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肾病(DKD)是糖尿病最常见且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DKD的发病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西医学虽主要以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及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为主,但仍缺乏有效的针对性治疗手段。线粒体自噬是一种广泛存在且高度保守的自我更新和能量代谢过程,通过选择性地降解受损或功能失调的线粒体,在减少炎症反应、抑制活性氧积累、维持细胞能量代谢、调节线粒体动力学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线粒体自噬参与DKD的发生发展,通过上调线粒体自噬活性而延缓DKD进展。中医药可多效应、多靶点、多途径调控线粒体自噬紊乱。文章围绕线粒体自噬在DKD发生发展的调控机制,探讨中医药干预线粒体自噬与DKD的关系,以期为中医药治疗DKD的药物研发、基础科研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新方向。  相似文献   

2.
缺血性心脏病日益危害着人们的健康,而恢复冠脉血流的首要治疗手段往往带来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线粒体为心肌细胞提供大量能源,更参与调控细胞凋亡和信号转导等重要环节,在缺血缺氧环境中,受损线粒体会发生选择性、程序性自噬降解,以维持心肌细胞内环境稳态,该过程被称为线粒体自噬,与MIRI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线粒体自噬具有双重性,准确有效地干预该水平对改善MIRI情况有着重要临床意义。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心血管疾病方面发挥了多靶点、多途径的治疗优势,逐步受到人们重视,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中药单体、组分、复方可通过保护线粒体结构及功能、调节线粒体自噬来挽救缺血心肌。探讨线粒体自噬在MIRI中的影响机制以及近年来中医药在此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寻找以线粒体为治疗靶点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3.
<正>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简称“心衰”,是心脏功能发生障碍导致心室泵血功能受损引起的循环障碍症候群。心衰是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和主要死因。据估计,全球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数将从2002年的1 670万人增加到2030年的2 330万人,心血管疾病将成为全球的首要死亡原因[1]。  相似文献   

4.
葛腾  齐鸿飞  姚彬  宁博  赵明君 《中草药》2024,55(15):5331-5341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MIRI)是心梗后血流恢复再灌注诱发的一种疾病,以心肌细胞坏死、凋亡、线粒体功能障碍为主要病理特征,可能出现心肌顿抑、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和再发心绞痛等症状。线粒体是细胞代谢的基石,而线粒体质量控制系统(mitochondrial quality control,MQC)是线粒体内环境稳态的根基,也是反映线粒体质量的一个网络系统,对于监测和维持线粒体内环境稳态至关重要。而MQC紊乱可能导致MIRI。近年来,中医药疗法可通过多途径、多靶点、多层次显著改善MIRI。通过对中医药基于MQC治疗MIRI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为中医药治疗MIRI相关基础研究的转化以及拓展临床思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高度流行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造成家庭负担。引起慢性肾脏病的疾病很多,主要包括各种原发的以及继发的肾小球肾炎、肾小管损伤和肾血管的病变等。常规内科治疗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临床症状,但有时仍难阻止CKD的进展。中医药治疗CKD具有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较少的特点,且临床疗效肯定,其活性成分可以通过多途径、多靶点发挥协同作用,延缓疾病进展,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通过回顾和研究该领域的国内外文献发现,线粒体自噬异常是不同形式肾脏疾病发病机制的共同特征。近年来,已有大量实验研究证明通过PINK1/Parkin信号通路和线粒体自噬受体途径调控线粒体自噬可延缓CKD的进展,保护肾功能。因此中医药通过相关途径调控线粒体自噬防治CKD成为近年来非常有潜力的治疗靶点。该文收集中医药通过相关途径调控线粒体自噬在防治CKD方面具有明确疗效的文献,以期为防治CKD,延缓其进入终末期肾脏病提供新靶点和新策略。  相似文献   

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发病率高且难以治愈。细胞自噬在COPD中具有双重作用,与COPD发病机制关系密切。中医药治疗COPD具有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等特点,并可以双向调节细胞自噬相关靶点。本文对中医药影响细胞自噬干预COPD的具体分子机制进行了归纳总结,发现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促进细胞自噬、抑制细胞自噬两个方面。一方面,中医药可通过发挥对细胞自噬的促进作用,加速对炎性蛋白聚集体的清除,下调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降低炎症反应;另一方面,中医药通过发挥对细胞自噬的抑制作用,减轻气道炎症,抑制细胞凋亡,减少肺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7.
缺血性心脏病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人们迫切需要新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手段。一般情况下,心肌细胞依赖于线粒体氧化磷酸化所产生的三磷酸腺苷(ATP)来维持其舒缩功能和离子泵功能。细胞自噬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内的程序性降解机制,是机体组织的一种自我防御机制和自我修复过程,也是细胞凋亡的一种方式,是维持人体细胞能量平衡的一种基本现象。线粒体自噬是细胞选择性自噬的一种,是受损线粒体利用自噬机制选择性清除受损的蛋白质和细胞器来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线粒体自噬对于维持心肌细胞的稳态非常重要。随着现代生物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中药或其提取物被证实可以通过自噬或者调节线粒体的功能来改善缺血/再灌注后的心肌细胞损伤。这更加启发着中医药工作者以线粒体为靶向寻找有效的治疗措施。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就线粒体自噬在缺血性心脏病中的作用以及中医药在该领域的干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自噬是一种特殊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维持着生物体内的重要代谢和能量平衡,该过程涉及降解蛋白质、细胞器等成分。线粒体自噬是一种高度选择性自噬,可通过降解多余或受损线粒体实现自身代谢物及能量需要。线粒体自噬作为如今选择性自噬中研究较多的领域,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发现一些化合物可通过不同的线粒体信号通路诱导细胞发生自噬,从而影响疾病的进程。作者描述了线粒体自噬的诱导机制,并就诱导细胞线粒体自噬化合物进行探讨,以期为开发靶向线粒体的治疗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胃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胃癌前病变则是正常胃黏膜恶性发展成胃癌过程里的一个长期阶段,胃癌及癌前病变临床难以治愈,预后较差,且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有着严重消极影响.近几年,对于细胞自噬的相关研究一直位于自然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通过调控细胞自噬以治疗胃癌前病变,预防胃癌已成为了时下研究热点.自噬是细胞在将部分多...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相关文献,从中药调控细胞自噬的作用机制、细胞自噬与中医相关性等方面对自噬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自噬是一种细胞内溶酶体分解代谢的过程,也是糖尿病心肌病(DCM)发病的重要机制。自噬对DCM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在生理状态下,正常水平的自噬可促进受损心肌细胞及代谢产物的正常分解,从而减少有害物质对机体的损害,同时为心肌细胞提供能量。在病理状态下,心肌细胞的自噬过度抑制会引起受损细胞和代谢产物的不断蓄积,而受损细胞及代谢产物会对心肌细胞造成损害,最终加剧DCM患者的心功能障碍。而心肌细胞的自噬过度激活会导致大量心肌细胞自噬性死亡,引发心肌病理性重构和心功能障碍,从而导致DCM进展加重。因此,恢复正常自噬水平是保护心肌细胞和改善DCM预后的关键手段。中医药可通过干预自噬来发挥治疗DCM的作用,其作用效果可概括为促进细胞自噬(补其不足)和抑制细胞自噬(损其有余)2个方面,最终使自噬微环境恢复平衡,自噬强度调整到最佳水平,DCM渐趋缓解。  相似文献   

12.
自噬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生命现象,维持细胞内的稳态及胞内成分的不断更新,在保持细胞正常的生理状态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调节作用。其是一条依赖溶酶体降解的途径,它具有清除细胞内蛋白质聚集体、损伤的细胞器,维持细胞内稳态的作用,同时还参与细胞很多生理和病理过程,尤其与肿瘤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中药单体通过调控自噬的某些信号通路,影响和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日渐明了;此外,中医药在防治老年神经退行性疾病理论知识方面也取得了很多突破;本文介绍了与自噬密切相关的信号通路如雷帕霉素靶向蛋白信号通路(m TOR),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活性氧(ROS)信号通路,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另外还从中药单体调节自噬机制方面,概述中药单体在肿瘤和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及其分子机制。诸多研究表明,中药单体通过激活自噬途径,调节自噬活性,在肿瘤治疗和防治老年病如帕金森、阿尔兹海默症、亨廷顿等疾病方面有很好的改善作用,研究中药单体对肿瘤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防治是崭新的思路和方法,以期为中医药研究工作者在探索中医药调控自噬的作用靶点研究中提供基础理论支撑,发现更多的中药及单体化合物通过调节自噬用于治疗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多种疾病。  相似文献   

13.
郑晴  包怡敏 《中国中药杂志》2017,42(15):2925-2929
自噬是一种利用溶酶体来清除细胞内不必要或受损的细胞器,以维持细胞内环境稳态的基本过程。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自噬在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心肌缺血阶段,适度的自噬可以保护细胞免受各种压力;然而在再灌注阶段时,过度的自噬使细胞死亡进一步增强。因此,自噬在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具有的双重作用为心脏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靶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药被证实可以通过调节心肌细胞的自噬水平,通过增强自噬或抑制自噬,对受损心肌产生保护作用。该文综述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自噬的主要分子机制和作用及中药对其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4.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以思维和个人日常活动的独立性逐渐下降为主要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它也是痴呆的主要类型。最新的研究发现,线粒体自噬与AD的发病密切相关,同时多种中药有效成分对线粒体自噬参与的AD发生、发展过程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本文总结了PINK1-Parkin通路、ROS和NAD+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在AD发病过程中所体现的关键性作用,并详尽阐述了小檗碱、穿心莲内酯、β-细辛醚等多种中药单体从多靶点、多角度保护线粒体自噬功能受损防治AD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基于线粒体自噬途径探讨丹黄散促进糖尿病足溃疡db/db小鼠创面愈合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将18只SPF级雄性db/db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生长因子组、丹黄散组各6只,另选择6只正常小鼠作为正常组,各组均制备溃疡创面。清创后,模型组和正常组创面涂上麻油,生长因子组创面涂上生长因子凝胶,丹黄散组用丹黄散覆盖创面,均每日换药1次。观察各组创面愈合情况,计算各组干预第7天、第14天、第21天创面愈合率,HE染色观察第14天创面组织病理形态;透射电镜观察干预第7天创面组织线粒体自噬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干预第7天创面组织中PINK1、Parkin蛋白表达情况,采用博乐bio plex Pro悬浮芯片检测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结果 生长因子组、丹黄散组干预第7天、第14天、第21天创面愈合率均明显高于同期模型组(P均<0.05),且丹黄散组干预第14天、第21天创面愈合率均明显高于同期生长因子组(P均<0.05)。透射电镜观察发现,生长因子组和丹黄散组线粒体不规则、受损或水肿情况较轻,可见自...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自噬在脂质、蛋白质、葡萄糖三大代谢及常见代谢性疾病中的作用及作用机制,同时概述了中医药调控自噬在防治五种常见代谢性疾病方面的应用,以期寻找治疗常见代谢性疾病新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骨关节炎(OA)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高发性、致痛、致残的关节退行性病变,因其关节活动障碍、关节疼痛剧烈等临床症状和亟待优化、完善的治疗方案,给社会医疗、患者心理与经济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既往研究表明,OA发病与关节软骨功能障碍、软骨细胞细胞外基质(ECM)的合成和降解紊乱、关节炎症密切相关。同时有研究证实,适度的自噬可恢复受损软骨细胞的功能、调控软骨细胞凋亡、促进ECM的合成与代谢、减轻OA关节的炎症反应,延缓OA的发生和进展。此外,根据OA临床症状可将其归属为中医学“痹症”的范畴,中医药在中医学“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个体化诊疗”等理论指导下治疗OA的临床有效性在数千年的实践中得到了充分验证,并具有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性好、接受程度高的特点和优势。因此,该文以期通过简单阐述自噬及其相关调控蛋白Unc-51样自噬激活激酶1(ULK1)、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等在OA中的作用,并详细总结中药干预自噬及其相关标志物在防治OA的最新研究成果,为中药干预自噬防治OA的深入研究的提供一定方向和思路,同为临床上使用中医药防治OA提供文献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导致痴呆的最常见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日益严重的全球性健康问题。神经细胞线粒体通过氧化磷酸化合成腺嘌核苷三胺酸(adenosinetriphosphate, ATP),满足神经元持续的能量需求,在神经元的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线粒体功能损伤导致的能量不足、氧化应激受损与AD等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在AD患者脑中可以观察到线粒体数量、超微结构及功能的变化。本文结合近年文献,发现中医药在调控线粒体功能以防治AD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并有望取得进展。研究发现中药可以通过保护线粒体内膜的完整性,降低线粒体肿胀来改善AD动物模型的脑组织线粒体超微结构,还可以通过调控线粒体动力学、促进线粒体能量代谢、抑制线粒体凋亡、抗氧化应激、上调mtDNA表达等途径改善AD动物模型脑组织的线粒体功能。  相似文献   

19.
线粒体自噬是清除细胞质中功能失调的线粒体,从而维持线粒体功能的完整性和细胞稳态的自噬方式。线粒体自噬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能够维持线粒体质量和数量的平衡,在饥饿及恶劣条件下维持细胞生存,并具有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等功能。其分子机制涉及多种蛋白,许多因素可引发线粒体自噬,如饥饿、氧化胁迫、低氧、去极化、其他各种胁迫等,未折叠蛋白的积累也可诱发线粒体自噬。近年来,作为研究热点,线粒体形态和功能的异常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线粒体自噬与临床疾病发病机制相关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例如肿瘤、心血管系统疾病、肝脏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糖代谢紊乱等疾病。人们发现调节线粒体自噬或许成为一些疾病治疗新的方向。同时临床研究人员对中医药重视程度逐渐升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中药在调节线粒体自噬中有一定价值。就线粒体自噬在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及中药对其影响的研究中发现,目前中药调控肿瘤、心血管系统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线粒体自噬报道相对较多,但在线粒体自噬作用机制,线粒体自噬平衡及中药对线粒体自噬激活或抑制的作用差异仍存在疑问。调控线粒体自噬已成为中药防治疾病新的研究靶向策略。该文分析汇总近年来国内外文献,为中药对线...  相似文献   

20.
大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上升。目前,大肠癌的治疗多以手术治疗为主,但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已属晚期,治疗及预后不佳。中医药在防治大肠癌的复发转移,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方面具有较好的治疗优势,但临床治疗效果个体差异较大,作用机制和作用靶点仍有待进一步明确。近年来研究表明,细胞自噬在肿瘤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也成为目前抗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1]),本文对中医药通过自噬作用抗大肠癌的研究进行综述,为中医药防治大肠癌的研究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