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新生儿窒息是指新生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引起的无自主呼吸或呼吸抑制、循环障碍,导致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积极做好新生儿窒息的抢救和预防是减少窒息并发症、降低围生儿病死率的关键措施之一,新生儿窒息的抢救质量还直接关系到新生儿的预后,成功的抢救可以大大降低窒息新生儿将来残疾的发生率和残疾程度。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以致出生时无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规律呼吸,而致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新生儿窒息仍是当今导致婴儿死亡和儿童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新生儿窒息的抢救质量直接关系到新生儿的预后,成功的抢救可以大大降低新生儿窒息将来残疾的发生率和残  相似文献   

3.
高志云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9):938-939
新生儿窒息是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引起的呼吸、循环障碍,以致生后1 min内无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规律性呼吸而导致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本病是新生儿伤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我科护理人员对20例新生儿发生窒息及复苏情况进行分析,找出新生儿窒息发生及影响复苏成功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及时进行干预,减少新生儿窒息,提高了复苏的成功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黄琳 《当代医学》2013,(18):38-39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后遗症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编问卷收集2010年9月-2011年9月南宁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36例窒息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法找出窒息新生儿出现后遗症的现状和影响因素。结果窒息新生儿后遗症发生率为8.09%,窒息新生儿出生时意识障碍和窒息严重程度是新生儿发生窒息后遗症的危险因素,治疗效果好是新生儿发生窒息后遗症的保护因素。结论窒息新生儿后遗症发生率较高,发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我们应该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改善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王艳萍 《吉林医学》2007,28(10):1230-1230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引起的无自主呼吸或呼吸抑制、循环障碍,导致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新生儿窒息是引起死亡和伤残的重要原因之一,我院自采用国际公认的复苏方案以来,使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率显著提高,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围产期缺氧缺血可导致多脏器功能障碍、损伤,对心、脑、肾的影响尤为明显。有研究发现,窒息后心肌损伤或心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甚高。新生儿窒息后心脏功能被抑制,心输出量不同程度减少,进而加重全身各个重要脏器的缺氧[1-2]。新生儿窒息导致的酸碱失衡及低氧血症,仍是目前导致新生儿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心肌损伤又是新生儿窒息的常见并发症,因此,对窒息后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疗效及预后的评估显得尤为重要。磷酸肌酸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窒息是指由于产前、产时或产后的各种病因,使胎儿缺氧而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发生呼吸循环障碍,导致生后1分钟内无自主呼吸或未建立规律呼吸,以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为主要病理生理改变的疾病.严重窒息是导致新生儿伤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朱燕飞  李泳 《中原医刊》2004,31(22):29-30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出生后由宫内转为宫外独立生活,此时由于各种原因(包括宫内窒息、肺内病变、压力和化学感受器的神经传导功能障碍等)使新生儿不能产生自发呼吸或呼吸道有梗阻(分泌物、胎便等),致使发生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发生率约占3%~10%,复苏不仅关系到新生儿存活,而且关系到以后的生命质量。本文总结1999~2003年我院50例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资料,探讨气管插管在新生儿窒息复苏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一组并发心肌损害的窒息新生儿,发现胎儿宫内窘迫、窒息复苏后酸中毒和低氧血症是导致心肌损害的危险因素;心力衰竭和缺氧缺血性脑病等窒息并发症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孔祥永 《中级医刊》2014,(11):14-17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 PPHN )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生后肺血管阻力持续升高,肺动脉压超过体循环动脉压,使由“胎儿型”循环过渡至正常“成人型”循环发生障碍,从而引起的动脉导管水平和(或)卵圆孔水平血液的右往左分流,临床出现严重低氧血症等症状。本病发生率约占活产新生儿的0.1%~0.2%,病死率高达10%~20%,临床多见于足月儿或过期产儿,是威胁新生儿生命的危重症之一[1]。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胎心监护联合脐动脉血气分析及Apgar评分对羊水粪染窒息新生儿的预测价值。方法对585例羊水粪染新生儿进行分娩前胎心监护,出生后立即采集脐动脉血进行pH值测定,进行Apgar评分,分析3项指标与脏器损伤的关系,以及三者联合诊断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的灵敏度、特异度及符合率。结果585例羊水粪染新生儿中共确诊窒息49例,占8.4%。随着pH值、Apgar评分的降低出现脏器损伤的新生儿比例升高(P<0.05),胎心监护异常组的脏器损伤发生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 P<0.05)。低Apgar评分(≤7分)联合异常胎心监护、脐动脉血pH值<7诊断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的敏感性为44.9%,特异性为100.0%,符合率为57.1%;低Apgar评分联合脐动脉血pH值<7.2、异常胎心监护诊断窒息的敏感性为83.7%,特异性为78.6%,符合率为82.5%。结论胎心监护联合脐动脉血气分析、Apgar评分可有效地预测评价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为窒息新生儿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窒息14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的原因及其死因。方法 :对新生儿窒息患儿 1 4 3例和因窒息死亡患儿 1 2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新生儿窒息率为 9.1 4 % ,在臀位剖宫产时显著降低。新生儿窒息病死率为 8.39% ,主要死于吸入性肺炎。结论 :适当放宽臀位剖宫产的手术指征 ,窒息后经气管插管抢救 ,可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46例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新生儿窒息为综合因素所致,其中脐带因素占34.8%,胎盘因素占41.3%,分娩时高危因素占17.4%;定期产前检查,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4.9%,未定期产前检查,新生儿窒息发生率10.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重视围生期保健;及时处理高危妊娠,严密观察产程;加强产前产时监护是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窒息的原因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发病原因和预防方法。方法对113例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资料,包括发病原因,发病因素和病死率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结果113例新生儿窒息中,胎盘功能不全发病率最高(247.7%),其次为脐带问题(21.2%)及产程延长(13.2%)。孕周小于35周及大于42周者发病率高。结论胎盘功能不全、脐带问题和产程延长是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原因,应针对病因进行积极的防治。  相似文献   

15.
夏凌云 《中外医疗》2016,(4):103-105
目的:对新生儿窒息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治疗新生儿窒息的有效措施。方法在2008年5月-2015年5月由该院所生产的患有新生儿窒息的患儿中随机抽取80例作为该研究的对象。对导致新生儿窒息的因素进行研究,并实施有效治疗措施。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气管插入导管的方式对窒息患儿进行粘液胎粪的洗净处理,对窒息程度较重的患儿予以心脏按压的方式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情况。结果在抽取的80例患儿中,造成患儿窒息的主要原因包括:脐绕颈、脐脱垂、脐扭转、胎盘早剥、羊水过少、羊水过多、胎儿疾病、胎位异常、早产、母亲因素。经治疗,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82.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主要为心肌损伤、持续肺动脉高压、脑损伤等。结论导致新生儿出现窒息的主要原因包括脐绕颈、脐脱垂、脐扭转、胎盘早剥、羊水过少、羊水过多、胎儿疾病、胎位异常、早产、母亲因素等,对出现窒息的新生儿予以气管插入导管的方式对窒息患儿进行粘液胎粪的洗净处理,对窒息程度较重的患儿予以心脏按压的方式治疗,能够有效使新生儿复苏,在临床上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羊水污染孕产妇不同分娩方式新生儿结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大平  罗岩  周云 《安徽医学》2009,30(5):555-557
目的根据不同程度羊水污染的孕产妇分娩后新生儿窒息等情况,以选择合理的分娩方式。方法对妊娠37周以后单胎头位羊水污染孕产妇304例进行新生儿窒息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羊水Ⅰ度污染新生儿窒息率为8.91%。Ⅱ度为23.53%,Ⅲ度为47.52%,羊水Ⅰ度污染阴道分娩和剖宫产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度、Ⅲ度羊水污染两种分娩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羊水污染程度与二种或二种以上原因有关。结论正确处理Ⅱ度、Ⅲ度羊水污染,及时选择剖宫产是改善新生儿结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剖宫产率及指征变化与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率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剖宫产率及指征变化与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率关系。方法 对我院近10年产科分娩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其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及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率。结果 1993-1997年(A组)剖宫产率25.77%,而1998-2002年(B组)剖宫产率48.62%,B组明显高于A组(P<0.01)。在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剖宫产从A组第6位升到B组第2位,从5.83%上升到26.30%,而难产、胎儿窘迫及疤痕子宫指征相对下降。两组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社会因素是剖宫产率升高的重要原因;随着剖宫产率的进一步上升,围生儿的病死率并未相应降低;必须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普及产科知识,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我院1996年7月1日至1997年3月15日间130例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引起新生儿窒息的最多原因为脐带因素,占28.46%,其次为胎位异常,因胎位异常常致分娩异常,经分析表明自然产与剖宫产窒息率明显低于臀牵引与胎吸。故要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除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外,主要是加强围产期保健,围产期监护及提高产科处理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农村地区婴儿死亡原因及顺位。方法:通过现场调查对吉林省扶余县农村五个乡1989年1月~1992年6月间出生的活产婴儿6540人及该期间死亡婴儿188例死因及其构成进行回顾及前瞻研究。结果:婴儿死亡率为28.75%,婴儿死亡原因及顺位依次为出生窒息、肺炎、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先天异常和新生儿硬肿症。结论:影响当地婴儿死亡率的两个主要原因是出生窒息和肺炎。可见加强产前、产时及产后的监护,提高产科质量,加强肺炎的防治,是降低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婴儿死亡率的关键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