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MALT型淋巴瘤的病因、病理、诊断、治疗等问题,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肺MALT型淋巴瘤的认识.方法:对华西医院4例完整的肺MALT型淋巴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女性2例,男性2例,年龄33~70岁,中位年龄42岁.临床表现:咳嗽2例,痰中带血1例,呼吸困难2例,体重下降1例,听力下降1例,体检发现1例.胸部CT表现:单一肿块型2例,肺实变型2例.确诊手段:1例纤维支气管镜活检,2例开胸活检,1例经皮肺穿刺取活检.治疗包括手术、利妥昔单抗为主的联合化疗、干扰素等.患者中位随访时间28个月(10~92个月),均存活.结论:肺MALT型淋巴瘤是一独特亚型,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像学无特异性,诊断主要依靠病理活检.治疗尚无共识,主要有手术、化疗、放疗、生物治疗等.  相似文献   

2.
吴欣  陈刚  孙克康  凌春华  刘蔚  陈延斌  黄建安  季成 《临床荟萃》2011,26(20):1771-1773,1779,F000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和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0年1月至2011年4月诊治的9例原发性肺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确诊手段、分期进行分析。结果霍奇金淋巴瘤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8例,其中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MALT)淋巴瘤2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2例,浆细胞样淋巴瘤1例,周围性T细胞淋巴瘤2例,未能进一步明确分类1例。临床以咳嗽、发热常见,2例无症状因体检发现。CT多表现为结节肿块、肺部实变,实变影中常见支气管充气征。6例行肺穿的患者仅1例明确诊断。8例经开胸肺组织活检病理检查明确。9例患者淋巴结外淋巴瘤临床分期ⅠE期7例,Ⅱ1E期1例,Ⅱ2E期1例。结论原发性肺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无特征性,因而易误诊,手术组织活检是其主要诊断方法,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肺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表现特征,提高对于该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明确诊断的肺原发淋巴瘤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结合相关文献,总结肺部原发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10例肺原发性淋巴瘤患者中,7例确诊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MALT)淋巴瘤,1例确诊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例确诊为外周T细胞淋巴瘤。8例患者的CT图像上病灶可见支气管充气征,9例增强CT均可见病灶轻度强化及血管漂浮征,8例可见晕征,而患者的临床表现均无特异性。结论:肺部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复杂多样,且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空气支气管征、增强后病灶呈轻中度强化、血管漂浮征、晕征等为肺部淋巴瘤在CT图像上较为特征的征象。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临床医师对黏膜相关(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MALT)淋巴瘤的认识。方法:收集并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院院收治的23例MALT淋巴瘤。结果:23例包括胃11例、肠5例、肺5例、皮肤1例、肾l例;平均年龄56岁,男女比例0.9:1;症状、体征不具有特异性;确诊依靠活检病理和(或)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测定,胃镜确诊率达82%;平均确诊时间7.4个月,确诊时的分期多属Ⅰ~Ⅱ期;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后多予以或被建议化疗。结论:MALT淋巴瘤是结外NHL的主要类型,临床行为可长期局限,好发于中老年,症状体征无特异性,确诊有赖于病理组织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测定,在胃MALT淋巴瘤的诊断中,内窥镜具有重要价值,早期手术是有效的,但应重视抗Hp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淋巴瘤(PR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以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2001年1月至2016年12月北京市普仁医院收治的经病理及免疫组化确诊的9例PRL患者的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PRL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结果 9例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57(45~77)岁,首发症状主要表现为腰痛,主要病理类型为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8/9,88. 8%),1例为小淋巴细胞型淋巴瘤(1/9,11. 1%)。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明确病理,其中行患肾根治性切除术者4例(44. 4%),非根治性切除术(穿刺活检、肾部分切除)者5例(55. 6%),各有1例复发。术后均进行化疗,完全缓解4例(44. 4%),部分缓解5例(55. 6%);年龄、性别、分期、LDH水平、β2-MG水平、病理分型及是否应用利妥昔单抗在疾病完全缓解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相关性(P 0. 05),中位随访时间18(5~58)个月,存活8例,其中4例仍完全缓解,中位无进展时间为17(4~58)个月。结论 PRL治疗采用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早期的肾部分切除手术加术后化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利妥昔单抗能改善预后,但大规模的临床研究仍需进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胃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诊治体会及经验。【方法】对200l~2008年收治的43例胃肠MALT淋巴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胃肠MALT淋巴瘤多发生于50岁以上者,男性多于女性;②胃肠MALT淋巴瘤内镜下表现多样化、无特异性,镜检时应采取多点活检、免疫组化标记以提高早期检出率;③治疗以化疗为主,巨大胃溃疡或肠MALT淋巴瘤加以手术切除,以改善其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结论】胃肠MALT淋巴瘤临床表现不典型,确诊应根据内镜、病理和免疫组化结果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肠淋巴瘤的临床、内镜、病理特点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以提高大肠淋巴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年来该院经手术和内镜活检病理证实的20例大肠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及内镜特点。结果男女比例为1.22∶1,中位年龄58岁(29~90岁),13例患者以腹痛为主诉就诊,9例病变位于回盲部,11例内镜下表现为溃疡,4例内镜下表现为息肉,2例表现为累及全结肠的弥漫充血性红斑,肿瘤直径1~12 cm不等,11例病理类型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0例患者Ki-67超过60.0%。8例乳酸脱氢酶(LDH)水平高于正常。结论原发性大肠淋巴瘤男性略多于女性,好发于回盲部,内镜下溃疡型多见,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是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乳酸脱氢酶和肿瘤大小与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原发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PGI-NHL)患者的临床指标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影响患者预后的各项因素。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3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219例经病理证实为原发PGI-NHL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组间比较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法。结果:219例PGI-NHL患者中,男性126例,女性93例,IPI评分0-2分者182例,3-5分37例。B细胞表型者205例(93.6%),T细胞表型者14例(6.4%)。原发胃非霍奇金淋巴瘤140例(63.9%),主要病理类型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85例,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19例;原发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79例(36.1%);病理类型主要为DLBCL 46例,MALT 4例,滤泡淋巴瘤(FL)7例,套细胞淋巴瘤(MCL)3例,Burkitt淋巴瘤4例。所有患者中幽门螺杆菌阳性者23例,均采用抗HP治疗。接受单纯手术及化疗的患者分别为57例和32例,手术联合化疗者84例,手术联合放化疗者11例。Kaplan-Meier法分析显示,惰性淋巴瘤较侵袭性淋巴瘤总生存期(OS)长,预后较好。不同发病部位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与OS无差异,患者的年龄、性别与预后也无关。B细胞来源和T细胞来源患者的PFS无统计学差异,而B细胞来源患者的OS较T细胞来源患者长,预后好。IPI 0-2分患者的OS及PFS较IPI 3-5分均延长,且预后好。分别根据Lugano和Ann Arbor分期法将患者分为Ⅰ/Ⅱ期(早期)和Ⅲ/Ⅳ期(晚期)进行预后分析,2者并无差异。单纯手术治疗的患者预后较联合治疗的患者预后差,而手术联合化疗患者的预后与单纯化疗患者的预后无明显差异。结论:原发胃肠道淋巴瘤(PGI-NHL)以B细胞来源多见,B细胞来源PGI-NHL患者的预后较T细胞来源的患者预后好,惰性淋巴瘤较侵袭性淋巴瘤患者预后好。IPI评分较高患者预后差;不同发病部位、性别、年龄和是否三联抗菌对患者预后无影响。手术只是用于处理急症和病理检测取样,此类患者还需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空洞性肺结核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以提高诊断水平,减少误诊。方法对2004年至2010年临床病理证实的空洞性肺结核误诊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7例空洞性肺结核患者中误诊为肺脓肿空洞43例、肺癌空洞10例、肺囊肿4例。确诊病例中经痰涂片找到抗酸杆菌者32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病理活检确诊8例,手术病理活检确诊1例,经2周以上抗感染治疗无效试验性抗结核化疗疗效显著而确诊16例。所有患者经过正规系统的抗结核治疗均预后良好。结论空洞性肺结核患者临床与影像学表现不典型,在临床工作中应不断总结经验,提高鉴别诊断水平,配合必要的辅助检查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rimary gastrointestinal lymphoma,PGIL)的临床特点、诊断、病理特征和治疗。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就诊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75例PGIL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5例PGIL患者的男女性别比为1.5∶1,年龄(56.96±14.51)岁,其中43例(57.33%)患者以腹部隐痛为主要症状。51例(68.00%)患者CEA升高,17例(32.69%)患者行大便隐血试验(+)。胃镜/肠镜诊断阳性率为74.58%。9例直肠淋巴瘤患者之中,有5例直肠指诊阳性,直肠指诊的阳性率为55.56%。75例PGIL患者均已行病理检查,45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13例黏膜组织相关淋巴瘤黏膜组织相关淋巴瘤(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6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4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PTCL),7例为其它病理类型。按照Ann Arbor标准分期,IE期7例(9.33%),IIE期25例(33.33%),IIIE11例(14.67%),IVE期32例(42.67%)。41例患者行CHOP化疗方案,12例患者行R-CHOP化疗方案,3例行手术治疗,19例患者放弃治疗。结论:PGIL好发于中老年男性,临床症状以腹痛为主,确诊主要依靠内镜下活检,内镜下诊断不明确的患者可行腹腔探查术明确诊断。CEA、大便隐血试验对PGIL的辅助诊断有一定价值,而直肠指诊对直肠淋巴瘤的初诊有重要意义。早期PGIL患者以PGL多见,而中晚期PGIL患者以PIL多见。病理类型以DLBCL和MALT为主。DLBCL型PGIL治疗首选CHOP/R-CHOP,MALT型PGIL患者首选HP根除疗法,手术适用于PGIL的并发症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进一步了解非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经病理确诊的非胃MALT淋巴瘤患者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和治疗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57例患者中,男32例、女25例,中位年龄58(14 ~86)岁,常见发病部位为肺及支气管(17例,29.8%)、肠道(16例,28.1%)、涎腺(8例,14.0%)、眼及附属器(7例,12.3%)等.临床分期为Ⅰ~Ⅱ期者35例(61.4%),Ⅲ~Ⅳ期者22例(38.6%),淋巴结受累者26例(45.6%),多个结外器官受累者7例(12.5%).56例接受治疗的患者完全缓解率为66.0%,总反应率85.7%.中位随访时间52个月,患者5年总生存(OS)率和5年无疾病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91.6%和77.7%.单纯手术组、单纯化疗组、手术+化疗、手术+化疗+放疗组5年OS率分别为87.5%、100.0%、90.2%和100.0%,5年PFS率分别为62.3%、80.0%、90.2%和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纯手术者复发率高(22.3%).结论 非胃MALT淋巴瘤起病呈播散性,患者治疗反应率高,预后好,各种治疗方法的O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单纯手术者复发率高.  相似文献   

12.
研究肺原发性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学形态特征、免疫表型、分子生物学特点及预后情况,总结肺原发性MALT淋巴瘤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通过临床资料总结、病理学形态观察、免疫表型分析,对23例肺原发性MALT淋巴瘤病例进行研究,并且对其中5例行Ig H基因克隆性重排检测,4例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MALT1基因检测。结果 23例肺原发性MALT淋巴瘤中12例无症状,于体检时发现肺部病变,其余表现为咳嗽、胸痛等。影像学均表现为肺部肿块影或实变影,19例病变位于右肺。病理学形态特点,5例肿瘤呈结节状,18例弥漫性生长,肿瘤与肺组织交界处均可见孤岛样或串珠样结构。肿瘤由3种形态细胞构成:中心细胞样细胞、单核样B细胞、小淋巴细胞样细胞,其中13例伴浆细胞分化,均可见到淋巴上皮病变及滤泡殖入现象。免疫组化染色,肿瘤细胞CD20(+),Ki-67指数5%~20%,8例Igκ、Igλ显示肿瘤细胞为单克隆性B细胞。分子生物学方面,Ig H克隆性重排检测均检测到单克隆条带,4例中2例FISH检测出MALT1基因断裂。本组4例失访,其余19例随访3个月~6年5个月,全部存活,其中5例可疑肿瘤局部复发。8例仅行肿瘤局部切除,11例行手术切除并于术后行化疗。结论肺原发性MALT淋巴瘤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影像学显示肺部肿块或阴影,组织形态表现为结节状或弥漫性单核样小淋巴细胞浸润,周边伴特征性孤岛样或串珠样结构,呈B细胞免疫表型并无其他小B细胞性淋巴瘤的表型特征,Ig H克隆性检测呈单克隆,FISH检测可见MALT1基因断裂。本病预后较好,可局部复发。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肾淋巴瘤5例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淋巴瘤(primary renal lymphoma,PRL)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对我院10年收治的5例PRL进行分析,总结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病理特征和诊治措施.结果:5例女性PRL,中位年龄48(41~65)岁,5例首发症状是腰痛,3例发热,4例病理类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例为小T细胞淋巴瘤.手术治疗3例,术后行化疗1例,另外2例只行化疗.中位随访时间为38.5个月,中位生存期为38.5(2~90)个月.结论:PRL确实存在,临床易误诊.以成人发病为主,最常见的症状是腰痛.PRL绝大多数是非霍奇金淋巴瘤,多半为大B细胞性.采取根治性肾肿块切除,术后联合化疗的患者可获得长的无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甲状腺原发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和分析14例甲状腺MALT临床病理资料,并文献复习.结果 男性患者5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35~ 75岁,平均年龄58.6岁.患者均表现为颈前肿大.显微镜下见肿瘤细胞形态多样,可见单核样B细胞及小淋巴细胞增生,胞质淡染,散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艾滋病相关淋巴瘤(ARL)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0例ARL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结果、治疗及预后。结果:10例ARL患者中9例为男性,1例为女性,中位年龄42岁。10例患者中6例患者在确诊AIDS并治疗后7-48个月内发生淋巴瘤,1例患者确诊后未治疗且48个月后发生淋巴瘤症状,3例患者在淋巴瘤诊治过程中发现HIV感染。8例(8/10)患者有结外受累。就诊时CD4~+T细胞中位计数255(69-232)×10~6/L。6例行抗高效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患者的HIV病毒载量均低于测量下限,无抗病毒史患者HIV RNA拷贝数为0-45000拷贝/ml。起病时伴发热患者4例(4/10),以局部肿块起病者6例(6/10),2例(2/10)以咽痛、咽部溃疡起病。10例病理类型中7例为B细胞来源,其中5例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例霍奇金淋巴瘤,1例Bur Kitt淋巴瘤;余3例为T细胞淋巴瘤。9例患者同时接受化疗和HAART治疗,化疗后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患者CR率67%,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为14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21个月。结论:ARL临床表现多样,积极的HAART联合规范性化疗可能改善ARL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的CT表现,提高对肺MALT淋巴瘤的认识.方法:分析经肺穿刺活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的12例肺MALT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患者均接受胸部CT平扫.结果:12例患者CT扫描均见肺实变,其中5例为单发,7...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B细胞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B-LAHS)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B-LAH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0例患者确诊时的中位年龄55.5(31-88)岁,自起病至确诊的中位时间2月(2周-4月)。经骨髓活检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确诊大B细胞淋巴瘤7例,套细胞淋巴瘤2例,不能分类的小B细胞淋巴瘤1例。临床均以持续性发热(100%)和脾肿大(90%)为突出表现,而呼吸系统受累和消化系统受累表现为常见,以全身的肌痛和乳酸性酸中毒为首发表现1例;实验室检查显示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显著的铁蛋白和乳酸脱氢酶升高,外周血涂片发现异常的淋巴细胞,骨髓涂片易见噬血细胞现象,流式细胞仪均检测到异常前向散射/侧向散射光(FSC/SSC)的呈轻链限制性B淋巴瘤细胞。4例接受以利妥昔单抗为基础的免疫化疗患者截至随访日期维持完全缓解(CR)。结论:B-LAHS临床差异极大,疾病快速进展,骨髓活检组织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可明确诊断,流式细胞仪的免疫表型分析可改善B-LAHS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淋巴瘤(PPL)的临床诊断要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该院2015年1月-2017年3月经肺活检病理确诊的共11例PPL的临床资料,其中大部分(10例)均经超声支气管镜肺活检确诊,并对有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PPL患者中,男7例(63.6%),女4例(36.4%),年龄35~72岁,平均(53.2±9.7)岁,以50岁以上(72.7%)多见。临床症状以咳嗽(7例,63.6%)、咯痰(5例,45.5%)、气促(4例,36.4%)多见;无症状者2例(18.2%)。胸部CT表现为四种类型:(1)肺炎型(8例,72.7%);(2)结节(或肿块)型(5例,45.5%);(3)支气管淋巴管型(间质型)(1例,9.1%);(4)粟粒型(1例,9.1%)。72.7%伴支气管充气征,典型者呈枯树枝征。确诊前误诊8例(72.7%),均首诊肺炎或机化性肺炎。结论 PPL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首诊常常容易误诊为肺炎,但影像学改变仍具有一定特征性,如病灶形态多变、多发,伴支气管枯树征等,确诊依赖于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测。支气管腔内超声引导下的肺活检阳性率也很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总结以肺部病变首诊的的淋巴瘤病例的临床特征,提高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6例以肺部病变首诊的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和总结其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病理特点、误诊情况。结果 6例淋巴瘤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2。5例患者既往合并有风湿免疫性疾病、慢性肺部炎症性疾病或吸烟等病史。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发热、胸疼、憋气、咯血。主要体征为浅表淋巴结肿大,呼吸音减低及肺部干湿性啰音等。实验室检查提示血常规正常,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可升高,贫血较常见,肿瘤标记物中神经元烯醇化酶升高,5例患者表现为血脂减低。影像学表现为肺部磨玻璃密度影、结节影、软组织密度影、肺实变、肺不张、胸腔积液等多种病变形态。2例患者经淋巴结穿刺确诊,2例患者经经皮肺穿刺活检确诊,1例患者经支气管镜下黏膜活检确诊,1例患者经骨髓穿刺活检确诊。6例患者病理类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2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4例。6例患者主要误诊为肺炎、肺结核、结节病、肺部肿瘤、嗜酸细胞性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结论表现为肺部症状的淋巴瘤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特点,当诊断与治疗不相符时,应尽快完善病理检查确诊,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结直肠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1例原发性结直肠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结直肠淋巴瘤,其中盲肠10例,升结肠2例,横结肠3例,降结肠及乙状结肠3例,直肠2例,直肠及乙状结肠病变部位大于2个1例。术前内镜活检病理诊断结直肠淋巴瘤9例,消化道造影、B超、CT检查确诊率低。单化疗1例;手术4例;手术结合化疗15例,内科保守治疗1例。结论原发性结直肠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内镜病理活检是确立诊断的重要方法。早期诊断,积极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