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卫生运输船接受大批伤病员后快速分类方法,旨在使伤病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方法设置三种类型的伤病员分类方法,在海上模拟伤员伤情进行分类,从演练中总结经验,找出快速分类的方法。结果按照医院船方式进行分类,平均每次通过20名伤员需39.1min;按照伤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平均每次通过20名伤员需26.4min;按照伤情是否需要医护人员处治进行分类,平均每次通过20名伤员需16.lmin。结论伤员按照伤情是否需要医护人员处治模拟进行分类,速度最快,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2.
卫生运输船医疗总体布局合理设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卫生运输船医疗布局的合理设置。方法根据目前医院船的实际情况,设置两种医疗布局模式,实施模拟演练,由参演医护人员和专家评估筛选适合卫生运输船的医疗布局模式。结果专家和多数医护人员选择了模式二的医疗布局。结论模式二的医疗布局符合卫生运输船伤员救治的特点,比较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3.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暴发以来,数万名医护人员和辅助人员参与到COVID-19患者的救治。厚重的个人防护装备和连续高强度的工作给工作人员带来了巨大挑战,工作人员在隔离病区晕倒事件时有发生,晕倒后的紧急处置直接关系伤者的安全和健康。我们参考国内外权威文献和指南制定了COVID-19隔离病区工作人员晕倒急救处置流程,以期为隔离病区工作人员晕倒的处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后的过敏标识在医护人员防范用药失误中的作用.方法:对过敏标识改良前后内科医护人员对病区过敏患者知晓率进行比较.结果:改良后的过敏标识用于临床后,医护人员对病区过敏患者的知晓率明显提高(P<0.01).结论:该标识的应用使医护人员对患者过敏史的评估更全面,对患者过敏情况知晓率明显提高,根据患者情况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5.
史秋寅  陈泳  路琰琰 《现代医学》2012,40(3):373-374
目的:通过标识的应用,提高病区的护理管理质量。方法:在病区环境、病室内、治疗室及处置室、患者及管路等几方面规范、系统、科学地使用各种标识。结果:患者对服务满意度明显提高,满意度保持在98%以上,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的风险意识均提高。结论:标识的应用有助于保障护理安全,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曾国艳  巫艳彬  李家莲  梁金清 《广西医学》2011,33(10):1371-1373
目的 总结突发呼吸道传染病甲型H1N1流感涉外隔离病区的建设及护理管理体会.方法 按要求进行隔离病区设置,尽可能提供温馨及人性化的隔离环境,整合并培训能适应涉外病人沟通交流需要的护理团队,实施安全管理和多元文化护理.结果 14例涉外患者配合隔离治疗痊愈出院,对护理工作满意,未发生院内交叉感染.结论 突发传染病涉外病区科...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模拟病区的建立对提高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效果的重要性,提高护生护理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缩短理论与临床之间的距离.方法 采取模拟病区的布局和设置、教学活动、设计实验情景、角色扮演、改变考核方式等方法.结果 护生的考核成绩明显优干以往未建立模拟病区学生的成绩;学生的综合素质操作技能呈上升趋势;在模拟病区内进行情景实验教学,考核方式等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护理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的技能培养,而建立模拟病区及良好的实验情景教学是技术培养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综合性医院收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医护人员个人防护方法与对策.方法建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收治隔离区,制定预防医院感染及医护人员防护措施,规范了医护人员进入隔离病区和离开隔离病区的具体防护方法.结果在疫情流行期间,与传染性非典型肺患者密切接触的工作人员有256名,全院无一例医务人员、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感染发病,避免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在医院内的传播,有效预防了医护人员与患者间的交叉感染.结论严格各项防护措施,医护人员有防护的暴露可避免或减少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在医院内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9.
坏消息     
《中国医院院长》2011,(5):12-12
上海新华医院10名医护人员被打伤 1月31日,上海新华医院心胸外科发生一起患者家属严重伤害无辜医务人员事件。死亡患者的家属约20人,冲入心胸外科病区,将10名医护人员先后打伤,6名医生伤情严重住院治疗。其中,心胸外科副主任被凶手连捅2刀,目前病情较稳定,无生命危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分层培训在实现大批量临床医护人员模拟培训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医院层面的抢救应急小组,分层落实模拟培训,实现临床医护人员,每季度一次模拟培训.比较工作3年内、3~5年及5年以上三个层次医护人员培训前后在处置流程、核心制度落实、规范转运、抢救记录、除颤仪、监护仪、心电图机、微量泵等急救仪器操作、CPR得分、团队协作,人文关怀等项目上得分.结果 培训前后,三个层次医护人员在以上项目得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分层培训能有效实现大批量临床医护人员模拟培训,提高临床各层次医护人员的抢救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11.
王栋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8):210-211
目的 探讨市(地)级传染病院(病区)实验室应对重大传染病突发性事件处置能力.方法 分析市(地)级传染病院(病区)实验室现状和在应对重大传染病疫情时面临的问题及原因.结果 市(地)级传染病院(病区)实验室在人才队伍建设、环境布局、实验设备和耗材使用管理、防护措施、实验室管理、应急准备等方面存在一系列不足.结论 市(地)级传染病院(病区)实验室应按照传染病院建设要求、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和完善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提高检测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和管理能力,满足传染病疫情发生时医疗救治的检测需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医护人员血源性锐器伤疾病传播的调查分析。方法:选择发生的医护人员锐器伤职业暴露126例,回顾性分析其职业分布、暴露源分布及处置方法等。结果:126例职业暴露,及时伤口处置及预防等处理后,追踪观察,未发现病源感染者。结论:锐器伤引起的职业损伤多发生在医疗操作中,虽然通过针刺伤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可有效降低损害程度,但仍然会对医务人员造成心理伤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针对东莞某基层医院医护人员职业健康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寻找影响医护人员压力及满意水平的原因。方法:对临床医护人员所在科室的医生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工作压力、工作满意度等指标采用Likert 5级分类法,对调查结果分析影响医护人员压力及满意水平的原因。结果:通过选择9个科室201名医护人员调查,表示工作压力大的占82.58%,对工作很满意的占4.48%,反应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风险和压力大,满意度低。结论:临床医护人员每天接触各种患者,工作节奏快、任务繁重,加之病区每天有大量感染因素、不良环境因素的存在,这不可避免地对医护人员造成危害,影响了医护人员的职业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预防和减少医源性疾病.控制院内因医护人员手污染而致的交叉感染;方法通过2004年至2007年医院感染科获取的医护人员手监测资料共756份,按不同人群、类别与岗位.进行回顾性调查与分析,来阐明医护人员对卫生洗手重视的一般规律性;结果 经整理资料.采用计数统计分析差别极显著(P≤0.01),以护士手监测合格率高于医生,重点科室医护人员手监测合格率高于普通病区,本院医护人员手监测合格率高于实习生与进修生;结论本院医护人员重视防交叉感染学习,认真执行卫生洗手,对减少病原菌,提高手监测合格率有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人文关怀护理在门诊换药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经门诊换药病人8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用问卷调查方式了解两组病人对医护人员与创口处置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对医护人员满意度为97.5%,对照组对医护人员满意度为87.5%,实验组对创口处置满意度为95.0%,对照组对创口处置满意度为75.0%,实验组对医护人员满意度和创口处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表示统计学上有意义。结论:对门诊病人采取人文关怀护理能使患者对创口处置满意度和医护人员满意度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6.
实施方法 服务设施人性化,让患者住院舒适:2006年开始对医院病房设施进行了大力改造,病房设施实施宾馆化配备,另外还安装地灯,方便患者夜间行动,卫生间内放置防滑垫,防止患者和陪护滑倒摔伤;窗台上种植吊兰、芦荟等绿色植物,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病区走廊配备不锈钢扶手,方便患者生活;门诊大厅和B超室均配备热水,免费提供;各处公共场所均放置靠背椅、设置收费栏、行走标识,方便患者就诊;各科室、诊室门口设置专家栏、医护人员介绍栏,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车祸致男性尿道损伤46例.重点讨论了此类伤员的救治,认为应首先处理危及生命的伤情,积极纠正失血性休克,慎重处理后腹膜血肿,对尿道损伤根据具体伤情酌情处理,同时加强支持疗法.若按上述方法处置,绝大多数伤员救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病区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部门,病区的感染管理质量直接影响整个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关系到患者及医护人员的安危.因此,分析病区医院感染管理现状,探讨管理措施和对策,对提高医护质量、保障患者及医护人员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呼叫器是医院基础设备,在医护人员的监护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为提高医院病区医护人员的护理水平,本文研究如何针对不同病房特点配置呼叫器。方法通过对当前呼叫器性能以及医院病区病房规模和应用特点的分析,对呼叫器和病区进行系统分类,研究如何科学合理地针对医院病房结构以及功能特点安置呼叫器。结果根据对呼叫器在病区的应用特点的分析,医院病区可分为具有较大流动性、稳定型和包含监护特殊环节三类,呼叫器可分为包含附加功能和移动便携式两种类型,为呼叫器的配置提供了一定的依据。结论为提高医院病房的监护能力,需要详细分析医院病区的特点,并且结合病房类型和呼叫器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  相似文献   

20.
吴健红  苏慧玲 《河北医学》2006,12(5):436-437
目的:探讨急危重症医学部应用"五常法"对改善医护人员工作环境、病人就诊、住院环境的作用.方法:运用"五常法"对病区环境、工作流程进行管理,并定期检查进行评估.结果: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及病人住院环境得到改善, 病人满意度、抢救成功率、物品完好率得到提高,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医院形象.结论:"五常法"是医院科学管理的有效方法,实施易,见效快,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