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急性脑梗死与D-二聚体水平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用挪威耐科明公司生产的NycoCard ReaderⅡ多功能全定量金标检测仪以固相免疫双抗体夹心法对急性脑梗死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进行血浆D-D测定。结果:观察组D-D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P〈0.01);观察组D-D水平与梗死体积、病程演变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血浆D-D水平可作为判断急性脑梗死体积大小、病程演变的一种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
耿洁 《检验医学》2011,26(1):8-8,11
最近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是心脑血管硬化、动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危险因子,与脑卒中、冠心病等发生、发展有重要关系。高水平Hcy对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影响是复杂的,最终造成的结果是促进血栓形成倾向。  相似文献   

3.
最近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是心脑血管硬化、动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危险因子,与脑卒中、冠心病等发生、发展有重要关系[1,2]。高水平Hcy对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影响是复杂的,最终造成的结果是促进血栓形成倾向。纤维蛋白原(FIB)浓度增高可致  相似文献   

4.
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指标监测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指标的变化对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指导临床用药及对脑梗死疾病治疗过程的监测和患者预后的判断。方法采用法国STGA0全自动血凝仪对脑梗死患者的凝血谱进行监测,凝血4项采用磁殊法;D-D二聚体应用免疫比浊法检测。结果脑梗死组与正常组相比PT、Fib、D-D明显增高(P<0.01);APTT、TT无明显差异(P>0.05)。其中IYD二聚体增高最明显,而且D-D二聚体明显升高的患者预后大多有后遗症。结论监测脑梗死患者凝血谱的变化有利于对患者病情的评估和指导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并对患者的预后评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TCD诊断颅内脑动脉狭窄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TCD诊断颅内脑动脉狭窄的临床意义和诊断的可靠性。资料和方法:选用浙江大学附一院1140例行TCD检查且颞窗良好的患者,同时记录高血压和糖尿病等一般情况,利用SPSS9.0统计学软件包建立数据库并计算高血压(HT)、糖尿病(DM)、同患两种疾病(MIX)和不患这两种疾病(Nor)的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发生频率,X2或Fisher检验HT、DM和MIX与Nor患者狭窄频率的差异,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脑动脉狭窄与相关因素的关系。其中10例在TCD检查后3天内行MRA或/和DSA检查,比较TCD和MRA/DSA的一致性。结果:TCD诊断HT、DM、MIX和Nor患者MCA狭窄的频率分别为9.3%、8.9%、20.4%和1.8%(其余血管从略);HT、DM和MIX远较Nor患者有更高的MCA狭窄频率(X2=30.8,P<0.05、P=0.007、P=0.000);HT和DM是引起MCA狭窄的独立高危因素。对于MCA,TCD检查与MRA/DSA的检查结果一致性良好。结论TCD技术对颅内脑动脉狭窄的诊断是可靠的。TCD检查发现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引起颅内脑动脉狭窄的独立高危因素,引起较高的脑动脉狭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血浆大内皮素1与 D‐二聚体联合检测对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再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3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 AIS 患者为研究对象,出院后对其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出院后再出血的发生情况,分析影响 AIS 患者再出血的因素,探讨血浆大内皮素1与 D‐二聚体联合检测对再出血的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65岁、合并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血脂异常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出血的发生率较高,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年龄≥65岁、发生再出血、合并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和血脂异常的患者大内皮素和 D‐二聚体水平较高( P <0.05);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大内皮素1和 D‐二聚体高水平是患者发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大内皮素1与 D‐二聚体预测 AIS 再出血的灵敏度为46.56%,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77.48%和58.56%。【结论】血浆大内皮素1与 D‐二聚体与 AIS 患者再出血密切相关,对疾病的预测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联合检测血清β2-微球蛋白(β_2-MG)、胆碱酯酶(CHE)、交联纤维蛋白降解物D-D水平在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秦皇岛市第一医院100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另选该院治疗的其他脑病患者和同期体检健康者各100例分别为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检测三组的血清脂肪因子血清β_2-MG、CHE、D-D水平,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三者单独及联合检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β_2-MG、D-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CHE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同严重程度患者血清β_2-MG、CHE、D-D水平差异显著(P0.05)。血清β_2-MG、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D-D为急性脑梗死的预后独立危险因素,CHE为急性脑梗死预后良好的保护因素。血清β_2-MG、CHE、D-D单项检测诊断急性脑梗死的特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_2-MG+CHE+D-D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显著高于β_2-MG+CHE及DD+CH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β_2-MG+CHE+D-D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32,显著高于β_2-MG+CHE联合检测的0.792和D-D+CHE联合检测的0.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β_2-MG、CHE、D-D水平对于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抗凝血酶Ⅲ(ATⅢ)、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在急性脑梗死诊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3年12月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人员8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人员的血浆ATⅢ、FDP、D-D。结果观察组ATⅢ活性(78.45±16.47)%低对照组(99.83±19.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浆D—D和FD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急性脑梗患者存在血浆ATⅢ、D-D、FDP水平的异常,及早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和病情判断,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血浆D-二聚体是纤溶酶水解交联纤维蛋白形成的特异性降解产物,检测血浆D-二聚体含量对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肿瘤、肺部感染、糖尿病肾病、冠心病等疾病的诊断、疗效判定和预后估计方面有重要意义,综述如下。1 D-二聚体的形成 机体发生凝血时,凝血酶作用于纤维蛋白,使其转变为交联纤维蛋白,同时纤溶系统被激活,降解交联纤维蛋白形成各种fdp碎片。由于r链的交联,便产生了包含r链相连的2个D片段,即形成D-二聚体碎片。D-二聚体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中的最小片段,是血栓已被溶解的直接证据。D-二聚体水平的升高,标志机体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双重激活,是继发性纤溶亢进的敏感和特异指标。FDP的敏感性高,D-二聚体的特异性强,二者配合,可提高对DIC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定量快速检测D-二聚体含量在肺栓塞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经螺旋CT、MRI或肺动脉造影等确诊的26例肺栓塞患者以及25例健康人(对照组)的血浆D-二聚体定量快速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结果急性PE患者肺栓塞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肺栓塞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显著升高,敏感性为92%,阴性预测值为100%,D-二聚体快速定量检测可作为诊断肺栓塞的首选筛选试验,可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1.
沈育桦  阮琼艳  杨祺 《医学临床研究》2021,38(2):240-242,245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0(MMP-10)、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的影响.[方法]本院收治的10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法舒地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检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血浆脑钠肽(BNP)、肌钙蛋白I(cTnI)及D‐二聚体(D‐dimer)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急性肺栓塞患者64例,根据患者病情分为大面积肺栓塞组( n =27)和非大面积肺栓塞组( n =37),对两组患者血浆cTnI、BNP及D‐dimer水平进行测定,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各指标水平的变化及右心功能和病死率。【结果】大面积肺栓塞组BN P、血浆cTnI水平明显高于非大面积肺栓塞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两组D‐dimer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大面积肺栓塞组的右心功能不全者和病死率均高于非大面积肺栓塞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检测BNP、cTnI及D‐dimer水平对APE患者临床诊断、临床决策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外伤性脑梗死发病机理,寻找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有效方法,探讨改善预后的有效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0年10月本科诊治的25例外伤性脑梗死病例的Il盏床资料,25例中手术治疗16例,其中单纯外减压术ll例(包括扩大骨窗减压术2例),同时行内外减压术5例。非手术治疗9例,对其影像学资料,诊治过程和效果进行分析,并根据GOS评分判定疗效。【结果】本组25例中恢复良好12例,中残6例,重残4例,死亡3例,无植物状态生存(PVS)。【结论】外伤性脑梗死发生机制复杂,有针对性的动态影像学检查能帮助早期确诊;而合理的早期治疗可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AB)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194例AMI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同期于本院行常规体检无心血管疾病的58例健康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以及观察组内不同程度血管病变患者血清PAB水平,并分析血清PAB水平与AMI冠脉病变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入院时PAB水平明显降低,GRACE评分明显提高,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同程度血管的病变的PAB水平单支组>双支组>三支组,而GRACE评分为单支组<双支组<三支组,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发生心血管事件136例,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相比其入院时PAB水平较高,GRACE评分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PAB水平与AMI病变程度(r=-0.202,P<0.05)、GRACE危险评分(r=-0.236,P<0.05)以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均呈负相关(r=-0.211,P<0.05).[结论]AMI患者血清PAB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及其预后均具有相关性,可作为早期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脂蛋白(a)[LP(a)]、白细胞介素‐6(IL‐6)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60岁以上急性脑梗死患者97例(观察组),根据患者病情分为轻型、中型、重型三组,根据梗死面积分为大梗死、小梗死、腔隙性梗死;另外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对照组),检测各组患者血清CRP、LP(a)、IL‐6水平并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CRP、LP(a)、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者病情越重,其血清CRP、LP(a)、IL‐6水平越高,且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脑梗死病灶越大,其血清CRP、LP(a)、IL‐6水平越高,且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血清CRP、LP(a)、IL‐6水平与老年急性脑梗死面积、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分析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无创颅内压(ICP)监测对治疗创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PADBS)的临床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长沙市解放军第163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9例PADBS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于伤后2~24 h内在ICU病房予以无创颅内压监护仪(MICP-1A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无创颅内压检测分析仪)进行监护.根据患者入院时无创ICP值分为轻、中、重度颅内高压三种类型, 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头颅CT及无创颅内压监测值予以对症治疗,比较不同类型患者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预后情况.[结果]本组病例预后良好率为43.5% (30/69),预后不良率56.5% (39/69),病死率31.8%(22/69).轻度颅内高压患者预后良好率为90.1% (10/11), 中度颅内高压预后良好率为65.22% (15/23),重度颅内高压预后良好率为14.29% (5/35), 轻度颅内高压患者预后良好率显著高于中、重度颅内高压预后良好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度颅内高压患者死亡所占比例显著高于轻、中度颅内高压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根据持续无创ICP监测结果给予对症治疗,对创伤性急性大脑弥漫性脑肿胀的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联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的 Rankin量表(mRS)评分对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CI)患者病情评估及与其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12月本科室收治的首次诊断为ACI患者100例,选取同期体检中心相应年龄段的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根据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3组:NIHSS<7 分为轻度组,NIHSS 7~15分为中度组,NIHSS>15分为重度组,检测患者入院 24 h及健康体检者血清IL-18水平,比较ACI 患者与健康体检者血清IL-18水平差异;分析轻、中、重度组患者入院24 h血清IL-18水平变化情况;比较ACI患者入院24 h血清IL-18水平与 Alberta 卒中早期急性卒中分级CT(ASPECT)评分及NIHSS 评分的相关性;并对所有患者在发病第90 d和第180 d进行随访,采用改良的 Rankin(mRS)评分判断其神经功能受损结局,分析入院24 h血清IL-18水平与其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100例ACI患者入院24 h血清IL-18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中、轻度组IL-18分别为(526.36±26.82)、(439.24±26.45)、(385±34.26)ng/L,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IL-18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CI患者24 h血清IL-18水平与入院时ASPECT评分及NIHSS 评分呈正相关;单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ASPECT评分、NIHSS 评分、IL-18水平为ACI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曲线(ROC)下面积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18对ACI患者功能转归的预测价值与NIHSS及ASPE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CI患者急性期血清IL-18水平均显著升高,其24 h血清IL-18水平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及预后呈显著正相关,血清IL-18水平对ACI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湖南地区孕晚期女性血浆D-二聚体的参考区间.[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做产前检查的678例单胎晚孕孕妇、418例双胎/多胎晚孕孕妇为研究对象,以同期208例健康非孕妇女为对照,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使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其D-二聚体浓度.[结果]晚孕孕妇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非孕妇女(P<0.05),且双胎/多胎组显著高于同期单胎组(P<0.05).孕晚期女性血浆D-二聚体(D-二聚体单位,DDU)的参考区间:单胎组:28~35周,<3.64μg/mL;36~39周:<6.12μg/mL;40~41周,<6.84μg/mL;双胎/多胎组:28~31周,<6.26μg/mL;32~35周,<7.13μg/mL;36~39周,<8.00μg/mL.[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了湖南省孕晚期妇女免疫比浊法血浆D-二聚体参考区间,适宜全省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9.
王清平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12):1880-1881
【目的】评价肌钙蛋白Ⅰ(cTnⅠ)定性检测在急诊科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32例因急性胸痛疑诊为AMI的患者,于就诊即刻行cTnⅠ定性检测,由确诊为心肌梗死和非心肌梗死患者的测定结果计算出cTnⅠ检测对诊断心肌梗死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并按病人胸痛发作至入院就诊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胸痛发作6h内,cTnⅠ定性检测的灵敏度为40.2%,特异性为97.5%,其灵敏度显著低于胸痛发作6h后(P〈0.01)。【结论]cTnⅠ定性检测的阳性结果可为急性胸痛患者诊断AMI提供较为准确的诊断信息,但其阴性结果对排除心肌梗死的价值不大,尤其在胸痛发作6h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