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联合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ICTP)在乳腺癌骨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UniQ ICTP定量放射免疫分析技术(RIA),对252例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血清ICTP测定,并与SPECT核素骨显像比较.术后每6个月~12个月对骨转移患者、非骨转移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定量测定ICTP,观察骨转移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结果 乳腺癌术后SPECT骨转移率为19.4% (48/252);正常对照组、SPECT阴性组(非骨转移组)和SPECT阳性组(骨转移组)的ICTP分别为3.5±1.4μg/L、4.4±1.9μg/L和7.8±2.6μg/L.ICTP骨转移组与非骨转移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543,P<0.01;t=9.188,P<0.01).31例广泛骨转移与17例单发骨转移ICTP分别为9.5±3.5μg/L和5.1±2.8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57,P<0.01).血清ICTP水平与骨转移数目多少呈显著正相关关系(df =48-2=46,x=0.362,P<0.01).结论 核素骨显像联合ICTP在早期诊断乳腺癌骨转移方面可以相互补充,核素骨显像在及时发现骨转移上的优势以及与ICTP在及时观察骨质破坏程度上的优势互补,对乳腺癌骨转移的早期诊断、危险度分层、判断疗效以及预后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99Tcm-MDP全身骨显像联合局部CT融合图像诊断原发性肝癌胸腰椎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 65例排除其他恶性肿瘤病史的伴有腰背痛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行全身骨显像及胸腰椎局部SPECT/CT断层融合图像,根据患者综合表现诊断为肿瘤骨转移和无肿瘤骨转移,以手术病理或随访结果为最终诊断标准。采用四格表χ2检验比较全身平面显像与平面显像联合局部SPECT/CT断层融合图像对原发性肝癌胸腰椎转移的检出率,采用两组间的t检验比较两种方法检出胸腰椎转移灶数目的差异性。结果 65例伴有腰背痛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经全身骨显像,检出骨转移病例12例,检出率为18.46%;共检出胸腰椎转移灶57个,有骨转移病灶的患者平均胸腰椎转移灶为4.07䥺SymbolqB@1.27个;全身骨骼联合局部SPECT/CT断层融合图像检出骨转移病例30例,检出率为46.15%;胸腰椎病灶136个,有骨转移病灶的患者平均胸腰椎转移灶4.53䥺SymbolqB@1.20个;两方法间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0,P<0.05...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99Tcm-MDP SPECT/CT在骨显像中骨外放射性分布异常诊断中的增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3年2月在我院行全身骨显像检查并同时行SPECT/CT检查的35例骨外放射性分布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病理、影像或临床随访为依据,分析99Tcm-MDP平面显像及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对骨外放射性分布异常的定位、定性诊断能力。结果 本文35例患者共41处骨外放射性分布异常病灶,其中全身平面骨显像定位准确14处(34.1%,14/41),SPECT/CT定位准确41处(100%,41/4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6,P<0.05);SPECT/CT确定诊断35处(85.4%,35/41),全身平面骨显像确定诊断仅8处(19.5%,8/41),两者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65,P<0.05)。结论 与全身平面骨显像比较,SPECT/CT显像在骨显像骨外放射性分布异常诊断中能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SPECT/CT融合显像结合同机CT多平面重组(MPR)在骨转移瘤诊断中的增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行全身骨显像+SPECT/CT局部断层融合显像的96例患者临床资料。排除"超级骨显像"及无明确随访结果者,所得图像按两种方案进行分析,其中方案一:SPECT/CT融合图像;方案二:SPECT/CT融合图像+同机CT多平面重组。统计两种方案融合图像范围内的骨病灶数目并进行分析定性,结合随访结果评价两种图像分析方案的诊断效能。结果研究纳入96例患者共197个病灶,其中转移病灶103个,良性病灶94个。方案一诊断转移病灶109个,良性病灶88个;方案二诊断转移病灶96个,良性病灶101个,两种方案诊断准确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 470 6,P 0. 01)。结论融合显像结合同机多平面重组CT可以显著提高SPECT/CT诊断骨转移瘤的准确性,有效排除部分假阳性病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联检血清肿瘤标志物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对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技术检测了 124 例乳腺癌患者血清CA15-3、CEA、TSGF三种肿瘤标志物,应用SPECT对所有患者全身进行骨扫描检查,以明确有无转移.结果:124 例患者中38 例临床诊断为乳腺癌骨转移,乳腺癌骨转移组患者血清CA15-3、CEA、TSGF显著高于未转移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其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6.78%、80%和82.14%,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41%、86.74%和84.29%.结论:CA15-3、CEA、TSGF具有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而联检肿瘤标志物结合全身骨扫描可以提高乳腺癌骨转移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131I 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在评价分化型甲状腺癌(DTC)骨转移中的价值.方法 30例确诊为骨转移的DTC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54.3±12.6岁.在口服治疗剂量131I后的80~ 96小时完成131I全身平面显像和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结果 30例患者中单发性骨转移8例,多发性骨转移22例.单发性骨转移的病灶分别位于胸骨、颈椎、胸椎、股骨、锁骨、颅骨和肋骨.22例多发骨转移患者的病灶主要位于脊柱、肋骨、胸骨和骨盆骨等.所有患者的SPECT/CT图像上均可见131I异常放射性浓聚,同机CT示24例为骨破坏,1例为成骨性改变,CT结果为阴性者5例.多发骨转移组的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明显高于单发骨转移组(P=0.018),两组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Tg)并无明显差别(P=0.212).结论 131I 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可以较好的将代谢信息和解剖结构信息相结合,更好的评价DTC患者的骨转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全身骨显像、肿瘤标志物及碱性磷酸酶对乳腺癌骨转移的诊断及疗效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100例临床确诊为乳腺癌患者,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辅助断层(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全身骨显像、CT扫描及肿瘤标志物[糖链抗原153(CA15-3)、癌胚抗原(CEA)及碱性磷酸酶(ALP)]检测结果,分析各项检查诊断骨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其中22例骨转移患者治疗前后均行各项检查,分析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100例乳腺癌患者中62例发生骨转移,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的灵敏度为88.71%,特异度为78.95%,准确度为85.00%;CT诊断骨转移的灵敏度为72.58%,特异度为92.11%,准确度为80.00%.乳腺癌骨转移组血清CA15-3、CEA、ALP水平较未发生骨转移患者组浓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乳腺癌骨转移分级的增高,血清CA15-3、CEA及ALP含量升高,呈正相关(P值均<0.05,r值分别为0.65、0.40、0.63).治疗有效组骨转移患者血清CA15-3、CEA及ALP水平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全身骨显像诊断的乳腺癌骨转移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较高;血清CA15-3、CEA及ALP检测可协助诊断骨转移并评价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18F-脱氧葡萄糖(FDG)SPECT显像和全身骨显像对于分化性甲状腺癌(DTC)骨转移灶检测能力的区别。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9年1月期间接受131I治疗的DTC骨转移患者17例(男8,女9),年龄(46~82)岁。8例乳头状腺癌,9例滤泡状腺癌。7例单纯骨转移,10例合并淋巴结和/或肺转移。所有患者在接受大剂量131I治疗转移灶前2d~10d均行18F-FDG SPECT显像和99mTc-MDP全身显像。使用SPSS11.0软件对组别之间比较行χ2检验。结果:17例患者共发现70个骨转移区。18F-FDG SPECT显像的灵敏度71.34%(50/70)高于全身骨显像62.86%(44/70),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7,P〉0.05)。特异度和准确度18F-FDG SPECT显像97.76%(131/134)和88.73%(181/204)均高于全身骨显像91.04%(122/134)和81.37%(166/204),且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t=5.72,P〈0.05和t=4.34,P〈0.05)。结论:对于DTC骨转移的检测,18F-FDG SPECT显像的灵敏度与全身骨显像相仿,而特异度和准确度高于全身骨显像。但是,对于小部分成骨性反应为主的DTC骨转移灶,全身骨显像更为灵敏。所以,18F-FDG SPECT显像不能完全取代全身骨显像,全身骨显像对于检测DTC骨转移仍然具有临床价值,可作为18F-FDG SPECT显像的一种补充。  相似文献   

9.
骨显像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临床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骨显像在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478例已确诊恶性肿瘤患者均行SPECT99mTc-MDP全身骨显像,结合CT、MRI检查结果,分析计算全身骨显像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准确率等,并统计恶性肿瘤骨转移的高发部位。获得数据采用χ2检验分析处理。结果显示:骨显像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1.9%、68.2%、90.6%、74.1%和79.3%。结论:骨显像对探测骨骼病理改变的灵敏度非常高,在早期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方面较MRI/CT敏感(χ2=3.99P〈0.05)。做为一种简便、安全、灵敏的显像技术,其性价比很高,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为评价SPECT与低剂量CT融合显像在鉴别颅骨良、恶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选取伴颅骨病变的骨外原发肿瘤患者81例(118个病灶),所有患者均行全身平面骨显像,其中25例(40个病灶)行颅骨SPECT显像,43例(66个病灶)行头部异机CT或MR I显像,12例(19个病灶)行颅骨SPECT与低剂量CT融合显像。所有图像均由至少两名医师判读,判读结果与最后诊断符合者,为"符合"。计算并比较各种方法在鉴别颅骨病变中的符合率。各种方法在良/恶性病灶诊断符合率及总符合率上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SPECT与低剂量CT融合显像的总符合率优于其他方法。在判定良性病灶时,SPECT与低剂量CT融合显像与其他方法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符合率优于其他方法;在判定恶性病灶时,SPECT与低剂量CT融合显像与全身骨显像、骨SPECT显像存在显著性差异,符合率优于二者。SPECT与低剂量CT融合骨显像在鉴别诊断颅骨良恶性病变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乳腺癌患者放射性核素骨显像与血清肿瘤指标和细胞因子水平测定的价值。方法:随机选择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骨显像示骨转移瘤与骨显像正常患者各20例,乳腺良性病患者30例及健康体检者35例,分别测定其血清中CEA、CA15-3及PRL;IL-1β、IL-6和IL-8的含量。结果:本文结果显示,乳腺癌无骨转移组CEA、CA15-3及PRL三项肿瘤相关标志物水平与对照组比较略有升高,但统计学差异皆无显著性(P均〉0.05);有骨转移组上述三项指标水平则升高均非常显著(P均〈0.01);乳腺良性病组三项指标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同时〉2个骨转移灶组三项指标水平较≤2个转移灶的患者三项肿瘤相关指标升高均非常显著(P均〈0.01)。三项白介素水平测定结果显示,无骨转移组三项白介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而有骨转移组则与对照组比较升高均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血清三项肿瘤标志物及IL-1β、IL-6和IL-8水平的变化与骨转移发生有一定关系。其检测将有助于乳腺癌骨转移瘤的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作为肿瘤新生血管标志的临床价值。 方法 采用免疫人VEGF单克隆抗体及鼠抗人因子Ⅷ相关抗原(F-8 RAg)单克隆抗体,通过免疫组化技术对48例结直肠癌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对照组织)中VEGF和F-8 RAg的表达进行检测。 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VEGF表达阳性率为62.5%(30/48),对照组为16.7%(8/48),χ²=64.352,P<0.01。结直肠癌组织F-8 RAg标记的MVD为100.9 ± 16.0,对照组为46.8 ± 11.9,t =18.351,P<0.01。VEGF的表达与大肠癌的淋巴结转移(P<0.01)、远处转移(P<0.05)及临床分期有关(P=0.01);而F-8 RAg标记的MVD与大肠癌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P>0.05)。VEGF在结肠癌组织的表达与F-8 RAg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 结论 VEGF在结直肠癌组织新生血管有良好表达,可以作为结直肠癌新生血管有价值的标志  相似文献   

13.
董云 《医学信息》2018,(5):147-149
目的 探讨SPECT/CT双时相 99mTc-MIBI断层显像在乳腺癌临床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2015 年 1 月~2017 年 5月广西柳州市中医院胸外科收治的女性乳腺疾病患者 98 例进行了术前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并将诊断结果记录,与术后的病理结果进行比对。结果 SPECT/CT双时相 99mTc-MIBI断层显像的敏感性94.80%、特异性90.00%、准确性93.90%,高于钼靶 X 线检查的敏感性82.10%、特异性60.00%、准确性77.60%,SPECT/CT双时相 99mTc-MIBI断层显像和钼靶 X 线检查对腋窝淋巴结转移灶的检出率分别为84.30%和59.40%,两种检查方法对乳腺癌的诊断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99mTc- MIBI双时相断层显像对乳腺癌的诊断效能优于钼靶X线检查,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对鼻咽癌颅底骨侵犯早期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0例鼻咽癌初诊患者,进行全身前后位SPECT骨显像、CT扫描和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由两位核医学科医生共同做出诊断,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鼻咽癌颅底骨侵犯SPECT阳性检出率46.7%(28/60),CT阳性检出率28.3%(17/60),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阳性检出率55.0%(33/60).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对颅底骨侵犯的阳性检出率与SPEC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颅底骨侵犯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的阳性检出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对鼻咽癌颅底骨侵犯检测敏感性与单纯SPECT检查相比无明显差异,但明显高于CT,对鼻咽癌颅底骨侵犯早期检测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与单纯SPECT显像或单纯CT显像进行对比研究,探讨99Tcm-MIBI 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对脑肿瘤良恶性判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5例临床疑似脑肿瘤的患者行99Tcm-MIBI SPECT显像,CT显像及99Tcm-MIBI 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以术后病理结果为准,分别计算出以上三种方法对脑肿瘤定性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通过统计学方法将融合显像结果分别与单一显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SPECT/CT融合显像与单纯SPECT显像相比,灵敏度(x2 =4.383,P<0.05)、特异性(x2=3.949,P<0.05)、准确性(x2=8.073,P<0.01)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PECT/CT融合显像与单纯CT显像相比,灵敏度(x2=5.543,P<0.05)、特异性(x2=5.100,P<0.05)、准确性(x2=10.497,P<0.01)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99Tcm-MIBI 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对脑肿瘤的诊断较单一显像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钙离子结合蛋白S100A9在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39例乳腺癌患者术前、15例术后血清及10例健康女性血清,12例手术切除肿瘤组织标本,应用ELISA检测乳腺癌患者血清S100A9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S100A9的表达,分析S100A9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S100A9在乳腺癌组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高于健康组(P<0.01),有淋巴结转移乳腺癌组血清S100A9表达水平高于无淋巴结组(P<0.01),乳腺癌患者术后S100A9血清表达水平降低(P<0.01)。乳腺癌患者血清中S100A9水平与患者年龄、肿瘤最大径、组织学分级和病理类型有关(P<0.01)。S100A9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结论:S100A9表达水平在乳腺癌血清和组织中明显升高,表明S100A9可作为乳腺癌患者诊断和疗效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了联检血清VEGF、CA15-3、TSGF及放射性核素显像对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和酶联法检测了82例乳腺癌患者血清VEGF、CA15-3、TSGF这三种肿瘤标志物,应用SPECT对既有患者进行了骨扫描检测,以明确有无转移。结果:82例乳腺癌患者血清VEGF、CA15-3、TSGF水平均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32例临床诊断为乳腺癌骨转移组又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结论:检测血清VEGF、CA15-3、TSGF水平结合全身骨扫描可提高对乳腺癌骨转移诊断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SPECT/CT 131I显像在诊断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中,以及在131I放射治疗后复发和转移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甲状腺癌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住院治疗经病理证实的分化型甲状腺癌住院患者90例,分别实施131I-WBS,131I-SPECT/CT显像诊断,观察显像诊断结果以及Tg水平.结果 131 I-WBS共诊断出125个复发和转移病灶,其中113个经病理检查证实,其诊断灵敏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5.03%,78.62%:131I-SPECT/CT共诊断出134个复发和转移病灶,其中128个经病理检查证实,其诊断灵敏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1.16%,87.58%;说明131I-SPECT诊断的灵敏度要优于131 I-WBS显像,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131I-WBS显像、131I-SPECT/CT显像阳性的Tg水平与阴性患者比较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ECT/CT显像在诊断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99Tcm-MDP SPECT/CT全身骨显像与相关血清学标志物(抗CCP抗体、RF及CRP)检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7年9月在我科进行99Tcm-MDP SPECT/CT全身骨显像的疑似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64例,其中男72例,女92例,平均年龄48~71岁,病程0.5~2年,所有入选患者均有相关血清学检测指标(抗CCP抗体、RF及CRP水平),最终诊断以2010年美国风湿病协会和EUALR指定的RA诊断分类标准为依据,对全身骨显像及血清学指标的诊断效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64例受检者中最终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28例,血清学检测灵敏度59.38%,特异性58.33%;99 Tcm-MDP SPECT/CT全身骨显像灵敏度77.34%,与血清学检测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55.5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中,99Tcm-MDP SPECT/CT全身骨显像的诊断灵敏度优于血清学检测;且99Tcm-MDP SPECT/CT全身骨显像更易于评价全身关节受累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