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皮是我国常用的传统中药,笔者通过查阅历代本草专著及相关研究文献资料、比较历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及各地方炮制规范,对陈皮炮制历史沿革、现代炮制规范、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行了梳理,发现陈皮的历代炮制方法以净制、切制和炒制为主;历版《中国药典》中收录的陈皮炮制方法均为净制、切制;现代各地方炮制规范中主要有炒、蒸、制炭等炮制方法。陈皮主要成分为挥发油和黄酮类化合物,经炮制后挥发油总量普遍降低,挥发性及黄酮类成分种类及含量发生了不同变化,这可能是造成陈皮炮制前后药效差异的主要原因。目前关于陈皮炮制工艺的优化主要集中在蒸制、醋制及烘烤。关于陈皮的药理作用研究主要集中在生品降血脂、止咳平喘化痰及抑制肺纤维化等方面,比较陈皮炮制前后药效变化的研究较少,尚需深入阐释陈皮炮制前后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以规范其炮制方法、建立专属性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2.
挥发油广泛分布于中药材中,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抗肿瘤、促透皮吸收、镇痛等多种药理活性。近年来,有关含挥发油类中药的研究日益增加,现今在临床医疗、保健、日用产品的开发等方面均已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中药挥发油溶解性差、易挥发,性质不稳定。品种、采收季节、提取方法、炮制工艺、贮存条件等因素均会影响挥发油的成分与含量,进而直接影响其疗效、安全性和质量稳定性,因此控制挥发油含量显得尤为必要。现行2015年版《中国药典》在含挥发油类中药的质量控制方面做了许多规定,但却普遍未对挥发油的含量进行限度要求。鉴于中药挥发油良好的生物活性及质量标准尚不完善,本研究以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为数据来源,通过文献研究与药典描述确定含挥发油类中药的种类;结合中药学知识,对196种含挥发油类中药的功能与主治、来源进行分类统计,辨析易混淆品种;综合分析挥发油的质量影响因素,总结其含量测定方法,为开发利用含挥发油类中药提供参考,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含挥发油类中药的质量标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佛手作为传统中药材,常蒸制后入药,降低辛燥之性,以充分发挥其药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笔者拟对佛手的炮制历史沿革、现代炮制规范记载、性味归经、功效、炮制及服用方法、炮制工艺、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质量分析等相关研究进行梳理。整理后发现历代佛手的炮制方法主要有焙干、蒸露、陈用、炒制、盐渍和蒸制,现代蒸制主要在广东和四川应用较多。历代对佛手性味归经、功效的描述基本与现代描述一致,其味辛、苦、酸,性温,归肝、脾、胃、肺经,具有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燥湿化痰的功效。佛手含有挥发油、黄酮及其苷类、香豆素类及柠檬苦素类等化合物,近几年常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UPLC-MS)等进行化学成分解析;佛手具有止咳化痰平喘、抗炎、抗菌、抗氧化等活性,炮制后其挥发性成分及非挥发性成分、药理作用均产生一定的变化。但目前关于佛手炮制的研究尚不够深入,有必要进一步分析佛手蒸制降燥的物质基础,探究其燥性药效物质、去燥存效、燥-效量化相关性,以阐明其炮制机制,为后续佛手的炮制研究、资源开发及综合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胡静  付志博  桑情妮  张敏  章弘扬  胡坪 《中草药》2019,50(7):1555-1561
目的分析和比较辛夷全花蕾、辛夷仁和辛夷外苞片中挥发性成分的差异,为经典名方中以辛夷仁入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测定辛夷和辛夷仁中的挥发性成分,采用谱库检索结合保留指数定性对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全花蕾、辛夷仁和辛夷外苞片中挥发油平均含量分别为1.70%、6.79%和0.45%,采用GC-MS共分别鉴定出87、82、85种化合物,主要为萜烯烃类和醇类化合物。以GC-MS数据结合PCA可以很好地区分辛夷的不同部位和不同产地。结论辛夷仁所含挥发性成分种类与辛夷一致,但含量远高于辛夷全花蕾,经典名方以辛夷仁入药具有科学性。  相似文献   

5.
枳实作为我国传统中药,历代有多种炮制方法,通过查阅历代本草专著及近20年来枳实炮制相关研究文献,比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及各地饮片炮制规范,对枳实历代炮制方法沿革、现代炮制工艺及炮制过程中成分变化研究、炮制品质量控制和药理作用研究进行综述。历代枳实炮制方法包括净制、切制、清炒(炒黄、炒炭)、固体辅料炒(麸炒、土炒、面炒)、炙制(酒炙、醋炙、姜炙、蜜炙)、烧、蒸、焙、熬、泔浸制、醋制膏等20余种;现代药典和地方炮制规范基本沿用枳实的传统炮制方法,以净制、切制、麸炒为主。枳实炮制工艺研究主要集中于麸炒、软化切制、水炙,枳实经炮制后,挥发油含量下降,成分种类也发生变化,橙皮苷、柚皮苷、辛弗林等成分含量也有下降。枳实炮制品质量控制研究,现主要采用TLC、HPLC法对单个或多个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枳实炮制品药理作用研究主要集中于升高血压、对子宫和胃肠道平滑肌作用及黄酮类成分体内转运吸收等方面。今后需进一步阐明枳实炮制前后的物质基础、作用机制,规范其炮制方法,建立专属性质量标准,为后续枳实的炮制研究、资源开发及综合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近5年中药炮制研究进展:中药炮制研究相对比较重视实验研究,其中以方法工艺研究和炮制化学研究为其主要方向,其次为炮制药理研究,而质量标准、炮制与复方研究等还十分薄弱,文献研究存在低水平重复,理论探讨不够深入等情况。作者认为目前研究中主要问题有:综合性深入研究不足,缺乏中医药理论指导,从复方角度研究中药炮制十分薄弱,不能全面揭示炮制意义;历史沿革及炮制理论研究不够等。炮制文献研究应在搞清古人炮制意图的基础上再结合现代研究结果提出新见解;炮制化学研究应重视多种成分分析与鉴别;炮制药理研究应结合中药作用的整体性与系统性,并加强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等方面的研究以阐明炮制原理;炮制工艺研究以全面系统研究传统方法与新工艺研究相结合相比较;质量标准研究中强调多指标成分的含量范围。  相似文献   

7.
煨制法炮制的中药品种不多 ,特别是近年来发表的研究文章更是鲜见。常用煨制法炮制的药物有肉豆蔻、诃子、木香、葛根等。现代只对肉豆蔻、诃子、木香等单味药作了初步的实验研究。1 研究概况肉豆蔻主要含挥发油和脂肪油 ,以及鞣质、树脂等成分。挥发油中含有毒物质肉豆蔻醚( Myristicin)、丁香酚、异丁香酚及多种萜烯类化合物。现代对肉豆蔻的炮制研究主要是以挥发油和脂肪油为成分指标 ,以对体外兔肠的影响和止泻作用为药理指标进行实验比较 ,其结果并不一致。北京中医学院[1] 报道 ,肉豆蔻经煨制后挥发油较生品减少约 2 0 % ,且其颜色…  相似文献   

8.
感冒药YL2000水煎剂中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感冒药YL2000水煎剂中挥发性成分,并考察其中含挥发油的羌活、独活、黄芩、黄连4味中药配伍后对各单味中药挥发油成分的影响。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YL2000水煎剂的挥发性化学成分,气相色谱-质谱法分离并分析鉴定其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并与文献中报道的各单味中药挥发油成分进行比较。结果:从挥发油中分离出146种化合物,初步鉴定了其中39个化合物,其挥发性成分总量占色谱峰总面积的85.66%。大部分单味中药中挥发油含量较高的成分在YL2000共煎液中未能检测到,多数成分存在于共煎液挥发油中而在单味药挥发油中无任何相关文献报道。结论:YL2000组成中药配伍对挥发油成分的变化提示,在煎煮过程中发生了增溶作用,可能存在一定的化学反应以及挥发性的成分蒸发了,导致部分成分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9.
炮制对生姜及其不同炮制品中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生姜,干姜,炮姜,姜炭的挥发油含量及化学组成,以明晰炮制对姜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方法:水蒸气蒸馏法对不同姜样品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GC和GC-MS法对挥发油化学组成进行分析,阐明姜炮制前后的挥发性成分变化.结果:不同姜样品挥发油含量:生姜(扣除水分后)>干姜>炮姜>姜炭;不同样品的气相色谱图比较表明,生姜在炮制过程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没有明显变化,只是成分比例关系的变化,其中生姜中低沸点成分较干姜、炮姜、姜炭多;大量成分莰烯、β-水芹烯、α-姜黄烯、α-反式-β-香柠檬烯和倍半水芹烯在生姜及其不同炮制品均存在.结论:与生姜相比,炮制降低了挥发性成分的含量,尤其是低沸点成分的含量;但是,不同姜炮制品在挥发油成分上具有一致性,有利于建立统一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0.
近五年中药炮制学研究进展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近5年中药炮制研究进展:中药炮制研究相对比较重视实验研究,其中以方法工艺研究和炮制化学研究为其主要方向,其次为炮制药理研究,而质量标准、炮制与复方研究等还十分薄弱,文献研究存在低水平重复,理论探讨不够深入等情况。作者认为目前研究中主要问题有:综合性深入研究不足,缺乏中医药理论指导,从复方角度研究中药炮制十分薄弱,不能全面揭示炮制意义;历史沿革及炮制理论研究不够等。炮制文献研究应在搞清古人炮制意图的基础上再结合现代研究结果提出新见解;炮制化学研究应重视多种成分分析与鉴别;炮制药理研究应结合中药作用的整体性与系统性,并加强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等方面的研究以阐明炮制原理;炮制工艺研究以全面系统研究传统方法与新工艺研究相结合相比较;质量标准研究中强调多指标成分的含量范围。  相似文献   

11.
炮制对中药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桑育黎  郝延军  袁汀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1):2314-2316
中药炮制成饮片后其化学成分、理化性质发生改变,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该文对中药中常见的化学成分生物碱、苷类、挥发油、多糖、有机酸、鞣质、蛋白质、氨基酸、无机成分及微量元素受炮制影响的研究情况加以汇总,并作分析和阐释,进而探讨中药炮制的真正意义,同时为制定合理的炮制工艺和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按照传统炮制中药饮片的要求,笔者对枳壳,荆芥,苍术等3种中药进行炮制,并测定其炮制前后挥发油的含量,对苍术挥发油成分做气相色谱分析,并对含有挥发油中药饮片的加工炮制方法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辨状论质法结合熵权法,分析辛夷外观性状与内在质量的相关性,为辛夷的等级划分提供依 据。方法测定21 批辛夷药材挥发油含量、木兰脂素含量、花蕾长度、直径、单个去梗质量、枝梗质量占 比、脆碎度,并分析辛夷内在成分指标与外观性状指标的相关性;同时采用熵权法对内在成分指标进行综合评 分,分析综合评分与外观性状的相关性。结果挥发油含量与花蕾长度、单个去梗质量、直径呈非常显著正相 关(P<0.01),木兰脂素含量与外观指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综合评分与花蕾长度、单个去梗质量、直径 呈非常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该研究证实了传统等级依据花蕾长度划分理念的科学性,同时发现挥发 油含量及内在成分综合评分指标与单个去梗质量、直径呈非常显著正相关,即个大、饱满、质重者优,丰富了 辛夷规格等级的划分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中药辛夷质量标准研究——比色法测定辛夷中总黄酮的含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琪  李洪玲 《中草药》2003,34(5):424-425
挥发油是中药辛夷中主要有效成分之一 ,并且也一直作为辛夷生药的质量控制指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 0 0 0年版又把木兰脂素作为辛夷生药的另一质量控制指标 ,但一些成药和制剂对辛夷的成分一直没有可靠的质量控制指标。辛夷除了含挥发油、木脂素外 ,还有黄酮类、生物碱及萜类成分[1] 。现代药理实验表明[2 ] ,辛夷的醇提物具明显的抑菌、扩张血管、降血压及对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起抑制作用等药理活性 ,而仅以挥发油或木脂素作为质量控制指标 ,不够全面 ,因此有必要通过多指标综合分析该类药材的质量。为此我们建立了比色法测定辛夷…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揭示明党参加工炮制过程中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化学动态变化,考察油中原有组分的比例有无改变,是否有新组分的产生或原有组分的消失,以探讨明党参的加工炮制机理。方法: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系统对观党参加工炮制前、加工炮制过程中的各部分挥发油及加工炮制后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含量进行研究。结果:初步鉴定了34种成分。其中,从明党参鲜品挥发油中分离鉴定出29种成分,占总油量的97.873%,其主成分CSY(暂定名,其分离及结构研究另文报道)的含量为70.946%;从明党参鲜品去外皮根据发油中分离鉴定出24种成分,占总油量的93.452%,其主成分CSY的含量为75.909%。从明党参鲜品外皮挥发油中分离鉴定出19种成分,占总油量的96.878%,其主成分CSY的含量为70.977%;从明党参炮制品挥发油中分离鉴定出11种成分,占总油量的88.839%,其主成分CSY的含量为67.234%。结论:加工炮制后挥发油含量减少,质量发生变化,致敏活性成分——CSY的含量由鲜品中的0.0497降至0.0134%,减少了73%。此正是明党参加工炮制后无致敏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药炮制方法对临床应用疗效的分析。方法:选择本院选用中药治疗的68例患者,服用炮制后含生物碱类药物、含苷类药物、含鞣质类药物及含挥发油类药物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炮制后的中药效果良好,其中含生物碱类药物组有效率为94.73%,含苷类药物组有效率为100.00%,含挥发油类药物有效率为92.31%,含鞣质类药物有效率为90.91%,炮制后药物的毒性均有降低趋势。结论:中药炮制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按照中医辨证施治和用药要求将中药材加工,不同的炮制方法对中药的药方及临床效果影响很大,炮制后可以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增强药物的临床疗效,因此,加强炮制工艺,可以提高中药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中药炮制的主要目的是增强疗效和抑制毒性 ,本文仅就中药炮制如何影响有效成分及增强其药理作用进行分析 ,供临床参考。1 含挥发油成分的中药炮制挥发油是大部分药材中的主要化学成分 ,易在空气中挥发而不留油迹。如果实类药材陈皮、佛手、枳实 ;根类药材当归、川芎、白芷 ;全草类药材薄荷、藿香等。对此类药材在炮制过程中常以多润少泡、阴干防曝晒为处理原则 ,以防止挥发油损失 ,并多生用。另外 ,为减少挥发油的含量 ,更好地发挥其他有效成分的作用时 ,则多采用酒制、醋制等炮制方法。如乳香为治疗气滞血瘀所致疼痛的常用中药 ,具有行气…  相似文献   

18.
加热炮制对陈皮饮片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清英 《中成药》1994,16(6):22-23
以药典方法和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方法对陈皮饮片加工炮制,并测定各炮制品的挥发性成分,橙皮甙含量。结果表明,加热蒸制法对陈皮挥发油和橙皮甙含量均有损失,建议以传统方法炮制陈皮。  相似文献   

19.
<正> 当归除用生品外,还多以制品人中药复方,炮制方法有20余种。当今常用的有酒、土、炙炭等品种。当归经炮制后挥发性成分大部分散失。药理实验表明其水溶物与脂溶部分有相似的生物活性。去挥发油的水提液经药理实验证明有显著的“补血”作用。为了有助于对当归炮制机理的研究,我们测定了生品及三种炮制品饮片、煎液中的10种无机元素。  相似文献   

20.
麻黄蜜炙前后挥发性化学成分的气相-质谱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麻黄蜜炙前后挥发性化学成分的变化。方法:采用传统的水蒸气蒸馏法与现代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SFE)技术提取麻黄及其蜜炙品中的挥发油,并应用气质联用技术分析两种提取方法提取的挥发性化学成分。结果:两种提取方法提取的挥发性成分明显不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多为低沸点成分,而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的挥发油高沸点成分较多;蜜炙前后挥发性成分也有明显差异。结论:水蒸气蒸馏法与超临界CO2萃取两种方法相结合才能全面地反映挥发性成分的组成;蜜炙后低沸点成分变化较大,为研究古人炮制意图提供了一个新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