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卢秉久教授认为肝硬化病因为肝郁脾虚,治疗以分阶段论治为纲,以疏利气机、调理脾胃为主,活血养肝、行水消浊为辅,扶正祛邪贯穿始终,方可获得疗效。  相似文献   

2.
介绍卢秉久教授采用疏肝理脾法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经验。卢秉久教授提出酒精性肝病的辨治应重视肝脾两脏,并主张以五行生克理论作为依据,采用疏肝理脾法予以治疗。临证分为3期论治:酒痞期治以健脾利湿,解酒消毒;酒癖期治以利湿消积,化瘀解毒;酒臌期治以扶正祛邪,健脾祛湿。强调遣方用药须做到治标兼顾治本,祛邪不忘扶正。  相似文献   

3.
《光明中医》2021,36(9)
喻斌教授认为脾胃及肝同居中焦,在生理及病理上联系密切,主张从肝论治脾胃病,临床常运用含柴胡药对以疏肝理气而达安脾胃之目的。笔者跟随喻斌教授门诊学习,试探讨喻斌教授使用含柴胡药对治疗脾胃病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纳呆,是脾胃常见病,表现为食欲或食量的减退,甚者厌食。在治疗中,多从脾胃施治。导师蒋健教授认为纳呆除从脾胃论治外,从肝论治亦是一个重要的治疗原则。本文主要列举导师以肝论治纳呆的验案3则,阐述了纳呆从肝论治包括肝郁气结、肝脾不和、忧思肝气失和3个证型,分别以柴胡疏肝散、半夏泻心汤和甘麦大枣汤为基础方进行治疗。以期为临床工作者提供治疗纳呆的新的辨证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归纳卢秉久教授实脾柔肝法治疗肝纤维化的理论。[方法]从中医病证名称及其病因病机、治疗大法及其用药特点等几个方面探析卢秉久教授临证治疗肝纤维化的特点。[结果]实脾柔肝法系卢秉久教授治疗肝纤维化的理论特点。[结论]实脾柔肝作为肝纤维化的一种治疗思路,随证加减,可得良验,其扩展应用有待于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孙定隆精研中医理论,常立足脾胃论治诸多疾病,理论独到,疗效显著。他擅长治疗肝胆、脾胃病,如治疗肝硬化常用扶脾柔肝法;治疗消渴病常从"胃强脾弱"论治;治疗肝炎常分先天、后天,顾护脾胃;而在论治脾胃本病时又常兼顾五行生克,常用舒肝和胃、扶土抑木、扶土抑木润金等法。并举验案数例。  相似文献   

7.
《辽宁中医杂志》2013,(8):1587-1588
肝硬化为虚实夹杂、难于治理之症,经参读李东垣《脾胃论》,以为从脾胃论治肝硬化,既可究其发病根源,又可寻其治疗关键,不施为在临床上治疗肝硬化的一大法门。东垣视肝与脾胃之关系甚密,脾胃虚弱不能散精于肝,土薄木贼则成臌;脾胃虚弱不能制约肾水,肾水得到亢旺的肝木资助而泛滥。治其水不在利下、不在淡渗,而在于温补脾胃之阳气。东垣补脾以党参、白术、山药、扁豆等轻剂益之;疏肝常以郁金、佛手、木香、砂仁等;养血柔肝时需注意养肝不滞脾,滋补肝肾时应补而不留邪。肝硬化的治疗中顾护脾胃、培补气血生化之源的思想应贯穿始终,为其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8.
卢秉久教授认为病位在肝,根源在于肝脾肾三脏亏虚,痰浊、气滞、瘀血于内;提出疏肝健脾、祛湿活血、治本补虚分期论治之法,临证之时抓住主症,紧扣病机,灵活加减,体现中医法随证变,方以法立的原则;在组方遣药配伍中体现脾胃健运,气机调达,则痛易止,临床用药随证加减,收效颇丰。  相似文献   

9.
笔者导师邓铁涛教授,学识渊博,于中医理论与临床均有精深造诣,对中医脾胃学说尤多精辟见解。肝硬化治疗乃当今医学界难题之一,邓老师以脾胃学说理论为指导论治本病,疗效显著。现根据笔者随师笔记之点滴体会,将邓老师治疗本病的一些经验简述如下。 治肝先治脾,自创软肝煎 肝病治脾之法,先见于《难经》:“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其后张仲景在其著作《金匮要略》中亦有“见肝之病,知肝传  相似文献   

10.
该文分享雷鸣教授治疗老年失眠症验案两则,并阐述其论治经验及用药特点。雷鸣教授认为,老年失眠症发病主要责之于肝脾,且病机虚实夹杂,大致分为“脾胃失运,肝气郁结”“神魂不安,肝脾同病”“气机逆乱,神魂失养”,其中肝郁脾虚贯穿疾病始终;在治疗方面,从肝脾论治,土虚木乘以健运脾胃为主,佐以柔肝,木旺乘土以柔肝滋阴为主,辅以实脾;应注重调摄养生,调畅气机,以巩固疗效。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肝脾在生理相关、在病因病理密切相连两方面探讨了从脾着手论治乙肝相关性肝硬化中的生理、病理基础。重点论述了辩证论治的指导下,健脾疏肝柔肝法,健脾泄浊法,健脾软肝法,补脾利水法等临床选方,选药规律,特别突出顾护脾胃要贯串治疗乙肝相关性肝硬化的始终。旨在使广大医者对其有足够的认识,以提高中医药防治乙肝、乙肝相关性肝硬化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王道坤教授论治脾胃病,着眼于肝、肺、心、肾,调五脏以安脾胃为要。调和脾胃,宜先达肝;宣降肺金,宜健脾胃;温补脾土,宜振心肾,寓达肝、畅肺、温肾、振心于调理脾胃之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单兆伟教授是孟河医派传人,著名的中医内科大家,对脾胃方面疾病的认识及治疗具有明显特色。单兆伟教授基于中医的整体观,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治疗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方面更是临床经验丰富。尤善于从肝脾论治、肝脾同调,运用理气调肝,运脾疏肝,温脾补肝,柔肝健脾等法,疗效显著。本文归纳了单兆伟教授从肝脾论治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经验,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管理系统(V2. 5)",挖掘卢秉久教授针对乙型肝炎肝硬化(以下简称乙肝肝硬化)的辨治经验及用药规律。方法通过临床病例采集建立医案数据库,运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熵层析聚类分析等高级别数据挖掘方法,探讨其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结果共筛选出有效方剂185条,使用150种药品,累计使用频次为2912次。使用频次≥40的中药有20味。药性主要为温性药,药味主要为甘味、苦味和辛味,多归于脾、肝二经,其次为胃、肺、肾经。使用频次在74次以上的核心药组共123个数据,共涉及中药11味,核心药组14组及新处方7首。结论卢秉久教授治疗乙肝肝硬化以健脾疏肝为主,对于主要兼证采用利水渗湿、化瘀止血等方法。治疗及用药思想可总结为"健脾疏肝"、"辛开苦降"、"调气扶脾"、"脾肾同调"等。为阐明卢秉久教授对于乙肝肝硬化的治疗经验及探寻新药处方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辽宁中医杂志》2013,(6):1093-1094
笔者对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诊治肝硬化经验进行了全面总结,认为肝硬化病名多种兼见,以臌胀、癪积为多,病位主要在肝脾,尚可涉及肺肾,病理因素以湿热为主,常兼有气滞血瘀,治疗从论治肝脾肺肾四脏着手,并通过典型医案,反映徐老诊疗肝硬化的思路。徐景藩教授是国医大师,全国白求恩奖章获得者。少年随父亲徐省三和江浙名医朱春芦学医,1952年考取北京医科大学,学习西医5年,毕业后在江苏省中医院工作至今。从医60余载,博览群书,精通医典,中西并融,学验俱丰,不仅对脾胃病有很深的研究,对肝胆病亦颇多建树,笔者跟师学习,现将其治疗肝硬化经验总结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摘 要 总结甘礼明教授论治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经验并就此深入学习和探讨其对临床疗效意义。甘教授认为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病机本身具有较高的复杂性,故此病也呈现出明显的顽固性和多样性,其治疗效果机理未能完全得到明确。甘教授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和众医家的观点提出了辨证脏腑、分层分阶段论治的观点,关键是对肝、脾进行分析辨证,由肝脾不和,形成本病之标的主要病机,故治疗方面需分脾胃湿热、肝脾不和、脏腑阴阳失调等分层、分阶段(初期、活跃期、缓解期)论治,调理肝脾有偏虚偏实之异,调后需要加强生活调摄,预防病情复发,以取得更佳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郁证是内科常见疾病之一,中医传统思维重视肝在本病中的地位,治疗上多从肝论治,以疏肝理气解郁为主。李鲤教授治疗郁证以脾胃为切入点,本文从生理病理方面阐述李鲤教授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介绍李鲤教授从脾胃入手运用保和丸辨证治疗郁证的临床运用,为郁证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五脏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在冠心病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中脾为后天之本,可灌溉四旁,与心、肺、肝、肾四脏相互作用,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冠心病临床治疗中,重视对脾脏调理可取得一定临床效果。故以脾为立足点,分别从脾肺论治、肝脾论治、心脾论治、脾胃论治、脾肾论治5个方面归纳探析中医之脾在论治冠心病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肝硬化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肝脏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病变,卢秉久老师治疗本病有独到见解和丰富经验。卢老师认为肝硬化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在起病及病机演变上尤以肝、脾为重。在治疗上,依据不同时期的病机演变特点,分期辨证论治,不同时期对气、血、水各有侧重。并注重对患者起居饮食的指导,进一步提高疗效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豆晓云  陈潇颖  补娟娟  孙萌  叶放 《中医杂志》2024,(11):1104-1108
总结周仲瑛教授从虚实相因辨治肝炎肝硬化的临证经验。认为肝炎肝硬化病机总属本虚标实,以肝、脾、肾虚损为本,湿热瘀毒郁结为标,且虚实相因为患,主张治疗以清化邪实、补虚扶正为总则。肝炎肝硬化早期以邪实亢盛为主,治宜清化湿热瘀毒、兼顾调理脾胃,方选茵陈蒿汤合鳖甲煎丸加减。肝炎肝硬化中晚期多见虚实夹杂证,治宜清化湿热瘀毒、调补肝脾肾,常用清热祛湿、化瘀解毒之品治标,并根据本虚之肝脾不调、肝肾阴虚、肝脾肾俱虚三证,分别配伍六君子汤、一贯煎合二至丸、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