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癌介入化疗栓塞后是否需要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5月至2017年1月86例原发性肝癌行介入化疗栓塞的患者。其中38例肝癌患者在介入化疗栓塞术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另外48例肝癌患者在介入化疗栓塞术后未使用抗菌药物。观察两组肝癌患者术后发热、感染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的完成了治疗。使用抗菌药物组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为2.6%,未使用抗菌药物组的患者感染发生率为4.16%(P>0.05)。两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肝癌介入栓塞后并发症少,患者术后恢复快,感染发生率低。在术后是否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在肝癌介入化疗栓塞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肝癌介入化疗栓塞术,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未应用预防性抗菌药物,观察组应用预防性抗菌药物,对比两组治疗情况。结果:两组的术后感染发生率为6.67%和3.33%,组间比较,统计学无意义(P0.05)。结论:肝癌介入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是否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均可,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妇科肿瘤患者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间妇科肿瘤患者200例,按照数字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抗菌药物预防感染,观察组于术前30 min予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感染情况及其术后最高体温、平均退热时间及住院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率(2.00%)低于对照组(6.00%),经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最高体温、退热时间及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经两组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肿瘤患者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可有效预防术后感染,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一类切口围术期感染情况和预防措施进行分析,为一类切口围术期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2年6月一类切口围术期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的355例患者切口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另抽取我院同期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363例类似病例切口感染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一类切口围术期不使用抗菌药物的切口感染率为0.56%,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的切口感染率为0.83%,两者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类切口围术期不应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胃肠息肉黏膜切除术患者术后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及其使用现状,为医院规范侵入性操作过程中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8年11—12月间收治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患者55例病历资料,其中胃息肉6例、肠息肉49例;将其感染高危因素患者分为预防用药组,无感染高危因素患者为非预防用药组,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要求,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和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与预防用药组相比,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并没有缩短非预防用药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也未影响术后体温、中性粒细胞异常的比例;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菌血症、穿孔、腹痛腹泻等并发症,预防用药品种符合率为50.90%,给药时机、疗程均不符合规定。结论:无感染高危因素患者在实施内镜下胃肠息肉黏膜切除术操作中,不必采用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医院应采取行政干预,以提高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六安市人民医院特殊诊疗操作中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六安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8年3月进行特殊诊疗操作的患者病历,对其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结果 纳入调查的1 792份病历中,72份存在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02%;血管(含冠状动脉)造影术、成形术、支架植入术均未预防用抗菌药物,不推荐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肿瘤的物理消融术(含射频、微波和冷冻等)和血管栓塞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比例分别为42.86%、15.38%、6.00%;72例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病例中,不合理率达69.44%,其主要存在无适应症用药、药物品种选择不当及用药疗程偏长等问题。结论 六安市人民医院特殊诊疗操作中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现象,医院需要加强特殊诊疗操作中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泌尿外科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及效果。:方法:选取120例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术前均不应用抗菌药物,术中及术后结合实际情况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对照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均结合实际情况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术后用药时间、用药花费、住院时间及术后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用药时间、用药花费、住院时间分别为(3.21±0.84)d、(711.25±120.24)元、(7.05±1.64)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5.71±1.62)d、(985.34±151.36)元、(8.58±2.87)d(P0.05)。观察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为5.00%,显著低于对照组16.67%(P0.05)。结论: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可降低术后感染,但用药合理性同样不可忽视。泌尿外科手术患者予以合理、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可更有效降低术后感染风险,减少用药花费、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对感染高危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行PCI的195例患者,按是否有高龄(>70岁)、糖尿病等感染高危因素分为高危组(n=84)与非高危组(n=111),PCI围术期均无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体温、白细胞变化和伤口愈合情况,对比两组患者PCI术后感染和疑似感染的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穿刺部位愈合良好,两组患者PCI术后感染发生率均为0%,高危组与非高危组PCI术后疑似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0.95%和30.63%(P>0.05);高危组患者术后白细胞升高26例,无发热等临床症状。结论:感染高危患者PCI无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是可行的,PCI术后感染与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无关联性。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是减少PCI术后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金龙胶囊改善肝癌患者经射频消融术后生存质量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共分为2组,观察组经射频消融术治疗后另加金龙胶囊,每日3次,每次3粒,术后第3天起服用。对照组除不用金龙胶囊外,其他治疗措施均与治疗组相同。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53.84%,对照组有效率为42.86%,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金龙胶囊具有稳定瘤体,抑制肿瘤发展,提高生存质量,改善症状,增强患者免疫力,减轻射频消融术后的肝脏损伤等作用,是射频消融技术有益的补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感染及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院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感染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及其合理性,为介入治疗感染抗菌用药提供合理的指导。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本院2009年4月医院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应用感染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应用抗菌药物病例数503例,感染1例,感染率为0.20%,未用抗菌药物病例数55例,感染0例,感染率为0%。抗菌药物单联用药比例为80.29%。共计应用抗菌药物6大类,应用频率最高的为头孢菌素类抗菌药(54.93%)。本次调查中没有在手术前0.5~2h开始用药的病例。结论我院介入治疗感染存在用药时间过长、抗菌药物过度使用等现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多弹头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或转移性肝癌的护理体会。方法对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院63例采用多弹头射频消融术治疗的肝癌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结果随访3~7个月,患者均存活。结论肝癌多弹头射频消融术损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精心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治疗的效果及对感染的影响。方法86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遵照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比较两组临床指标、病死率与再出血率、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止血时间(2.42±0.23)d、功能恢复时间(3.32±0.54)d、治疗时间(7.46±1.43)d,均短于对照组的(4.51±0.93)、(5.76±1.18)、(11.56±2.1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死率为0,再出血率为9.30%,均低于对照组的9.30%、2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感染率为27.91%,低于对照组的48.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比常规治疗的作用更佳,对于抑制感染情况,预防患者消化道再次出血等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射频消融与微波消融治疗肝脏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26例肝脏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射频消融组(RFA组)合微波消融组(WMA组),分别给予射频消融和微波消融,比较两组完全消融率等指标,恶性肿瘤患者局部复发率、远期生存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两组完全消融率、局部复发率、远期生存率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RF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WMA组(P〈0.05)。结论 射频消融与微波消融均能够有效消除肝脏肿瘤,对恶性肿瘤的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肝切除术的治疗效果及其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入住我院的100例行肝内胆管结石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该手术方式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然后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与非并发症组,对引起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①本组100例患者均获得1年的随访,随访率100%。术后B超及T管造影观察结石残留率为12.0%(12/100),11例经T管胆道镜取石均获得痊愈(占11.0%),再发胆道感染3例(占3.0%),总体手术治疗优良者96例,治疗优良率96例,优良率为96.0%。②本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4.0%,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胆道手术史与手术时间是术后出现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胆内胆管结石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为胆道手术以及手术时间,应对这两个方面加以注意,提高手术技巧以及尽量缩短手术时间,最终降低或避免术后发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实施经皮肝穿射频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2011年1月本院24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行B超引导经皮肝穿射频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患者中,16例患者15min吲哚靛青绿储留率(ICGR15)〈10%,5例10%~20%之间,3例〉20%;甲胎蛋白提示阳性患者经治疗后转为阴性的有75.0%,呈明显下降的有25.0%;CT复查显示肿瘤缩小,完全凝固性的坏死率是87.5%。结论对于肝癌患者,尤其是重度肝硬化、肝功能较差、不耐手术、术后复发者,实施RF治疗不仅创伤小,而且方便、安全,疗效确切,应予临床合理推广。  相似文献   

16.
Lactobacilli are ubiquitous inhabitants of the human oral cavity, vagina, and gastrointestinal tract, that are generally considered non-pathogenic. W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all positive blood cultures for Lactobacillus species (sp.) from liver transplant recipients at our institution. Eight cases of lactobacillus bacteremia were identified. Selective bowel decontamination with non-absorbable oral antibiotics was administered to all patients. Additionally, all patients received intravenous vancomycin; most isolates exhibited either in vitro or in vivo vancomycin resistance. The biliary anastomosis in each patient was a Roux-Y choledochojejunostomy. The underlying clinical conditions included perihepatic abscesses in two patients, biliary strictures with either hepatic abscesses or infected bile in four, and heaptic infarctions with necrosis and infection of the liver in two. The use of selective bowel deontamination, intravenous vancomycin and Roux-Y choledochojejunostomy in liver transplantation patients may predispose to lactobacillemia.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2年8月~2010年8月收治的186例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术式的术后残石率、结石复发率、胆道感染率及手术治疗有效率。结果单纯肝切除术、肝切除加胆肠吻合术、单纯胆肠吻合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术后残石率分别为3.2%、4.8%、5.7%、35.9%,结石复发率为0、0、20.8%、61.5%,胆道感染率为3.2%、3.2%、11.3%、20.5%,手术有效率为93.5%、92.0%、83.0%、69.2%。结论应根据患者肝内结石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术式,其中肝叶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动脉介入治疗(化疗栓塞术)、射频消融、体外高频热疗法联合治疗原发性肝癌及转移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其医学价值,从而为临床提供借鉴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0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00例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观察组则在栓塞后见实体肿瘤后经皮经肝射频消融联合体外高频热疗法予以治疗。回顾性分析治疗后对其进行CT扫描、彩超检查、肿瘤标记物检测、观察记录患者临床副作用等,对治疗效果级安全性作出评估。结果经影像学检查及临床统计,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观察组经影像学、病理学等检查,并经临床统计后,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与观察组均未出现严重毒副作用。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射频消融、体外高频热疗法联合治疗肝脏恶性肿瘤安全有效,能更好地改善患者血清AFP水平;加大肿瘤坏死效果、减小肿瘤体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术中术后联合胆道镜液电碎石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方法和疗效。方法对35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施行胆总管切开取石,左肝外叶切除为主,配合术中、术后胆道镜下液电跨石观察其效果。结果全组术后残石率2.86%,无手术死亡。结论对肝内胆管结石实施术中术后联合胆道镜液电碎石的个体化手术治疗方案,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降低术后残石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林立  凌莉 《中国药房》2012,(46):4336-4338
目的:评价某三级甲等医院"医保"患者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调查该院2011年7月-2012年6月出院的1334例"医保"患者Ⅰ类切口手术病历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率、用药品种、用药时机和疗程、术后感染及费用情况。结果:各个评价周期相互间比较,该院"医保"患者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用药率渐次降低、给药时机渐趋合理、抗菌药物费用明显下降,而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并未增加。结论:该院"医保"患者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有所提高,显著减少了抗菌药物费用,且没有增加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