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使患者了解131碘治疗方法,获得健康知识,减少各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在我科住院行131碘治疗甲亢的患者进行详细的健康指导。结果各住院患者能积极的配合131碘的治疗和护理。结论131碘是治疗甲亢一种特殊的治疗方法,正确及时的健康指导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尿碘含量及其与甲状腺激素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选取2018年期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体检人群384例(对照组)和甲亢患者164例(甲亢组),采用碘催化砷铈反应检测尿液中尿碘含量,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和促甲状腺素(TSH)水平,比较各组尿碘水平及尿碘缺乏率或过量率,并分析甲亢患者尿碘含量与FT3、FT4、TSH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甲亢组尿碘含量为136.38±81.49μg/L,较对照组人群(196.26±109.65μg/L)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男性尿碘水平(211.84±107.24μg/L)显著高于女性(174.68±109.63μg/L)(P<0.01)。相关分析显示,甲亢患者尿碘与FT3和FT4均呈显著正相关(r=0.435,0.445,P<0.01),与TSH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r=-0.447,P<0.01)。结论:尿碘含量与甲状腺功能密切相关,甲亢患者定期检测尿碘水平,对指导其科学补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骨代谢变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甲状腺功能改变对骨代谢的影响 ,对 91例甲亢 ,37例甲减及 5 1名健康对照者用免疫放射 (IR MA)法测骨钙素 (BGP)及甲状旁腺素 (PTH) ,用镅 - 2 41单光子跟骨密度仪测骨密度 (BMD)。结果发现 ,BGP含量 :甲亢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 ,甲减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0 1) ;PTH含量 :甲亢组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甲减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 ;骨密度测定 :甲亢与甲减组骨质疏松发病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甲亢与甲减组骨质疏松发病年龄前移 ,甲减组 5 5岁以上都有骨质疏松。BGP和PTH改变明显早于骨密度变化 ,可作为甲状腺功能异常时骨代谢变化的灵敏指标 ,特别用于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4.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骨代谢指标和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骨代谢指标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 本文对70例甲亢患者及60名健康对照者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了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ICTP), 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了骨碱性磷酸酶(BAP)及甲状腺激素(T3、T4、FT3、FT4)水平, 同时用二维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BMD).结果表明: 甲亢患者血清BAP、ICTP与甲状腺激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小于0.01), 骨密度(BMD)则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 甲亢患者血清BAP、ICTP水平与BMD呈明显负相关(r分别为-0.298和-0.276, P<0.05), 与T3呈正相关(r分别为0.452和0.531,P<0.01), 与T4亦呈正相关(r分别为0.419和0.398, P<0.01).提示甲亢患者骨转换增强, 并以骨吸收增加更为显著, 与甲亢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有关. 定量检测血清BAP、ICTP水平对于甲亢代谢性骨病的诊断、病情研究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左甲状腺素钠治疗对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ongenial hypothyroidism,CH)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经新生儿疾病筛查确诊且经过左旋甲状腺素钠规范治疗的CH患儿40例为观察组及与之相配的正常儿童4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两组儿童的甲状腺功能(TSH、FT3、FT4)及骨代... 相似文献
6.
女性生殖功能受众多因素影响,肥胖是引起育龄期女性生殖能力降低的重要因素之一.育龄期肥胖女性可表现为月经紊乱,排卵障碍甚至不孕.肥胖与多囊卵巢综合征互为因果.肥胖影响辅助生殖技术的结局,使自然流产的风险增高,影响到妊娠的结局.避免超重及肥胖,积极控制多余体重,提高肥胖女性生育能力. 相似文献
7.
重庆市人群甲状腺功能亢进发病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全民食盐加碘是否影响甲亢发病升高。方法抽取碘盐覆盖率较高的永川区1个乡和碘盐覆盖率较低的涪陵区2个乡,以回顾性调查方法调查1990-2008年逐年甲亢发病情况;收集历年碘盐监测资料;采集成人尿液检测碘含量;FT3、FT4升高,TSH降低,有甲亢临床表现者诊断为甲亢;趋势检验(F)、t检验和χ2检验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1997-2008年碘盐覆盖率,永川区为93.8%~100.0%;涪陵2005年及其以前为22.5%~72.78%,2006-2008年为86.55%~97.22%。尿碘中位数永川为271.43μg/L,显著高于涪陵的130.68μg/L(P〈0.05)。共发现甲亢病例234例,食用碘盐前(1990-1996)年均甲亢发病率永川为5.92/10万,涪陵为4.55/10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食用碘盐后(1997-2008)年均甲亢发病率永川为40.51/10万,显著高于涪陵的12.19/10万(P〈0.01),食用碘盐后两地的发病率显著上升(P〈0.05)。患甲亢相对危险度永川为6.84,涪陵为2.68。病例中女性多于男性,发病年龄最小12岁,最大82岁,症状为多食、多饮、体重下降、心悸、眼球突出、多汗和甲状腺肿。结论全民食用碘盐后甲亢发病率升高,存在碘过量,应降低食盐加碘浓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关系。方法:对168例甲亢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数量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进行检测,并分析相关因素。结果:治疗前18.04%甲亢患者白细胞总数与中性粒细胞均减少,治疗后甲状腺激素水平与白细胞数量均有增加,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亢常致白细胞减少,与甲亢患者体内产生了针对白细胞的抗体、甲状腺素抑制骨髓正常的造血功能、甲状腺激素增多和抗甲状腺药物等因素有关,具体原因有利于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骨代谢指标与骨质疏松的关系,为骨质疏松的防治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 采取随机分层抽样方法,选取2018年1月~5月来我院健康体检的30~90岁的成年女性400名。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DEXA)测量腰椎及左侧股骨骨密度,由调查人员对所有体检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同时收集清晨空腹血检测血常规、肝肾功、骨吸收指标TRAP-5b、CTX、 N-MID及骨形成指标BAP、PⅠNP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我院30岁以上女性骨质疏松的检出率为55.28%;②骨质疏松人群平均年龄为(63.54±9.40)岁,大于骨量减少人群的(49.42±9.51)岁和骨量正常人群的(44.14±6.71)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与骨密度存在相关性;③骨质疏松人群TRAP-5b、CTX、BAP水平大于骨量减少和骨量正常人群,均与骨密度存在相关性;N-MID、PⅠNP在骨质疏松人群、骨量减少和骨量正常人群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骨密度无相关性;④年龄升高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而超重和肥胖可能是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⑤以年龄>55岁来预测骨质疏松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2.52%,81.48%;而以BAP>17.7 μg/L来预测骨质疏松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3.84%,73.65%。结论 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的检出率较高,年龄升高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骨密度与骨代谢指标TRAP-5b、CTX、BAP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对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200例甲亢患者及50名正常对照人群的腰椎、桡骨远端及髋部骨密度(BMD),并测定血清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LP)、甲状旁腺素(PTH)、降钙素(CT)及骨钙素(osteocalcin,BGP)等指标。比较两组间骨密度、血清骨代谢指标的差异并分析甲亢与骨代谢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骨密度Z值及血CT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ALP、BGP、PTH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甲亢患者骨密度值与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明显相关,与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有相关趋势,与病程无关。结论:甲亢患者骨代谢紊乱,呈现骨吸收大于骨形成的趋势,容易导致骨量丢失,且骨量丢失的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与病程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老年妇女骨密度和骨生化指标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门诊及住院40岁以上女性患者2446例,按年龄分成三组:①40~49岁;②50~59岁;③≥60岁,采用超声定量骨密度测定仪,按常规方法测定骨密度;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I型胶原氨基端肽原(PINP)和血清β-异构C-端肽(β-CTx);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和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骨密度值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P〈0.01)。PINP值随着增龄而升高(P〈0.05),≥60岁组比40~49岁组升高更显著(P〈0.05)。β-CTx值随着增龄而升高(P〈0.01),50~59岁和≥60岁两组比40~49岁组升高更显著(P〈0.05)。TRACP-5b在40~49岁组值最低,≥60岁组次之,50~59岁组最高(P〈0.01),50~59岁和≥60岁两组比40~49岁组升高更显著(P〈0.05)。骨吸收指标β-CTx和TRACP-5b值较骨形成指标PINP值升高更显著。25(OH)D的结果整体偏低,均属于缺乏状态(P〈0.01)。结论中老年妇女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普遍较差,老年妇女的骨量丢失更明显,更容易发生骨折。联合检测骨密度和骨代谢生化指标,为加强中老年妇女的保健工作提供依据,对降低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北京市某社区春季中老年男性维生素D营养状态分布并初步探讨其与其他骨代谢生化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 调查北京市某社区中老年男性人群502例,年龄40~ 70岁,于3~4月期间测定相关骨代谢生化标志物,根据血清25(OH)D3水平将患者分为维生素D严重缺乏组、缺乏组、不足组和充足组.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各组间一般资料,分析维生素D与其他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关系及骨转换标志物的影响因素.结果 该中老年男性人群春季25(OH)D3平均水平为18.80±7.66(5.0 ~44.50) ng/mL.维生素D缺乏与不足占89.93%,其中严重缺乏6.18%、缺乏62.01%,充足仅占10.07%.排除既往半年内服用维生素D制剂的人群50例后,25(OH) D3平均水平为16.99±5.53ng/mL,缺乏及不足人群占到97.42%.按维生素D水平分组的四组间比较,在校正年龄、BMI等混杂因素后,四组间iPTH随25 (OH)D3升高而降低,血Ca随25 (OH) D3升高而升高.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25 (OH) D3与iPTH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0.229,P<0.001),与Ca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095,P=0.086).拟合曲线结果可见,维生素D与iPTH、血钙与iPTH之间有负相关趋势(P <0.001).BTMs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OC与25(OH)D3、ALP呈正相关(分别β=0.102,P=0.041;β=0.142,P<0.001),与BMI、HbA1c呈负相关(分别β=-0.348,P=0.030;β=-3.275,P=0.004);PINP与Pi、ALP呈正相关(分别β=0.742,0.013;P均<0.001),与FBG呈负相关(β=-0.097,P=0.013);p-CTX与Cr、Pi、ALP呈正相关(分别β=0.009,P=0.045;β =0.938,P=0.002;β =0.009,P=0.045),与FBG呈负相关(β=-0.054,P=0.032).结论 北京春季中老年男性尤其是未补充维生素D制剂者维生素D缺乏现况严重.25 (OH) D3水平与iPTH呈负相关,与Ca呈正相关.BTMs与BMI、Cr、HbA1c、FBG、25 (OH) D3、ALP、Pi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临床上糖尿病患者骨折风险明显升高,同时骨代谢异常的患者也往往伴随葡萄糖不耐受和胰岛素抵抗,近年来多方研究表明糖代谢与骨代谢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本文综述了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现状及相关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糖代谢水平的关系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96例T2DM患者,测定所有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和糖代谢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不同性别在甲状腺激素水平及糖代谢指标及血脂指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FPG升高,TSH、T3等激素水平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TSH水平升高,FPG、2h PG、HbA1c、HoMA-IR、TC和T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T3与BMI、FPG、2h PG、HbA1c呈负相关(r=-0.453、-0.522、-0.621、-0.461,P<0.05),FT3、FT4和TSH与HoMA-IR呈正相关(r=0.861、0.701和0.746,P<0.05),TSH与HbA1c呈负相关(r=-0.622,P<0.05),TT3和TT4与BMI、FPG、2h PG、HbA1c、HoMA-IR、TC和TG无相关性(P>0.05).结论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对患者糖代谢水平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甲状腺疾病与血清骨钙素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各种甲状腺疾病治疗前、后血清骨钙素的变化,以探讨甲状腺功能异常与骨代谢的关系。本文对236例甲状腺疾病患者及52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酶放大化学发光法测定了血清骨钙素(BGP)、FT3、FT4、TSH和人甲状腺球蛋白(HTG)。结果显示:正常人血清骨钙素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高而逐渐降低;甲亢患者治疗前。BGP浓度明显升高;甲减患者治疗前BGP浓度明显低于正常,经短期甲状腺紊替代治疗后,BGP浓度明显高于正常;治疗前的亚甲炎患者BG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BGP浓度反低于正常水平。相关统计表明,治疗前、后的甲亢、甲减和亚甲炎患者BGP与FT3、FT4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甲减患者BGP与TSH呈负相关。实验结果显示甲状腺激素可能直接参与加速骨转换过程,并以增加骨吸收过程为显著;糖皮质激素可使骨转换率减低,骨的形成降低,最终都可能导致骨矿丢失。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了研究绝经后妇女的雄激素水平与骨密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测定了 39例从未服用过雌激素和钙剂 ,其血清雌激素水平基本相同 ,但骨密度水平有一定差异的绝经后妇女的血清睾酮水平 ,并将这些妇女依骨密度水平分为正常和骨质疏松两个组。结果 :经过统计学分析 ,发现两组血清睾酮水平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p <0 0 0 1)。经过直线回归计算和相关分析 ,发现两个组的睾酮和各自匹配的骨密度水平呈平行变化 ,线性关系良好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72及 0 75。经相关检验 ,两个p <0 0 0 1,有高度相关。将两r值进一步进行显著性检验 ,U值为 0 14,说明两组的正相关关系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血清睾酮水平低与骨密度与骨质疏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女性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血清瘦素含量变化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女性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血清瘦素 (Leptin)水平的变化。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 (RIA)分别检测 6 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36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和 30例健康人血清Leptin水平 ,并随访经过治疗后甲状腺功能恢复至正常水平患者 (2 4例甲亢、12例甲减 )血清Leptin水平。结果 :各组Leptin水平皆与BMI呈强正相关 (p <0 0 1)。Leptin水平 (甲减组 4 2 1± 1 87μg/L)明显低于健康组 (8 18± 3 31μg/L) ,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甲亢组 8 6 1± 3 0 4 μg/L与健康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治疗后甲减缓解组Leptin水平 (6 77± 2 35 μg/L)明显高于初诊未治疗组 (4 19± 1 84 μg/L) (p <0 0 5 ) ,接近正常人水平 ;甲亢组治疗前后Leptin水平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生理剂量的甲状腺激素可使人体产生足够的Leptin ,维持人体的正常能量代谢。甲状腺功能异常因甲状腺激素的变化而影响了Leptin的正常调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中年女性每日铁摄入量与痴呆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764份美国妇女健康研究(SWAN)资料,该资料通过参与者或其家属自评问卷的方式评估痴呆,根据评估结果将其分为痴呆组(n=974)和非痴呆对照组(n=1790)。通过1995年版饮食频率调查问卷估算膳食摄入量,比较两组年龄、运动量、家庭收入、种族/国家、血压、血脂、能量摄入等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膳食中铁摄入量与痴呆的关系,限制性三次样条分析铁摄入量与痴呆的非线性关系。结果:痴呆组与对照组在种族、TG上有差异。此外,痴呆组每日铁摄入量高于对照组(P<0.01),且痴呆组高于推荐铁摄入量(RDA,20mg/天)的人群多于对照组(P<0.01),但总热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摄入量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铁摄入量与痴呆呈正相关,这种正相关关系在调整了年龄和充分调整潜在混杂因素的模型中仍然存在。每日铁摄入量>20mg/天者患痴呆风险增加,这种关系在调整了年龄以及整协变量年龄、种族和TG后仍然存在。限制性三次样条回归表明随着铁摄入量的增高,痴呆风险先趋于平稳,而后逐渐升高,当每日铁最大摄入量超过50mg后,风险增加速度明显加快。结论:中年女性每日铁摄入量与痴呆呈正相关关系,但不能断定铁摄入量与痴呆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9.
绝经期妇女骨密度改变与血浆白细胞介素-6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绝经后妇女骨密度 (BMD)改变与血浆白细胞介素 -6(IL -6)的关系。方法应用单光子骨密度仪测量非优势前臂尺桡骨中远端1/3交界处桡骨BMD ,小于0.601g/cm2则诊断为骨质疏松 ,据此将38名绝经期妇女分为绝经后非骨质疏松组和绝经后骨质疏松组两组 ,测定其外周血IL-6浓度及其他代谢指标。结果两组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血钙、血磷、血清总雌二醇、总睾酮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绝经年限、血总碱性磷酸酶 (ALP)、血清骨钙素 (BGP)、骨密度、血浆IL -6浓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 ,血浆IL -6分泌增加 ,促进骨吸收增加 ,随时间的延长导致骨质疏松形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