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中医的临床辨治模式主要有辨证论治、辨病论治、辨症论治、微观辨证、偏方治疗、意会治病等6种。这些模式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临床上不能机械地分割、彼此孤立,应把它们融合起来,做到辨证和辨病相结合、整体和局部相结合、宏观和微观相结合、"正方"和偏方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知常达变,充分发挥医者的主观能动性,突破思维定势,不断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医教育的成败取决于对院校教育的改革和完善,而保证学生中医思维模式的建立是中医教育的首要任务。中医临床思维能力是中医在诊断疾病与施治过程中的核心能力,是中医人才不可或缺的专业技能。因此,对中医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的培养是中医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在中医思维培养方面,许多专家也进行了大量地研究。《中医临床思维》一书中对中医临床思维的特征与特点、思维方式的分类作了全面的论述,并且列举了从古至今40位名中医对中医思维的贡献,并对中医人才思维的培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医思维模式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方法:从中医思维模式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背景、中医思维模式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方法、中医思维模式在教学管理中应用的训练措施、中医思维模式在教学管理应用中的特色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中医思维模式在教学管理应用可以使教学具有中医特色和人文特色。结论:中医思维模式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可以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可以使中医思维模式走出医学的局限,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中,这对于发展发扬中医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考核评价在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发挥着导向和指挥棒作用,而现行考核评价体系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考试形式相对单一、实践教学环节评价模式不够完善、考核评价后反馈不够等3个方面。针对现行问题,以中医思维培养为导向对考核评价模式改革进行探讨,提出课程体系评价应推行综合病例考核模式,促进课程体系整合和优化,实践环节评价应借鉴课程体系评价模式,促进实践环节质量提升,注重考核评价的同时应完善反馈机制,促进教学闭环夯实,通过改革考核评价模式,以达到助力中医药人才培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高等中医药院校的学科专业设置由中医药学拓展到非中医学学科领域,非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如何突出中医特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中医思维模式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解决复杂性科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健全人格的培育都有积极作用,对培育突出中医特色的新型开放型人才有重要意义;中医思维模式可以通过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加强中医理论教育、形成良好的中医思维氛围、鼓励学生学习中医专业的技能等途径来进行培养,以提高学生社会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中医思维模式是中医从业人员最重要的素质,是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关键,也是中医教育的重要目的。学生通过基础课程的学习,对中医理论有了初步认识,如何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于中医儿科,并通过《中医儿科学》的学习继续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模式,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点考虑。1阴阳五行与中医儿科1.1纯阳之体,稚阴稚阳阴阳理论是中医理论的基石,深入理解阴阳理论,有助于  相似文献   

7.
中医经典中蕴含中医临床诊疗的思维方法,最主要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2个要素。中医骨伤科作为中医学重要学科门类,在研究骨关节及周围筋肉损伤与疾病的过程中应用中医思维可形成独特辨证论治思维模式。但是,目前中医骨伤教学过程中,由于受课程构架、师资队伍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中医骨伤专业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中医思维弱化,运用中医辨证论治能力不足等问题,使中医骨伤专业逐渐失去了其特色。因此,此文以紧密结合中医思维模式的中医骨病教学内容为切入点,系统探讨中医骨伤教学中,通过加强中医经典学习、教材与课程建设、师承教育及临床带教等多途径、多形式培养学生中医思维,对培养中医骨伤思维模式,促进中医骨伤科学传承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医临床思维模式培养在胃肠科规范培训中的作用。方法:以2019年医院胃肠科未实施中医临床思维模式指导下的临床规范化护理培训时状况,作为实施前。以2020年医院胃肠科实施中医临床思维模式指导下的临床规范化护理培训时状况,作为实施后。从实施前后参与胃肠科临床规范化护理培训的护理人员中分别抽取17名,进行研究。观察实施前后的中医护理质量考核评分、临床培训质量考核量表评分、中医临床思维能力评分、临床规范化护理培训满意度评分。结果:实施后中护理人员的中医护理质量考核评分、临床培训质量考核量表评分、中医临床思维能力评分、临床规范化护理培训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中医临床思维模式指导下的临床规范化护理培训用于胃肠科,在提升胃肠科临床规范化护理培训水平中的作用显著,在提高临床培训质量,帮助胃肠科护理人员更好地掌握中医特色护理知识、护理操作技能、提高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和培训满意度方面,显示出更大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科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思维的发展史".科学发展的一个先决条件,就是总结前人的思维规律,并与之发生有机的衔接.我们研究探讨张仲景医学创造的思维规律,总结张仲景模式,认为在中医现代化的研究、探索阶段,仍有不可低估的借鉴价值,传统的中医学习、研究方法,仍是我们继承学习中医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中医文化指导下综合诊疗思维模式在康复科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20—2021年,在2021年1月起在康复科开展医疗管理整改活动,在中医文化指导下,实施综合诊疗思维模式管理,成立管理小组,组织全科医护人员开展关于中医文化指导下综合诊疗思维模式的学习,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案,推动中医文化在康复科的开展,强调在诊疗活动中应用中医文化指导下的综合诊疗思维模式,分别统计两年康复科的管理质量和康复科医护人员的管理能力,并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比较两年患者对康复科诊疗服务的满意度评价。结果:2021年康复科的基础诊疗、康复干预、延续医疗、营养干预评分均显著高于2020年(P<0.05);2021年康复科医护人员的临床思维、中医诊疗、安全管理、医患沟通、科研创新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2020年(P<0.05);2021年康复科患者对诊疗服务的整体满意度显著高于2020年(P<0.05)。结论:中医文化指导下综合诊疗思维模式十分契合康复科的临床工作内容,能够提高康复科整体的医疗服务管理质量,也提高了康复科医护人员的管理能力,改善了患者对康复科诊疗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气一元论"是以气作为宇宙万物之本原的一种古代哲学思想,是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的要素之一。在"气一元论"思想体系中,气是哲学、医学乃至整个民族传统文化最基本、最独特、最高的范畴,是中医理论与中国古代哲学的本质结合点,是中医理论体系整体观、功能观、运动观特点形成的哲学基础,以此产生了整体思维、取象思维、变易思维等思维方式,促进了中医理论的建构,对中医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基于医案解析的带教模式在内分泌科中医临床思维培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内分泌科从2022年开始在临床构建试行基于医案解析的带教模式,将2021年1—8月的20名医务人员设为实施前,将2022年1—8月的20名医务人员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医务人员知识掌握度、中医诊疗服务能力和中医思维能力提升情况及医务人员对带教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后医务人员中医药理论知识和中医诊疗技能掌握度考核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医务人员中医诊疗服务能力和中医思维能力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医务人员对本次带教总满意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基于医案解析的带教模式应用于内分泌科临床带教培训中效果显著,能有效提升医务人员中医相关知识掌握度,提高其中医诊疗服务能力和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学生带教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3.
《中医杂志》2011,52(16):1440
周仲瑛,男,1928年10月出生,江苏如东县人,教授、主任医师。1941-1946年随父周筱斋教授学习中医;1947年于上海中国医学院中医师进修班毕业;1948年在父亲诊所襄诊;1949-1955年自己开业行医;1955-1956年于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学习;1956-1983年在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  相似文献   

14.
中医学在救治急危重症方面具有独到优势,但国内中医院校对于有关急危重症的中医临床思维培养重视程度不够,流于纸上谈兵。笔者根据自身教学研究实践,提出“师承教育+Mini-CEX”中医急危重症临床思维培养模式。该模式可以充分发挥教师“榜样力量”,使学生在可靠的社会分享过程中,树立专业自信,获取急危重症救治经验,通过即时开展“以案明理,以理明案”完成中医临床思维培养;与此同时,引入Mini-CEX并将其中医化,有助于优化中医思维训练与考核,促进教学相长,从而形成中医危急重症临床思维教学-实践-即时性评价-补救性教学-再实践-再评价的训练与考核循环往复、有机结合的完整闭环,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中医杂志》2012,53(18):1620
钟玉池,字水荣,祖籍广东省花县,1887年生,1983年病逝,享年96岁.自学与家传为其立业之本.钟老幼年在故乡进读6年私塾.青年时代随祖父钟炳乾、父钟仁珊学习中医.1918年阖家从乡间迁往广州市,于西华路267号开设"钟玉池医馆".1958年加入荔卫"医联",就职于金花卫生院,任中医师.任职期间,先后担任广州市荔湾区一至四届政协委员,1976年被省政府授予"广东省名老中医"称号.  相似文献   

16.
《中医杂志》2011,52(10):900
李聪甫,1905年生,湖北省黄梅县人。中医研究员。幼承母训,立志学医,13岁学习中医药,后从师于石椿山先生。1925年始独立开业行医,长于内、妇、儿科。业医60余年,悉心研究中医理论在临床中的应用规律,学验俱丰。有专著《麻疹专论》《中医生理学之研究》《脾胃论注释》《李聪甫医论》《李聪甫医案》等书出版;合撰出版的《金元四大医家学术思想之研究》一书,为中医界深入研究金元四大医学流  相似文献   

17.
《中医杂志》2011,52(6):540
严二陵(1901—1981),江苏省吴县人。1916年从林衡甫先生学习中医。1921年在上海南市王家码头开业,精于岐黄之术,熟悉各家学说,前来求诊者常门庭若市。1923年上海温病盛行,严二陵用轻可去实之法,救治了很多危难重症病人,从此名声大振,与当时名医石筱山、顾小岩齐名,同为上海南市"三鼎"。严二陵出身贫寒,同情贫病,凡贫者求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