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杨孙强 《骨科》2012,3(4):207-208
目的对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加长柄人工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46例高龄粉碎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对其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结果其中42例患者通过有效治疗,其病情均得到有效康复。术后42例通过7~28个月的随访,治疗的优良率为90%,其中6例有并发症的发生,后经过有效处理和治疗,其病情得到好转。结论对于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而言,人工关节置换的治疗疗效令人满意,通过人工关节置换的良好应用,可对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进行缩短,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高龄患者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本组26例,男10例,女16例;年龄63~92岁,平均74岁。骨折按Evans分型:ⅢA型7例,ⅢB型16例,Ⅳ型3例。均为新鲜骨折。采用钢丝固定重建大粗隆,再扩髓并固定假体,或先固定假体,随后固定大粗隆骨折块。结果:26例中12例发生低蛋白血症,8例低钾血症,17例有不同程度的患肢肿胀。20例随访1~2年,平均17个月,16例生活可自理,无假体下沉,行走无疼痛或轻微疼痛。1例人工股骨头反复脱位,但能手法复位。3例髋部疼痛较重需要口服止痛药物。髋关节功能按Harris标准评分:优13例,良3例,中4例。结论: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非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操作简单、创伤小,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杨灵平  巩红霞  董旭 《骨科》2014,5(2):105-106,109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和手术方法。方法采用改良后侧入路,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67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随访6-64个月,髋关节功能按照Harris评分:优46例,良15例,可6例,优良率为91%。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术后并发症少、康复快、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0,他引:2  
目的 探讨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4年1月至2007年2月,对42例高龄肱骨近端Neer三、四部分骨折患者行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术,术中修复受损的肩袖.重建大、小结节,术后根据Neer康复原则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42例患者术后获10~28个月(平均12.7个月)随访,疼痛明显缓解.肩关节功能应用ASES评分系统进行评价:优11例,良24例,可4例,差3例,优良率为83.3%.42例患者均未出现假体松动,3例术后出现肩关节假体上移,1例上举轻度受限,4例出现大、小结节吸收.结论 对于高龄肱骨近端Neer三、四部分骨折,可选择人工半肩关节置换.  相似文献   

5.
欧阳龙  尹东  彭昊 《骨科》2015,6(3):152-155
目的 对比分析带粗隆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hemiarthroplasty with tuberositas component,HTC)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5例老年粗隆间粉碎性骨折(AO/OAT分型为A2.3或A3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HTC治疗的30例纳入HTC组,采用PFNA治疗的35例纳入PFNA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输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床时间、负重行走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1、6、12个月的Harris评分.结果 PFNA组术中失血量、输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HT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TC组的下床时间和负重行走时间均早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TC组术后1个月的Harris评分高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6、12个月的评分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HTC与PFNA在老年不稳定性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中各有利弊,手术耐受力差的患者宜 ·使用PFNA;基础疾病少、手术耐受能力好的患者宜使用HTC.  相似文献   

6.
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3年1月~2007年6月,我科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3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23,自引:7,他引:23  
据估计全世界每年发生髋部骨折的老年患者将从1990年的122万上升到2006年的260万,其中接近一半为股骨转子间骨折,与股骨颈骨折相比,其发病的平均年龄更高、患者全身状况更差,因此预后也较差。这类骨折治疗的重点在于如何尽快地恢复患者负重功能,早期离床活动,以及防治围手术期并发症。由于绝大多数的骨折均能获得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同侧髋臼骨折合并股骨颈骨折行一期全髋关节置换(THA)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2003年7月至2006年3月,对5例同侧髋臼骨折合并股骨颈骨折的患者行一期THA,均采用生物型人工髋关节,强调髋臼重建结构的稳定性,随访21~54个月(平均34.4个月);手术距受伤时间5~42d(平均18.6d)。3例2周内手术者,尽可能解剖复位内固定,2例超过4周手术者,在骨折畸形愈合的基础上,不剥离骨痂,给予结构性植骨并重塑髋臼。结果按HHS评分为87.6分,其中优2例,良2例,可1例,随访期间未发生感染、松动和异位骨化等并发症。结论对同侧髋臼骨折合并股骨颈骨折的患者行一期THA,能取得较好疗效,避免切开复位内固定引起的治疗周期长,高并发症,疗效差,甚至短期再次行THA等缺点;重视髋臼结构的稳定性和有翻修经验的医师参与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陈旧性髋臼骨折早期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A)治疗陈旧性髋臼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采用THA治疗陈旧性髋臼骨折13例(13髋),其中男10例,女3例。10例髋臼骨折曾行单纯内固定治疗,3例曾行保守治疗。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术后13例全部得到随访,持续1年,分别拍摄患侧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对患侧髋关节功能进行Harris评分。术后随访1年,未见假体松动征象,Harris评分平均(83.38±3.33)分,较术前(37.19±20.12)分明显提高。结论:陈旧性髋臼骨折因骨折畸形愈合,内固定失败后骨折再次移位,大面积不规则骨缺损等问题,治疗难度大,术中恢复解剖位置困难,THA是治疗陈旧性髋臼骨折有效手术方法。但较普通全髋关节置换,需很强手术经验和技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髋臼骨折的手术技术及近期疗效。方法1998年10月至2005年6月,本组采用THA治疗髋臼骨折合并创伤性髋关节骨关节炎患者27例28髋,其中13例初期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14例初期采用保守治疗。术前骨折分型(根据Letoumel—Judet分型系统):后壁骨折(16例),横行骨折(1例),后柱+后壁骨折(3例),横行+后壁骨折(4例),T形骨折(1例),双柱骨折(3例)。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分别对术前和术后疼痛程度、髋关节功能及活动度进行综合评分。结果随访资料完备者23例患者(24髋),随访时间5—78个月,平均24.7个月。术前Harris髋关节评分21-76分,平均50.1分;术后评分56~100分,平均90.2分.较术前有显著性提高(P〈0.001)。其中18例优秀,4例良好,1例一般,1例较差。术前髋关节疼痛评分10—40分,平均24.6分;术后评分30—44分,平均41.1分。各有1例骨水泥型和非骨水泥型臼杯周围出现非连续性透亮带但未伴假体下沉或移位表现。术后未出现关节脱位、深部感染、严重异位骨化、医源性坐骨神经损伤或原有神经症状加重、下肢深静脉栓塞或肺栓塞等并发症。至最后一次随访尚无翻修患者。结论针对髋臼骨折合并创伤性髋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施行THA,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及活动度且并发症少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桥接系统治疗严重粉碎性股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3月至2018年10月收治严重粉碎性股骨骨折患者50例,男35例,女15例,年龄48~72(54.6±8.7)岁;均为股骨干粉碎性骨折,合并股骨近端骨折16例,远端骨折7例;均为单侧骨折,左侧23例,右侧2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5~60(26.7±13.3) h。致伤原因:交通意外12例,高处坠落35例,意外摔伤3例。采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分析手术效果和骨折愈合情况。结果:50例患者的手术均成功,无更改为其他固定术式,手术时间(75.8±12.3) min,出血量(356.4±64.8) ml,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如感染、内固定移位、再骨折、骨折不愈合等。术后随访6~36个月,以Warden评分评价骨折愈合,随着观察时间延长,Warden评分逐渐增加,骨性愈合时间(5.5±0.9)个月。术后采用Harris评分和HSS评分分别评估髋膝关节功能,随着时间延长,Harris和HSS均逐渐升高,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83.5±11.2,HSS评分79.7±10.5。随访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如内固定移位、再骨折、骨折...  相似文献   

12.
张健  黄强 《中国骨伤》2019,32(1):17-21
目的:探讨采用反球型人工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粉碎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治疗12例老年粉碎性肱骨近端骨折或骨折-脱位患者,根据术前MRI检查以及术中直视下检查确认肩袖损伤诊断,采用反球型人工肩关节假体置换手术治疗。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65~86岁;左侧受累5例,右侧受累7例。观察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及术后并发症情况,采用VAS评分评价疼痛缓解程度,并采用UCLA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2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时间8~18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前屈上举90°~150°,外旋为5°~30°,内旋平均为L_3水平(S_1水平~L_1水平)。VAS疼痛评分为0~6分,UCLA评分为18~32分,其中良5例,差7例。所有患者术后均无感染、假体松动、肩峰应力骨折、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合并肩袖损伤的老年粉碎肱骨近端骨折采用反球型人工肩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后早期肩关节活动范围恢复良好,疼痛较轻,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3.
Zha ZG  Liu N  Dong X  Yao P  Lin HS  Wang GP  Wang Z  Wu H  Huang YX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23):1416-1418
目的 探讨陈旧股骨颈骨折伴严重髋关节脱位的有效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自1996年4月采用股骨近端缩短及全髋置换术治疗7例陈旧股骨颈骨折伴严重的髋关节脱位的患者。结果 7例患者平均为51岁,术后随访平均为27.3个月,在近期随访过程中,按Harris评分由手术前的36.7分增加至术后84.3分,髋臼及股骨柄假体位置良好,未出现假体松动和下沉,也未出现截骨处骨不愈合。结论 股骨近端缩短及全髋置换术治疗陈旧股骨颈骨折伴严重髋关节脱位,近期疗效十分满意,其后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4.
股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术后慢性感染的二期全髋关节置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二期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成人股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术后慢性感染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1年6月采用二期THA手术治疗的成人股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术后慢性感染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8例,女1例;年龄31~74岁,平均52.6岁。股骨颈骨折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6例。术前行关节腔穿刺液及术中取关节周围组织送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一期手术取出内固定,清除感染病灶,植入抗生素骨水泥临时假体。术后静脉滴注及口服抗生素。停用抗生素后复查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间隔1个月连续两次正常后,行二期手术取出抗生素骨水泥临时假体,植入非骨水泥全髋关节假体。结果 2例细菌培养阳性,其中1例为表皮葡萄球菌、1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余7例细菌培养阴性。一期术后静脉应用抗生素6~8周,平均6.4周;口服抗生素6~9周,平均6.7周。一期与二期手术间隔6~14个月,平均9个月。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50个月,平均23.2个月。随访期间无一例发生感染复发或新发假体周围感染,假体松动、脱位及假体周围骨溶解。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平均74.6分(64~86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平均90.9分(86~97分)。结论 二期THA手术治疗股骨近端内固定术后慢性感染,可以重建关节功能,术后近期无感染复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动全髋关节假体在偏瘫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12月使用双动全髋关节假体对偏瘫侧股骨颈骨折行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8例患者,男5例,女13例;年龄65~70(66.50±1.38)岁;左侧12例,右侧6例;股骨颈骨折GardenⅢ型4例,Ⅳ型14例。偏瘫侧肢体肌力Ⅳ级。均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入路,双动全髋关节假体。通过X线检查评价假体植入位置、假体脱位及假体松动。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和Merle D’aubigne髋关节评分进行髋关节功能评估。结果:手术时间70~90(81.56±7.48) min。出血量160~200(170.32±12.56) ml。术中均未输血,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随访时间28~60(36.0±3.5)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的16.94±0.73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96.19±1.27(P<0.05)。Merle D’Aubigne评分由术前的3.96±0.06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16.81±0.63(P<0.05)。术中未发生骨折及神经、血管损伤。术后X线片显示假体位置良...  相似文献   

16.
初次全髋置换术中髋臼骨折的分析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分析神次全髋置换术(pTHR)中髋臼骨折的原因和治疗结果,探讨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2004年7月至2006年12月,326例pTHR病历记载中11例术中出现髋臼骨折,女7例,男4例;年龄37~71岁,平均54岁。分析骨折原因、解剖位置、治疗方法和结果,对髋臼假体进行分类,评估导致骨折的风险因素。结果:11例中,6例为打压安装髋臼假体时发生,3例是磨钻髋臼时发生,2例是安放Homman拉钩时发生。包括5例中央型骨折,3例为后方(后壁),2倒为前方,1例为后上方。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9个月,平均18个月,无异位骨化,无脱位和深静脉栓塞,所有的骨折均愈合。结论:髋臼骨折在非骨水泥型全髋置换术中并非罕见,需要重视。但在对髋臼假体进行牢固固定,获得初始稳定性后仍可获得骨长入,近期治疗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的全髋关节置换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的假体选择与技术特点.方法 2001年10月至2006年11月因陈旧性股骨颈骨折接受THA患者60例,男30例,女30例;年龄30~80岁,平均57.5岁.按骨折后经保守治疗(23例)或内固定治疗(37例)分组.比较两组股骨柄使用类型、髓腔张开指数、骨质疏松程度.分析术前、术后肢体长度差、股骨头加长长度及旋转中心位置.结果 4l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8-4个月(2~48个月).(1)保守治疗与内固定治疗组骨水泥型柄使用率分别为61%、27%(P<0.05);术前患侧股骨髓腔张开指数分别为2.62±0.85、3.23±0.68(P<0.05);Barnett指数分别为0.40±0.15、0.48±0.08(P<0.05);股骨距平均长度为(0.9±0.6)cm;(2)53%的患者术前髋臼侧骨质疏松等级患侧大于健侧;术后Delce 1、2、3区出现透光线的患者分别占33%、15%及17%(P<0.05);(3)术前、术后平均肢体长度差分别为(21.8±13.0)mm、(1.5±6.7)mm,股骨头平均加长(5.4±2.2)mm.结论 经内崮定治疗后的患者骨质及形态优于经保守治疗者.内固定组股骨柄易被置于内翻位.陈旧性股骨颈骨折多伴有骨质疏松,易发生过度磨锉,导致髋臼安置上移.骨折后瘢痕组织弹性差,易过度松解而不得不使用加长股骨头颈,因此术中应注意软组织松解的程序和范围.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国外有关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评价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能。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和Ovid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从1991~2007年,有关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文献资料。比较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死亡率、脱位、关节翻修率、关节功能。对数据进行异质性检验,用Meta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估计其综合OR值和95%CI。结果共纳入10篇相关的、以半髋和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文献。研究结果提示两者的死亡率之间无明显差异;脱位率和翻修率之间Q值分别为4.03和2.78,P0.1,不存在异质性,总体效应的P0.01,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脱位率高,但是翻修率低于半髋关节置换术;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的Q=23.94,P0.1,存在异质性,总体效应的P0.01,RR=0.79,OR=0.35,95%CI(0.23,0.53),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明显优于半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优于半髋关节置换术,在选择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时候,尽量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对于不能耐受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和预期寿命低于3年的患者,则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