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髓细胞触发受体2(TREM2)在脂多糖(LPS)致急性肺损伤(ALI)小鼠肺泡巨噬细胞(AM)上的表达,并探讨其作用机制及意义。方法:采用动物实验,以腹腔注射大剂量LPS诱导ALI模型;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AM表达的TREM2mRNA做定量分析。用ELISA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肺肿瘤坏死因子(TNF—α)定量检测。结果:AM在正常情况下表达大量的TREM2,在LPS造成急性损伤后表达大幅度下降。TREM2与TNF—α的表达呈负相关(P〈0.001)。结论:TREM2可能在LPS致ALI中起重要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2.
巨噬细胞是机体固有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亚型(M1和M2)在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诱导与调节以及疾病的发展和恢复中起关键作用。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在ALI中,M1增加并分泌促炎细胞因子,在抵御病原入侵的同时也对肺部产生了急性损伤作用。M2可根据诱导因素的不同及功能的差异再细分为M2a、M2b、M2c等亚型,其中M2a起促进损伤修复的作用,M2b和M2c主要起免疫调节和免疫抑制的作用,M2c也可促进组织修复,有利于肺部损伤组织的愈合。M1与M2可以相互转化。在ALI的病程中,M1和M2需要保持平衡才能有效地清除病原物质,促进损伤的修复,而平衡的失调会导致ALI恶化,甚至进展为ARDS。本文主要针对巨噬细胞各亚型的特点及其与ALI的关系,M1和M2各自的极化和相互转化以及影响各亚型在不同时期平衡的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急性肺损伤肺泡巨噬细胞NF-κB激活通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急性肺损伤 (ALI)大鼠肺泡巨噬细胞 (PAM)中NF -κB的活化路径 ,探讨ALI可能的分子病理机制。方法 采用ALI大鼠模型 ,伤后 8h处死动物分离、培养PAM ,用原位杂交 (ISH)技术、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 (EMSA)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法 ,观察PAM中IκB激酶 (IKK - β)激活、抑制蛋白 (IκB -α)降解、核因子 (NF) -κB核移位 (活化 )和上清液TNF -α的含量变化。结果 ALI大鼠PAM中IKK - βmRNA表达 (0 118± 0 0 2 6)、NF -κB活性 (0 85 7± 0 0 5 8)、TNF -α的含量 [(3 95 82±87 45 )ng/L]较对照组大鼠明显升高 [分别为 (0 0 42± 0 0 0 5 )、(0 2 5 0± 0 0 12 )、(196 2 6± 2 5 98)ng/L](P均 <0 0 1) ;而I-κB水平(0 40 1± 0 0 19)较对照组 (0 685± 0 0 3 5 )比较则显著降低 (P <0 0 1)。结论 IKK - β激活 /IκB降解 /NF -κB活化 /TNF -α合成的通路效应可能是ALI病理损害的重要机制。IKK - β在NF -κB转导通路介导的ALI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郝波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5,17(10):638-638
急性肺损伤(ALI)的特征表现为多形核白细胞(PMN)在肺内的趋化和聚集。PMN趋化过程由单核细胞、PMN以及肺内巨噬细胞产生的趋化因子,如巨噬细胞炎症蛋白-2(MIP-2)、枯否细胞(KC)等诱导。与PMN相比,对肺内巨噬细胞在ALI中的相关作用了解甚少。美国研究人员设想如减少外周血PMN的数量或造成PMN趋化因子信号缺失,可能减轻大鼠失血后脓毒症过程中的炎症反应和ALI。为了验证这一设想,研究者将大鼠分为两组,一组预先给予500μgGrl抗体造成PMN缺失; 相似文献
5.
山莨菪碱对急性肺损伤时肺泡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干预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观察山莨菪碱(654-2)对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肺泡巨噬细胞(AM)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探讨其对ALI治疗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复制ALI大鼠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ALI模型组、654-2治疗组、对照组,进行各组大鼠动脉血气、肺湿/干(W/D)值测定及肺组织病理学光镜检查。分离培养各组大鼠肺泡巨噬细胞,采用生物活性法进行AM上清液TNF-α、IL-6测定。结果654-2治疗组大鼠AM分泌TNF-α[(38.98±4.51)KU/L]和IL-6[(20.82±6.3)kU/L]的水平明显低于ALI组[TNF-α为(68.27±9.13)kU/L,P<0.001;IL-6为(33.84±9.02)kU/L,P<0.01],并能使血气改善(P<0.05)、W/D值下降(P<0.05),肺组织损伤程度减轻。结论654-2对ALI大鼠肺泡巨噬细胞过度活化、分泌TNF-α、IL-6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防止ALI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巨噬细胞在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观察急性肺损伤中炎细胞的变化规律。阐明炎细胞在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20%Ⅲ度体表烧伤复合一次性腹腔内毒素(1mg/kg)注射为实验动物模型。并分别以单纯烧伤,单纯内毒素注射,生理盐水注射为对照组,观察伤后肺组织的病理变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PMN)分类计数。结果 单烧组和单注组BALF细胞总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主要是巨噬细胞(Mφ)增加,而烧注组BALF细胞总数除1.5h外无明显升高,1.5h时PMN比例却明显增加,烧注组肺病理改变比单烧组,单烧组明显加重,以伤后1.5h最为显著,结论 PMN是内毒素血症急性肺损伤的主要效应细胞,而Mφ则对急性肺损伤可能有某种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川芎嗪对肺损伤肺泡巨噬细胞中NF-κB活化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川芎嗪(Lig)在失血性休克合并内毒素诱发急性肺损伤时对肺泡巨噬细胞(PAM)核因子(NF)-κB活化的调节干预作用。方法采用家兔失血性休克合并内毒素诱发肺损伤时模型,30只家兔随机分为:模型组、川芎嗪干预组和对照组。测动脉血气、肺湿/干质量比(W/D),提取PAM中核蛋白并用凝胶电泳迁移率(EMSA)法测NF-κB活性,原位杂交法(ISH)结合原位定量检测PAM中IKK-β的mRNA表达,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SA)测PAM培养上清液中TNF-α含量。结果干预组W/D、PaCO2低于模型组,而PaO2高于模型组;模型组和干预组的IKK-βmRNA的表达、NF-κB活性、TNF-α含量均高于对照组(Ρ<0·01),干预组与模型组比较有差异(Ρ<0·05)。讨论川芎嗪可减轻失血性休克并内毒素诱发的急性肺损伤,可能与川芎嗪干预抑制肺泡巨噬细胞NF-κB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瑞马唑仑对急性肺损伤(ALI)的作用及潜在分子机制。方法 将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组(LPS组)、瑞马唑仑干预组(RM+LPS组)和瑞马唑仑对照组(RM组),12 h后处死小鼠取材,收集肺泡灌洗液(BALF)、血清和双侧肺组织。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肺组织的湿干质量比(W/D)、BCA法检测BALF中总蛋白含量评价肺损伤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BALF和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β、IL-10)的含量;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F4/80+标记的巨噬细胞中M1巨噬细胞阳性标志物iNOS+和M2巨噬细胞标志物CD206+的细胞比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分析检测肺组织中TNF-α、i NOS、CD206、Arg-1的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量。结果 LPS滴注12 h后小鼠出现明显肺损伤;BALF和血清中TNF-α、IL-6、IL-1β含量升高;流式细胞术检测iNOS+细胞数量显著增加;肺组织中TNF-α、i NOS m RNA含量及蛋白水平均显著增加。给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小核糖核酸155(miR-155)对脓毒症急性肺损伤(ALI)肺泡巨噬细胞白介素(IL)-6、IL-10及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IP-2)的影响。
方法健康清洁C57BL/6雄性小鼠(6~8周,18~20 g)1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脓毒症组和miR-155 antagomir 3组,每组5只,其中miR-155 antagomir组小鼠中将miR-155 antagomir试剂经尾静脉注射,对照组和脓毒症组小鼠注射等量0.9%NaCl,观察24 h后,脓毒症组和miR-155 antagomir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CLP)法制备脓毒症ALI动物模型,对照组仅翻动盲肠进行对照,观察3组小鼠生命体征变化,模型制备6 h后,3组小鼠均取左肺下叶行苏木精-伊红(HE)方法进行染色,在光镜下观察肺病理形态变化,取右肺下叶检测干湿重比,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IL-6、IL-10、MIP-2浓度。
结果HE染色结果表明:脓毒症组和miR-155 antagomir组小鼠肺内均出现肺泡结构破坏、炎症细胞浸润、间质增厚、出血,miR-155 antagomir组肺组织炎性表现较脓毒症组显著减轻。3组干湿重比结果显示:脓毒症组干湿重比[(0.16±0.01)%]明显低于对照组[(0.22±0.01)%]和miR-155 antagomir组[(0.19±0.01)%],miR-155 antagomir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LISA结果显示:脓毒症组的血浆IL-6浓度[(171.35±10.41)pg/ml]、MIP-2浓度[(299.71±19.82)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125.74±4.41)pg/ml;(214.00±14.93)pg/ml]和miR-155 antagomir组[(144.41±6.29)pg/ml;(270.38±11.96)pg/ml],IL-10浓度[(283.58±19.90 )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370.27±15.41)pg/ml]和miR-155 antagomir组[(333.30±16.49)pg/ml],miR-155 antagomir组的血浆IL-6、MIP-2浓度高于对照组,IL-10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脓毒症ALI时miR-155过度表达,过度表达的miR-155能促进肺泡巨噬细胞释放大量促炎因子而抑制抗炎因子的表达,引起促炎因子及抗炎因子失衡,发生不可控炎症反应,而miR-155 antagomir能够拮抗miR-155的表达,抑制肺泡巨噬细胞释放促炎因子IL-6及趋化因子MIP-2,上调抗炎因子IL-10的表达,进一步抑制中性粒细胞及肺泡巨噬细胞聚集,防止产生更多的炎症介质,有效控制肺部炎症反应的发生,对肺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急性肺损伤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是指由严重感染、创伤等不同病因所致的肺泡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肺泡上皮细胞和肺间质的急性弥漫性损害,其本质是肺部多种炎性细胞如中性粒细胞(PMN)、肺泡巨噬细胞(alveolar macrophage,AM)等所介导的肺部炎性反应及失控的炎性反应所致的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1].本文就PMN、AM、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EC)及肺组织核转录因子(NF-κB)在ALI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创伤性休克致急性肺损伤大鼠肺泡巨噬细胞TNF-α IL-18mRNA表达的变化及地塞米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创伤性休克致急性肺损伤大鼠肺泡巨噬细胞TNF -α、IL - 18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地塞米松对其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创伤性休克生理盐水处理组、创伤性休克地塞米松治疗组 3组 ,在创伤性休克打击前予地塞米松 (10mg/kg)对治疗组预处理 ,测定正常对照组、创伤性休克生理盐水处理组及地塞米松治疗组 1、2、4、6、8h各时点肺泡巨噬细胞TNF -α、IL - 18mRNA表达水平。结果 大鼠遭受创伤性休克打击后 ,肺泡巨噬细胞TNF -αmRNA表达明显增加 ,2h即达高峰 (P <0 0 1) ,然后逐步下降 ,但 8h仍高于正常水平 (P <0 0 5 ) ;IL - 18mRNA表达亦显著增加 ,4h达高峰 (P <0 0 1) ,然后逐步下降 ,8h恢复至正常水平 ;地塞米松能显著降低肺泡巨噬细胞TNF -α、IL - 18mRNA的峰值浓度及各时点值 ,并能一定程度改善PaO2 及肺组织损伤。结论 创伤性休克早期大鼠肺泡巨噬细胞TNF -α、IL - 18mRNA表达均增加 ,地塞米松能抑制TNF -α、IL - 18mRNA的表达 ,在ALI早期应用能减轻病变。 相似文献
12.
失控的炎症反应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而肺泡巨噬细胞自噬在ARDS的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以深入了解在ARDS中肺泡巨噬细胞发生自噬的具体机制及肺泡巨噬细胞自噬对肺损伤的影响,为ARDS的治疗提供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14.
肺泡上皮细胞功能特性与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大量的研究表明,内毒素(LPS)是存在于革兰阴性细菌细胞壁外膜中以脂多糖为主的成分。LPS可以引起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其病理变化为肺泡上皮细胞的弥散性损害,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减少,大量多形核白细胞(polymorphonuclear leukocyte,PMN)聚集于肺循环,造成肺脏实质细胞损伤和肺间隙水肿,肺泡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导致大量PMN和蛋白渗漏到肺泡腔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蛋白含量和PMN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5.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是继发于严重创伤、休克、感染等多种原因所致的急性弥漫性肺泡损伤(diffuse alveolar damage),其特征为进行性呼吸困难、低氧血症、肺顺应性下降。胸片表现为弥漫性浸润阴影,若病变进一步进展则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建立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和体外肺泡巨噬细胞培养体系,观察急性肺损伤中,肺泡巨噬细胞在氨溴索干预前后细胞因子表达的情况,探讨氨溴索可能的肺损伤保护机制.方法 一、体内实验:大鼠24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8只:(1)正常对照组;(2)急性肺损伤组:采用腹腔注射酵母悬液方法复制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3)氨溴索治疗组:建立ALI大鼠模型后用氨溴索干预.观察指标主要有:肺部病理学改变、测量大鼠肺系数、血氧分压,肺泡巨噬细胞TNF-α、IL-10、IL-24 mRNA的表达则采用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二、体外实验:收集肺泡巨噬细胞后分3组:(1)正常对照组:肺泡巨噬细胞中加无菌生理盐水;(2)LPS组:予LPS 10 mg/L刺激肺泡巨噬细胞;(3)LPS+氨溴索组:予LPS10 mg/L和氨溴索180 μmol/L刺激肺泡巨噬细胞.分别于刺激前(0 h),刺激后(6、12、24 h)留取细胞.通过RT-PCR技术检测肺泡巨噬细胞TNF-α、IL-10、IL-24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氨溴索治疗组在病理改变,肺系数,动脉血氧分压等各项指标均优于急性肺损伤组,氨溴索干预治疗组,TNF-α、IL-10、IL-24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急性肺损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体外实验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结论 氨溴索可抑制急性肺损伤或LPS刺激的肺泡巨噬细胞TNF=α、IL-10、IL-24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7.
急性肺损伤中肺泡Ⅱ型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急性肺损伤 (acute lung injury,AL I)肺组织的病理变化为肺泡上皮细胞的严重损伤。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ronchoalveolar lavage,BAL )中肺泡上皮细胞损伤的标记物对AL I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患者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1〕。许多损伤性刺激并非直接杀死细胞 ,而是触发细胞凋亡 (apoptosis)信号的瀑布样传递过程。细胞凋亡存在两条不同的途径 :其一是经过受体介导的凋亡 ;其二是线粒体依赖性的凋亡。肺泡 型上皮细胞 (alveolar type cell,AT 细胞 )是肺泡上皮细胞的干细胞 ,AT 细胞的凋亡在 AL …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抗CD14单克隆抗体在大鼠脓毒症急性肺损伤中对肺泡巨噬细胞内NF-κB(p65)的影响。方法 15只雄性SD大鼠,体重(150±20)g,随机分为3组,Sham组、CLP组和Anti-CD14组,每组5只,选用经典的盲肠结扎穿孔(CLP)法制作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6 h,应用ELISA检测血浆MIP-2、IL-10浓度,左肺采用Western blot测定肺内NF-κB(p65)蛋白的表达水平,取右肺下叶行HE染色、切片后在光镜下观察肺脏病理形态变化。以Sham组作为对照组。结果 ELISA结果显示:CLP组的血浆MIP-2浓度显著高于Sham组和Anti-CD14组,Anti-CD14组的血浆MIP-2浓度低于CLP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的血浆IL-10浓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Western blot检测显示:CLP组和Anti-CD14组的NF-κB(p65)表达量高于Sham组(P<0.05),Anti-CD14组的NF-κB(p65)表达量低于CLP组(P<0.05)。HE染色显示:CLP组和Anti-CD14组肺内均出现炎症细胞浸润、肺间质增厚、出血,Anti-CD14组肺组织炎性表现较CLP组显著减轻。结论抗CD14单克隆抗体能同脂多糖竞争性地结合肺泡巨噬细胞膜表面受体CD14分子,阻止肺内NF-κB(p65)的核内移位,减少致炎因子生成和释放,抑制炎症细胞浸润,起到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是一个重要的宿主防御中介物,通过引起细胞因子、趋化因子以及氧自由基等炎性介质级联释放,使促炎和抗炎失衡促进急性肺损伤(ALI)的发生、发展.MIF还具有免疫调节功能,能调节和平衡ALI 时局部和全身炎性反应和免疫紊乱,参与肺组织内的防御反应.目前MIF对ALI 促炎反应以及免疫调节的机制尚不清楚.研究发现MIF与ALI/ARDS 肺损伤的严重程度及疾病的预后相关,现查阅近年有关MIF在ALI中的基础研究及临床相关文献,对MIF在ALI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急性肺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急性肺损伤(ALI)是由感染、误吸、挫伤、休克等各种肺内外原因引起的一种急发症,病情进展可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ARDS是ALI的延续和严重阶段,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很高。现代医学认为,ALI是由各种原因产生肺呼吸膜弥漫性损伤导致气体交换障碍而引起的综合症,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氧分压下降和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ALI时,肺泡上皮细胞受损,使内源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合成数量下降,功能降低,而内源性PS结构功能的失常反过来又可进一步加重肺功能损害,形成恶性循环。使用外源性PS,可以弥补ALI时内源性PS的数量减少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