同类别、心肌梗死 (心梗 )不同部位对左心室重构和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冠心病患者 2 14例 (冠心病组 ) ,非冠心病患者 86例 (对照组 ) ,均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心病患者包括稳定性心绞痛 2 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 5 3例、急性心梗 10 3例和陈旧性心梗 3 0例。急性心梗患者分为前壁、下壁、前壁 +下壁心梗。应用美国ACUSON公司生产 12 8XP/10电脑声像仪测定心脏各项指标。结果 :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相比 ,左心室舒张末内径有不同程度的增大 ,左心室质量增加、左心室舒张末和收缩末容积增加 ,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 ,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0 1~ 0 0 5 )。其中 ,陈旧性心梗以左心室质量增加为著 ,急性心梗以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增大为著。前壁和前壁 +下壁心梗对左心室重构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影响更大。结论 :冠心病不同类别对左心室重构和心脏功能影响不同。心梗是造成左心室重构和心脏收缩功能减弱的主要原因。前壁和前壁 +下壁心梗对心脏功能影响更大。临床上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了解冠心病对心脏功能的影响和程度对预后的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右束支传导阻滞对急性前壁心梗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迄今尚无定论。作者观察932例Q波型前壁心梗患者。将其分为不伴右束文传导阻滞组(754例)和伴有右束支传导阻滞组(178例)。后组左心衰发生率、住院期间和出院后1年心脏病死亡率均高于前组(72%对52%,32%对8%,17%对7%,P均<0.001)。多变量分析表明,右束支传导阻滞是急性前壁心梗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和出院后1年心脏病死亡率增高的独立预报因子。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后QT离散度与心性猝死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室性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发生心性猝死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近几年国内外一些文献报道用 QT离散度 (QTd)可以预测室性心律失常及心性猝死的发生 ,作者对AMI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探讨 QTd作为 AMI后危险性预测指标的可靠性。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选择 1994- 0 1~ 1999- 12期间的 AMI住院患者115 (男 82 ,女 33)例 ,年龄 6 1± 11(30~ 82 )岁。心电图示 :前壁心梗 (包括 :前间壁、广泛前壁、高侧壁 ) 83例 ,下后壁心梗2 8例 ,前壁 下壁心梗 4例。1.4 分组与随访 以 10~ 2 0 d QTcd上限为标准 [1 ]将患者分为 …  相似文献   

17.
1979~1994年我们收治22例青年心肌梗塞,现结合文献对其病因、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男20例,女2例;年龄29~40岁。临床症状、心电图及酶学改变均符合WHO诊断标准。其中21例有明显冠心病的易患因素,高血脂症12例,高血压6例,糖尿病2例,吸烟20例,有家族史者8例。主要诱因为饮酒、精神高度紧张及过度疲劳等。梗塞部位为前间壁10例,前壁6例,下壁2例,广泛前壁2例,前间壁+侧壁1例,无Q波心梗1例。主要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心前区或胸骨后疼痛,持续时间30分  相似文献   

18.
孙新茹 《山东医药》2003,43(16):45-46
20 0 0年 9月至 2 0 0 2年 4月 ,我们采用硝酸酯类药物不同时间给药治疗稳定型心绞痛 12 2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12 2例 ,均符合 1997年 WHO冠心病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 ,A组 6 0例 ,男 38例 ,女 2 2例 ;平均年龄( 5 8.5± 6 .4 )岁 ,平均病程 ( 6 .0± 2 .3)年。其中陈旧性前壁间壁心梗 2例 ,陈旧性下壁心梗 3例。B组 6 2例 ,男 39例 ,女 2 3例 ;平均年龄 ( 5 7.6± 6 .8)岁 ;平均病程 ( 5 .6± 3.2 )年。其中陈旧性前壁心梗 3例 ,陈旧性下壁心梗 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均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方法 :患者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后,延迟经皮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PCI)使梗死相关血管(IRA)开通,对心梗晚期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择64例急性前壁、前间壁及广泛前壁Q波性心梗后病情稳定,发病10~21天冠脉造影证实左前降支完全闭塞者,依据是否接受成功PCI,分为成功PCI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急性期、术后2个月和6个月应用超声心动图随访左室腔大小、左室功能和室壁活动异常,并观察6个月期间心力衰竭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心梗后2个月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和室壁活动异常(VWMA)积分与急性期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急性期和2个月时两组上述各指标之间相比差异也无显著性(均P>0.05).6个月时两组LVEF和VWMA积分与急性期和2个月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对照组LVEDVI和LVESVI较急性期明显增大(P<0.01,P<0.05),且与成功PCI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P<0.05).6个月随访期间心力衰竭事件发生率对照组为19%,成功PCI组2%,但差异缺乏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前壁心梗后IRA延迟开通能明显减少心梗后晚期的左室重构,而对心梗后早期左室重构的影响不大.延迟PCI可能有利于减少心梗后远期心力衰竭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梗)不伴或伴右室心梗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既往6年住我院的103例急性下壁心梗患者,比较下壁心梗不伴右室心梗(65例)和伴右室心梗(38例)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院内死亡率。结果发生低血压、心源性休克、快速心律失常(阵发性心房颤动,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缓慢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缓,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在下壁伴右室心梗组高于下壁心梗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患者的院内病死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流动力学障碍和心律失常是右室心梗住院并发症高的主要因素,右室心梗是独立于左室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早期介入治疗能改善住院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