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白芍总苷对大鼠胶原性关节炎(CIA)关节肿胀度和组织学的影响。方法用鸡Ⅱ型胶原诱导建立CIA大鼠模型,造模后第7~27 d,用药组每日白芍总苷(TPG,25,50,100 mg.kg-1.d-1)灌胃,模型组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观察CIA大鼠足爪组织病理学变化及关节指数、体重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TPG可明显降低CIA大鼠关节指数(P<0.05),大、中剂量白芍总苷使CIA大鼠体重明显减轻(P<0.01)。结论白芍总苷对大鼠胶原性关节炎有明显抑制作用,能明显改善CIA大鼠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TGP)对大鼠胶原性关节炎治疗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鸡胶原Ⅱ型制备实验性关节炎(CIA)大鼠模型,造模后第7~27天ig给予TPG 25,50和100 mg·kg-1。观察CIA大鼠关节指数,体质量变化及足爪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足爪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采用硝酸还原法和放免法测定关节浸液中一氧化氮(NO)和地诺前列酮(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TGP可明显降低关节指数(P<0.05),且TGP50和100 mg.kg-1可有效缓解CIA模型大鼠体质量减轻(P<0.01);TGP 50和100 mg·kg-1组足爪组织MMP-9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TGP还可明显降低CIA大鼠关节浸液中NO和PGE2含量(P<0.05)。结论 TGP对大鼠实验性关节炎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下调MMP-9表达、抑制炎症局部区域相关炎症介质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白芍总苷(TGP,抗变态反应药)对大鼠胶原性关节炎(CIA)及足爪组织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鸡Ⅱ型胶原建立CIA大鼠模型,观察药物对CIA大鼠体质量及足肿胀度的影响,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足爪组织中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 TGP可有效缓解CIA大鼠体质量减轻,明显抑制CIA大鼠足爪肿胀;大、中剂量TGP组的足爪组织MMP-9阳性表达较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 TGP可明显改善CIA大鼠症状,其机制可能与其下调MMP-9表达、降低血清IL-1β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胶原性关节炎(CIA)大鼠滑膜组织中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GRKs)表达以及白芍总苷(TGP)对其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6组:正常组、模型组、TGP(25、50、100mg.kg-1)组、雷公藤(GTW40mg.kg-1)组。用鸡Ⅱ型胶原建立CIA大鼠模型,Western blot检测滑膜组织GRKs表达水平,并观察TGP灌胃给药对其的影响。结果正常SD大鼠滑膜组织GRK2、GRK5、GRK6均有表达,CIA大鼠关节滑膜组织GRK2、GRK5、GRK6的表达明显升高,TGP给药后GRK2,GRK5,GRK6的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显著性。结论CIA滑膜组织GRKs表达增加,TGP抑制这种异常的变化可能是其治疗CIA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TGP)对胶原性关节炎(CIA)大鼠滑膜β抑制蛋白1、2表达的影响与其抑制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增殖的关系。方法采用CCⅡ诱导大鼠CIA模型,TGP(25、50、100 mg.kg-1.d-1)、雷公藤多苷(GTW)(40 mg.kg-1.d-1)灌胃给药(d 14~28),进行大鼠多发性关节炎指数评分;MTT法检测FLS的增殖;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剂量TGP体内给药对β抑制蛋白1、2表达的影响。结果 TGP(25、50、100 mg.kg-1,ig,d 14~28)可明显减轻CIA大鼠多发性关节炎指数,抑制FLS增殖反应;TGP可下调β抑制蛋白2的表达;TGP对β抑制蛋白2表达的影响与其抑制FLS增殖作用呈高度相关。结论 TGP可抑制FLS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与其下调β抑制蛋白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中南药学》2015,(5):502-505
目的研究鱼腥草素钠(SH)抗类风湿关节炎(RA)的滑膜增殖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模型组、SH 130 mg·kg-1组、SH 260 mg·kg-1组、SH 520 mg·kg-1组。建立大鼠胶原诱导的类风湿关节炎(CIA)模型,计数方法测定大鼠关节炎指数(AI),称重法比较大鼠的体重变化,HE染色法光镜观察关节病理形态学变化,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PKA、c AMP水平及免疫组化检测滑膜细胞凋亡情况。结果SH干预组关节炎指数较模型组低,体重降低不明显,关节破坏较模型组轻,细胞因子水平较模型组明显减低,滑膜细胞凋亡较模型组明显(P<0.01)。结论 SH可以增加RA滑膜细胞的凋亡,降低CIA大鼠的AI及炎症因子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胶原性关节炎(CIA)大鼠滑膜细胞功能的影响及白芍总苷的作用。方法:制备大鼠CIA模型,并分离培养正常大鼠和CIA大鼠关节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考察TNF-α在0.02~20μg.L-1浓度时对培养的正常大鼠FLS和CIA大鼠FLS的增殖反应和FLS分泌前列腺素E2(PGE2)、环磷酸腺苷(cAMP)和白介素1β(IL-1β)的影响,选择TNF-α的最佳刺激浓度。观察不同浓度(15.625~250 mg.L-1)的白芍总苷在TNF-α的最佳刺激浓度时对CIA大鼠FLS的增殖反应和FLS分泌PGE2,cAMP和IL-1β的影响。用MTT法检测FLS的增殖反应,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PGE2,cAMP和IL-1β的水平。结果:TNF-α在20μg.L-1的浓度时均显著抑制正常大鼠FLS和CIA大鼠FLS分泌cAMP,显著促进PGE2和IL-1β的分泌,故选20μg.L-1为TNF-α的最佳刺激浓度。TGP能显著抑制20μg.L-1TNF-α对CIA大鼠FLS的促增殖反应,明显上调降低的cAMP水平,明显下调升高的PGE2和IL-1β水平,且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结论:TNF-α可以促进CIA大鼠FLS的增殖,降低cAMP,升高PGE2和IL-1β。TGP则能明显逆转TNF-α对FLS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在中药作用下对其关节炎指数、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前列腺素E2 (PGE2)、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及护骨素(OPG)的影响.方法 取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A、B、C组.复制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模型,连续干预4周后,各组大鼠眼眶静脉取血,观察关节炎指数、IL-1β、TNF-α、PGE2、RANKL及OPG.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其余各组大鼠关节炎指数均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阳性组、A、B、C组关节炎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血清IL-1β、TNF-α、PGE2、RANKL、OPG及RANKL/OPG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阳性组、A、B、C组血清IL-1β、TNF-α、PGE2、RANKL、OPG及RANKL/OPG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A、B、C组大鼠血清IL-1β、TNF-α、PGE2水平抑制作用及对RANKL、OPG及RANKL/OPG的改善情况均优于阳性组(P<0.05).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A、B、C组可抑制CIA大鼠关节组织病理学改变.结论 自拟除痹汤可明显降低CIA模型大鼠的关节炎指数及关节组织病理学改变,下调IL-1β、TNF-α、PGE2水平,抑制RANKL、OPG,从而可以有效防治CIA.  相似文献   

9.
雷公藤多甙片对胶原诱导关节炎大鼠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甙片对Ⅱ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IA)大鼠外周血清和关节腔中TNF-α、IL-1β以及滑膜中VEGF的影响,探讨雷公藤多甙片治疗CIA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CIA大鼠模型,常规HE染色,测量关节体积,计算关节炎指数及病理积分,用雷公藤多甙片灌胃治疗,治疗一月后用ELISA检测血清和关节液中TNFα-、IL-1β含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滑膜中VEGF的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和关节液中TNFα、IL-1β及滑膜中VEGF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经过TP治疗后,血清和关节液中TNFα、IL-1β及滑膜中VEGF表达均明显下降。结论细胞因子的表达可能在关节炎的形成及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TP能够通过调整细胞因子变化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桂芍知母汤对胶原诱导类风湿关节炎(CIA)模型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探讨其作用靶点。方法将40只健康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来氟米特组、桂芍知母汤组,除正常组之外,其余各组使用Ⅱ型胶原诱导大鼠造成CIA模型。桂芍知母汤组、来氟米特组,造模后开始给药,共计30 d。按评分法评价关节炎指数,ELISA法检测VEGF表达。结果给药组较模型组关节发病数目减少,关节肿胀程度减轻,皮肤红肿不明显,关节变形程度减轻。给药组与模型组在关节炎指数方面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给药组CIA大鼠踝关节滑膜组织升高的VEGF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桂芍知母汤组与模型组比较,关节炎指数明显降低,大鼠踝关节滑膜组织VEGF水平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丙酮酸乙酯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7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影响,探讨其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可能性。方法实验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CIA对照组及丙酮酸乙酯治疗组,建立大鼠CIA动物模型,记录大鼠的一般情况,目测评分其关节炎指数,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17和TGF-β1浓度。结果①丙酮酸乙酯治疗组大鼠平均体质量高于CIA对照组,关节炎指数低于CIA对照组(P<0.05);②丙酮酸乙酯治疗组大鼠血清TNF-α和IL-17水平较CIA对照组明显降低,TGF-β1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丙酮酸乙酯能明显改善CIA大鼠的生存状态,减轻其关节肿胀,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TNF-α和IL-17水平,提高TGF-β1水平,有可能成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新药物。  相似文献   

12.
白芍总苷对胶原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细胞的作用及机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朱蕾  魏伟  郑咏秋 《药学学报》2006,41(2):166-170
目的研究白芍总苷(TGP)对胶原性关节炎(CIA)大鼠滑膜细胞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鸡II型胶原诱导大鼠CIA模型,胶原酶和胰蛋白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大鼠滑膜细胞,透射电镜观察滑膜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MTT法检测滑膜细胞的增殖能力,滑膜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活性的测定采用小鼠胸腺细胞增殖法,TNFα和PGE2含量的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结果TGP能有效改善CIA大鼠滑膜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抑制其过度的增殖反应和产生IL-1,TNFα和PGE2的水平。结论TGP对CIA大鼠功能亢进的滑膜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滑膜细胞的过度增殖和分泌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黄芩苷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的抗炎作用并探讨其对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为其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Wistar雌性大鼠制备CIA模型,将关节炎评分>2的CIA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0.9%氯化钠注射液)、甲氨蝶呤组(1 mg/kg)、黄芩苷低、中、高剂量组(50、100、200 mg/kg),每组6只持续处理30 d。另外选取6只正常大鼠作为正常对照(0.9%氯化钠注射液)。检测大鼠关节炎症状,关节组织进行放射评估和组织病理检测。定量检测血清中TNF-α和IL-1β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关节滑膜组织中NF-κB p65、磷酸化-NF-κB p65(Ser536)和乙酰化-NF-κB p65(Lys310)蛋白表达。结果黄芩苷能减轻CIA大鼠的关节肿胀,明显抑制关节滑膜炎症和关节软骨及骨破坏,明显降低血清中TNF-α、IL-1β含量,抑制关节滑膜组织中NF-κB p65、磷酸化-NF-κB p65(Ser536)和乙酰化-NF-κB p65(Lys310)蛋白水平表达。结论黄芩苷抑制CIA大鼠炎症可能是通过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和NF-κB信号转导途径而发挥治疗作用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国产白细胞介素-1受体阻滞剂(IL-1ra)对大鼠胶原性关节炎(CIA)的影响.方法:鸡Ⅱ型胶原诱导大鼠CIA模型,关节评分法观察关节炎的发生情况;3H-TdR掺入法检测T细胞、B细胞增殖反应;采用小鼠淋巴细胞增殖法检测IL-1活性;放免法检测大鼠腹腔巨噬细胞(PMΦ)培养上清液肿瘤坏死因子(TNF)和前列腺素E2(PGE2)的含量.结果:CIA大鼠在致炎后d10,出现关节红肿,刀豆蛋白(ConA)或脂多糖(LPS)诱导的T和B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增强;PMΦ产生IL-1,TNF-α,PGE2的水平升高.IL-1ra(7.5,30,120mg·kg-1·d-1)和阳性对照组(anakinra 120mg·kg-1·d-1)sc,连续7d,均能减轻CIA大鼠关节局部炎症,降低关节评分;IL-1ra(30,120mg·kg-1·d-1)能明显降低CIA大鼠过高的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IL-1ra (7.5,30,120mg·kg-1·d-1)能明显降低CIA大鼠B淋巴细胞增殖反应;降低CIA大鼠PMΦ产生过高的IL-1,TNF-α及PGE2水平.结论:IL-1ra对CIA大鼠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增殖反应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苦地丁对小鼠Ⅱ型胶原关节炎的影响。方法小鼠尾根部皮内注射Ⅱ型胶原乳剂建立小鼠关节炎模型(CIA),苦地丁总生物碱(50,100,200mg·kg-1组灌胃给药,每日1次;模型组和空白组灌胃给予等量蒸馏水;实验结束时考察各组临床积分、发病时间、血清中抗-CⅡ抗体含量、胶原所致耳廓DTH;ELISA法检测PGE2、TNF-α、IL-1的水平。结果苦地丁剂量依赖性延迟CIA小鼠的发病时间,减少关节的肿胀和红斑,缓解CIA小鼠体质量减轻,降低小鼠血清中抗-CⅡ抗体水平,抑制CⅡ诱导的小鼠耳廓迟发型超敏反应;明显抑制巨噬细胞释放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IL-1),但对前列腺素(PGE2)的产生无明显影响。结论苦地丁对小鼠CIA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探讨黄芩苷对大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 Janus激酶(JAK)/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及Th17/Treg免疫平衡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甲氨蝶呤,1 mg·kg-1)、黄芩苷低(50 mg·kg-1)、中(100 mg·kg-1)、高(200 mg·kg-1)剂量组,每组12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建立CIA大鼠模型。各给药组腹腔注射给药,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对大鼠进行关节炎症评分,检测各组大鼠关节肿胀度;采用HE染色检测大鼠关节病理变化;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大鼠脾脏Th17、Treg亚群比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免疫印记法检测大鼠关节滑膜组织JAK/STAT3通路相关蛋白JAK、p-JAK、STAT3、p-STAT3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黄芩苷组和阳性对照组大鼠关节上述病理损伤症状减轻,关节肿胀度、炎症评分、脾脏Th17亚群比例及Thl7/Treg比值、血清TNF-α、IL-6及IL-17水平、关节滑膜组织p-JAK/JAK及p-STAT3/STAT3显著降低(P<0. 05),脾脏Treg亚群比例、血清TGF-β水平显著升高(P<0. 05),且黄芩苷组呈剂量依赖性(P<0. 05)。黄芩苷高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黄芩苷可调控CIA大鼠Th17/Treg免疫平衡,使其向Treg偏移,改善大鼠关节炎症状,抑制JAK/STAT3信号激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强的松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的疗效及机制。方法建立Ⅱ型胶原蛋白诱导的大鼠关节炎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3组,模型对照组,雷公藤组,强的松组;评估各组大鼠关节炎指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介素-1β水平;观察大鼠滑膜病理(包括炎性浸润、巨噬A型细胞增生、纤维组织增生)。结果给药16d后,强的松组AI较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直至治疗结束,且优于雷公藤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雷公藤多甙组、强的松组血清TNF-α及IL-1β水平明显增高(均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雷公藤多甙组,强的松组血清TNF-α及IL-1β水平明显下降(均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强的松组滑膜炎性细胞浸润和巨噬A型细胞增生减低(P<0.05)。结论强的松可下调CIA大鼠血清TNF-α及IL-1β水平并抑制滑膜炎性细胞浸润和巨噬A型细胞增生,从而缓解CIA。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藏药臭蚤草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筛选其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活性部位,初步探讨其抗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机制。方法以牛Ⅱ型胶原与弗氏不完全佐剂建立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CIA)模型。观察臭蚤草总提物、大孔树脂不同浓度乙醇洗脱部位及雷公藤多苷(GTW)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的足肿胀度的影响,检测大鼠血清中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类风湿性因子(RF)的含量,借助滑膜组织病理学验证臭蚤草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利用Western blot法探究臭蚤草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组织中MAPK/p38/NF-κB、TLR4/NF-κB炎症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臭蚤草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臭蚤草总提取物和大孔树脂60%乙醇洗脱部位能够明显降低CIA大鼠关节肿胀度;有效改善大鼠滑膜的病理变化,并明显降低血清中炎症因子中大鼠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类风湿性因子(RF)水平;明显降低滑膜组织中(TLR4、NF-κB、Myd88、p-p38、p-IκBα、iNOS等)相关炎症蛋白的表达。结论(1)臭蚤草可以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的关节炎症症状,且臭蚤草60%乙醇洗脱部位为臭蚤草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活性部位;(2)臭蚤草总提物及不同极性提取物能抑制MAPK/p38/NF-κB、TLR4/NF-κB信号通路缓解CIA大鼠的关节炎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间充质干细胞(MSC)治疗胶原诱导关节炎(CIA)大鼠的效果。方法:Ⅱ型胶原酶诱导关节炎大鼠,给予MSC尾静脉输注治疗,设MSC治疗组、甲氨蝶呤为阳性对照组、模型组与空白组,实验过程中每3天进行关节评分,实验结束后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白介素-17(IL-17)、NF-κB 配位体受体活化剂(RANKL)、可溶性蛋白骨保护素(OPG)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HE染色法观察关节破坏情况。结果:MSC与甲氨蝶呤作用相似,均能够有效缓解胶原诱导的关节肿胀;与模型组相比,MSC能够显著降低RANKL、TGF-β的水平,升高OPG的水平(P<0.05),而对IL-17影响不显著;组织学检验结果提示,MSC对CIA大鼠关节具有保护作用。结论:MSC能够提高通过抑制RANKL、TGF-β分泌,提高OPG水平,发挥对关节的保护作用,减轻CIA的关节肿胀程度,其治疗效果与甲氨蝶呤相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1受体拮抗剂 (recom binanthumaninterleukin1receptorantagonist, rhIL 1ra)对大鼠胶原性关节炎 (collagen inducedarthritis,CIA)的治疗作用。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 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rhIL 1ra3个剂量组和进口IL 1ra组;采用Ⅱ型胶原(CⅡ)乳剂皮内注射诱导大鼠CIA模型;每周测体重观察体重变化;足爪容积法测量大鼠足爪肿胀度;测定CⅡ的迟发性变态反应(DTH);ELISA法检测血清中抗Ⅱ型胶原抗体水平;同时进行病理组织学的检查。结果 CIA大鼠在致炎d10,出现关节红、肿,体重减轻,血清抗CⅡ抗体水平升高,关节病理可见滑膜增生,炎性细胞浸润,血管翳形成,软骨和骨的破坏等。rhIL 1ra(7 5, 30, 120mg·kg-1 )和阳性对照组anakinra(120mg·kg-1 )皮下注射,连续 7d,能明显抑制CIA大鼠足肿胀;rhIL 1ra(30, 120mg·kg-1 )皮下注射,连续 7d,可以明显减轻CⅡ诱发的迟发性变态反应 (DTH);另外,rhIL 1ra也可明显降低CIA大鼠血清中抗CⅡ抗体的水平;病理学检查表明,rhIL 1ra大剂量能明显减轻CIA大鼠关节滑膜炎症和滑膜增生,减轻血管翳和软骨破坏。结论 rhIL 1ra对CIA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