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血清IL-6和IL-17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在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心内科急诊PCI术后的120例ST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而研究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心电图的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估两组的临床疗效.ELISA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7 d后血清IL-6和IL-17的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和心肌梗死面积的变化.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3,7 d后血清IL-6水平分别为(56.38±10.75)ng/mL,(42.52±8.14)ng/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2.73±12.08)ng/mL,(51.65±9.78)ng/m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3,7 d后血清IL-17水平分别为(28.73±5.68)ng/mL,(22.54±4.55)ng/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39±6.21)ng/mL和(29.82±5.74)ng/m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LVEF为54.72%±5.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9.38%±4.5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心肌梗死面积为10.64%±4.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74%±5.4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MACE发生率为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6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有效降低PCI术后STEMI患者血清L-6和IL-17的水平,改善患者心功能,缩小心肌梗死面积,降低MACE的发生率,安全有效,值得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尤瑞克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治疗穿支动脉病变型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抽取2019年3月~2020年12月我院78例穿支动脉病变型脑梗死患者,依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9例)、观察组(39例).对照组予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予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尤瑞克林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酸(U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44%高于对照组74.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8、IL-6、TNF-α、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UA、NSE、Hcy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尤瑞克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治疗穿支动脉病变型脑梗死患者疗效确切,可降低患者炎性反应,改善神经功能,减轻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3.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炎性标志物及血脂水平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检测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sCD40L、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8例ACS患者,28例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及33例对照组血浆sCD40L、hs-CRP水平,分析比较各组炎性标志物的水平及与血脂的相关性。结果:ACS组血浆sCD40L、hs-CRP与SA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急性心肌梗死(AMI)组血浆sCD40L、hs-CRP显著高于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SA组及对照组(均P<0.01),UA组血浆sCD40L、hs-CRP水平显著高于SA组及对照组(均P<0.01);而血浆sCD40L、hs-CRP在SA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sCD40L与hs-CRP呈正相关(r=0.452,P<0.01);hs-CRP与HDL-C呈负相关(r=-0.263,P<0.05);sCD40L与HDL-C呈负相关(r=-0.234,P<0.05),与TG呈正相关(r=0.254,P<0.05)。结论:血浆sCD40L、hs-CRP与ACS及血脂有一定关系,对判断ACS病情严重程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血浆蛋白C(P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其与冠脉病变程度、预后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源于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186例CHD患者(纳为疾病组)和同期健康体检志愿者85名(纳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PAPP-A、PC、hs-CRP水平,冠脉造影评估CHD患者冠脉病变程度,随访疾病组预后,分析不同冠脉病变、不同预后CHD患者血清PAPP-A、PC、hs-CRP水平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健康组比较,疾病组血清PAPP-A、hs-CRP水平明显升高,PC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冠脉病变程度加重,CHD患者血清PAPP-A、hs-CRP水平依次明显升高,PC水平依次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发现共42例发生MACE事件(22.58%),发生MACE事件的CHD患者血清PAPP-A、hs-CRP水平较未发生者明显升高,而PC水平明显低于未发生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CHD冠脉病变程度、预后与血清PAPP-A、hs-CRP呈明显正相关(r=0.546、0.607,P<0.05),与PC水平呈明显负相关(r=-0.512,P<0.05)。结论CHD患者血清PAPP-A、hs-CRP水平明显升高而PC明显降低,三者与CHD病情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或可作为CHD危险分层和预后评估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肾素抑制剂阿利吉仑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探讨其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6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阿利吉仑治疗,300mg/d,qd;对照组采用雷米普利治疗,5 mg/d,qd。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结果:治疗后,治疗组AngⅡ和hs-CRP水平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显著下降,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压明显改善,两组SBP、DB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显著下降(P0.05),但治疗后两组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90.0%),但两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利吉仑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明显,并通过抑制AngnⅡ的活性和CRP反应来达到降压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莲芪胶囊对食道癌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β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来我院治疗食道癌的患者8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全身化疗及对症支持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加用莲芪胶囊治疗.结果 观察组食道癌患者疗效总有效率为65.91%,高于对照组食道癌患者总有效率38.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食道癌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总有效率为88.64%高于对照组食道癌患者生活质量总有效率为70.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70.45%、56.82%高于对照组患者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61.36%、43.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观察组患者TNF-β水平(76.11±10.62)ng/L、hs-CRP水平(7.54±1.16)mg/L均低于对照组患者TNF-β水平(84.38±11.88)ng/L、hs-CRP水平(9.24±1.09)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莲芪胶囊治疗食道癌能有效改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β、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微循环学杂志》2016,(3):49-53
目的:观察加味四妙勇安汤治疗糖尿病足下肢溃疡的疗效及其对红细胞沉降率(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将86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均给予控制血糖、控制感染、改善下肢循环及常规伤口换药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服加味四妙勇安汤,对照组加服西洛他唑片。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ESR、hs-CRP、MMP-9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显效率(81.40%)明显高于对照组(6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有效率(93.02%)与对照组(86.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4周后和治疗8周后ESR、hs-CRP水平均下降,治疗8周后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ESR、hs-CRP水平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观察组与对照组ES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hs-CRP水平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P0.01)。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4周后MMP-9水平无明显下降(P0.05),治疗8周后显著下降(P0.01);观察组治疗4周后和治疗8周后MMP-9水平均下降(P均0.01),治疗8周后较治疗4周后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MMP-9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和治疗8周后,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加味四妙勇安汤治疗糖尿病足临床疗效优于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ACS)患者炎症反应与造影剂肾病(CIN)的关系。方法:239例NST-ACS患者根据是否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分为SIRS组(n=68)及非SIRS对照组(n=171)。两组患者均行PCI,观察PCI术前及术后3天两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中性粒细胞明胶酶脂质运载蛋白(NGAL)水平和CIN发生率。结果:术前,SIRS组hs-CRP和IL-6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NGAL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天,两组患者hs-CRP及IL-6均较术前降低,NGAL较术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IRS组hs-CRP、IL-6及NGAL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SIRS组CIN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接受PCI治疗NST-ACS患者体内炎症反应可能是导致CIN发生的因素之一。NGAL可能不是CIN发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幽门螺旋杆菌及hs-CRP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为其可能的致病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CHD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Hp抗体阳性率、血清中hs-CRP含量以及Hp感染对患者血脂和hs-CRP水平的影响.结果 CHD组患者抗Hp IgG阳性率61.3%,对照组抗Hp IgG阳性率3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D组各病型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病情的加剧,hs-CRP水平逐渐上升.CHD患者中Hp感染阳性患者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酯(TG)及hs-CRP水平显著高于Hp感染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Hp感染会导致hs-CRP水平升高,进而影响冠心病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0.
张园  郝璐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7,24(12):1351-1354,1359
目的 氨茶碱联合胸腺肽对老年COPD患者IL-6、TNF-α、SAA、hs-CRP以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COPD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氨茶碱治疗,观察组采用氨茶碱联合胸腺肽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TNF-α、hs-CRP、SAA以及肺功能指标FEV1、FVC以及FEV 1/FVC变化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指标IL-6、hs-CRP以及TNF-α水平表达均下降,且观察组(12.30±3.02ng/L、1.98 ±0.53 mg/L、2.12±0.39ng/L)均低于对照组患者(16.45±3.56ng/L、2.60±0.34 mg/L、2.98±0.45ng/L),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AA水平表达均有所下降,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FEV1、FVC以及FEV1/FVC均有所上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7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氨茶碱联合胸腺肽治疗老年COPD患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表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李铎 《医学信息》2018,(12):87-89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血清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自2015年9月~2017年10月收治的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12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观察组则给予PCI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血管内皮功能、血清hs-CR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指标及血清hs-CRP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治疗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疗效显著,可快速恢复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清hs-CRP水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毛红岩 《医学信息》2018,(10):77-79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CHD)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自2015年10月~2017年11月收治的CHD患者12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对症治疗,实验组则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IL-6、CRP、TNF-α等血清炎症因子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IL-6、CRP、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实验组IL-6为(12.14±3.57)pg/L、CRP为(5.40±2.41)mg/L、TNF-α为(9.61±3.12)ng/ml,均分别低于对照组的(14.02±3.64)pg/L、(8.26±2.58)mg/L、(12.28±3.5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CHD疗效显著,可有效下调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促进康复,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口服结合胸腔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及其对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腺苷脱氨酶(ADA)的影响。方法结核性胸膜炎患者135例,按照给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7例予以口服和胸腔注射糖皮质激素,对照组78例予以口服糖皮质激素。观察两组的疗效、症状和体征、胸膜的厚度、胸穿次数、胸腔积液中的hs-CRP和ADA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7.72%,优于对照组的71.79%(P〈0.05)。观察组的胸水消失时间、发热消退时间、胸痛消退时间和盗汗消退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胸穿〈3次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胸膜增厚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胸水中hs-CRP和AD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用药3d和用药后7d,观察组的胸水中hs-CRP和ADA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口服结合胸腔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具有较好的疗效,可显著降低胸腔局部的hs-CRP和ADA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儿科治疗过程中缓解家长心理问题及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20例肺炎患儿,按患儿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予以对照组家长常规护理,观察组家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家长心理问题发生率及抑郁、焦虑心理改善情况,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心理护理后观察组患儿家长心理问题发生率为1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8.33%(χ2=45.748,P0.05);两组患儿家长护理前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护理后观察组患儿家长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15.590,14.584;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χ2=15.545,P0.05)。结论:儿科治疗过程中缓解家长心理问题及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炎症反应与血小板活性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348例ACS患者根据是否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分为SIRS组(n=128)及对照组(n=220)。两组均给予标准的冠心病二级预防及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PA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可溶性CD40L(sCD40L)、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等指标的差异,分析两组各种炎症因子水平与mPAR的相关性,并比较术后30天两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SIRS组患者mPAR、hs-CRP、sCD40L、MMP-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两组hs-CRP、sCD40L、MMP-9水平与mPAR之间均呈正相关(P<0.01)。术后30天,SIRS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炎症反应可能是导致血小板活化的原因之一,合并SIRS的ACS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6.
罗格列酮对DM2合并CHD患者炎症因子影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DM2)合并冠心病(CHD)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46例DM2合并CHD患者(DM组),40例非糖尿病CHD患者(NDM组)及38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hs-CRP、IL-6及MMP-9水平。DM组患者给予罗格列酮(4mg/d)治疗1个月后测定血清hs-CRP、IL-6及MMP-9水平。结果:DM组患者血清hs-CRP、IL-6及MMP-9水平均显著高于NDM组及对照组(P〈0.05),DM组患者罗格列酮治疗1月后血清hs-CRP、IL-6及MMP-9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罗格列酮可降低DM2合并CHD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具有独立于降糖作用之外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和M-CSF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探讨了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hs-CRP、放免法测定M-CSF,对71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测定,其中稳定型心绞痛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1例,急性心肌梗死15例,进行了血清hs-CRP和M-CSF水平的测定,并以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和M-CSF水平明显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又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冠心病组血清hs-CRP、M-CSF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hs-CRP、M-CSF水平的变化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有关,但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18.
探讨肺炎衣原体(CP)感染与冠心病(CHD)的相互关系。应用ELISA法检测150例CHD患者及50名健康者(对照组)血清CP特异性抗体IgG,同时检测超灵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imer)及纤维蛋白降解物(FDP)。CHD患者血清检测结果:CP阳性率占72%;hsCRP阳性率占73%;DDimer、FDP指标在CP阳性组与CP阴性组比,P<0.05。实验证明,CP感染与CHD发病机理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