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效果及对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11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5)和观察组(n=55)。对照组采用常规抗休克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微量注射泵静注。两组疗程均为1周。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心率、尿量、肝功能、肾功能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术后3 h、6 h心率明显低于治疗前,尿量明显多于治疗前;观察组术后第1、第3天的AST、ALT及LDH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第1天BUN、SCr、β2-MG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后第3天BUN、SCr、β2-M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1天IL-1β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术后第3天血浆IL-1β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1、第3天IL-6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且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肝肾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还可改善患者心率及尿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剂量乌司他丁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80例感染性休克合并肺损伤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100万U泵注,每12小时1次,连续应用7d);B组仅采取综合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7天检测肺泡灌洗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及肺血管外肺水含量。比较两组ICU住院时间和疗效。结果与B组比较,A组ICU住院时间缩短[(8.7±2.9)d vs.(11.4±3.5)d](P<0.05),治疗有效率高(75.0%vs.62.5%)(P<0.05),病死率低(15.0%vs.27.5%)(P<0.05)。A组治疗后肺泡灌洗液TNF-α、IL-1β和肺血管外肺水含量低于B组(P<0.05)。结论大剂量乌司他丁可减少感染性休克患者肺部炎症反应及毛细血管渗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乌司他丁对重症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影响的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本院ICU重症脓毒症患者共50例,所有患者入选时的APACHEⅡ评分〉20分,排除原发性血液系统疾病、原发肝脏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分为乌司他丁组及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按脓毒症治疗指南治疗,乌司他丁组在基础治疗上加40万单位,q8h,共3 d。各组在用药前及用药后72h抽取外周静脉血,进行凝血功能监测。用药前及用药72 h时间采外周静脉血行降钙素原、乳酸及C-反应蛋白监测。并同期进行APACHEⅡ评分。结果入组时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72h时凝血各项指标与用药前比较,明显好转(P〈0.05);对照组上述指标改善不明显(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炎症指标(降钙素原、乳酸及C-反应蛋白)均改善,其中乌司他丁组上述三指标改善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乌司他丁组治疗后三个炎症指标下降明显(P〈0.05)。与对照组相比,乌司他丁组治疗72h的APACHEⅡ评分下降明显(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重症脓毒症患者的凝血功能改善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6,(10)
目的系统评价乌司他丁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Pub 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收集乌司他丁治疗感染性休克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由建库至2015年。两名研究者对检索收集到的文献按照制定的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独立筛选,采用Cochrane的偏倚风险评估标准评价文献质量。采用患者治疗后尿量、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γ-谷氨酰转移酶(γ-GTP)、血肌酐和尿素氮、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比例作为评价结局的指标。采用Rev 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8项,总共41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第1、2、3日,乌司他丁组尿量高于对照组;治疗第1、3、5日,乌司他丁组尿NAG和γ-GTP水平低于对照组;治疗第1、2、3、5日,乌司他丁组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乌司他丁组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比例低于对照组(RR=0.50,95%CI:0.28~0.91,P=0.02)。结论乌司他丁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肾功能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乌司他丁对急诊切除术后肝肾功能造成的影响。方法:30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于2008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自发破裂出血患者,所有患者进行急诊肝切除术,并按照患者入院治疗的顺序划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只进行手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乌司他丁20万U。对比两组手术前、手术d4以及d7的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经过不同方法治疗,手术前的肝功能相关指标以及肾功能指标,差异并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后d4以及d7的肝功能相关指标以及肾功能指标经比较,差异显著加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原发性肝癌自发破裂出血在围手术期时采用乌司他丁对肝肾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腹症患者围术期应用乌司他丁对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手术开始时观察组给予20ml生理盐水溶入20万U乌司他丁静脉注射,术毕给予100ml生理盐水溶入15万U乌司他丁静脉滴注,每天2次,连用7d;对照组围术期常规应用其他抗生素辅助支持治疗,连用7d以上。结果观察组术后第4、7天血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酐(Cr)、血尿素氮(BUN)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第7天肝肾功能指标均恢复正常。结论急腹症患者围术期应用乌司他丁,可较好临床保护术后肝肾功能,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孙凤莲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5):55-56
目的评估乌司他丁的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乌司他丁治疗组,每组40例。均在常规治疗原发病、抗感染、扩容等治疗基础上。对两组生命体征、血常规、ICU住院时间、病死率、呼吸机使用时间进行比较。结果乌司他丁组病死率、ICU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于对照组相比,乌司他丁可降低感染性休克进一步进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降低死亡率及缩短住ICU时间。结论在积极抗感染、扩容、综合治疗基础上,联合乌司他丁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临床用乌司他丁辅助治疗重症感染性休克的治疗效果。方法90例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体温情况、感染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计数(7.34±1.32)×10^9/L低于对照组的(9.41±1.16)×10^9/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高热、感染体征发生率分别为97.78%、86.67%,均高于对照组的82.22%、6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温恢复时间、感染消失时间分别为(7.19±1.39)、(3.88±0.89)d,均短于对照组的(9.81±1.88)、(10.76±1.57)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IL-6为(4.27±0.95)μg/L低于对照组的(9.58±1.07)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GCS评分和APACHEⅡ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GCS评分(8.19±1.59)分、APACHEⅡ评分(8.83±0.82)分均优于对照组的(6.81±1.82)、(14.71±3.52)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54,P<0.05)。结论乌司他丁具有较好的抗炎效果,与西医治疗相结合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加快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退热速度,缩短感染时间,降低白细胞计数及血清IL-6水平,改善GCS评分和APACHEⅡ评分,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胆道感染性休克患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肾功能以及细胞因子IL-6、IL-10和TNF-α的影响。方法选择急诊胆道感染性休克患者40例。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乌司他丁组在术前、术中及术后第一~三天给予乌司他丁20万U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术中和术后连续监测血压和心率(HR)的变化。分别于术前、术后第一、三、五天检验患者肾功能和细胞因子IL-6、IL-10和TNF-α的含量。结果两组患者术中1h及术后2h、4h平均动脉压(MAP)均较术前明显升高,而心率(HR)均较术前明显降低,且术后2h、4h对照组HR降低幅度明显小于乌司他丁组。两组患者术后第一.三。五天尿NAG和γ-GTP均较术前明显升高.且术后第三,五天乌司他丁组的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第一,三,五天尿量均较术前明显增加,且乌司他丁组增加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第一,三,五天血IL-6和TNF-α均较术前明显下降,且乌司他丁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第一,三,五天血IL-10均较术前明显上升,且乌司他丁组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乌司他丁对胆道感染性休克患者能有效改善循环功能。保护肾功能,抑制促炎症细胞因子释放,促进抑炎症细胞因子释放。从而减轻全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UTI)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0年5月在我院进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A组(乌司他丁组):术中及术后1、2、3 d分别给予乌司他丁20万U/d;B组(对照组):与A组相同时间给与生理盐水静脉滴注.于术后第2、4...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联合CRRT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感染性休克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接受乌司他丁联合CRRT治疗)和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对比①两组治疗前、治疗72h白细胞、PCT及CRP.②组治疗前、治疗72h APACHE Ⅱ及SOFA评分.结果 ①两组治疗前白细胞、PCT及CRP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72h白细胞、PCT及CRP比较有差异(P<0.05).②两组治疗前APACHE Ⅱ及SOFA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72h APACHE Ⅱ及SOFA评分比较有差异(P<0.05).HT5"H结论 乌司他丁联合CRRT治疗感染性休克疗效肯定,能降低机体感染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细胞免疫和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12月~2014年6月收治的64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将患者分为四组,每组16人,分别为A组、B组、C组和D组。A组为对照组。B组、C组和D组为实验组,分别为患者在全麻前静脉注入不同浓度的乌司他丁,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在d1各组之间的免疫T细胞亚群无显著性差异(t=0.422,0.583,P>0.05),但是在d3、d5、d7观察中,各组之间均出现了降低,与d1对比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94、6.394、6.593,5.942、4.245、5.483,P<0.05)。而肝功能及肾功能在四组患者中对比分析后,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使用乌司他丁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不同剂量的乌司他丁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免疫抑制力,尤其以1.5×104U/Kg最佳,并且对患者的肝肾功能无显著影响。但是对于乌司他丁更大使用剂量以及相应的作用效果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3.
乌司他丁对大面积烧伤休克期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大面积烧伤休克期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5例大面积烧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8例行休克期早期应用乌司他丁治疗(以下简称治疗组),另7例行休克期常规治疗(以下简称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伤后第4天生命体征、尿量、休克持续时间及并发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比对照组患者伤后第4天生命体征平稳,尿量正常或偏多,休克持续时间短,并发症少。结论大面积烧伤休克期及早应用乌司他丁能够显著抑制机体过度的炎性反应,减少氧自由基释放,降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消耗,从而减轻创伤对机体器官的损伤,改善休克期机体存在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使机体能够及早平稳度过休克期,为下一步切(削)痂手术植皮等治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40例需要手术治疗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术前具有明显肾功能不全者除外)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乌司他丁组(U组),每组20例,乌司他丁组切皮前静脉滴注乌司他丁1万U/kg,对照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分别于切皮前(H1),切皮后2h(H2)、4h(H4),术后第1天(D1)、第2天(D2),采静脉血测定血浆中非蛋白氮(BUN)、肌酐(SCr)以及脂质过氧化物MDA、炎性介质IL-6和IL-8的水平。结果与H1相比,BUN、SCr水平在切皮后2h、4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术后第1天(D1)及术后第2天(D2)均显著降低(P〈0.05),MDA、IL-6和IL-8在切皮后2、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第1天(D1)及术后第2天(D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相比,U组在切皮后2h、4hMDA、IL-6和IL-8水平显著降低(P〈0.05),在术后第1天(D1)及术后第2天(D2)BUN、SCr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有效抑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在休克期以及休克恢复期氧自由基的释放,对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乌司他丁对休克患者术后肾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休克患者术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休克行手术治疗者40例,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于术前、术中应用乌司他丁各10万U及术后每隔8 h应用10万U至术后应用12次为止.术前、术毕及术后1,3,5 d检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及尿中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γ-谷氨酰转肽酶(γ-GTP)的变化.结果:两组NAG、γ-GTP及对照组Scr均于术后第1,3,5天明显升高(P<0.05或P<0.01);而治疗组NAG、Scr于术后第3,5天及γ-GTP于术后第5天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BUN两组内及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乌司他丁有益于休克患者术后肾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围术期应用乌司他丁(UT I)对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48例年龄≥65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4例,乌司他丁组(U组)术前1天至术后1、2、3天每8小时静脉滴注UT I10万单位,每天30万单位,术中不间断;对照组(C组)常规补液。检测两组术前1天、术后第1、3、7天谷丙转氨酶(ALT)、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γ-谷氨酰转肽酶(-γGPT)、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及尿K/N a值。结果术后U组ALT低于C组(P<0.05),U组BUN、Scr、尿K/N a、尿-γGPT、NAG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肝肾功能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感染性休克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其病死率高达30%~50%,患者入院就诊时常有明显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机体内环境的严重紊乱,如不及时治疗,容易发生病情恶化并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SIRS是由感染和非感染因素所致全身炎症反应的总称,系失控性炎症反应导致。已有学者证实,C反应蛋白(CRP)在SIRS时显著升高,且对预后有判断作用。 相似文献
18.
安丽丽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3,(14):134-136
目的 研究乌司他丁联合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接收并治疗的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中抽取经常规血液净化治疗的39例患者为对照组,另外抽取经乌司他丁联合血液净化治疗的41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NF-α、IL-6、PCT、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TNF-α(8.68±1.70)ng/L、IL-6(33.11±6.47)ng/L、PCT(4.28±0.84)ng/L、CRP(25.52±4.99)mg/L均低于对照组的(14.52±2.77)ng/L、(47.11±8.97)ng/L、(6.34±1.21)ng/L、(30.06±5.72)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7.32%低于对照组的35.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乌司他丁联合血液净化对重症感染性休克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炎症因子水...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围术期应用乌司他丁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在实施胃癌根治术后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乌司他丁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2组术前CD3+、CD4+和CD8+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术后7d与术前第1天CD3+、CD4+及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观察组CD3+、CD4+水平均高于术前,CD8+水平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第1天2组NK细胞活性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2组NK细胞活性均下降(P〈0.05)。术后第3天开始NK细胞活性逐渐恢复,但与术后第1天比较无差异(P〉0.05)。2组术后第5、7天NK细胞活性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后第1天,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胃癌患者围术期使用乌司他丁能改善患者的免疫力,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联合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应用于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 3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常规实施集束化治疗基础上,乌司他丁联合CRRT应用为治疗组(18例),单纯CRRT组为对照组(14例)。比较两组入住ICU天数及临床病死率差异;动态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乳酸、C-反应蛋白、IL-1及IL-6的变化,并比较差异。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入住ICU天数(12.5±6.2dvs14.1±5.7d)及临床病死率(38.9%vs42.9%)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血乳酸、C-反应蛋白、IL-1及IL-6的水平较治疗前下降明显(P〈0.05);治疗组第4、7天血乳酸、C-反应蛋白、IL-1及IL-6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CRRT应用于感染性休克疗效确切,抗炎效果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