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6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术后调强放疗中采用同步加量技术的剂量学特点。方法:选取15例进行放射治疗的脑胶质瘤术后患者分别进行序贯加量和同步加量的调强放疗计划设计.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评价两种技术对靶区和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计划靶区PTV-A、PTV-G的处方剂量分别为50Gy和60Gy。结果:与序贯加量相比同步加量技术能减少对靶区PTV-A的额外照射,使其实际受量更接近理想的处方剂量要求,同时正常脑组织的平均剂量降低17.4%(P=0.003),V10、V20、V30和V40分别减少14.8%、22.8%、25.2%和23.4%(P〈0.05,对所有的比较)。结论:在脑胶质瘤术后放疗中同步加量技术比序贯加量技术更能保护肿瘤周围的正常脑组织,同时减少了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2.
脑胶质瘤术后VMAT与IMRT放疗技术间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脑胶质瘤术后容积旋转调强(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计划与静态调强(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计划,讨论VMAT的剂量学特性,分析VMAT在脑胶质瘤术后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材料与方法:选取10例颅内肿瘤患者,采用Monaco治疗计划系统,分别制作VMAT计划与IMRT计划,处方剂量全部为PTV:60 Gy/30f。比较两组计划的剂量分布图、DVH图、适形度指数(CI)、均匀指数(HI)、治疗时间、治疗跳数(MU)、危及器官受量。结果:两组计划靶区剂量分布及适形度均较好,CI、HI数相近(P>0.05),但VMAT组的治疗时间和MU均优于IMRT组(P<0.05)。在危及器官受量方面,两组计划的脑干与视交叉的平均剂量相近(P>0.05),而视神经、视网膜、晶体和周围正常脑组织的平均剂量,VMAT组明显低于IMRT组(P<0.05)。结论:在脑胶质瘤术后的放射治疗中,VMAT与IMRT的靶区剂量分布相近。VMAT的优势在于大大缩小缩短治疗时间、减少MU,同时减少了部分危及器官受量。  相似文献   

3.
罗丹  曾佳 《医学信息》2019,(9):82-84
目的 比较固定野调强(IMRT)和容积旋转调强(VMAT)在宫颈癌放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选取20例仰卧位放疗的宫颈癌患者,勾画计划靶区和危及器官后,给予计划靶区PTV 50 Gy/25次的治疗剂量,每例患者设计5野IMRT和2弧VMAT两组计划,采用相同的优化参数。评估两组计划的靶区VPTV105%、Dmin、均匀性指数HIptv、适形度指数CIptv;危及器官OAR平均剂量Dmean、V40、V30、V20;机器跳数(MU)及治疗时间(Time)差异进行评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计划中VMAT的靶区VPTV105%、Dmin、HIptv、CIptv优于IMR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计划中VMAT的膀胱平均剂量(Dmean)、V40、V30优于IMR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侧股骨头和直肠所受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计划中VMAT的MU和Time优于IMR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IMRT相比,VMAT在宫颈癌放疗的靶区剂量分布更优,膀胱的照射体积和平均剂量更小,两侧股骨头和直肠未见明显优势。治疗跳数大幅降低,对加速器的损耗相对更小,患者治疗时间明显缩。在不考虑治疗费用这一经济因素的情况下,VMAT治疗计划进一步地提高了靶区的剂量分布,对膀胱进行更好的保护,具有较好的剂量学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高级别脑胶质瘤(HGG)术后采用不同拉弧数量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和不同照射野数量逆向调强放疗(IMRT)在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及效率的高低。方法:收集HGG病例资料10例,采用Oncentra治疗计划系统对每个病例分别设计5、7、9野IMRT计划和单弧、双弧VMAT(VMAT1、VMAT2)计划,处方剂量为计划靶区(PTV):60 Gy/30 f。(1)比较5、7、9野IMRT计划间PTV和各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2)研究5野IMRT、VMAT1和VMAT2计划间PTV适形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和危及器官受照量等剂量学差异,比较机器跳数、优化时间和治疗时间等效率参数的差异。结果:(1)5、7、9野IMRT计划:3组计划PTV的CI、HI及各危及器官的最高受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5野IMRT、VMAT1和VMAT2计划:靶区CI分别为0.617±0.076、0.715±0.084和0.731±0.806,有统计学差异(P=0.007),VMAT1和VMAT2组相当,均好于5野IMRT组;靶区HI、最高剂量、最小剂量和D95%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危及器官的最高剂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3组计划的机器跳数有统计学差异(P=0.004);计划的优化时间:5野IMRT最快,但VMAT技术耗时;治疗时间:VMAT1最快,只需(3.7±0.5)min,3组计划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HGG术后放疗中,射野数≥5的IMRT计划在PTV和危及器官剂量分布差异不显著;与5野IMRT计划相比,尽管VMAT计划优化时间稍长,但显著提高PTV的CI,且VMAT1计划还具有机器跳数少、治疗时间短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容积旋转调强(VMAT)和固定野动态调强放疗(DIMRT)技术在术前宫颈癌放疗中的剂量学差别。 方法:选取10例接受放疗的术前宫颈癌患者,勾画靶区,用Eclipse 11.0计划系统设计双弧VMAT计划和5野DIMRT计划,比较两者靶区的适形度指数(CI)和均匀性指数(HI)、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别、加速器跳数和照射时间。 结果:双弧VMAT计划与5野DIMRT计划的CI(0.78±0.05,0.84±0.03; P>0.05)和HI(0.05±0.00, 0.05±0.00; P>0.05)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膀胱的V40、V45、V50和小肠的V20、股骨头、骨盆剂量有显著性差异之外,其它指标未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VMAT和DIMRT技术两者均能很好达到临床剂量学的要求,但在保护正常器官方面,VMAT比DIMRT技术更优或相当,VMAT技术在减少加速器跳数和照射时间方面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和适形调强放疗(IMRT)技术在非小细胞肺癌靶区和危及器官(OAR)的剂量学差异。 方法:选取首程接受放射治疗的2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别设计5野IMRT(5F-IMRT)、7野IMRT(7F-IMRT)、双弧VMAT(D-VMAT)和部分弧VMAT(P-VMAT)计划,比较靶区剂量分布、OAR剂量体积参数。 结果:4种计划中计划靶区的Dmea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VMAT计划中计划靶区的均匀性指数和适形度指数均优于两种IMRT(P<0.05);4种计划中D-VMAT肺平均剂量高于其余3种计划(P<0.05);P-VMAT的双肺V5、V10稍好于D-VMAT(P<0.05),但两种VMAT计划均高于两种IMRT计划(P<0.05);4种计划中P-VMAT的双肺V20最优,且4种计划相互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VMAT与P-VMAT双肺的V30相当(P>0.05),但均优于两种IMRT计划(P<0.05);4种计划双肺V40和心脏的V30、V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MAT计划的脊髓Dmax最低,与其余计划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非小细胞肺癌靶区剂量分布D-VMAT和P-VMAT好于IMRT计划。P-VMAT在OAR的保护方面体现的优势更多。综合考虑,非小细胞肺癌的放疗优先推荐P-VMAT,但对于重点考虑肺低剂量区,而次要考虑靶区剂量分布的病例推荐7F-IMRT。  相似文献   

7.
胸上段食管癌调强放疗和三维适形放疗剂量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分析胸上段食管癌调强适形(IMRT)放疗和三维适形(3D-CRT)放疗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择10例胸上段食管癌患者,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分别为每例患者设计2种治疗计划(A:调强适形放疗;B:三维适形放疗),在规定PTV至少达到95%处方剂量前提下根据体积直方图(DVH)比较2种计划靶区剂量分布及脊髓、肺、心脏等正常组织受量的差异。结果:2种计划的靶区适形度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处方剂量覆盖PTV百分比均以IM-RT计划为好,IMRT同时减少了脊髓最大所受剂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计划的双肺受照剂量V20、心脏平均剂量均在可耐受的范围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上段食管癌采用IMRT优于3DCRT放疗,是目前较好的一种放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旋转容积调强技术和适形调强技术,配合主动呼吸控制技术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辅助放疗,探索旋转容积调强技术配合主动呼吸控制技术在乳腺癌放射治疗中的可行性及潜在优势。方法:选择10例右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拟放射治疗的患者.心肺功能较好的患者进行主动呼吸控制系统下扫描。将得到的CT图像分别制定旋转容积调强(VMAT)计划与适形调强计划(IMRT),由计算机系统列出两套计划结果进行计量学比较。比较参数有:PTV的最大剂量(Dmax)、平均剂量(Dmcan)、最小剂量(Dmin)、适形度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患侧肺500cGy、1000cGy、2000cGy、3000cGy剂量体积(V5,V10,V20,V30),心脏的500cGy剂量体积(V5),以及左侧乳腺的300cGy剂量体积(V3)。结果:在靶区剂量方面:VMAT计划组与IMRT计划组的PTV的Dmax、Dmin CI、H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危机器官:患侧肺的V5、V1- V30 心脏V5以及左侧乳腺的V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患者在使用主动呼吸控制系统下,采用VMAT计划组的调强计划在提高靶区适形度、均匀性的同时危机器官也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填充物在乳腺癌根治术后调强放疗计划中的剂量并进行比较,并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调强放疗的理想方案。方法:选取15例乳腺癌根治术后病人进行计划设计,应用Pinnacle9.2计划系统,采用5~6个照射野制定两组计划,分别为加填充物(Bolus)和不加填充物计划,使用相同的剂量-体积约束条件,处方剂量均为200 cGy/25day,比较这两个计划PTV的适形度和剂量均匀性,双全肺及患侧肺的V5,V20,V30等剂量学指标。结果:使用BOLUS的IMRT计划能获得较满意的剂量分布,两种方法相比,除了靶区剂量,其余危及器官的剂量受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肺受量改变不明确,P>0.05。结论:加了BOLUS做调强计划,大大提高了计划的适形度和均匀性,对某些患者可以减少肺V20,V30等剂量。结论:建议临床对于对乳腺癌根治术后的患者,做IMRT计划时加入0.5 cm的填充物,可以提高表面剂量和靶区适形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固定铅门模式下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中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与动态调强放疗(dIMRT)的剂量学差异及技术特点。 方法:选取左、右侧根治术后乳腺癌患者各10例,使用Raystation 4.7.5治疗计划系统制定VMAT计划和Eclipse 11.0治疗计划系统制定7野dIMRT计划,两种计划均采用合适的固定铅门技术,靶区处方剂量为50 Gy/25 F。比较两种计划的剂量学差异、机器跳数、治疗出束时间以及剂量验证γ通过率。 结果:VMAT计划的靶区最大剂量、平均剂量、均匀性指数均优于dIMRT计划,前者剂量均匀性显著提升,且靶区内无剂量热点;两种计划的最小剂量、适形指数、靶区覆盖率基本相近(P>0.05)。主要危及器官双肺、心脏等的整体受照剂量VMAT计划明显低于dIMRT,尤其患侧肺的低剂量照射体积V5、V20及心脏的V30显著降低;正常组织的整体受量VMAT计划偏高。VMAT计划单次照射的机器跳数比dIMRT平均减少了59%,治疗出束时间平均减少了60%。两种计划的γ通过率均满足治疗要求(>95%)。 结论:两种技术均能满足临床处方要求,但VMAT技术具有更大的优势,其靶区剂量均匀性更好,可明显降低主要危及器官的整体受照剂量,尤其降低肺的低剂量照射体积,且显著减少机器跳数,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同时运用三维适形与调强的混合调强放疗(Hybrid-IMRT)与调强放疗(IMRT)用于脑转移瘤同期加量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20例进行头颅放疗的患者,分别设计Hybrid-IMRT计划和IMRT计划。Hybrid-IMRT计划包括全脑行三维适形(两野对穿)3 600 cGy/20 F、脑转移灶行IMRT同期加量至5 000 cGy/20 F;IMRT计划全程运用IMRT给予全脑照射3 600 cGy/20 F、脑转移灶5 000 cGy/20 F。在满足临床要求的前提下,比较两组计划靶区的均匀性指数、适形度指数、平均剂量和机器跳数,危及器官脑干、视神经、晶体、视交叉、眼球的最大剂量和平均剂量。结果:两种计划均能满足临床要求。Hybrid-IMRT计划的PGTV均匀性优于IMRT计划(P<0.001);Hybrid-IMRT计划的脑干、视交叉、左右晶体的最大剂量与平均剂量,左右眼球的平均剂量以及左右视神经的最大剂量均低于IMRT计划(P<0.05);Hybrid-IMRT计划的机器跳数比IMRT计划减少了约70%(P<0.001)。结论:两种计划均能满足临床要求,Hybrid-IMRT计划相较IMRT计划靶区剂量更加均匀,治疗时间缩短,也能更好地保护危及器官。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肺癌固定剂量率旋转调强放疗(IMAT)计划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计划的剂量学分析,为临床应用中肺癌VMAT放疗剂量率方式的选取提供参考。 方法:取11例肺癌患者,用RayStation计划系统设计IMAT和VMAT计划,比较其剂量学、机器跳数(MU)和治疗时间的差异。 结果:(1)11例肺癌患者的双弧IMAT和VMAT计划均能满足临床要求,IMAT和VMAT计划的靶区最小剂量D98%、最大剂量D2%、平均剂量(Dmean)、靶区均匀性指数、靶区适形度指数相近,无明显差异。靶区覆盖率VMAT计划好于IMAT计划。(2)危及器官受量:全肺的V5、V10、V20、Dmean和心脏的V20,VMAT计划比IMAT计划低。全肺的V30、心脏的V30、脊髓的最大剂量D1%,两种计划之间无明显差异。(3)正常组织在低剂量部分V5、V10、V15和Dmean,VMAT计划低于IMAT计划;V20、V25两种计划无明显差异;接近处方剂量部分V30、V35、V40,VMAT计划高于IMAT计划。(4)出束时间和MU:VMAT计划相比于IMAT计划,治疗出束时间大大减少,VMAT计划出束时间仅为IMAT计划出束时间的62%。两者的MU无明显差异。(5)两种计划的剂量验证通过率均大于95%,达到98.72%以上,能满足治疗要求。VMAT计划的剂量验证通过率略低于IMAT计划,相差约0.44%。 结论:VMAT技术相较于IMAT技术,其计划调制能力更强,可得到更优的靶区剂量分布,提高治疗效率,可以更好地保护危及器官,尤其是减少肺的低剂量照射体积。因此,在肺癌的旋转调强放射治疗中,VMAT技术相较于IMAT技术存在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RapidArc和IMRT技术在脑胶质瘤术后放疗中保护海马的剂量学比较。 方法:选取22例脑胶质瘤术后行放疗患者,在其CT和MRI图像融合基础上勾画靶区和危及器官,分别设计IMRT和RapidArc计划,比较两种计划在计划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参数。 结果:两种计划均能满足处方剂量要求。与IMRT技术相比,RapidArc技术靶区适形度指数更接近于1(P<0.05)、靶区剂量均匀性指数无显著差异;在脑干和海马保护上,RapidArc技术比IMRT技术有明显优势,特别是海马的Dmax和Dmean值均显示在RapidArc技术中低于IMRT技术(P<0.05)。 结论:RapidArc计划可以达到或优于IMRT技术的靶区剂量分布,能更好地降低海马的受照射量,且相对MU和治疗时间均有很大的优势,是脑胶质瘤术后海马保护放射治疗计划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Varian速锋刀EDGE上,动态调强放疗(Sliding Window, SW)、静态调强放疗(Step-and-Shoot, SS)与基于smart LMC算法的新动态调强放疗(SW-smart)3种技术在舌癌术后放疗中的剂量学差异及适用性。方法:选取26例舌癌(分期为T2-3N1-2M0)术后的病人,在13.6版本的Eclipse上进行SS、SW、SW-smart计划设计,对3种计划的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分布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包括靶区的近似最小剂量D98%,近似最大剂量D2%,中位剂量D50%,均匀性指数及适形度指数以及正常组织脊髓、脑干的最高剂量,喉的平均剂量及50 Gy剂量线包绕的体积,左右腮腺平均剂量及30 Gy剂量线包绕的体积,咽缩肌和唇的平均剂量。记录比较3种计划的机器跳数和治疗时间。结果:SW、SW-smart的PTV的D50%、适形度和均匀性指数均优于SS,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SW-smart略优于SW,却没有统计学意义;SW-smart的D2%最低,SW次之,SS的D2%最高,对热点的控制最差,三者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在正常组织保护上,SW与SS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仅SW-smart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优势;喉的V50及左右腮腺的V30,3种计划优化结果相互之间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SS的跳数最少,治疗用时最长,SW-smart和SW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基于Varian速锋刀和新版本Eclipse中smart LMC算法的动态调强技术,与传统静态及动态调强相比,可提供更好的靶区剂量分布和正常组织保护,在舌癌术后放疗计划的优化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关键词】舌癌;smart LMC;动态调强;静态调强;速锋刀;术后放疗  相似文献   

15.
【摘 要】 目的:探讨保护颈动脉鞘的局部晚期鼻咽癌调强放疗(IMRT)计划对靶区及危及器官剂量的影响。 方法:对10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行回顾性分析,分别设计常规IMRT计划及保护颈动脉鞘的IMRT计划。对PGTVnx和PCTV1的平均剂量(Dmean)、D98%、D50%、D5%、D2%、适形度指数、均匀性指数,颈动脉鞘和危及器官剂量进行评价。 结果:与常规IMRT计划相比,保护颈动脉鞘的IMRT计划中PGTVnx的适形度指数、均匀性指数,PCTV1的D50%、Dmean,颈动脉鞘的Dmax、Dmean,脊髓的Dmean,以及脑干的V40、Dmean均有所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它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保护颈动脉鞘的局部晚期鼻咽癌IMRT计划能保证靶区剂量覆盖,降低颈动脉鞘和脑干的剂量,同时,计划的剂量分布也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中不同的瘤床同期加量(SimuRaneous Integrated Boost,SIB)技术剂量学特点,探讨其对靶区和正常组织受照剂量的影响。方法:选择12例接受保乳术的乳腺癌患者.为每例患者设计三种瘤床同期加量的放疗计划:适形野中野x射线瘤床加量计划(FIFx)、适形野中野电子线瘤床加量计划(FIFE)以及适形野加调强野的混合调强(HybridIMRT)计划,靶区PTV1、PTV2的处方剂量分别为50Gy和60Gy。比较各计划中靶区剂量特点和患侧肺、对侧乳腺及心脏受照剂量以及机器跳数的差异。结果:当瘤床深度大于4.5cm时,FIFE计划中PTV:的最小剂量显著降低,剂量均匀性明显变差;HybridIMRT的靶区适形指数明显高于其他两种计划(P〈O.05),患侧肺及心脏受到的高剂量照射体积明显减少(P〈0.05),低剂量受照体积在各计划中并无统计学差异;HybridIMRT的机器跳数较FIF_X和FIF_E分别减少43.8%(P〈0.05)和21.8%(P〈O.05)。结论:在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中,当瘤床深度大于4.5cm时采用电子线进行加量容易造成瘤床深部的剂量不足。采用混合调强的瘤床同期加量技术能提高靶区剂量适形度,并能在不增加患侧肺和心脏低剂量受照体积的条件下显著降低其高剂量受照体积。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剂量学上比较三维适形(3DCRT)、适形调强(IMRT)和容积弧形动态调强(VMAT)3种放疗技术在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的优劣。方法:对10个病例统一标准勾画临床肿瘤靶区(CTV)、危及器官(OAR)、计划靶区(PTV)并做计划,比较3种技术间参数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MRT和VMAT计划的PTV剂量覆盖均较3DCRT改善(p〈0.05),而前两者间的PTV剂量覆盖、热点区域和不均匀指数(HI)均无显著差异(p〉0.05)。IMRT和3DCRT的心、左肺平均剂量无显著差异(p〉0.05)。VMAT的心脏和左肺放射暴露明显高于其它2种技术(P〈O.05)。结论:在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中,IMRT较3DCRT和VMAT有明显剂量学优势。CTV位移界定对胸部靶区和危及器官放射暴露影响显著,需对其进行个体化定量与最小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RI指导下非共面野调强放疗(NC-IMRT)在宫颈癌骨髓保护方面的剂量学特点和优势。方法:选取20例宫颈癌术前放疗患者,根据MRI图像勾画骨盆有效造血活性骨髓,分别制定9野的共面野调强(IMRT)计划和NC-IMRT计划(其中NC-IMRT计划包括7个共面野和2个非共面野)。两组计划均采用相同的靶区上下界、危及器官限值和权重因子及计算网格,归一条件均为95%的计划靶区(PTV)接受到处方剂量。对比分析两类计划中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参数差异:受照剂量、体积、适形度指数和均匀性指数。结果:在定位CT上勾画的全骨盆体积为(600.32±6.88) cm3,MRI勾画的活性骨髓体积为(219.38±9.73) cm3,后者较前者减少了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C-IMRT组PTV的适形度指数优于IMRT组。NC-IMRT组有效减少骨盆活性骨髓的低剂量辐射区V10、V20和高剂量辐射区V40、V50,左侧股骨头的Dmean、V10、V20、V30、V40和右侧股骨头Dmean、Dmax、V10、V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直肠、小肠的受照剂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保证临床靶区剂量的情况下,与IMRT相比,基于MRI活性骨髓勾画的NC-IMRT能更好地保护骨盆活性骨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