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回顾性分析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探讨肺癌患者高凝状态的临床特征.方法 检测223例肺癌初治患者血浆D-D及FIB水平,按性别、年龄、类型、分期进行分组比较并比较化疗前后D-D、FIB水平.结果 223例患者中D-D水平升高129例(57.8%),FIB水平升高97例(43.5%);伴有远处转移的患者142例,D-D水平升高100例(70.4%),FIB水平升高74例(52.1%).D-D、FIB水平在不同性别、年龄分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分型分组中,腺癌组D-D水平较鳞癌组、小细胞癌组明显升高(P<0.05),鳞癌组FIB水平较腺癌组高(P<0.05).非小细胞肺癌中,随着分期的升高,D-D水平相应升高(P<0.05),Ⅳ期患者D-D水平较Ⅲ期患者高(P<0.05),各分期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细胞肺癌中,广泛期D-D、FIB水平较局限期高(P<0.05).化疗后,有效组(完全缓解及部分缓解)D-D、FIB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稳定组无明显变化(P>0.05);进展组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结论 肺癌患者普遍存在高凝状态,以腺癌、晚期,尤其是伴有远处转移者明显.化疗缓解时高凝状态有所缓解,进展时高凝状态较前加重,因此D-D、FIB可以作为评估化疗疗效的间接指标,也可以作为监测肺癌高凝状态变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食管癌患者血小板参数及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治疗的68例老年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TNM分期将其分为食管癌早期组、中晚期组,并选取5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三组研究对象及不同分化程度食管癌患者的血小板(PLT)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进行比较;对PLT计数、MPV、FIB、D-D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食管癌早期组、中晚期组PLT计数、MPV、FIB、D-D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T、APTT、TT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癌中晚期组PLT计数、MPV、FIB、D-D较早期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T、APTT有升高趋势,TT有下降趋势,但与早期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化程度食管癌患者比较,PLT计数、MPV、PT、APTT、TT、FIB、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T计数、MPV、FIB、D-D两两之间呈正相关(P0.01)。结论老年食管癌患者存在血小板参数及凝血功能异常,PLT计数、MPV、FIB、D-D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预测老年食管癌患者病情进展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浓度(FIB)和D-二聚体(DD)对急性胰腺炎(AP)病情判断的作用。方法:将62例AP患者分为轻症(MAP)组和重症(SAP)组,同时选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按是否伴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再次分为SIRS阳性组和SIRS阴性组;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并比较各组血PT、APTT、FIB、D-D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和MAP组比较,SAP组患者血PT、APTT、FIB和D-D水平均有显著升高(均P0.05),MAP组与对照组比较,PT、APTT值有轻度升高,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FIB、D-D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升高(均P0.05);SIRS阳性组PT、APTT、FIB及D-D值均较SIRS阴性组有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SAP患者存在凝血和纤溶系统异常,其对评估AP病情变化及预后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浓度(FIB)和D-二聚体(D-dimer)对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病情观察的意义。方法:将入选的62例AP病人分为轻症 (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组和重症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组,同时选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另外按是否伴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再次分组,即SIRS阳性组和SIRS阴性组;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血PT、APTT、FIB、D-D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和MAP组比较,SAP组患者血PT、APTT、FIB 和D-D水平均有显著升高(P <0.05), MAP组与对照组比较, PT、APTT值有轻度升高,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FIB、D-D值与对照组比较, 有显著升高(P<0.05);SIRS阳性组PT、APTT、FIB 及D-D值均较SIRS阴性组有显著升高(P<0.05)。结论:SAP病人存在凝血和纤溶系统异常,其对评估急性胰腺炎病情变化及预后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1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另选30例老年普通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是否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将重症肺炎患者分为MODS组及非MODS组,并根据转归将重症肺炎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别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及血小板计数(PLT)。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重症肺炎组PT、APTT及TT明显延长,PLT及FIB降低,D-D则明显升高。MODS组PT、APTT及TT较非MODS组明显延长,PLT及FIB低于非MODS组,D-D高于非MODS组;与生存组相比,死亡组PT、APTT及TT明显延长,PLT及FIB降低,D-D则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存在凝血功能紊乱,监测凝血功能有助于评估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病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不同病情老年冠心病患者凝血功能特点,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各参数与常规凝血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3例老年冠心病患者TEG和常规凝血功能检测结果,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53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8例。比较各组凝血功能指标的差异性,并进一步分析TEG参数与常规凝血功能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各组TEG参数凝血反应时间(R值)、凝血块形成时间(K值)、血凝块形成速率(α角)、血凝块形成后最大振幅(MA值)、血凝块力学强度(G值)和凝血综合指数(C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0.001)。各组R值:SAP组UAP组AMI组,CI值:SAP组UAP组AM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AMI组K值明显低于SAP组和UAP组,AMI组α角明显高于SAP组和UAP组,AMI组MA值、G值均明显高于S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0.001)。各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及血小板计数(PL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各组凝血酶原时间(P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AMI组和UAP组APTT明显低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FIB、D-D和PLT均明显高于S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TT明显低于UAP组,UAP组TT明显高于S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MI组高凝图形出现的比例明显高于SAP组及U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EG参数R值与PT、INR、D-D及PLT呈负相关(均P0.05);K值与INR、FIB、D-D、PLT呈负相关,与TT呈正相关;α角与TT呈负相关,与PT、INR、FIB、D-D、PLT呈正相关;MA值与G值与FIB、PLT呈正相关,与TT呈负相关;CI与FIB、D-D、PLT呈正相关,与TT呈负相关。结论 AMI和UAP患者,特别是AMI患者存在高凝状态,血栓形成具有更高风险。老年冠心病患者TEG参数与常规凝血功能指标存在一定相关性,TEG可以有效评估冠心病患者的病情,用于监测其凝血功能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进一步了解结直肠癌患者部分凝血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132例(结直肠癌组),其中有转移的患者为A组(32例),无转移患者为B组(100例);另选取结直肠息肉患者89例(结直肠息肉组).采用CA7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各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结果 结直肠癌组患者血浆PT、TT、FIB、D-D水平较结直肠息肉组有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转移患者与无转移或侵犯患者的TT、FIB、D-D明显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转移患者与无转移患者的PT、APTT比较有增高倾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血浆FIB与D-D水平增高,提示患者体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而PT及TT时间延长提示结直肠癌患者可能有出血倾向,表明凝血功能异常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哮喘患者凝血功能与哮喘病程之间的关系。方法将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213例患者按照病程长短分为3组,分别对其PT、INR、FIB、APTT、TT进行比较。结果小于1年组与1-9年组比较PT、INR、TT,小于1年组与10年以上组比较PT、INR、FIB、APTT、TT,1-9年组与10年以上组比较FIB、APTT之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哮喘患者的血栓前状态随着其病程进展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心肺复苏(CPR)后目标温度管理患者早期凝血功能监测对神经系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40例CPR后自主循环恢复(ROSC)并行目标温度管理的患者,根据ROSC后3个月大脑功能评分(CPC)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CPC 1~3分,18例),预后不良组(CPC 4~5分,22例)。比较2组患者ROSC后24 h(T1)、48 h(T2)、72 h(T3)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结果:T1、T2、T3时间点2组患者PT、APTT、TT、FIB、D-D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预后良好组T1时间点与T2时间点PT、APTT、TT、FIB、D-D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2时间点与T3时间点PT、APTT、TT、FIB、D-D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预后不良组T1时间点与T2时间点PT、APTT、TT、FIB、D-D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2时间点与T3时间点PT、APTT、TT、FIB、D-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凝血功能对CPR后目标温度管理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预后具有评估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心肺复苏(CPR)后目标温度管理患者早期凝血功能监测对神经系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40例CPR后自主循环恢复(ROSC)并行目标温度管理的患者,根据ROSC后3个月大脑功能评分(CPC)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CPC 1~3分,18例),预后不良组(CPC 4~5分,22例)。比较2组患者ROSC后24 h(T1)、48 h(T2)、72 h(T3)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结果:T1、T2、T3时间点2组患者PT、APTT、TT、FIB、D-D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预后良好组T1时间点与T2时间点PT、APTT、TT、FIB、D-D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2时间点与T3时间点PT、APTT、TT、FIB、D-D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预后不良组T1时间点与T2时间点PT、APTT、TT、FIB、D-D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2时间点与T3时间点PT、APTT、TT、FIB、D-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凝血功能对CPR后目标温度管理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预后具有评估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凝血指标随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肝硬化组(50例)和对照组(40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结果肝硬化组凝血指标与对照组比较,PT、APTT、TT均明显延长,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FIB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失代偿组PT、APTT、TT及FIB与代偿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凝血指标可以客观准确的评价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能够发现早期肝病造成的凝血机制障碍,对肝硬化出血患者的抢救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急性胰腺炎血浆凝血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浆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01年1月~2003年6月,福建省立医院128例住院AP患者资料。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指数(INR)、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浓度(FIB)。结果 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的PT、APTT、INR和FIB与轻症急性胰腺炎组(MAP)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组与无MODS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合并胆源性病变组和非胆源性AP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出现器官功能衰竭患者中有肝功能衰竭与无肝功能衰竭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MAP组PT、APTT、FIB值和Ranson积分之间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但SAP组和MODS组PT、APTT、FIB值和Ranson积分之间均存在直线相关关系(P〈0.01)。结论 AP患者血浆凝血功能障碍可提示与患者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中采用自体血液回收输注后对婴幼儿血液成分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8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使用血液回收机,将术中及体外循环机器余血全部回收处理,并于术后6小时内回输至患儿体内。对照组不使用血液回收机,术中及体外循环机器余血弃用。收集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重,术中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前、术后15min、24h、第5天的血色素(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术前、术后15min、24h、72h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术后24h引流量,围术期异体血使用率、围术期红细胞使用量、术后凝血酶原复合物(PCC)使用率。结果: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重、术中体外循环时间及主动脉阻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前Hb、Hct、PLT、PT、INR、APTT、FIB、TT、D-D、FD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各时点两组患儿术后15minPT、INR、APTT、TT、D-D、FDP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后不同时点PT、INR、APTT、FIB 、TT、D-D、FDP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后15min的Hb、Hct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后24h、术后第5天的Hb、Hct、PLT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库血使用率与库血使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后24h引流量和PCC使用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心脏体外循环手术后使用自体血液回收在不同时点的凝血功能指标与不使用自体血液回收相比较无明显差异。使用自体血液回收可明显减少异体血使用率和使用量,且不增加并发症,可在小儿心脏手术中积极应用。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患者凝血机制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浆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水平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变化,探讨其在冠心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冠心病患者96例(冠心病组),非冠心病患者25例(对照组),冠心病组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3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33例)和稳定性心绞痛组(30例)。冠心病患者又按Gensini积分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2例。分析各组TF、TFPT、INR和APTT的变化。结果冠心病组患者TF、TFPI、TF/TFPI高于对照组,INR、APTT低于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TF、TFPI、TF/TFPI显著高于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及稳定性心绞痛组患者,INR、APTT明显低于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及稳定性心绞痛组患者。C组患者TF、TF/TFPI明显高于B组和A组,INR、APTT低于B组和A组患者;INR与TF/TFPI呈负相关(r=-0.302,P=0.003),INR与APTT呈正相关(r=0.349,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TF、TFPI、TF/TFPI、INR、APTT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病情的严重程度,其中TF/TFPI能反映冠心病患者的凝血状态,对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分层和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背景:血栓栓塞是溃疡性结肠炎(UC)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了解活动期UC凝血状态,可为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目的:分析UC活动期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探讨其与疾病活动性和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2年11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收治的UC患者162例。检测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凝血酶原时间(胛)、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r)、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r丌)、D-二聚体(D-D)、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评估患者临床活动性指数(CAI)和Baron内镜下评分。比较PLT、MPV、PT、APTT、FIB、Tr、D-D在UC不同疾病活动性和不同严重程度间的差异,分析UC活动期PLT、MPV、PT、FIB、D-D与ESR、CRP、CAI、Baron评分的相关性。结果:UC活动期组与缓解期组、正常对照组的PLT、MPV、FIB、D-D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度UC间D-D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UC活动期患者PLT和D-D与ESR、CAI、Baron评分呈正相关,MPV与ESR、Baron评分呈负相关,PT和D-D与CRP呈正相关,FIB与ESR、CRP、Baron评分呈正相关(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UC活动期患者MPV与Baron评分呈负相关,FIB与ESR和CRP呈正相关,D-D与ESR和CRP呈正相关(P〈0.05)。结论:PLT、MPV、PT、FIB、D-D可作为评价UC活动性的指标,D-D可作为评价UC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前白蛋白(PAB)及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预后的评估意义。方法:收集6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组,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7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2组血清ACE2、PAB、PAF水平、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估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的变化。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ACE2、PAB及PAF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患者血清ACE2、PAB水平在第1、3、7d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PAF水平、APACHEⅡ评分在第1、3、7d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死亡患者血清ACE2、PAB水平显著低于存活患者,PAF水平、APACHEⅡ评分显著高于存活患者(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ACE2、PAB与APACHEⅡ之间呈负相关(P均<0.05),血清PAF与APACHEⅡ之间呈正相关(P<0.05);ACE2联合PAB检测曲线下面积(AUC)为0.988,95%CI为0.975~0.997,与AVE2、PAB单独检测比较,AUC更大(Z=3.12、2.025、1.964,P均<0.05),且联合检测特异性、灵敏度均更高。结论:血清ACE2、PAB及PAF的表达与APACHEⅡ评分密切相关,对SAP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相关预后因素.方法 2013年6月-2020年6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呼吸科治疗的155例NSCLC患者,分为手术组(n=47)和非手术组(n=108).比较2组的临床特征,随访观察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中位无进展生存(PFS)及生存率,分析影响NSCLC预后...  相似文献   

18.
屈莉红  李杨  王介非 《肝脏》2014,(9):653-655
目的:探讨血必净对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早期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56例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早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7例,采用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29例,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7天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以及血小板计数(PLT)。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PT、APTT、FIB、D-D和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后第3、7天PLT和FIB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APTT均上升,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第3天PLT和FIB均下降,PT、APTT均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第7天PLT、FIB、PT、APTT均恢复至治疗前水平,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治疗组PLT和FIB升高,PT、APTT缩短,D-D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可改善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早期患者的凝血功能,减少DIC和MOD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检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及26例对照组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功能,分析两者对患者临床病情程度的影响及其相关性。结果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小板计数及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和对照组(P〈0.05),凝血酶原时间明显低于缓解期患者和对照组(P〈0.05)。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小板计数及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中、轻度患者(P〈0.05),凝血酶原时间明显低于中、轻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P〈0.05)。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小板计数与凝血酶原时间变化存负相关,与纤维蛋白原存在正相关。结论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功能检测对判断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性及其严重程度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对疑似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的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怀疑为急性VTE的普通住院患者752例,按是否确诊VTE分为VTE组103例,非VTE组649例。比较2组静脉血细胞指标红细胞计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