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小板参数、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的变化。方法:对收治的124例HSP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SP患儿急性期PLT、MPV、PCT、PDW、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均有显著性升高;并过敏性紫癜肾炎(HSPN)组与非HSPN组D-二聚体水平相比有统计学差异(t=2.03,P〈0.05)。结论:HSP患儿急性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持续高水平的血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浓度可能与HSP的肾脏并发症有关。  相似文献   

2.
D-二聚体与急性肺栓塞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D-二聚体(D-D)对1年内的肺栓塞的复发率和病死率的预测价值.[方法]测定71例肺栓塞患者血浆中D-D.并进行1年随访,了解是否出现复发或死亡.[结果]病情程度不同各组间D-D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D-D与复发率和病死率呈独立负相关关系(r=-0.613,P〈0.001) .[结论]D-二聚体水平可以作为急性肺栓塞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面积重度烧伤患者的凝血系统变化。方法:采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全自动血液凝固分析仪ACL-9000,检测36例大面积重度烧伤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大面积烧伤患者凝血系统功能障碍,PT、APTT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延长(P〈0.01),FIB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纤溶系统功能激活,DD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大面积重度烧伤患者凝血-纤溶系统出现异常,监测大面积烧伤患者凝血、纤溶系统指标对了解患者病程发展趋势、及时进行治疗、预防DIC形成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高血小板血症与肺癌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术后辅助化疗血小板增多的6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资料,并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血小板数正常的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71例作对照。分析高血小板血症患者与血小板正常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并比较两组患者无病生存期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血小板增多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有无癌栓、CEA异常有相关性。高血小板血症组肺癌患者的中位无病生存时间为26个月,对照组的中位无病生存时间为28个月,两组的无病生存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小板增多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较血小板计数正常的患者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动态检测手术治疗患者术前后静脉血浆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探讨其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322 例手术治疗患者按手术类型进行分组,颅脑手术者55例(A组);心胸手术者38例(B组);骨科手术者96例(C组);腹部手术者79例(D组);妇产科手术者54例(E组),采集各组患者术前、术后 24 h内、术后3 d、术后7 d静脉血,用自动凝血仪检测血浆D-D及FIB水平.结果 各组患者术后24 h内、术后3 d的D-D水平与术前比较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术前比较,A、B、C组术后24 h内、术后3 d、术后7 d的FIB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治疗后患者存在凝血及纤溶异常,特别是颅脑手术、心胸手术、骨科手术后应密切关注患者血浆D-D及FIB水平变化,对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及评估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过敏性紫癜(HSP)是儿科常见的一种以周身性小血管炎变为主的变态反应性疾病,部分患者可伴发紫癜性肾炎,其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可能与免疫功能紊乱有关。本文就过敏性紫癜患儿体内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及部分肾功能指标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病例组:近年来我院收治HSP患儿38例,均符合过敏性紫癜诊断标准[1 ] ,其中16例紫癜性肾炎(HSPN)为HSPN组,未合并肾脏损害的过敏性紫癜患儿2 2例为HSP组。急性期38例(起病后1个月以内,受检前2周未用过糖皮质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 ,其中男18例,女2 0例,年龄3~12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与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tokeratin 19 fragment,CYFRA21-1)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19年12月在核工业四一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首次诊断为NSCLC的1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Ⅰ~Ⅱ期(早期)57例,Ⅲ期(中期)期57例,Ⅳ期(晚期)82例;腺癌108例,鳞状细胞癌(鳞癌)87例,未分型1例;死亡19例,存活177例。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分别采用免疫比浊法和凝固法测定,CEA、CFYRA21-1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非正态分布的测定结果用中位数(下四分位数,上四分位数)表示,相关性分析用Spearman相关。结果 早、中、晚期患者D-二聚体[198.00(133.00,390.87)、279.00(170.93,520.89)、389.00(196.25,931.00)μg/L]、CEA[3.20(2.60,5.17)、13.53(5...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FIB)检测在小细胞肺癌(SCL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74例SCLC患者(SCLC组),70例肺良性疾病患者(肺良性疾病组),60例健康人群(健康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和FIB水平;分析D-二聚体及FIB与SCLC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比较SCLC患者放疗和化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和FIB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SCLC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FIB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肺良性疾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广泛性SCLC(ED-SCLC)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局限性SCLC(LD-SCLC)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水平与SCLC患者吸烟、肿瘤累及部位、最大肿块直径、远处转移有关(P0.05);FIB水平与SCLC患者肿块数目、病理分型、远处转移有关(P0.05)。SCLC治疗有效组患者放疗和化疗后血浆D-二聚体和FIB水平较放疗和化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病情稳定组患者放疗和化疗前后D-二聚体和FIB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无效组患者放疗和化疗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与放疗和化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和FIB可作为SCLC辅助诊断、病情监测、放疗和化疗疗效和预后判断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液血小板与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并探讨其与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12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的水平,采用手术和新辅助化疗进行治疗,分析治疗前后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的水平与癌细胞转移与进展的关系。结果 67例(54.03%)患者治疗前血浆纤维蛋白原升高,64例(51.61%)患者治疗前血小板水平升高;血浆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的水平与肿瘤的临床分期、浸润特性有关,两项指标水平较低均可明显缩短患者的无瘤生存期;治疗后血小板、血浆纤维蛋白过高患者预后较差。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血小板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及浸润能力相关,可预测患者的生存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肺癌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的水平及临床应用.方法:用ELISA定量快速检测法测定86例肺癌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肺癌(Ⅰ、Ⅱ、Ⅲ a期)及(Ⅲb、Ⅳ期)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同时发现肺癌(Ⅲb、Ⅳ期)患者D-二聚体水平也明显高于肺癌(Ⅰ、Ⅱ、Ⅲa期)患者(P<0.01).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测定在肺癌肿瘤诊断及病情评估上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预后的关系。【方法】92例患者根据其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分为增高组及对照组,并动态随访,了解D-二聚体升高对COPD预后的影响。【结果】D-二聚体水平增高组其动脉血管闭塞性疾病的死亡率为10.34%和发痛率17.24%,显著高于对照组(死亡率3.17%,并发症发病率11.1l%,P值〈0.05)。【结论】本研究发现COPD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增高与病人预后相关,会增加血管闭塞性疾病的危险。  相似文献   

12.
贾婕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8):4317-4318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D-二聚体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分别对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D-二聚体和血浆FIB水平进行测定,并分析两者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D-二聚体和血浆FIB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血浆FIB含量的增高是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血清D-二聚体、血浆FIB水平变化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肺癌患者血浆 D—二聚体变化及临床意义 ,我们检测了肺癌 2 4例血浆 D—二聚体水平 ,以了解肺癌患者常伴凝血及纤溶异常而合并血栓栓塞性疾病。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正常对象组 2 0例 ,年龄 32~ 6 8岁 (5 1岁± 3.5岁 )均为我院健康职工体检者。肺癌组 2 4例 ,男 15例 ,女 9例 ,年龄35~ 81岁 (5 5岁± 4 .5岁 ) ,其中 期 8例 , 期 16例 ,均经临床、病理和影像检查确诊。1.2 检查方法 采静脉血与 0 .12 9mol/ L 枸橼酸钠混匀 (9∶ 1比例 ) ,以 4 0 0 0 r/ min速度离心抽取血浆待检。D—二聚体检测采用 EL ISA法 ,试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术前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LR)、鳞状细胞癌抗原(SSC-Ag)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根治术后并辅助化疗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我院接受NSCLC根治术后并辅助化疗的NSCLC患者102例(研究组),根据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75例及预后不良组27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99例为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PLR、SCC-Ag水平;比较不同预后患者术前PLR、SCC-Ag水平;分析NSCLC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以及术前PLR、SCC-Ag对NSCLC根治术后并辅助化疗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PLR、SCC-A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102例患者均成功完成随访,预后良好组术前PLR、SCC-Ag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鳞癌、PLR升高、SCC-Ag升高为NSCLC根治术后并辅助化疗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联合PLR、SCC-Ag检测预测NSCLC根治术后并辅助化疗患者预后不良的灵敏度为77.20%,特异度为75.30%,AUC为0.885,高于PLR、SCC-Ag单独检测(P<0.05)。结论 相较于健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肺癌患者血小板计数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肺癌患者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临床明确诊断的肺癌患者105例(肺癌组)、肺良性疾病患者36例(肺良性疾病组)及健康体检者30例(健康对照组),检测血小板计数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肺癌组血小板计数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转移的肺癌患者血小板计数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无转移肺癌患者(P〈0.05)。转移组中血小板计数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具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血小板计数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肿瘤转移相关,两指标联合检测可以提高预测肿瘤转移的敏感性、准确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55例NSCLC患者及20例健康人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分别进行测定。结果NSCLC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肺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患者的病理类型、TNM分期之间无明显关系。NSCLC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其生存期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r=-0.37,P〈0.01)。结论NSCLC患者存在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血液存在高凝状态;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患者的生存期呈负相关,血浆纤维蛋白原是反映NSCLC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55例NSCLC患者及20例健康人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分别进行测定。结果NSCLC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肺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患者的病理类型、TNM分期之间无明显关系。NSCLC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其生存期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r=-0.37,P<0.01)。结论NSCLC患者存在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血液存在高凝状态;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患者的生存期呈负相关,血浆纤维蛋白原是反映NSCLC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g)、血小板(PLT)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在骨科创伤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评估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骨折手术患者302例,其中不稳定骨盆骨折48例,股骨骨折67例,胫腓骨骨折80例,腰椎骨折65例,合并任意两处以上多发骨折患者42例.受伤原因:高处坠落伤47例,交通事故伤115例,摔伤92例,重物挤压伤48例.所有患者均为新鲜骨折、术前常规检查和处理,在术前1d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D-D、Fg、hs-CRP、PLT.术前、术后血管彩超检查DVT发生情况.[结果]302例患者共发生DVT 46例;多发骨折、股骨骨折和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的D-D、Fg、PLT和hs-CRP指标均明显高于胫腓骨骨折和腰椎骨折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处坠落伤患者D-D、Fg、PLT和hs-CRP指标最高,与交通事故伤、摔伤、重物挤压伤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6例发生DVT患者的D-D、Fg、PLT和hs-CRP指标均高于无DVT患者,两者D-D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PLT、Fg和hs-CRP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骨科手术患者术前D-D、PLT、Fg和hs-CRP指标可较好地反应患者受伤程度,且DVT发生与D-D有相关,而与PLT、Fg和hs-CRP指标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D-二聚体在临床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XⅡ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降解产物,是监测纤溶活性的有价值的指标。我们通过测定血浆D-二聚体含量,旨在探讨D-二聚体测定在临床诊断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分型分期与血小板数量和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探讨其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507例NSCLC各期患者血小板数量和血小板数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压积进行检测并与20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 NSCLC各期血小板增高患者比例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9,P<0.05)。 NSCLCⅡ期、Ⅲ期、Ⅳ期血小板增高比例均高于Ⅰ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41.30、49.42、56.08,P均<0.05)。 NSCLC患者血小板数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压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29、15.64、2.40, P均<0.05)。 NSCLCⅡ期、Ⅳ期的血小板数分布宽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9.07、2.82, P均<0.05);NSCLCⅢ期、Ⅳ期的平均血小板体积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8.39、19.67, P均<0.05);NSCLCⅣ期的血小板压积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0,P<0.05)。NSCLC各分期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宽度、血小板压积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分别=1.47、1.05、0.47, P均>0.05)。结论 NSCLC继发性血小板增多者的比例与分期有关,分期越晚比例越高。 NSCLC不同阶段血小板数量和血小板参数有一定的差异,对NSCLC的进展及预后的判断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