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冯艳萍 《中国卫生产业》2014,(2):166+168-166,168
目的探讨急诊绿色通道抢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开通急诊绿色通道后救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80例作为研究组,选择开通急诊绿色通道前救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1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急诊救治方法进行急救。研究组采取急诊绿色通道方法进行急救。结果研究组患者通过急诊绿色通道救治后,手术率为2.2%、病死率为2.22%、复发出血率为1.67%,均低于对照组的5.71%、7.14%、6.19%(P〈0.05);研究组输血量(321±34.8)mL、住院时间(5.7±2.4)d、住院费用(3541.52±589.20)元,也均少于对照组的(451±41.6)mL、(7.5±3.8)d、(4785.42±1542.10)元(P〈0.05)。结论急诊绿色通道的应用可以有效保证患者的治疗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为提高救治能力积累经验。方法 将天津市东丽医院急诊科2020年2—12月收治的49例急诊胸痛患者纳入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护理;将2021年1—12月收治的49例急诊胸痛患者纳入观察组,给予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两组患者急诊救治时间、抢救成功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分诊评估、心电监测、急诊停留、急救及开始治疗时间均较对照组用时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7.96%,高于对照组的87.76%;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16%,低于对照组的24.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缩短急诊科急救时间,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对抢救成功率产生积极影响,值得在急诊科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3.
《rrjk》2017,(16)
目的 :探析颅脑外伤患者应用急诊绿色通道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急诊2016年2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88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即参照组(n=44)、研究组(n=44)。参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急诊救治,研究组患者建立急诊绿色通道予以救治,对两组患者救治时间与临床疗效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者院前急救时间、急诊抢救时间、辅助检查时间、受伤至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颅脑外伤患者救治中建立急诊绿色通道,可明显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与普及。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将急诊护理流程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到2019年2月到我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则采取急诊护理流程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救治时间、神经功能损伤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研究组接诊到确诊时间、确诊到救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急诊理护理流程可有效缩短救治时间,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良好,使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提升,可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风险管理在急诊剖宫产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资料随机选自我院2013年1月~2014年2月急诊剖宫产患者96例,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则给予护理风险管理,并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护理综合评分及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均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护患纠纷发生率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在急诊剖宫产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中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诊绿色通道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将我院10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为采用常规急救模式,观察组为采用绿色通道快速救治,比较两组的抢救效果。结果观察组急诊室停留时间平均(16.0±3.5)min、特殊检查时间平均(17.9±2.6)min、急诊至手术室时间平均(7.2±1.1)min、入院至手术时间平均(41.7±8.9)min,对照组急诊室停留时间平均(23.0±5.1)min、特殊检查时间平均(25.9±3.1)min、急诊至手术室时间平均(8.3±1.8)min、入院至手术时间平均(56.9.7±11.0)min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41例(82%)救治成功,4例(8%)发生并发症,对照组30例(60%)救治成功,对照组13例(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救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实施急诊绿色通道可显著提高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风险管理在急诊剖宫产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资料随机选自我院2013年1月~2014年2月急诊剖宫产患者96例,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则给予护理风险管理,并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护理综合评分及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均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护患纠纷发生率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在急诊剖宫产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中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急诊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抢救中采用急诊绿色通道的临床应用效果情况,为急诊救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1月急诊收治的102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两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急诊常规抢救治疗,观察组应用急诊绿色通道抢救治疗,观察两组抢救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不良结局发生情况,并统计两组输血量、止血时间及住院时间和费用情况比较分析.结果:经抢救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在治疗后不良结局和转归方面具有优势,P<0.05.观察组抢救中输血量、止血时间及住院时间和费用情况也较对照组效果佳,效果突出,P<0.05.结论:急诊对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抢救治疗中采用急诊绿色通道临床救治效果优于常规抢救治疗,且减少抢救中输血量,缩短止血时间等,有效改善预后,效果确实,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县级医院建立緑色通道对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救治的临床意义;分析其可行性及重要性.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收治的急性心脑血管病人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通道诊疗,观察组采用绿色通道诊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就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绿色通道诊疗的观察组,在短时间内使患者得到救治,患者治疗期间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绿色通道对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救治,明显缩短了诊治时间、降低转运过程中的意外发生率,提高了临床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并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急诊创伤患者应用绿色通道联合精细化管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100例急诊创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采取绿色通道管理模式联合精细化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急诊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住院时间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急诊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抢救成功率和护理满意率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绿色通道联合精细化护理在急诊创伤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有助于缩短急救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急救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练捷震 《现代养生》2022,(14):1169-1171
目的 探讨优化手术室急诊绿色通道护理管理对急诊抢救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20年5月-2022年1月医院收治的80例急诊抢救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优化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室急诊抢救护理。优化组采用优化手术室急诊绿色通道护理。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抢救情况、气血指标、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家属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开展急诊绿色通道优化护理管理后,优化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抢救过程中各项工作所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pH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化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急诊抢救患者进行护理时,通过优化绿色通道护理,能够有效缩短各项护理工作所需时间,患者生命体征数据更为理想,抢救成功概率更高,并具有更好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rrjk》2017,(14)
目的:观察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急诊收治的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研究组患者实施急诊护理流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的抢救时间、致死率、致残率、抢救成功率以及治疗前后CSS评分和NIHSS评分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抢救时间、致死率以及致残率均明显降低,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CSS评分和NIHSS评分得到显著的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流程可以显著的减少急性脑梗患者的抢救时间,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预后,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突发严重心律失常患者的急诊救治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的突发严重心律失常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在急诊救治同时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急诊救治同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救治护理后的抢救效果和并发症情况,采用SPSS20.0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抢救时间为(15.3±2.1)min,对照组为(30.4±4.7)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593,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93.8%,对照组6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χ~2=7.819,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2.0%,对照组4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χ~2=6.488,P0.05)。结论急救结合综合护理干预对突发严重心律失常患者的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程序化急诊护理路径应用于儿科急诊护理中的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急诊科2020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1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就诊先后顺序将患儿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儿科急诊护理干预。研究组患儿采用程序化急诊护理路径干预。比较2组患儿急诊就诊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2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1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家属护理总满意度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程序化急诊护理路径在儿科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降低患儿急诊就诊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分级分区护理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抢救成功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11月我院收治的110例ACI患者,按照入组时间分为对照组(常规急诊护理)与观察组(分级分区护理)。比较两组的救治用时、抢救成功率、神经功能及不良事件。结果 观察组救治用时短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 <0.05)。护理后,两组的NIHSS评分低于护理前(P <0.05);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NIH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分级分区护理可缩短ACI患者救治用时,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采用预见性标识护理方案对急诊颅脑损伤患者抢救时间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诊颅脑损伤患者57例作为研究对象,分研究组(29例)、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研究组采用预见性标识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救治时间,分析比较两组预后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救治中各流程所花费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NDF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颅脑损伤患者采用预见性标识护理方案,可有效缩短患者抢救时间,提高临床预后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对抢救时间、抢救效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2015年2月-2019年2月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0例,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后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抢救护理方案,观察组给予急诊护理路径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效率、抢救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分诊、心电图、静脉采血、静脉用药、急救总时间,住院时间、病死率、心肌梗死复发率、卧床时间、住院费用各项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91%,低于对照组的27.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行急诊护理路径,能够减少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效果,减少患者PCI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探讨规范化急救中心通道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9年2月—2021年3月河南省某医院收治的12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分为规范组(2019年2月—2020年8月)和常规组(2020年9月—2021年3月),每组63例。常规组患者予以常规急救流程护理,规范组患者予以规范化急救中心通道护理。比较2组患者急诊球囊扩张时间、停留时间、分诊评估时间、住院时间。比较2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比较2组患者转运中、入院时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 Ⅱ)评分。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规范组患者急诊球囊扩张时间、停留时间、分诊评估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运中,2组患者APACHE 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2组患者APACHE Ⅱ评分均高于转运中,而规范组患者APACHE Ⅱ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规范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6.83%,高于常规组的79.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规范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20%,低于常规组的4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规范化急救中心通道应用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可改善救治情况,提高抢救效果,降低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东莞市石碣医院收治的60例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有效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治疗费用,提高护理质量,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护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于胸痛中心急救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镇江市急救中心2017年8月至2021年8月接诊的94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0例,女性44例;年龄42~81岁,平均(60.37±4.31)岁。根据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急救流程,研究组患者接受基于胸痛中心基础上的急救流程,比较两组患者急救各环节时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 结果研究组患者急救各环节时间较对照组更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38%比23.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93.62%比78.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基于胸痛中心急救流程可有效缩短急救过程中各环节时间,最大限度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患者满意度高,对提高AMI患者救治效果、改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