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目的 探讨BIS指导老年人肺叶切除手术静脉麻醉的临床意义.方法 45例ASA Ⅰ~Ⅱ行肺癌根治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BIS(B)组和对照(C)组,B组依据BIS值调控麻醉,C组根据血压和心率调控麻醉.记录各时点的生命指标和BIS值,以及苏醒指标和麻醉药用量,对患者进行苏醒评分.结果 B组异丙酚用量小(P<0.01),瑞芬太尼用量高(P<0.01),术后苏醒质量好(P<0.01).结论 使用BIS指导老年人静脉麻醉用药,有利于实现平衡麻醉、精确麻醉.  相似文献   

2.
选择 6 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 2组。常规治疗组接受开颅手术、止血、脱水、抗炎、激素等综合治疗 ;高压氧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加用高压氧治疗。在治疗前后用经颅多普勒 (TCD)测全脑主要分支动脉平均流速(Vm )、搏动指数 (PI) ,同时做脑电图 (EEG)、脑电地形图 (BEAM )检查。结果高压氧治疗组EEG、BEAM明显改善 ,异常率降低。大脑前、中动脉的血流及PI指数明显下降 ,而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的血流上升 ,PI指数下降。高压氧明显缓解原发损伤部位脑血管痉挛 ,治疗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相似文献   

3.
癫痫患者致病灶精确定位手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象本组癫痫患者32例,男22例,女10例,年龄5~57岁,体重16~90kg,无其他系统疾病。ASAⅠ~Ⅱ级,病史3~13a。术前3次以上头皮EEG检测有明显癫痫波形。头颅CT与MRI所显病灶部位与脑电图所吻合,且经系统药物治疗效果不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研究重型颅脑损伤的急诊麻醉处理情况,总结相关实践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江西省中医院收治的4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麻醉处理方法。结果所有的患者都麻醉平稳、麻醉的效果良好,麻醉期间无死亡病例。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麻醉平稳诱导,合理用药,加强麻醉管理,可以降低患者麻醉的风险,能够减少继发性损伤,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张永红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2):4548-4549
目的:比较中西医疗法对颅脑损伤康复期睡眠障碍患者脑电图异常率改善效果,旨在寻求治疗脑创伤后并发症及后遗症的有效措施。方法: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西药治疗组各52例。中药治疗组给予口服人参归脾丸,3次/d,早中各1丸,睡前1h服2丸。西药治疗组采用三环类药物(如阿米替林)、苯二氮革类药物(安定)和水合氯醛;对中途早醒者,给予三环类药物或氯硝西泮。治疗均1次/d,睡前服用。采用江苏南京伟思科技公司无纸脑电图仪于治疗前后做脑电图检查。结果:治疗后中药治疗组脑电图总异常率17.6%、西药治疗组脑电图总异常率37.2%,两组脑电图总异常率比较(x^2=4.92,P&;lt;0.05)。中药治疗组治疗后睡眠障碍积分(2.57&;#177;0.21)与治疗前(6.39&;#177;0.34)比较(t’=68.26,P&;lt;0.05)明显降低;西药治疗组治疗后睡眠障碍积分(2.65&;#177;0.48)与治疗前(6.34&;#177;0.54)比较(t=36.47.P&;lt;0.01)明显降低;治疗后两组积分比较(t=1.09,P&;gt;0.05)差异晚显著性意义。结论:中药治疗与西药治疗均能改善患者睡眠情况,但中药治疗对脑电图异常的改善作用较西药治疗明显。  相似文献   

6.
脑电双频指数指导老年患者无痛胃肠镜联合检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无痛胃肠镜联合检查的用药安全。方法选择60例实施无痛胃肠联合镜检查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n=30):丙泊酚复合芬太尼;Ⅱ组(n=30):丙泊酚复合咪唑安定-芬太尼。以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为指导,当BIS值≤70时开始置镜,检查中BIS值维持在50~70范围。结果丙泊酚总用药剂量Ⅰ组(205.3±33.0)mg显著多于Ⅱ组(127.3±30.3)mg(P<0.01),镜检中血压、心率最低值Ⅰ组[(88.0±7.1)mmHg、(56.0±5.9)次/min]低于Ⅱ组[(110.8±16.6)mmHg、(61.0±4.3)次/min](P<0.01)。两组呼吸暂停(53.3%vs 43.3%)、低氧血症(6.7%vs 6.7%)均发生在首次给药时,为一过性。镜检中无知晓,麻醉效果满意。苏醒时间Ⅱ组(3.8±1.1)min长于Ⅰ组(2.7±1.1)min(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少量的咪唑安定-芬太尼,是老年患者无痛胃肠镜联合检查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7.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本组癫痫患者32例,男22例,女10例,年龄5~57岁,体重16~90 kg ,无其他系统疾病.ASAⅠ~Ⅱ级,病史3~13 a.术前3次以上头皮EEG检测有明显癫痫波形.头颅CT与MRI所显病灶部位与脑电图所吻合,且经系统药物治疗效果不满意.  相似文献   

8.
重型颅脑损伤的动态心电图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型颅脑损伤后,机体必然会产生全身的应激反应,可引起一系列心血管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复极异常和心律失常。国内对脑外伤的心电图改变已有较多的研究报道。但多为即时的心电图记录,而动态连续描记报道为数不多。为此.我们观察了重型颅脑损伤35例的24h动态心电图改变。现将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背景:定量药物脑电图可反映大脑皮质功能,全麻药物对脑皮质功能有肯定影响,由于麻醉深度与麻醉剂量有很好的相关性,若能找出与麻醉药剂量相关性好的定量药物脑电图的脑区与频段,则此频段可能成为反映麻醉深度的指标。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家兔定量药物脑电图α2频段的影响。 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 单位:徐州医学院江苏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 材料:实验在徐州医学院动物实验室进行。取健康成年白兔36只,随机均分为异丙酚2.5,5,10mg/kg^3组,每组12只,其中6只用于观察定量药物脑电图各频段功率百分比变化,另外6只用于观察兔翻正反射消失的潜伏期和持续期。 方法:每日14:00~17:00进行实验。3组兔分别静脉注射异丙酚2.5,5,10mg/kg,药物均在30s内匀速注完。①将清醒兔俯卧位固定在兔台上,采用功率谱分析法,分别记录3组兔给药前和给药后20,30,40,50,60,70,80,90,100,110s,2,5,10,15,20,30min的定量药物脑电图。每时间点采样时间为5s。②记录兔翻正反射消失的潜伏期和持续期。 结果:36只兔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兔静脉注射异丙酚后,翻正反射均在1min内消失。剂量越大。潜伏期越短,持续期越长(r=0.79,P〈0.01)。②与给药前相比,异丙酚2.5mg/kg对d:频段的功率百分比无明显影响(p〉0.05);5mg/kg时,各脑区α2频段的功率百分比在给药后升高(P〈0.05);10mg/kg时,除左右顶区与2.5mg/kg组差异无显著性外,各脑区α2频段的功率百分比较给药前及前两个剂量组均下降(P〈0.05),以上变化以额、颞区最为明显。 结论:异丙酚对兔定量药物脑电图α2频段的功率百分比的影响呈双向型,提示α2频段可能成为反映异丙酚麻醉深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赵杰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8):1806-1806
颅脑外伤因病情急、高颅压、非空腹在麻醉上有一定的特殊性。现将我院近年来颅脑外伤83例麻醉处理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病人9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分阶段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分阶段护理干预,比较两组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护理效果、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74.85±8.35、60.85±6.73)、治愈好转率(91.84%)、满意度(93.8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根据患者病情进展变化特点分阶段护理,能够有效提高病人的生存率,促进病人身心健康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异丙酚加曲吗多静脉麻醉在危重病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效果。方法:先用异丙酚1-2mg/kg加曲吗多2mg/kg静脉推注,病人入睡后,按异丙酚4-6mg·kg-1·h-1的滴速维持麻醉。结果:28例重症病人进行了纤维气管支镜检查和治疗,全部置管顺利,无喉痉挛,自主呼吸良好,血压心率平稳。停麻醉药后5min内苏醒。结论:异丙酚加曲吗多静脉麻醉用于危重病人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其作用快、效果好、半衰期短、苏醒后无兴奋现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酸菌合生元EN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态及免疫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PN组、LEN组、FEN组,对比观察营养支持后3组患者的白蛋白、前白蛋白、TLC营养指标以及腹泻、腹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LEN组和FEN组支持后前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无统计学差异,PN支持后明显降低;PN组的死亡率、二重感染、应激性溃疡发生率高于LEN组和FEN组。结论:乳酸菌合生元可促进患者蛋白质合成、免疫功能恢复、纠正负氮平衡及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15.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早期康复效果。方法8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外科常规护理及脱水剂、脑保护剂、营养支持,防治并发症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康复治疗,以物理治疗为主,结合作业治疗、心理治疗、语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I。)测评、残疾分级量表(DRS)测评、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和认知功能评定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评分(MMSE),以及平衡功能等。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ADL、DRS、Fugl-Meyer积分和平衡功能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MMSE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最大限度地恢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功能,明显提高其生活质量和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demographic, psychosocial, and injury-related characteristics and 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 occurring prior to a moderate or severe TBI requiring rehabilitation.

Design

Secondary data analysis.

Setting

TBI Model System inpatient rehabilitation facilities.

Participants

Persons (N=4464) 1, 2, 5, 10, 15, or 20 years after TBI resulting in participation in the TBI Model System National Database.

Interventions

Not applicable.

Main Outcome Measures

History of TBI prior to the TBI Model System Index injury, pre-Index injury demographic and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 Index injury characteristics, post-Index injury behavioral health and global outcome.

Results

Twenty percent of the cohort experienced TBIs preceding the TBI Model System Index injury—80% of these were mild and 40% occurred before age 16. Pre- and post-Index injury behavioral issues, especially substance abuse, were highly associated with having had a prior TBI. Greater severity of the pre-Index injury as well as occurrence before age 6 often showed stronger associations. Unexpectedly, pre-Index TBI was associated with less severe Index injuries and better functioning on admission and discharge from rehabilitation.

Conclusions

Findings suggest that earlier life TBI may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rehabilitation after subsequent TBI, especially for anticipating behavioral health issues in the chronic stage of recovery. Results provide additional evidence for the potential consequences of early life TBI, even if mild.  相似文献   

17.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机械通气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20  
余莉  曾劲松 《护理研究》2002,16(3):134-136
为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及其护理,将98例颅脑损伤病人(GCS评分3分-8分)随机分成两组,A组(40例)入院时即刻使用机械通气;B组(58例)则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呼吸功能衰竭时才使用机械通气,监测机械通气前后呼吸指标(PaO2,R,PaCO2,SaO2)变化及两组预后情况。结果:B组有48例(82.8%)出现呼吸功能衰竭并使用呼吸机;两组机械通气前后呼吸监测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GOS预后判断,A组预后优于B组(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呼吸功能衰竭发生率高,早期机械通气能较早改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缺氧症状,正确合理地应用呼吸机,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有助于纠正损伤后低氧血症,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受伤到行气管切开术的时间分为早期气管切开组(早期切开组)与非早期气管切开组(非早期切开组)各60例,伤后24h内切开气管为早期,伤后24h后切开气管为非早期,观察两组对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影响。结果早期切开组患者在应用呼吸机治疗时间、ICU监护时间、难治性肺炎、并发ALI或者ARDS等方面均优于非早期切开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MODS、并发消化道出血、重残死亡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早期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可以明显改善预后,降低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在高血压患者阴式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择期行阴式子宫切除术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组(A组)和单纯全麻组(B组)两组。A组术后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 )方式镇痛,B组术后采用经静脉自控镇痛(PCIA )方式镇痛。分别于麻醉前(T0),气管插管1 min后(T1),手术开始3 min后(T2),切除子宫后(T3),清醒拔管后(T4)记录心率(HR)、收缩压(SBP)以及舒张压(DBP)的变化,并观察术中肌松效果,全麻镇静镇痛药用量、术毕自主呼吸恢复及清醒拔管时间。并且比较两组术后镇痛的患者满意度。【结果】 B组患者在 T2,T3,T4时的 HR、SBP、DBP均明显高于A组( P <0.05);A组的丙泊酚、芬太尼、维库溴铵剂量明显低于B组( P <0.05);A组患者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完全清醒拔管时间也明显短于B组( P <0.05);A组患者术后镇痛满意度评价高于B组( P<0.05)。【结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能有效减少高血压患者阴式子宫切除术中应激反应、其血流动力学稳定,镇痛与肌松完善,术毕清醒拔管快,术后镇痛满意度高,是此类患者手术比较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付华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8):1552-1553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并发脑积水的原因及脑室腹腔分流术在治疗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本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63例颅脑外伤后并发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的情况,对其临床资料、并发症及其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在伤后3个月内进行手术,术后并发颅内感染3例(4.7%),分流管阻塞3例(4.7%);术后意识及神经功能障碍不同程度的改善患者56例(88.9%);恢复良好33例(52.4%),中度残疾20例(31.7%),重度残疾8例(12.7%),植物生存2例(3.2%),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是治疗颅脑外伤并发脑积水的有效方法,并发症少,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改善患者意识及神经功能障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