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伊立替康联合顺铂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以供参考。方法将我院2011年7月~2013年6月收治的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97例纳入本研究,根据随机法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顺铂+5-氟尿嘧啶标准方案化疗,实验组患者接受伊立替康+顺铂方案化疗。对比两组在治疗效果和毒副反应方面的差异性。结果与对照组对比,我们发现实验组临床缓解率和控制率均明显较高,芋度以上严重毒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0.05)。结论伊立替康联合顺铂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疗效确切、毒性较小,今后可将其作为晚期食管癌治疗的有效方案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伊立替康联合奈达铂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6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n=48)。所有病人行宫颈癌根治术。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研究组进行伊立替康联合奈达铂治疗(伊立替康用量为160mg·(m2)-1,奈达铂60mg·(m2)-1一次性静滴给药)。比较两组的疗效和副作用。结果:对照组和研究组总有效率为74.99%和89.59%,两组有显著性差别。研究组毒副作用较轻,包括血液学毒性、胃肠道反应等。结论:伊立替康联合奈达铂治疗中晚期宫颈癌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采用伊立替康联合替吉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7年12月我院肿瘤科收治的60例晚期初治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联合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用伊立替康治疗方案,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治疗组联合替吉奥治疗方案,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疗效情况。结果 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比较,联合治疗组白细胞减少及胃肠道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采用伊立替康联合替吉奥治疗方案优于单独采用伊立替康治疗方案,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降低白细胞减少及胃肠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癌胚抗原(CEA)和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g)水平变化及其与化疗敏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250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紫杉醇联合顺铂(TP)新辅助化疗,分析其化疗前、化疗1个周期、化疗2个周期后血清VEGF、CEA和SCC-Ag水平,并依据RECIST1.1版肿瘤疗效评价标准将其分为化疗敏感组(n=178)、化疗不敏感组(n=72),对比两组化疗前后血清VEGF、CEA和SCC-Ag水平,按照化疗后VEGF、CEA和SCC-Ag下降百分比将其分为<40%组、40%~70%组、>70%组,对比其肿瘤直径变化值与化疗反应率,分析血清VEGF、CEA和SCC-Ag下降百分比与化疗敏感性的相关性。结果化疗1个周期、化疗2个周期后患者血清VEGF、CEA和SCC-Ag水平均下降(P<0.05);化疗敏感组化疗前血清VEGF、CEA和SCC-Ag水平高于不敏感组,而化疗后血清VEGF、CEA和SCC-Ag水平低于化疗不敏感组(P<0.05); VEGF、CEA和SCC-Ag水平下降<40%组、40%~70%组、> 70%组所对应的肿瘤直径变化值与化疗反应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化疗后VEGF、CEA和SCC-Ag下降百分比与化疗敏感性呈正相关(P<0.05)。结论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化疗前后VEGF、CEA和SCC-Ag水平变化与其化疗敏感性呈正相关,VEGF、CEA和SCC-Ag水平下降幅度越大其化疗敏感性越高,肿瘤直径减少、化疗反应率越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阿帕替尼辅助表阿霉素、顺铂和多西紫杉醇联合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88例晚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予表阿霉素、顺铂和多西紫杉醇化疗,观察组加用甲磺酸阿帕替尼.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EGF、FG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高血压、蛋白尿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帕替尼辅助表阿霉素、顺铂和多西紫杉醇联合治疗晚期胃癌疗效确切,能够提高疾病控制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洛铂化疗方案对宫颈癌患者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A)、血清肿瘤相关物质(Tumor associated material,TAM)、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0年 10 月至2022年 10 月于我院接受化疗的 82 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41 例.对照组采取奈达铂联合紫杉醇术前新辅助化疗,观察组采取洛铂联合紫杉醇术前新辅助化疗.分析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血清SCCA、TAM、VEGF水平、药物不良反应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 SCCA、TAM、VEGF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的血清SCCA、TAM、VEGF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洛铂联合紫杉醇在宫颈癌临床化疗上效果较好,能有效改善血清SCCA、TAM、VEGF水平,药物不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伊立替康、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对宫颈癌的治疗效果及对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tokeratin 19 fragment 21-1,CYFRA21-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VEGF-C)及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Ⅱ)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 3 月至 2023 年 4 月收治的 122 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IP组(伊立替康+顺铂治疗,60例)和TP组(紫杉醇+顺铂治疗,62例).分析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CYFRA21-1、VEGF-C及LC3-Ⅱ水平以及毒副反应.结果:IP组与TP组总疗效率分别为56.67%、79.03%,TP组总疗效率显著高于IP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CYFRA21-1、VEGF-C及LC3-Ⅱ水平均显著下降,且TP组CYFRA21-1、VEGF-C及LC3-Ⅱ水平均显著低于IP组(P<0.05).TP组 0 度、Ⅰ度例数占比显著高于IP组,Ⅲ度例数占比显著低于IP组(P<0.05).结论:与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比较,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宫颈癌临床疗效更为理想,可有效降低CYFRA21-1、VEGF-C及LC3-Ⅱ水平,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伊立替康联合卡培他滨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4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4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64.29%,高于对照组的40.48%,具有显著性差异(<0.05)。治疗组的疾病进展时间、平均生存时间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0.05)。两组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0.05)。结论伊立替康联合卡培他滨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张秀芳  陈萍 《医学信息》2019,(18):132-134137
目的 研究安罗替尼联合顺铂治疗晚期卵巢癌恶性腹腔积液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十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晚期卵巢癌并发腹腔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静脉给予顺铂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安罗替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并检测腹腔积液CA125水平。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7.50% vs 5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1、2、3周腹腔积液CA125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率高于对照组(83.33% vs 54.17%),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 安罗替尼联合顺铂治疗晚期卵巢癌恶性腹腔积液的疗效显著,不仅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而且可降低CA125水平,患者耐受程度较好,值得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0.
彭玉龙  张露  陈荣辉  曹永新  邓惠君 《医学信息》2018,(11):124-126,129
目的 探讨吉西他滨与培美曲塞联合卡铂治疗晚期肺腺癌的疗效及其对血癌胚抗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6年9月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收治的晚期肺腺癌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吉西他滨联合卡铂的化疗方案,观察组则采用培美曲塞联合卡铂的化疗方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的血清CEA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37.21%,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30.9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 CEA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CEA为(32.35±4.73)ng/ml,低于对照组(46.63±5.12)ng/m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以及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培美曲塞联合卡铂与吉西他滨联合卡铂治疗晚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相当,但培美曲塞组可明显降低血CEA水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联合白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在宫颈癌诊断中的价值,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宫颈癌组患者6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患者48例,对照组36例,分别采用ELISA检测血清IL-6、TGF-β和ECLIA检测SCC-Ag.比较三组患者SCC-Ag、IL-6、TGF-β变化,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宫颈癌组SCC-Ag升高;CIN组和宫颈癌组IL-6降低,TGF-β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IN组比较,宫颈癌组SCC-Ag和TGF-β升高,IL-6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MN分期I期比较,Ⅱ期和Ⅲ期SCC-Ag和TGF-β升高,IL-6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Ⅱ期比较,Ⅲ期SCC-Ag和TGF-β升高,IL-6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CC-Ag与IL-6呈明显负相关(r=-0.478,P<0.05),SCC-Ag与TGF-β呈明显正相关(r=0.592,P<0.05),IL-6与TGF-β呈明显负相关(r=-0.526,P<0.05).结论 血清SCC-Ag联合IL-6、TGF-β在宫颈癌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对宫颈癌辅助诊断和疗效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自噬标记蛋白Beclin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在新辅助化疗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8年2月医院收治的局部晚期宫颈癌80例,术前接受卡铂联合紫杉醇新辅助化疗3个周期,新辅助化疗前后均留取宫颈癌组织标本,并选取行子宫切除的20例患者的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作为对照组,免疫组化法测定新辅助化疗前后宫颈癌组织Beclin1、EGFR、cyclinD1表达的变化,与正常宫颈上皮组织进行对照,比较不同疗效宫颈癌患者组织Beclin1、EGFR、cyclinD1表达及临床病理资料的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影响因素。结果宫颈癌化疗前后组织Beclin1阳性率低于对照组,EGFR、cyclinD1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化疗后癌组织Beclin1阳性率高于化疗前,EGFR、cyclinD1阳性率低于化疗前(P<0.05);80例患者新辅助化疗3个周期有效55例(68.75%),无效25例(31.25%),有效组癌组织Beclin1阳性率高于无效组,EGFR、cyclinD1阳性率低于无效组(P<0.05);无效组临床分期为Ⅱa1~b1期、组织分化程度为低中分化、伴淋巴结转移所占比例高于有效组(P<0.05);Beclin1、EGFR、cyclinD1、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均为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影响因素(P<0.05)。结论宫颈癌癌组织EGFR、cyclinD1呈异常高表达,Beclin1呈低表达,新辅助化疗可降低EGFR、cyclinD1阳性率,提升Beclin1阳性率,促成宫颈癌自噬网建立,诱导癌细胞凋亡;Beclin1、EGFR、cyclinD1、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均为影响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效果的因子。  相似文献   

13.
宋瑞龙  卢斐  黄艳莉 《医学信息》2019,(24):145-147
目的 探讨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50例肾性贫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EPO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贫血相关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00%,高于对照组的6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血清铁蛋白(SF)、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联合EPO治疗肾性贫血患者,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贫血指标,不良反应轻微,且均在机体耐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14.
龚泉  王存德  李江龙  李仕娟  石围 《医学信息》2018,(1):140-141,144
目的观察晚期结直肠癌姑息性化疗中联合应用参芪扶正注射液的疗效遥方法将118 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 治疗组(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姑息性化疗)61 例和对照组(单纯姑息性化疗组)57 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3 周期姑息性化疗后的 总体有效率尧化疗不良反应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遥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7.05%,对照组56.14%,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 照组,两组间差异显著( 约0.05)曰治疗组患者胃肠道反应尧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约0.05)曰患者生存质 量改善情况治疗组(68.85%)优于对照组(49.1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约0.05)遥结论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姑息性化疗联合 应用参芪扶正注射液,能够取得较好疗效,同时减轻化疗不良反应尧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分析参一胶囊对晚期NSCLC临床化疗效果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结合患者意愿,将我院收治的102例晚期NSCLC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57例,使用GP方案联合参一胶囊进行治疗,对照组45例,仅使用GP方案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化疗前后的生活质量(KPS)评分,免疫功能指标和体重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患者的总生存期和疾病无进展生存期数据,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近期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但两组相比不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化疗后KP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患者化疗后体重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总生存期和疾病无进展生存期相比也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均呈现显著下降,但对照组患者免疫功能下降更显著,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一胶囊对缓解GP方案的毒副作用,增强临床疗效,提升患者免疫力,降低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提高晚期NSCLC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IMRT)联合腔内后装放疗对宫颈癌靶区、正常组织及肿瘤血管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我院收治的82例宫颈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四野盒式放疗联合腔内后装放疗,观察组采用IMRT联合腔内后装放疗。比较2组患者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糖链抗原153(CA153)],靶区及正常器官受量,肿瘤血管形成指标[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31、血管生成素-2(Ang-2)、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不良反应发生率,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治疗后6个月、1年总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TV、PTV、CTV处方剂量覆盖体积、达100%处方剂量的体积(V100)、达90%处方剂量的体积(V90)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小肠、直肠、膀胱、股骨头、骨髓中V30、V45、平均剂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股骨头、骨髓中V10、V20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2周及1个月CEA、SCCA、CA153、CD31、VEGF、Ang-2、HIF-1α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泌尿系统、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位PFS长于对照组,1年总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MRT联合腔内后装放疗治疗宫颈癌能提高靶区内放疗剂量,减少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促进病灶消退,抑制肿瘤血管形成,延长中位PFS,提高1年总生存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可作为不能手术宫颈癌患者的一种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辅助生长抑素治疗非甾体药物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90 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非甾体药物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5 例和观察组45 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生长抑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康复新液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止血时间、再出血率、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临床疗效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6% vs 82.2%),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止血时间明显缩短[(1.4±0.5)d vs (2.6±0.7)d,P<0.05],而再出血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4.4% vs 11.1%,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TNF-α、IL-6 水平降低[(5.46±0.93)ng/ L vs (8.37±1.08)ng/ L,(19.37±3.43)ng/ L vs (38.22±8.14)ng/ L],组间比较都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病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2.2%和15.6%,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康复新液辅助生长抑素在非甾体药物致上消化道出血中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提高治疗有效率,缩短止血时间,减轻炎性反应,且不良反应轻微,临床上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8.
尹艳芬 《医学信息》2019,(23):82-85,92
目的 观察涌泉穴穴位贴敷及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内关穴低频脉冲治疗肺癌患者含顺铂方案化疗所致呕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肿瘤科2017年1月~2019年1月的含有顺铂方案化疗的肺癌住院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常规予以托烷司琼、地塞米松、甲氧氯普胺片止吐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涌泉穴中药贴敷,足三里穴位注射,内关穴低频脉冲治疗。比较两组化疗后呕吐的次数、程度,进食量、体重、KPS评分、血液指标的变化,呕吐的有效控制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重度呕吐的发生率(15.63%)低于对照组(4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呕吐的有效控制率(87.50%)高于对照组(6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进食量、KPS评分、血液指标的变化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体重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侧涌泉穴中药贴敷,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同时联合内关穴低频脉冲治疗肺癌患者含顺铂方案化疗所致的呕吐,其疗效确切,止吐效果明显,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保证化疗周期的完成,且该方法无明显不良反应,简便易行,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