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油库及加油站职业病危害现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建议。方法进行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根据有关规范、标准等进行分析。结果苯浓度超标率为66.7%,噪声超标率为25.0%。结论油库及加油站职业病危害主要为苯,职业病防护设施不健全,应加强治理。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了解河南地区油库及部分加油站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现场采样,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 159-2004)进行选点和布点.根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 2.2-2007)对检测数据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在油库和加油站中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苯、盐酸、汽油和噪声等.部分岗位噪声值达88.2 dB(A),汽油浓度达146 mg/m3,苯浓度达8.3 mg/m3.结论 噪声和苯是油库和加油站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某地区职业病危害状况,对该地区职业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并将收集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现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调查对象为辖区2011年度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的38家用人单位;健康监护对象为上述用人单位2004—2010年在辖区疾控中心(有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职业健康检查资质)进行职业健康体检的企业职工和农民工;全部职业病入选病例为辖区2004—2010年新发职业病,均由职业病诊断机构确诊并作出诊断,2004年为档案资料,与其他年度比较缺乏详细信息,2006—2010年直接由国家"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信息系统"有关某地区的数据库数据导出电子表格,获取相关数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广东加油站从业人员身体状况,分析职业危害的因素.方法 根据综合信息系统记录,以行政区域划分,采取随机抽样法共检测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航城街道加油站22家,相关从业人员335名.分析挥发化学成分有害因素以及加油站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结果 对22个加油站各油品挥发性有机组分中职业危害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均符... 相似文献
6.
《职业与健康》2019,(14)
目的通过分析松原市某加气加油站工程项目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强)度、生产工艺及职业卫生管理等内容,对其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2017年7月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及检查表法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松原市某加气加油站工程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汽油、戊烷、己烷和工频电场,其中接触汽油、戊烷、己烷岗位合格率为100%,接触工频电场岗位最高强度为5.92 V/m,低于5 000 V/m。结论松原市某加气加油站工程项目试运行期间作业人员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建筑卫生学、辅助用室及职业卫生管理符合职业卫生要求,在职业卫生档案管理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某矿山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方法对某矿山企业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识别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并对主要危害因素采样检测。结果该企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磺药、松油、噪声、振动、高温、γ射线。粉尘检测浓度为0.33~78.00mg/m3,合格率(浓度16mg/m3)为91.3%;噪声强度85dB岗位7个,岗位超标率为58.3%,其他物理因素及化学毒物检测结果均合格。结论该企业最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噪声,职业危害关键控制点为打眼放炮、出矿、放矿及选矿厂的破碎、皮带运输、球磨等岗位。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分析深圳市某街道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更好地做好职业病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某街道近10年来确诊的职业病危害资料,摸底调查辖区内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情况,检索分析日常监测与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发现,近10年来某街道发生职业病52例,三氯乙烯、正己烷等有机溶剂引起的职业中毒是主要职业病病种,增长速度最快,占82.7%,尘肺病与噪声危害也不容忽视。结论有机溶剂是本地区危害最严重的职业病因素,应加强工程防护、个体防护与健康教育,做好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对荆门市32个煤矿矿井的粉尘、噪声、碳氧化物、氮氧化物、硫化氢等进行浓(强)度检测。矿井掘进头粉尘样本的合格率为86.21%,提升机房噪声的合格率为51.85%,掘进头一氧化碳合格率为82.76%。提示企业应从职业卫生管理、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应急救援等多方面完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降低工作场所生产环境中职业病危害因素。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2.
为某无线电厂异地搬迁工程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提供类比调查资料,对该厂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及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高海拔地区某露天煤矿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调查,评价高海拔地区露天煤矿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危害程度及采取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措施)的防护效果,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建议。方法 2022年10月,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工程分析法和检验检测等方法对青海省海西州某露天煤矿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开展调查。结果 该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煤尘、矽尘和电焊烟尘)、化学有害因素(硫化氢、氨)和物理因素(噪声、高原低氧、低气压、低温),其中巡检位矽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ime-weighted average concentration,CTWA)为1.22 mg/m3,判定结果为超标。结论 通过检测数据分析,提出了超标岗位有针对性的防尘、防噪声工程防护设施和制度管理要求,对高海拔地区露天煤矿开采中的职业卫生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加油站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合加油站从业人员职业性健康体检资料,分析加油站职业有害因素对从业人员健康的影响.方法 按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方法测定加油站职业病危害因素,并对加油站从业人员进行体检,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及Fisher's精确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结果 海南某公司233家加油站分布在东、西和中线,工作场所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有苯、甲苯和溶剂汽油.各加油站中加油枪处苯、甲苯、溶剂汽油浓度均高于相应的办公室或便利店的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地区加油站的加油枪处有害因素水平存在差异.加油站员工体检结果与工作岗位和工龄存在关联,肝脾B超异常率中线地区(44.70%),高于西线(35.60%)和东线(3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线工人的血常规异常率(54.40%)高于行政人员(4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血糖、B超的异常率有随着工龄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结论 加油站苯、甲苯及溶剂汽油的水平与加油量和作业点有关,从业人员长期接触低浓度苯、甲苯及溶剂汽油可能对健康造成了一定损害,应注重血常规和肝脾B超的检查. 相似文献
15.
通过现场调查发现锂电池制造行业普遍存在石墨粉尘等职业病危害,但多数企业尚未全面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因此今后应对该行业加强职业病防治宣传和监管,切实保护劳动者健康。 相似文献
16.
17.
谷永胜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16,34(4):323-324
目的 了解某化工厂职业病危害现状,为制定相应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方法,对该厂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分析评价。 结果 该企业生产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抗氧化剂粉尘、乙腈、甲醇、苯、甲苯、二甲苯、氨和噪声,其中乙腈、甲醇和苯的检测合格率均仅33.3%,主要超标岗位为萃取反应和蒸馏岗位,噪声检测合格率为87.5%。 结论 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未得到有效控制,应加强工程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中国卫生工程学》2020,(5)
目的分析某耐火材料企业生产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键控制点。方法依据相关国家标准,采用作业场所职业卫生调查、工程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方法,结合劳动者健康状况,确定关键控制岗位及关键控制点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结果该企业生产过程中粉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50%;呼尘:破碎工C_(TWA)(0.67 mg/m~3),机压工C_(TWA)(0.52 mg/m~3),拣选工C_(TWA)(0.63 mg/m~3);二氧化氮C_(TWA)(0.009 mg/m~3)、C_(STEL)(0.33 mg/m~3);总体布局、设备布局、职业卫生管理、辅助用室等符合相关法规要求;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防护设施存在部分缺陷。结论该企业生产过程中关键控制岗位是破碎工、机压工、拣选工,应完善相应的职业病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掌握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状况,指导职业病危害防控工作。方法对作业现场进行职业卫生调查,主要包括生产工艺、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防护设施、防护用品等;依据国家相应标准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工作。结果本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石灰石粉尘、噪声等。检测结果显示,粉尘检测浓度最大值为2.93 mg/m3,各粉尘检测点浓度均符合标准,潜孔钻机和挖掘机司机接触8 h等效声级强度超过标准限值,分别达到了86.0 dB和90.6 dB。结论本项目粉尘与噪声危害需受到重视,有害因素的防护应注重职业病防护设施的维护和个体防护用品的使用管理。 相似文献
20.
沈航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12,30(1):32-34
目的了解某塑料包装制品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存在环节,以便提出更为有效的防控措施。方法对企业的工艺流程、职业病危害分布、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及控制措施进行调查、分析及检测。结果该企业的生产工艺、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等,基本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各岗位有毒物质浓度、高温强度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噪声检测合格率为71.4%。结论该企业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基本有效。建议对超标的噪声作业点进一步加强作业人员的个人防护,对原辅料输送环节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