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我院2009例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的发生特点,提取并发现风险信号,为优化药品安全性监测模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WHO不良反应术语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价表》等为标准,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对2009例有效ADR报告中患者年龄、给药途径、严重ADR涉及药物种类、ADR累及器官/系统、监测上报人员类型等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和统计分析。结果:2009例有效ADR报告中,60岁以上患者ADR的发生比例为34.15%,14岁及以下患者ADR的发生比例为7.22%;静脉滴注给药途径ADR的发生例数最高,肌肉注射给药途径ADR的发生例数最低。ADR涉及药物品种主要为心血管系统药物、抗微生物药物和抗肿瘤药物;ADR临床表现以全身性损害最为常见,其次分别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和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ADR报表上报人员以医师为主,占比为87.11%,药师上报例数最低,占比为0.99%;严重ADR主要涉及抗肿瘤药物、诊断用药(造影剂)和抗微生物药物。结论:在ADR日常监测过程中,抗感染药物、心血管药物及抗肿瘤药物是ADR监测重点药物类别,60岁以上和14岁及以下的患者是ADR监测重点人群,静脉滴注给药途径是ADR监测重点给药途径,皮肤及其附件病变是提示ADR发生的重要信号。临床ADR监测应重点关注上述影响因素,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实施个体化给药,进一步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某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方法收集某院2008~2009年上报的ADR报告125例,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类别、ADR累计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上报的125例ADR中,抗感染药物占54.00%,中药制剂占9.60%;静脉给药引发的ADR例数最多,占84.80%;累积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56.80%。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监管和上报工作,规范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吴海燕  韦炳华 《中国药事》2013,(10):1103-1106
目的 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特点及引发的相关因素,为临床用药安全与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统计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1~2012年上报的241例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类型、ADR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ADR临床表现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1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12大类,其中抗菌药物引发的ADR最多,其次是心脑血管类药物;静脉注射给药引发的ADR最多;ADR累计的器官及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其次是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结论 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应坚持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测,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李皓琳 《海峡药学》2014,(9):163-164
目的研究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及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2年上报的304例ADR报告,分别按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物种类、累及的器官或临床表现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304例ADR报告中,10岁以下儿童及60岁以上老年人发生ADR最多;静脉滴注引起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55.92%;抗感染药引起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55.92%;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最多,占总例数的49.67%。结论临床应重视ADR报告和监测工作,合理使用抗感染,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5.
我院2008-2009年药品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上报的229例ADR报告,按来源、年龄、给药途径、类别、ADR药品、涉及器官或系统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ADR报告中60岁以上年龄段构成比最高;静脉给药的ADR占58.52%,是引起ADR的主要用药途径;ADR涉及的药品86种,其中抗感染类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44.10%,中成药引起的ADR次之;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占总例数的37.12%,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结论:临床应加强合理用药及ADR监测,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最终达到安全有效地用药。  相似文献   

6.
我院15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类统计方法,对158例报告就ADR分布与年龄、给药途径、药物分类、累及系统或器官、ADR严重程度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158例ADR报告中涉及71个药物品种,由抗菌药物导致的ADR最多,占总数的31.0%;其中65岁以上老年患者最多,占总例数的19.0%;以静脉滴注(72.8%)方式为主;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常见,占总例数的47.5%。结论:临床应重视ADR报告和监测工作,避免或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筛选2013年6月~2014年10月90例住院患者的临床ADR报告,分别对患者的年龄、性别、引起ADR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0例ADR中,男性(39例)低于女性(51例);年龄方面,大于61岁患者的ADR发生率较高,占26.68%;涉及的药品有8类53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引发的ADR最多,占35.56%;静脉给药引发的ADR例数最多,占92.22%;ADR累及的器官/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43.52%。结论临床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促进药物的合理应用,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青浦青西地区一级医院与二级医院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与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两家医院2012年度收集上报的不良反应报告,按照基本资料、ADR涉及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系统、ADR上报人员分布、报告类型、给药途径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二级医院不良反应发生年龄段主要集中在18-40岁及41-65岁;ADR涉及药物品种数11大类,其中头孢菌素类引发的ADR最多,大环内酯类次之;ADR累及器官系统皮肤及其附件最为常见,其次是胃肠道反应;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而一级医院的不良反应发生年龄段主要集中在41-65岁及66岁之后;ADR涉及药物品种数15大类,其中抗高血压药引发的ADR最多,头孢菌素类次之;ADR累及器官系统消化系统最为常见,其次是皮肤及其附件;口服给药引发的ADR最多。结论加大ADR的监测力度,及时反馈ADR的信息,提高ADR的发现率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方法:对我院上报的206例ADR报告,从患者一般情况、ADR涉及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6例ADR中,5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居多,占48.06%;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最多见,占44.17%,其次为中药制剂,占15.05%,其中注射剂占90.32%;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最多,占62.62%;涉及器官及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最多,占46.12%。结论:应加强中老年患者的用药监护,降低静脉给药比率,提高抗菌药物及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水平,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苏志坚  陈雪梅 《海峡药学》2012,(11):274-277
目的为临床合理用药、保障用药安全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303例有效报告,按患者的性别、年龄段分布,给药途径,发生ADR例次前十位药物,抗微生物药的种类和例次,中药的种类和例次,涉及的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重点监测的品种等项目进行分类统计和评价分析。结果男性患者发生ADR多于女性,>60岁的老年人和21~30岁的青壮年人发生率较高;发生ADR的给药途径主要以静脉滴注为主;ADR发生例次最多的是注射用双黄连,品种最多的是抗菌药物,尤以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为多;ADR涉及的器官或系统最常见的是皮肤及其附件。结论应加强ADR管理与监测,合理、正确地使用药品,应特别加强对抗菌药物、中药注射剂使用的管理及监测。减少临床ADR的发生,应以预防为主,合理、规范地使用药物。  相似文献   

11.
抗肿瘤药致不良反应47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海蓉  董利红 《中国药房》2014,(10):926-928
目的:考察抗肿瘤药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3年6月我院上报的473例抗肿瘤药致ADR报告,从患者的基本情况、涉及药品、给药途径、发生时间、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ADR的患者多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ADR报告涉及抗肿瘤药8大类,其中顺铂居首位;涉及最多的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ADR多发生在给药后1 d以内,累及11个器官或系统类型,以恶心、呕吐等消化道损害为主;多数ADR给予相应处理后能痊愈或好转。结论:临床应用抗肿瘤药时,应加强监护以减少ADR的发生,及时正确地处理以降低其危害,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分析自贡市老年患者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老年人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提取该市2018~2020年65岁及以上患者ADR报告,对患者年龄、性别、ADR类型、怀疑用药、临床表现等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3年共收集老年患者的ADR报告4 269份,其中男性1 998例,女性2 267例,ADR报告数量逐年上升。65~74岁年龄组ADR例数占比最多,ADR发生类型最多是一般的ADR(89.1%),严重的ADR 465例,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共2 533例,4 067例ADR对原患疾病影响不明显;4 213例ADR转归为好转或痊愈。感染性疾病是患者最常见的用药原因,抗感染药物导致ADR占比最高,其中左氧氟沙星是导致ADR最多的的抗感染药物,中药制剂中祛瘀类导致ADR最多;皮肤及其附件是被累及最多的器官/系统,主要表现为皮疹或瘙痒。结论:应密切关注老年患者的ADR,了解其发生特点,加强新的和严重的ADR上报,最大程度上降低ADR重复发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25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娟  张少文  宋新文  许琼 《医药导报》2009,28(11):1518-1519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6年1月~2008年6月收集的253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种类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53例ADR中,<3岁患者较多,占总例数的51.0%(129例);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75.9%(192例);抗生素引起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66.0%(167例);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常见,占总例数的76.7%(194例)。结论医务工作者应展开全方位的ADR监测,避免或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和监测报告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某院2014年ADR报告191例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 191例ADR中,以60岁及以上年龄段发生率最高(59.16%);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最多(60.73%);ADR涉及药品113种,以抗肿瘤药物及抗感染药物为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多为胃肠系统损害(47例)及皮肤附件损害(43例);新的或严重的ADR 22例(11.52%)。结论医务人员应重视ADR监测工作,尤应加强新的一般和严重类型ADR的监测,选择适宜给药途径,特别关注特殊人群如60岁以上年龄的患者。应提高甄别能力和处置水平,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659例抗微生物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我院抗微生物药不良反应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2008年的抗微生物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结果:659例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中,以头孢菌素类药发生例数最多(35.51%),其次为喹诺酮类(25.34%)和青霉素类(19.73%);ADR的给药途径主要是静脉给药(88.01%);涉及的系统器官主要为皮肤及附件(53.87%)。结论:抗微生物药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药物类型、给药途径、用药频率等密切相关,应提高医护人员对ADR的警惕性和不良反应监测水平,加强对抗微生物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预防和及时报告ADR,以保证用药安全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昆山市中医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病例的一般情况和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对2012年1-12月间上报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网络平台的225例ADR报告中相关因素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225例ADR报告的病例中,其年龄段在40~49岁和20~29岁之间发生ADR例数为最多,静脉给药(89.58%)是引发ADR主要给药途径,涉及14种类83种药品;抗感染药物导致ADR例数为最多(53.58%),其中头孢菌素的发生率为最高;其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66.14%).结论:加强对中青年患者的用药监测和静脉药物的用药监护,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严格中药注射剂的用药指征;加强ADR宣传和监测工作,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某三甲医院2012-2015年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临床表现及上报人职业等,对该院1307例ADR包括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1307例ADR报告中,男性的发生比例高于女性,61~70岁的老年人占26.55%;ADR药品种类以抗肿瘤药最多(45.44%),其次是抗感染药物(20.95%);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最多(73.22%);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消化系统损害为主.预后分析,95.8%的ADR患者痊愈或好转.结论 临床上应深入加强ADR的监测与报告,规范抗肿瘤药物的使用,合理使用抗菌药,减少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精神疾病专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上报的314例ADR报表,按患者性别、年龄、疾病诊断、给药途径、ADR报表分类及其药品使用情况、ADR涉及器官或系统、引起ADR最多的前10种药物及主要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314例ADR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21~40岁发生率较高;精神分裂症占多数;口服药发生的ADR更常见;一般的ADR占多数;ADR涉及最多的为神经系统;喹硫平的ADR发生率最高。结论:精神疾病专科医院发生的ADR多涉及神经系统,给患者造成的危害较大,临床应给予高度关注与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正确评价ADR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6年1月~2010年6月收集的已上报的ADR报告113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急诊科上报例数最多为55例占48.67%,其次为内科,口腔科最少.男58例占51.33%,女55例占48.67%.患者年龄为0~99岁,各个年龄段均有ADR发生.其中以0~18岁的患者为主占26.55%.共涉及药品7类,其中以抗感染药物为主占67.26%.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占83.19%.ADR所涉及的器官或系统主要是皮肤及其附件,其次是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结论 要加强ADR监测,强化医务人员的防范意识,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方法 收集医院2010年至2011年上报的ADR报告217例,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类别、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上报的217例ADR中,抗微生物药物占63.59%,中药制剂占16.13%;静脉给药引发的ADR例数最多,占84.79%,累及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45.62%.结论 临床应重视ADR的监管和上报工作,规范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