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伸筋草Lycopodii Herba(石松Lycopodium japonicum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以及制备型HPLC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伸筋草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其中生物碱类1个,三萜类化合物4个,其他类型化合物8个,分别为白桦脂醇(1)、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2)、α-芒柄花素(3)、16-oxo-3α-hydroxyserrat-14-en-21β-ol(4)、3-表伸筋草醇(5)、(24S)-24-甲基胆甾醇(6)、lycopodiin A(7)、毛樱桃烷B(8)、α-玉柏碱(9)、石松醇(10)、千层塔烯二醇(11)、(-)-1-(4′-hydroxy-3′-methoxyphenyl)-2-(4″-hydroxy-3″-methoxyphenyl)propan-3-ol(12)、13,13-ethylenedioxy-15,16-dinorlabd-7-en-6β-ol(13)。结论其中化合物1、2、6、8、11~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2、6、8、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玉郎伞药材中芒柄花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乙腈-0.5%磷酸(35:65)为流动相,ZorbaxXDB—C18色谱柱,流速1ml/min,在250nm处进行芒柄花素的HPLC测定。结果:芒柄花素在HPLC进样0.0204~0.255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27%,RSD为0.8%(n=5)。结论:本法准确,简便,重复性好,可作为玉郎伞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3.
RP-HPLC法测定鸡血藤合剂中芒柄花素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鸡血藤合剂中芒柄花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RP-HPLC法,以Agilent Eclipse XDB-C18为分析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水-乙腈(70∶30),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53 nm。理论塔板数按芒柄花素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结果:芒柄花素在1-60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3)。加样回收率为98.57%,RSD%=0.18%。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以作为鸡血藤合剂的质量控制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扶正抑瘤颗粒作为甘肃省武威市肿瘤医院的院内制剂,由兰州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所长赵健雄教授研制,功效补气养血、消瘀化积、利湿解毒,用于乳腺癌、食道癌、胃癌、肝癌、肺癌等肿瘤的辅助治疗[1]。它由红芪、当归、莪术、墓头回等药组成[2],该制剂君药为红芪,而芒柄花素又是红芪中主要指标成分之一[3],为了更好地控制本产品质量,保证产品的疗效,本文选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剂中芒柄花素的含量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分离效果好、简便可行的含量测定方法,可用于本制剂的质量控制。1仪器与试药1.1仪器W aters 600E高效液相色谱仪系列:在线脱气机,…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常春油麻藤中刺芒柄花素的提取方法。方法采用正交试验对刺芒柄花素的提取条件进行相关研究。结果甲醇作为提取溶剂,料液比1:40(g:mL),85℃回流提取3次,每次1.5h,常春油麻藤中刺芒柄花素含量为0.03812%。结论本研究优化确定了常春油麻藤中刺芒柄花素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6.
7.
8.
9.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5,(4):20-24
目的:研究刺芒柄花素对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采用大鼠椎板切除脊髓夹伤模型,造模手术后次日腹腔注射刺芒柄花素75 mg/kg和150 mg/kg,用旷厂实验及Ba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法,通过观察大鼠的躯干、尾巴和后肢的运动状况,评估脊髓损伤三个阶段的恢复情况;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和脊髓组织中TNF-α、IL-1β的含量,观察刺芒柄花素对脊髓损伤后外周及损伤组织中炎症因子的影响;对脊髓损伤节段进行组织学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变化。结果:BBB评分结果显示,术后7、14 d,刺芒柄花素150 mg/kg组(8.7±0.6和17.3±0.5)的评分明显高于对应时间点的溶媒对照组(3.7±0.5和7.5±0.6)。血清学结果显示,刺芒柄花素150 mg/kg组在术后3、7 d(41.94±3.62、32.96±2.08)可以明显降低对应时间点溶媒对照组(75.02±3.28、60.35±5.35)血清中TNF-α的浓度;刺芒柄花素150 mg/kg组在术后14 d可以降低溶媒对照组(26.39±1.30)血清中IL-1β的浓度。在脊髓组织中,在术后3、14 d,相比于溶媒对照组(81.55±5.72、46.03±4.19),刺芒柄花素150 mg/kg组(44.44±2.75、27.31±3.35)中的IL-1β浓度明显下降;与溶媒对照组(193.5±9.7、169.1±6.1)相比,刺芒柄花素150 mg/kg组(168.6±10.4、142.1±4.3)在术后7、14 d可以降低脊髓组织中TNF-a的浓度。HE染色可见刺芒柄花素处理组脊髓组织出血、坏死程度较轻,形成囊腔少,神经细胞肿胀不明显,白质轴突水肿、空泡变性较轻。Nissl染色可见刺芒柄花素处理组神经元形态显示较溶媒对照组较清晰,术后14 d刺芒柄花素150 mg/kg组光镜下可见神经元数量明显增加,神经元胞体形态趋于正常。结论:刺芒柄花素可能通过抑制外周及损伤组织的炎症反应促进损伤脊髓的修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牛大力药材中芒柄花素和高丽槐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测定药材中芒柄花素和高丽槐素含量,色谱柱C18(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0.1%冰醋酸溶液(38∶62),检测波长248,310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5℃.结果:芒柄花素进样量在0.002 3~0.060 0 μg与峰面积值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100.0%,RSD为2.0%(n=6);高丽槐素进样量在0.039 1~1.015 6 μg与峰面积值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0.6%,RSD为0.7%(n=6).结论:该方法可用于牛大力药材中芒柄花素和高丽槐素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青蒿Artemisiae Annuae Herba(黄花蒿Artemisia annua干燥地上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综合应用各种现代色谱分离技术进行系统的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核磁共振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青蒿水提取物醋酸乙酯萃取部位共分离得到了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4-羟基-3-甲氧基苯基)-2,3-二羟基萘(1)、东莨菪内酯(2)、滨蒿内酯(3)、猫眼草酚B(4)、棕鳞矢车菊黄酮素(5)、mikanin(6)。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青蒿木脂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红簕钩Rubus pirifolicus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大孔树脂、硅胶、ODS、Sephadex LH-20以及半制备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并结合文献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 从红簕钩醋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梨叶悬钩子酸A(1)、acanthochlamic acid(2)、2α,3β-dihydroxyolean-13(18)-en-28-oic acid(3)、3-表-2-氧代-坡模醇酸(4)、2α,3α,19α,22α-tetrahydroxyurs-12-en-28-oicacid(5)、23-O-galloylarjungenin(6)、2α,3α,19α,24-四羟基齐墩果-12-烯-28-羧酸(7)、bellericageninB(8)、roburgenicacid(9)、2β,3β,19α-三羟基齐墩果-12-烯-23,28-二羧酸(10)、2α,3β,23-trihydroxylup-20(29)-en-28-oicacid28-O-β-D-glucopyranoside(11)、熊果酸(12)、山楂酸(13)...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多籽五层龙Salacia polysperma枝叶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采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MCI、Sephadex LH-20柱色谱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进行分离纯化,根据1D和2DNMR、MS、IR等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化合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结果 从多籽五层龙枝叶90%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部分中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3α,27,28-三羟基木栓烷(1)、kokoonol(2)、28-hydroxyfriedelan-3-one-29-oic acid(3)、maytenfolone(4)、黑蔓醇酯乙(5)、α-香树脂素(6)、赤桐甾醇(7)。化合物3表现出较好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半数抑制浓度(median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IC50)值为15.1μmol/L。化合物1、2、4也具有一定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IC50值分别为57.8、39.4、27.6μmol/L,其余化合物在100μmol/L的较高浓度下未显示出对α-...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研究红果樫木Dysoxylum binectariferum的化学成分及抗肿瘤活性。方法 采用多种色谱方法结合进行化合物分离纯化,根据1D和2D核磁共振及质谱数据鉴定结构。采用MTT法对化合物进行肿瘤细胞增殖毒性评价。结果 从红果樫木叶提取物中得到2个具有由C2-C3碳键断裂C2-C6碳键闭环产生的双环[3,2,1]辛烷环骨架结构的三萜类化合物,分别为2,3-seco-2,6-cyclo-2a,29-dihydroxytirucalla-7,24-dien-23-oxo-3,9b-olide(1 )、aphanamgrandiol A(2 )。化合物1 对人肺癌H1975细胞和人结肠癌HCT116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half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分别为(48.8±2.4)、(28.7±1.6)μmol/L,化合物2 对2种肿瘤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44.4±2.1)、(32.5±1.8)μmol/L。结论 化合物1 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大叶山楝三萜B。化合物2 首次从樫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 和2 对肿瘤细胞具有一定的增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鳢肠Eclipta prostrata干燥地上部分(墨旱莲)的活性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大孔树脂、硅胶和凝胶LH-20等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综合分析质谱和核磁共振(1H-NMR、13C-NMR、DEPT、HSQC、1H-1H COSY、HMBC和ROESY)等波谱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体外酶活实验测试化合物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结果从墨旱莲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共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β-羟基-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1)、7α-羟基-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2)、7α-羟基-谷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3)、3β,23-二羟基-30-去甲齐墩果-12,20(29)-二烯-28-酸(4)、山茶酮二醇(5)、刺囊酸-3-O-(6-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6)、墨旱莲皂苷I(7)和墨旱莲皂苷IV(8)。体外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2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为(11.7±4.2)μmol/L。结论化合物1为1个新的豆甾醇类型葡萄糖苷,命名为墨旱莲皂苷XIV;化合物3~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对α-葡萄糖苷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 研究路路通Liquidambaris Fructus(枫香树Liquidambar formosana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制备薄层色谱、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ODS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路路通70%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1α-methoxyl-28-nor-β-amyrenone(1)、28-nor-β-amyrenone(2)、3-oxo-12α-hydroxy-oleanan-28,13β-olide(3)、3α-acetoxyl-25-hydroxy-olean-12-en-28-oic acid(4)、古柯二醇(5)、路路通酸(6)和苏合香素(7)。结论 化合物1为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命名为路路通酮A;化合物5、7为首次从枫香树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西南远志Polygala crotalarioides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运用硅胶、RP-18、Sephadex LH-20、HPLC半制备等柱色谱方法分离西南远志的化学成分,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西南远志根中分离得到4个齐墩果酸型皂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O-β-D-葡萄糖基远志皂苷元28-O-β-D-木糖基-(1→4)-α-L-鼠李糖基-(1→2)- [β-D-葡萄糖基-(1→3)]-β-D-岩藻糖基酯(1)、3-O-β-D-葡萄糖基远志皂苷元28-O-β-D-木糖基-(1→4)-α-L-鼠李糖基-(1→2)-[6- O-乙酰基-β-D-葡萄糖基-(1→3)]-[4-O-(E/Z)-对甲氧基肉桂酰基]-β-D-岩藻糖基酯(2)、3-O-β-D-葡萄糖基远志皂苷元28-O- β-D-木糖基-(1→4)-α-L-鼠李糖基-(1→2)-[6-O-乙酰基-β-D-葡萄糖基-(1→3)]-[4-O-(E/Z)-3″,4″-二甲氧基肉桂酰基]-β-D-岩藻糖基酯(3)和3-O-β-D-葡萄糖基远志皂苷元28-O-β-D-木糖基-(1→4)-α-L-鼠李糖基-(1→2)-[6-O-乙酰基-β-D-葡萄糖基-(1→3)]- [4-O-(E/Z)-3″,4″,5″-三甲氧基肉桂酰基]-β-D-岩藻糖基酯(4).结论 化合物1~4均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西南远志苷C、(E/Z)-西南远志苷D、E、F.其中化合物2~4为顺反异构体,因其构型原因,未能将其有效分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