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 比较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钠以及利伐沙班对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 入选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在郑州市骨科医院进行膝关节置换术的105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5例.A组给予阿司匹林口服治疗,B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钠静脉注射治疗,C组采用利伐沙班口服...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6,(3)
目的:观察利伐沙班预防股骨干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股骨干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自入院当天开始,除手术当天外,每天口服利伐沙10mg;对照组除手术当天外常规每日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4100U。观察2组患者入院时及术后第1、3、7d凝血5项及术后6个月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情况,观察2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结果:试验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6.7%,对照组为1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期2组间凝血5项对比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相比较,试验组术中出血及术后引流量小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利伐沙班抗凝效果与低分子肝素钙相一致,但与低分子肝素钙相比其术中及术后出血量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4.
背景:骨转移癌患者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人群,大手术是血栓形成的重要的危险因素,此类患者术后预防性抗凝尚无标准化的方案。 目的:比较骨转移癌患者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与利伐沙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行开放手术治疗的73例脊柱、骨盆及下肢的骨转移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使用药物将患者分为低分子肝素组(n=41)及利伐沙班组(n=32)。 结果与结论:低分子肝素组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9例(22%),利伐沙班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6例(19%),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0.11,P=0.74)。2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7.32%和6.2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校正χ2=0.083,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因此,低分子肝素和利伐沙班在预防骨转移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与安全性相当。两者均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并伴有一定的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利伐沙班预防骨科髋部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髋部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用利伐沙班,对照组用阿司匹林。观察比较两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例数。结果治疗组发生深静脉血栓0例,对照组发生深静脉血栓1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预防髋部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髋关节置换后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低分子肝素可显著降低髋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但其因需皮下注射而存在局限性。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后应用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和安全性的差异。方法:58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利伐沙班组28例,低分子肝素组(达肝素)30例。置换后行双下肢彩色多普勒检查评估DVT形成情况,并观察治疗期间出血情况。结果与结论:利伐沙班组与达肝素组患者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无严重出血,置换后非严重出血差异也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利伐沙班在预防全髋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与安全性上与低分子肝素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7.
背景:低分子肝素可显著降低髋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但其因需皮下注射而存在局限性。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后应用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和安全性的差异。方法:58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利伐沙班组28例,低分子肝素组(达肝素)30例。置换后行双下肢彩色多普勒检查评估DVT形成情况,并观察治疗期间出血情况。结果与结论:利伐沙班组与达肝素组患者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无严重出血,置换后非严重出血差异也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利伐沙班在预防全髋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与安全性上与低分子肝素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利伐沙班联合低分子肝素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安阳市妇幼保健院2021年3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92例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利伐沙班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凝血功能[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及DVT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48%(43/46),高于对照组[78.26%(3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DD、FIB低于对照组,P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采用利伐沙班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DVT效果确切,可明显改善凝血功能,减少DVT发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妇科肿瘤应用低分子肝素与利伐沙班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0月该院收治的106例妇科肿瘤腹腔镜术治疗患者,依据深静脉血栓预防方案不同分组.应用低分子肝素的纳入对照组,应用利伐沙班的纳入研究组,对比应用两组疗效.结果 研究组并发症率为7.55%,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并分析在妇科盆腔手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钠对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方法:2013年6月~2014年6月,选取80例妇科盆腔手术患者,依据术后处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40例。术后对照组行下肢按摩等常规处理,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钠。对比分析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分别为7.5%、30.0%,观察组要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不存在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在妇科盆腔手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钠能够显著地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且安全性强,因此,可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并分析在妇科盆腔手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钠对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80例妇科盆腔手术患者,依据术后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术后对照组行下肢按摩等常规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对比分析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分别为7.5%、30.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不存在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在妇科盆腔手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钠能够显著地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且安全性强,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肥胖患者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比观察采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肥胖患者妇科腹腔镜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3年7月-2007年4月肥胖且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未用药组和用药组,其中用药组203例,围手术期给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未用药组178例。2组患者均根据术后临床症状、彩色超声检查及静脉造影来诊断DVT。结果用药组DVT发生率为1,5%(3/203),非用药组DVT发生率为3.4%(6/178),2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可显著降低肥胖患者妇科腹腔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而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利伐沙班及低分子肝素钙(LMWH)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作用,评价二者对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预防下肢DVT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09年12月到2011年8月选取老年髋部手术病例128例,随机分为性别、年龄、手术类型均衡的2组。利伐沙班组64例,术后6h开始口服利伐沙班10mg/d;LMWH组64例,术后6h开始皮下注射LMWH4100U,每天1次;疗程均为3周。比较2组患者下肢DVT、肺栓塞(PE)的发生率,以及术后负压引流量、出血等情况。结果 AO动力髋螺钉(DHS)、人工股骨头置换、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DVT的发生率在利立伐沙班组分别为16.1%、11.1%和20.0%;在LMWH组分别为12.9%、15.0%和26.1%;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2组均无PE发生。2组不同手术类型患者围手术期内负压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仅利伐沙班组出现1例髋关节置换术后第8天切口处大血肿,余均无明显异常。结论利伐沙班及LMWH均可有效预防老年患者髋骨骨折手术后下肢DVT,二者安全性及有效性相当,于术后6h应用安全;利伐沙班口服更方便、患者依从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利伐沙班(Rivaroxaban)与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对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预防效果和用药安全。方法将2012年5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112例髋部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利伐沙班组和低分子肝素组各56例,利伐沙班组患者于术后6h内口服利伐沙班(10mg×1次/d),低分子肝素组患者于术前2h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2500AXa IU×1次/d),分别于术后14、28d对两组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双下肢DVT形成情况、肺栓塞(PE)发生率、手术前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等凝血指标及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不良反应等。结果利伐沙班组和低分子肝素组DVT发生率分别为3.57%及12.5%,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PE发生率、手术前后APTT、PT、PLT等凝血指标、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无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有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应用利伐沙班可以有效预防髋部骨折患者下肢DVT形成,且具有良好的用药安全性,值得在临床广泛推荐。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评价利伐沙班与伊诺肝素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2009年第3期)、Current Controlled Trials、The National Reseach Register、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并手工检索相关领域杂志。检索不受语种限制,时间均从建库至2009年12月。纳入利伐沙班与伊诺肝素(低分子肝素)比较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0.25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RCT,包括1545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利伐沙班与伊诺肝素比较,能减少主要疗效终点风险达60%[RR=0.40,95%C(I0.28,0.57),P<0.00001],能减少主要的次要疗效终点风险达71%[RR=0.29,95%C(I0.15,0.56),P<0.00001],能减少其他疗效终点风险达56%[RR=0.44,95%CI(0.29,0.66),P<0.00001];治疗期间严重出血事件的发生率两者相似[RR=1.16,95%CI(0.68,1.999),P=0.59],次要安全性终点发生率两者也相似。结论利伐沙班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肯定,能显著降低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风险。 相似文献
16.
背景:现中国临床上常用抗凝药物为利伐沙班,但有效预防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同时,围手术期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增加。有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对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具有良好预防效果,但对于能否将其作为全膝关节置换后预防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常规用药至今存在争议。 目的:观察比较阿司匹林和利伐沙班预防全膝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初次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324例骨关节炎患者随机等分为3组,于置换后12 h,分别用利伐沙班,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干预治疗14 d。所有患者均随访4周。 结果与结论:与低分子肝素组相比,利伐沙班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降低(P0.05)。结果证实,利伐沙班拥有较强抗凝效果,但并发症发生率高。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相比疗效和安全性均无差异。阿司匹林作为全膝关节置换后多模式抗凝治疗的一部分,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预防高龄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5例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固定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2组。治疗组32例,术后口服利伐沙班片;对照组33例,术后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测定2组患者的术后出血量,术前及术后12 d血红蛋白量、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及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并于术后12 d行血管彩色多普勒检察,观察患者是否有DVT形成;记录2组患者术后12 d内胃肠道出血和血肿等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手术前及术后12 d血红蛋白量、血小板计数、PT及AP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出血量小于对照组(P=0.001),2组患者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8),治疗组发生胃肠道出血1例,对照组发生胃肠道出血1例、伤口局部血肿1例,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利伐沙班预防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固定手术后VTE的临床疗效优于低分子肝素,安全性与其相当,并且简化了治疗过程,是预防骨科大手术后VTE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利伐沙班与依诺肝素预防股骨颈骨折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105例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用药方案,将以上患者分为利伐沙班组和依诺肝素组。通过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相关临床症状及体征,行血管彩超及 CTA检查诊断统计 DVT和肺栓塞(PE)例数,评价其有效性。统计两组患者出血事件、额外输血率评价其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均没有出现PE,均无出现大出血事件。而DVT的发生率,一般出血事件发生率,额外输血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利伐沙班对比依诺肝素,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 VTE 发生具有同样良好的效果,并且未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9.
利伐沙班预防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行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应用利伐沙班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效果。方法初次行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145例,依据术后用药分为利伐沙班组75例与肝素组70例。利伐沙班组于术后6~8h口服利伐沙班10mg/次,1次/d;肝素组于术后12~14h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0.4mL/次,1次/d,2组均连续应用10d。术后第11天行彩超检查观察2组DVT形成情况,比较2组术后切口出血发生率、引流量、血小板计数、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水平。结果利伐沙班组术后发生DVT 5例(6.7%),切口出血2例(2.7%),术后引流量(148.3±20.1)mL,血小板计数(223.0±13.1)×109/L,ATPP(35.4±7.8)s,PT(12.6±0.9)s;肝素组术后发生DVT 6例(8.6%),切口出血3例(4.3%),术后引流量(155.0±29.3)mL,血小板计数(219.5±12.2)×109/L,ATPP(36.7±8.9)s,PT(12.4±1.1)s,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预防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形成的效果与低分子肝素相当,但利伐沙班可口服给药,患者依从性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利伐沙班与依诺肝素钠对预防经股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卧床患者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了解两种药物的用药原则.方法 2011年2月至2012年5月诊断为冠心病并经股动脉行PCI治疗患者398例,随机分为利伐沙班组(n=198)和依诺肝素钠组(n=200).利伐沙班组术后4~6h后开始口服利伐沙班5mg,bid,疗程7d.依诺肝素钠组术后4~6h皮下注射依诺肝素钠4000 IU,qd,疗程7d.监测术前及术后7d两组血小板计数(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并观察治疗期间出血情况,术后7d比较两组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情况,同时随访12个月内的DVT发生情况,采用“生存分析”观察不同药物治疗患者的累积血栓风险概率.结果 (1)术后7dDVT发生率比较:利伐沙班组有4例发生DVT,发生率为2.02%,依诺肝素钠组出现12例,发生率为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生存分析”观察不同药物治疗患者的12个月累积血栓风险概率,依诺肝素钠组(10.69%)高于利伐沙班组(5.58%),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Plt、APPT及D-二聚体含量,手术前及术后7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及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出血及大伤口血肿,伤口渗血量及止血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利伐沙班在经股动脉行PCI治疗后预防DVT的近远期预防效果优于依诺肝素钠,而其安全性与依诺肝素钠相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