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冬青 《河北医药》2016,(13):2066-2068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 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保障用药安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4年1~12月上报的256例ADR分别按照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物类别及分布、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256例病例中,男120例(占46.88%),女136例(占53.12%),男少于女;41~60岁和>60岁的中老年人占比例为66.01%,中老年人ADR比例最高;给药途径中静脉滴注给药发生ADR比例最高(208例,占81.25%);药物类别方面由抗感染药引起的ADR居首位(105例,占41.01%),其次为中药制剂(63例,占24.61%);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94例,占36.72%)。结论加强ADR监测,根据药物特点及临床具体应用情况合理、规范用药,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我院43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肿瘤专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09年收集并上报的437例ADR报告,分别从报告人、患者性另q及年龄、引发ADR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37例ADR报告中,50~60岁者ADR比例最高,占38.90%;以抗肿瘤药居多,占55.15%;静脉滴注给药方式是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占75.29%;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以及骨髓抑制。结论:应加强化疗监护,优化给药剂量,并重视ADR的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肿瘤专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10年1~12月收集并上报的623例ADR报告,分别从报告人、患者性别及年龄、引发ADR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23例ADR报告中,40~50岁者ADR构成比最高,占31.14%;以抗肿瘤药居多,占52.49%;静脉滴注给药方式是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d163.56%;我院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以及骨髓抑制。结论:应加强化疗监护,综合考量患者身体状况,优化给药剂量,并重视ADR的监测工作,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我院2011年767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肿瘤专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最新特点及规律。方法对2011年1月至12月收集并上报的767例ADR报告,分别从报告人、患者性别及年龄、引发ADR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67例ADR报告中,50~60岁者ADR发生率最高,占32.99%;以抗肿瘤药居多,占72.40%;静脉滴注给药方式是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占79.92%;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以及骨髓抑制。结论应加强化疗监护,综合考量患者身体状况,优化给药剂量,并重视ADR的监测工作,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我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及特点,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2年上报的310例抗菌药物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研究,登记患者性别、年龄、原患疾病,药品名称、给药途径,ADR名称、级别、转归。结果ADR集中发生在40~50岁年龄段,女性比男性比例高;新的、严重的ADR分别占总数的1.29%和6.45%;静脉滴注引起的ADR175例,占总数的56.45%,口服给药引起的ADR112例,占总数的36.13%;左氧氟沙星及阿奇霉素ADR发生比例高;ADR临床表现分布广泛,以皮肤及附件损害和消化系统损害为主。β-内酰胺类是引起严重ADR的主要抗菌药物。结论抗菌药物引起ADR的原因较为复杂,应加强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我院39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莉  朱浩 《中国药房》2013,(46):4380-4382
目的:了解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特点及引发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该院2012年上报的393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剐、给药途径、涉及药品、ADR主要临床表现、ADR报告类型及转归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393例ADR报告中,抗感染药所占比例最高,报告例数为186例(47.33%),中药类排第2位,报告例数为80例(20.36%);患者年龄以41-60岁为主,给药途径以口服给药方式居多;临床表现以胃肠道反应最常见,有178例,占45.29%;新的和严重的ADR共100例,占25.46%。结论: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强化ADR监测意识,完善相关报告分析制度,加强重点药物的监测,减少或避免ADR的重复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09年6月上报的108份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给药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占71.3%):抗感染药物引发ADR的比例最高(占61.1%),其次为神经系统与心血管系统药物;头孢类是引发ADR的主要抗感染药(45例,占68.3%),其中又以头孢美唑为首。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神经系统以及消化系统损害。  相似文献   

8.
李梅玲 《海峡药学》2014,(7):185-186
收集本院2013年上报的ADR报告107例,分别从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物种类、不良反应涉及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107例ADR中,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86%;以维生素及营养药物使用发生最高,占29%,其次为抗感染药物,占20.56%;累及器官中以皮肤损害最多,占34.58%,消化系统及全身性损害次之。分别为27.1%、20.56%;年龄上以60岁以上人群发生最多。占39.2%。  相似文献   

9.
张新 《中国医药指南》2011,9(16):256-257
目的了解分析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方法收集奇台县人民医院2009至2010年上报的ADR报告125例,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ADR因果关系评定与程度、ADR类型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年龄比例中,<20岁和41~60岁人群发生ADR最多,分别占26.4%和38.4%;静脉给药途径ADR发生率最高,占84.80%;发生ADR药品种类中以抗感染药物比例最大,为54.00%。结论强化抗菌药物及采用注射方式给药的管理,减少合并用药,以保证药物在临床中安全有效的使用。  相似文献   

10.
程梅 《中国基层医药》2014,(20):3084-3086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的( 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淮南新康医院2013年1~12月从病房及门诊收集的并已上报到国家ADR监测中心的3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为对象,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4例ADR报告中,年龄>70岁的患者发生ADR比例偏高(6例,占17.65%);静脉给药引起的ADR最多(28例,占82.35%);ADR损害类型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14例,占41.18%);引起ADR最多的药物为抗菌药物(17例,占50%);其次为中药注射剂和循环系统(4例,占11.76%),从临床表现看以皮疹、瘙痒、呼吸系统、胃肠系统为主。结论 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应加强ADR的监测与上报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黄秋红 《首都医药》2009,16(20):45-46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与特点,加强临床医生上报ADR的意识,减少ADR的发生。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上报的124例ADR报表,从ADR发生的一般情况、给药途径、药物种类、损害类型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整理、汇总和分析。结果年龄19~40a,人群ADR发生率最高(占46.77%);抗感染药物ADR发生率最高(占60.48%);引起ADR的主要用药途径为静脉给药(占58.06%);ADR损害类型以皮肤及其附件为主(占45.97%);严重ADR占2.42%;ADR的转归中,124例ADR均治愈或好转。结论应加强医院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充分利用医院ADR信息,提高药物临床使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对我院2013年收集的105例 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所用药物、引发 ADR的药品种类及发生率、ADR涉及的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50岁以上患者 ADR 发生率高于其它年龄段(55例,占52%),静脉滴注较其它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93例,占89%),药物分类,营养药物引发 ADR 的比例最高(50例,占47.62%),ADR的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皮肤损害为主。  相似文献   

13.
对我院2015年1 ~12月上报到的475例ADR报告分别从报告来源、性别年龄、给药途径、ADR类型、累及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ADR住院报告多于门诊报告,比例1.13:1;ADR报告中女性多于男性,比例1.07∶1;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引发的ADR最多,占41.99%,其次为口服给药,占41.33%;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以皮肤机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有286例,占40.28%;由抗微生物药引起的ADR例数和药品品种数均居首位,有134例,占25.24%;严重的ADR102例,占21.47%,新的严重ADR26例,占5.47%;ADR转归痊愈173例,占36.42%,好转288例,占60.63%,未好转8例,占1.68%.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 ADR)发生的情况及特点,为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上报的568例有效ADR报告,分别按患者年龄、给药方式、药物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结果 ADR发生在大于60岁的人群占31.69%;发生在小于14岁的人群占18.13%;ADR发生的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占72.89%;引起药物不良反应品种中,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最多;ADR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共282例,占49.65%,临床表现为皮疹、红肿、瘙痒等;累及胃肠道反应共260例,占45.77%,临床表现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为主。结论注意药物合理使用及加强ADR的预防和监测,可以有效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本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方法:收集本院2010年上报的ADR报告178例,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累及的系统或器官及临床表现等方面与ADR因果关系进行分析评定。结果:在年龄比例中,小于20岁和60岁以上人群发生ADR最多,分别占25.28%和33.14%;静脉给药途径发生ADR最高,占89.89%;抗感染药物发生ADR的比例最大,为50.00%;ADR累积器官多为皮肤及其附件,占52.25%。结论:临床上应坚持合理用药,加强和重视药物不良反应的检测,以保证临床药物的安全、合理、有效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药品不良反应( ADR)的发生情况,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调查2013年我院收集的217例ADR报告,从患者的年龄、性别、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17例ADR中,男女患者比例为0.7∶1.0;≥60岁患者78例(占35.94%);静脉给药147例(占67.74%),口服给药59例(占27.19%);抗感染药致ADR 119例,居首位;ADR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80例,占36.87%)。结论:应加强医院ADR监测工作,合理、规范使用抗感染药,避免或减少严重的ADR发生。  相似文献   

17.
我院53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司延斌  张婕  任淑萍 《中国药师》2009,12(11):1599-1601
目的:分析我院2006~2008年上报的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和特点。方法:对上报的530例药品不良反应分别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与评价。结果:530例ADR报告中共涉及13大类药物,药品种类共184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占34.15%;给药途径中静脉用药引起的ADR399例,占75.28%;ADR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31.70%。结论:必须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加强药师与临床的沟通交流,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s,ADR)的发生特点和规律,更好地为临床提供合理用药服务。方法回顾本科2010年7月~2011年12月的80例老年患者ADR报告资料,分析ADR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布的器官与系统及其临床表现、给药途径等资料。结果61~70岁人群ADR发生率最多,为45例(56.25%);静脉给药途径ADR发生率最高,为66例(82.50%);抗菌药物ADR发生比例最高,为37例(46.25%),其次为中药制剂16例(20.00%);ADR涉及系统和器官中穿刺所造成的局部损害最多,为32例(40.00%),皮肤及附件22例(27.50%)和消化系统9例(11.25%)。结论临床药师应加强ADR的临床监测,提高临床监控水准,严格掌握和实施合理用药原则,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尽量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14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7年10月收集的147例ADR报告从年龄分布、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累及器官或系统和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7例ADR报告中,药物以抗茵药物居多(占52.38%)。≥60岁的老年患者居高(占46.94%)。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方式(占55.10%)。ADR的主要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为主(占51.02%)。结论: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陈小鸿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0):173-174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院近3年来110例药物不良反应的报告,观察其特点,为进一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类统计,对110份ADR报告就患者年龄与性别分布、用药途径、药品类别、累及的器官系统以及临床表现进行统计评价。结果年龄分布上,61岁以上患者最多,占32.7%;不同给药途径中,静脉滴注给药的ADR发生率最高,占91.8%;在引发ADR的各类药品中,抗菌药物引发的ADR最多,占41.1%。结论ADR的发生率与患者的年龄、用药途径和频率密切相关,应加强严重ADR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