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河南省某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对艾滋病(AIDS)知识的知晓率、获得知识途径和其希望获得相关知识的途径,以及他们对待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态度;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对待婚前性行为的态度.为学校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某医学院1-3年级在校大学生中,抽得药学和检验两个专业的学生368人,进行现场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来源主要是网络、电视电台、报纸杂志、录像、学校、老师同学等.大多数学生对AIDS的3条主要传播途径和一般日常生活接触是否传播艾滋病知晓率较高(>90%),而对于一些易混淆的问题如蚊虫叮咬是否传播的知晓率却只有36%.对待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普遍存在歧视态度.[结论]医学院在校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和较为正确的态度,今后仍应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对艾滋病(AIDS)知识的知晓率和其希望获得相关知识的途径,了解他们对待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态度,以及他们对待婚前性行为的态度,为学校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某医学院一至三年级在校大学生中,抽查普通本科和民办普通本科两个批次的学生1 875人,进行现场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大多数学生对AIDS的三条主要传播途径是否传播艾滋病知晓率较高(〉90%),而对于一些易混淆的问题如蚊虫叮咬是否传播的知晓率只有35%;对待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同情但避而远之者高达45.6%;对待婚前性行为的态度以及发生性行为的情况男女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该校在校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和较为正确的态度,但随着性解放观念的发展,今后在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的同时应特别加强开展正确性健康教育,要教授学生正确使用避孕套的方法,教会学生保护自己与他人,关爱自身的健康,做到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后期进行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对成都市52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艾滋病知识及相关问题的问卷调查。结果对性交传播、母婴传播、输血或使用血制品传播、共用注射器传播等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分别是89.7%、88.4%、64.9%和98.4%。56.4%的学生对我国面临艾滋病的严重挑战持赞成态度;对婚前性行为持无所谓态度的占64.7%,对多个性伴侣持反对态度的占74.6%,对同性恋持反对态度的占89.0%。学生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电视广播。大部分学生对有关防治性病和艾滋病的基本知识以及性知识有较高的需求。结论在大学生中有效地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意义重大,应常抓不懈。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情况及获得知识的相关途径,为有针对性地在大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辽宁省锦州市某高校一、二、三年级共8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现场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艾滋病知识的知晓情况,获得艾滋病知识的相关途径,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性行为史及安全套使用情况。结果大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78.76%,其中男生知晓率为76.09%,女生知晓率为82.35%,女生知晓率高于男生(P<0.05),一、二、三年级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71.48%、81.35%、83.95%,知晓率呈随年级增加趋势(P<0.05);大多数学生对艾滋病3大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知识知晓率较高,均>90%,对蚊虫叮咬是否传播艾滋病等非传播途径知识了解较少;64.02%的学生对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存在歧视;7.39%的学生发生过性行为,第一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比例为39.29%,每次均使用安全套占40.91%,14.29%学生发生过商业性行为。结论在校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不高、且年级性别差异明显,应加强艾滋病及安全性行为的宣传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减少高危行为。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现状,便于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武汉某职业技术学校在校学生进行了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638份,大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率较高,知晓率平均为90.00%,对蚊虫叮咬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的知晓率仅占45.37%;对共用牙刷和共用刮胡刀两危险行为的知晓率较低;对艾滋病病毒基本知识和国家相关政策了解较少;50.00%以上的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持赞同或无所谓的态度;互联网和书籍是大学生获取艾滋病知识的最主要途径。结论应注重大学生艾滋病防治宣传的全面性和针对性,进一步发挥学校教育在大学生预防艾滋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社会性别视角看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男女大学生关于艾滋病的知识、态度及婚前性行为相关认知现状的差异,在社会}生别视角下分析造成这些差异的可能原因,为有效开展大学生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成都市某重点高校一年级和二年级64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男女生对艾滋病的基本知识知晓率都比较高,但对专业知识的知晓率较低;部分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存在误解。[结论]男女大学生对于有关艾滋病知识的掌握和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大学阶段,艾滋病健康教育必须把性别因素考虑进去,加强性知识、性道德、科学人生观、婚恋观教育,对大学生的性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有效的提高男女生关于艾滋病的知识水平并促进其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及行为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男女大学生关于艾滋病的知识、态度及婚前性行为相关认知现状的差异,在社会性别视角下分析造成差异的可能原因,为有效开展大学生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成都市某重点高校一年级至三年级79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男女生对艾滋病的基本知识知晓率都比较高,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10,P﹥0.05);部分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存在误解,男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6.822、9.542、10.68、8.792,P﹤0.05),男生知晓率高于女生;调查对象中有53.2%的男生和56%的女生表示同情艾滋病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性别间差异无计学意义(2χ=6.314,P﹥0.05);男生对婚前性行为持反对态度的占19.7%,持赞同或无所谓态度的占80.3%;女生分别占6.3%、93.7%,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62.457,P﹤0.01)。[结论]男女大学生在艾滋病预防知识以及婚前性行为及其认知现状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必须考虑性别差异,并与性健康教育相结合,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对大学生的性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有效的同时提高男女生的艾滋病知识水平并促进其态度行为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防艾工程实施后广西大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现状,探索适合在校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模式。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南宁市10所高校的96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艾滋病基本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78.67%,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知晓率较高,而对非传播途径的正答率较低。46.58%的学生对艾滋病人表示同情,43.58%的学生愿意提供帮助。同意婚前性行为、多个性伴侣、婚外情、商业性行为、性交时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为28.6%,8.5%,8.5%,5.7%,9.3%,86.0%。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的主要来源是电视、广播、杂志和网络。59.52%的学生认为目前学校对艾滋病教育力度不够。结论高校艾滋病防治宣教措施存在不足,需加强对大学生艾滋病及性知识的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9.
掌握河南省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及相关行为,为制定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抽取10所院校一至三年级的大学生4 570名,通过问卷调查了解艾滋病知识、态度及相关行为.结果 大学生艾滋病防治基本知识知晓率为84.7%,不同专业、年级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8.20,34.28,P值均<0.01).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知晓率为94.7%,非传播途径知晓率为61.8%.47.3%的学生对HIV携带者和艾滋病人存在歧视.80.9%的大学生知道安全套能有效避免HIV传播,64.4%的学生第一次性行为未使用安全套,每次均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12.6%;0.12%的学生曾经尝试吸毒.艾滋病防治知识获得途径主要是健康讲座(29.1%)、宣传栏(19.9%)和网络/电视(19.6%).结论 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低,获取途径少,存在艾滋病歧视和相关行为不良.学校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减少艾滋病传播危险行为.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解老区延安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个人行为,以便探索如何在老区大学生中更有效地普及艾滋病健康教育。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延安大学一~三年级809名大学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大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知晓率较高,但对于一些日常生活接触是否会传播艾滋病回答正确率较低,对目前艾滋病的严峻现状了解不充分,对婚前性行为和同性恋的态度较为宽容。结论在大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和性教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健康教育前后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的状况调查,评价干预措施效果,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对某高校不同年级、专业在校学生1 131人,在健康教育综合措施前后进行相同问卷调查。比较干预前后大学生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态度和行为,评价干预措施效果。结果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由健康教育干预前的16.3%(124/763)提高到干预后70.9%(261/368);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由干预前32.4%(36/111)上升至干预后58.6%(17/29);"输血途径传播"方式,干预前后的回答正确率均较高(87.0%和90.2%);艾滋病非传播途径中的"蚊子叮咬"、"共同进餐"方式是否能传播HIV,知晓率由干预前11.9%、11.0%上升至干预后的55.2%和74.5%;干预前后反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47.7%和5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对待艾滋病的态度上干预后均有所改善;有12.4%(140/1 131)的学生发生过性行为;男男同性性行为发生率8.6%(39/456);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途径主要是电视广播(57.7%)和网络(67.8%);89.4%的学生希望获得相关知识,88.6%学生认为学校有必要开设相关课程。结论三明市此高校在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水平仍较低,应加强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制定更有针对性干预措施,提高大学生的艾滋病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12.
了解新疆地区大学生性行为与性观念和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关系,为新形势下大学生性教育和艾滋病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新疆5所高校4个年级共2 182名在校大学生,使用自制问卷进行匿名调查.结果 新疆地区大学生性行为报告率为21.9%(477名);9.6%(209名)的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持认可态度,37.8%(824名)的大学生表示在发生性行为前会了解对方的性历史.发生与未发生过性行为的大学生艾滋病知识得分分别为(6.41±2.92)和(8.82±2.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58,P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艾滋病认知及相关行为情况,为大学生健康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5年10月—2016年5月,对辽宁省大连市某语言类学校发放问卷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与性行为的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校大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情况较好,平均知晓率为86.5%,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知晓情况有待加强,平均知晓率为52.65%。55.2%的人介意同艾滋病患者有身体接触。大学生性行为存在安全隐患,如安全套使用率低,无固定性伴侣等。结论在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了解不全面,危险行为普遍存在,在校大学生的艾滋病防治工作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注重艾滋病预防技能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广西大学生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广西在校大学生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为开展性病/艾滋病宣传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被试,对抽取的2015名大学生进行匿名自填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大学生中,8.73%有过性行为,其中34.96%存在多性伴关系,最近1次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为31.47%;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率较高,均超过95%;对于非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有一定了解,57.82%的人认为艾滋病对每一个人和家庭都存在威胁。结论应采取多种形式加强艾滋病非传播途径和性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南通大学在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程度、态度及行为现状,为制定适合大学生特点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南通大学62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知晓率为87.87%,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数以上的学生对于公开艾滋病患者的身份和与艾滋病患者相处持谨慎态度,92.37%的学生认为学校应该加强艾滋病教育。性行为发生率为18.44%,而在性行为中,同性性行为的发生率高达17.24%。性行为危险因素分析显示,男生、非医学专业、看过黄色图文或电影、注射过违禁品、赞成在校发生性行为、对安装安全套自动售套机无所谓的学生性行为的发生率较高。结论在校大学生的艾滋病防治工作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倡导安全性行为应是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大一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等相关情况,为开展高校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安吉县某高校420名大一学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接受艾滋病、性病干预及HIV抗体检测情况。结果回收有效问卷400份,问卷有效率95.20%。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为86.25%,"患性病会增加感染艾滋病风险"知晓率为49.75%,"丙型肝炎病毒可通过血液途径传播"知晓率为52.50%,"本省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为异性和同性性接触传播"知晓率为78.25%,"本省艾滋病疫情有向普通人群蔓延的趋势,学生、老年人群HIV感染率不断上升"知晓率为65.75%,"本省每个县(市、区)均设有、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点"知晓率为73.75%,"国家对艾滋病病人实施免费抗病毒治疗"知晓率为48.75%。检测过HIV抗体28人,占7.00%,愿意接受HIV抗体检测320人,占80.00%。同意婚前性行为226人,占56.50%,其中男生67.44%,高于女生的43.78%(P0.05)。同意大学生在校结婚204人,占51.00%,发生过性行为23人,占5.80%,其中39.10%每次均使用安全套。第一次发生性行为年龄最小为14岁,最大为20岁。结论大一学生艾滋病知识水平有待提高,应在大学生中推广开展HIV抗体检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德州市普通高校一年级学生艾滋病(AIDS)知识及性行为态度认知现况,为制定大学生AIDS宣传教育工作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年12月,选择德州学院大一400名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351人,AIDS相关知识知晓率为90.60%。其中男生为89.84%,女生为91.03%(P>0.05);医学系为93.42%,其他系为88.44%(P>0.05)。获得AIDS相关知识途径是电视的占75.21%,是网络的占72.93%,是报刊书籍的占50.14%;希望获得AIDS相关知识途径是网络的占54.99%,是电视的占46.72%,是课堂的占42.74%。351人中,对婚前性行为持反对态度的占46.72%,对婚外性行为持反对态度的占88.60%。结论德州学院一年级学生AIDS相关知识知晓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大学生艾滋病KAP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艾滋病KAP(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为探索性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河池学院1-3年级少数民族1 014名大学生进行匿名自填问卷调查。结果对艾滋病的3大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79.84%;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82.29%;预防知识的知晓率为77.44%;有95.17%的学生认为对艾滋病病人值得同情;7.50%的学生有过性行为,但其中只有26.32%的学生在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88.63%的学生希望通过学校获得系统的相关艾滋病知识。结论少数民族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相对欠缺,健康教育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辽宁省沈阳市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现状,为今后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模式和方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105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等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对艾滋病3种传播途径掌握较好,对经性传播知晓率为91.98%,经血液传播知晓率为92.77%,经母婴传播知晓率为80.79%。对日常生活接触等非传播途径认知模糊。艾滋病知识平均得分为12.59±2.79分(满分20分)。年级和母亲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学生艾滋病知识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学生对艾滋病及H IV感染者所持态度平均得分为33.01±3.90分(满分50分)。年级、学院、来源、父亲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学生对艾滋病所持态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获取艾滋病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电视广播、杂志和互联网,利用讲座途径的最少。结论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掌握不全面,对艾滋病和H IV感染者存在恐惧和歧视心理,需要通过开展课外教育等宣教方式,对来自于农村和低年级的学生进行重点宣教。  相似文献   

20.
曹文芹  文晓丽  戴长青 《中国校医》2015,(3):180-181,183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性传播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和对婚前性行为的观念。为今后开展高校性健康教育课程提供依据。方法对我校2012年及2013年选修健康教育课的大学生在考试测试中采用选择题和简答题的形式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对性病传播途径及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高,均在99%以上。对婚前性行为持反对态度41.8%高于持赞同态度23.8%,但持赞同态度的有逐年上升趋势,2013年31.6%高于2012年16.0%。对婚前性行为的看法中比例最高的是贞洁对女性很重要28.8%。发生婚前性行为最担心的问题是被传染性疾病(37.6%)。结论大学生的性观念正在发生变化,性健康教育应综合运用性道德、性法律、性生理、性心理等学科知识,尤其应结合计划生育开展避孕、生育及性疾病防治等方面的相关医学知识教育,培养大学生树立健康性观念,提高性病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