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曹会  薛小霞 《现代保健》2010,(30):133-134
目的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8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18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平扫肿块均呈等、低、高低混杂密度影,17例显示有脂肪密度影,3例显示有高密度出血灶。增强扫描皮质期肿块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低于正常肾实质,脂肪、坏死囊变、出血区无强化,分泌期肿块持续强化。结论CT能显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肿块内的脂肪成份,增强扫描能了解肿块的强化方式,对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盆滑膜肉瘤的CT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例骨盆滑膜肉瘤患者临床资料及CT表现特点。结果本组资料患者首诊时平均年龄37岁,男多于女(男7例,女4例);9例病灶位于临近骨骼的软组织深部;病灶在CT上均呈不规则软组织肿块,1例密度均匀,10例密度不均,8例有实性间隔及囊变;11例病灶只有1例病灶出现骨质破坏,1例病灶内见少许钙化。结论骨盆滑膜肉瘤病灶较大(〉5cm),多呈不规则肿块,位置深,跨关节生长,I临近关节及骨骼但骨质病变相对较轻。在CT多表现为密度不均软组织肿块,分隔、囊变常见,增强多呈显著不均匀强化,但仍然缺乏特异性,特别是较小的病灶密度常均匀,难以同良性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中胚层肾瘤(CMN)的CT表现与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CMN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CT征象和病理特征。结果 8例均为单侧发病,呈膨胀性生长,与肾脏边界欠清晰;8例肿块均呈囊实性,密度混杂,内见坏死及囊变;4例见斑片状出血灶。增强扫描8例肿块均呈不均匀强化,内见囊性不强化区,6例瘤体内见迂曲、强化血管影,8例肿块均可见延迟强化及肿瘤周边环形强化。8例均未见钙化灶及淋巴结转移。结论 发生于小儿的CMN具有特定的影像学征象,总结其影像表现并与病理对照,有助于本病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嗜铬细胞瘤CT和MRI的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嗜铬细胞瘤32例(共35个病灶),回顾性分析其CT、MRI征象。结果起源于肾上腺髓质27例(双侧3例),异位5例。嗜铬细胞瘤的CT表现为肿块较大、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强化明显,可伴有囊变、坏死或出血。MRI信号特征:信号不均匀,T1WI多为低信号,T2WI为特征性高信号,强化明显。结论嗜铬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各具有一定特征,结合临床及生化检查,能对其做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横纹肌肉瘤的CT特征.方法:对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横纹肌肉瘤的起源、大小、组织学类型和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横纹肌肉瘤位于头颈部2例,均表现为境界清楚的软组织肿块,密度均匀,平扫低于肌肉组织,强化幅度高于肌肉组织但低于血管,邻近骨质未见溶骨性破坏;四肢躯干6例,轻到中度强化,均匀强化2例,“斑马纹状”强化3例,邻近骨质破坏不明显;腹盆腔4例,3例表现为不均匀强化的等或稍低密度较大肿块,内见坏死,邻近组织受侵犯,其中1例可见小条形钙化、2例邻近骨质破坏、1例位于肠系膜者密度均匀并呈不均匀条形强化;泌尿生殖系5例,其中1例表现为多个结节状软组织肿块、1例表现为膀胱内肿块.结论:小儿横纹肌肉瘤发生部位、年龄不同,有着一定的CT特征表现,这有助其早期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胸腔巨大脂肪肉瘤的CT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胸腔内巨大脂肪肉瘤的CT表现特点。5例患者术前均接受CT平扫,其中2例接受CT增强扫描。结果 5例胸腔内巨大脂肪肉瘤,CT扫描均表现为巨大软组织肿块,密度不均匀,其内含脂肪低密度影,邻近肺组织受压;4例邻近胸膜增厚粘连;3例心脏纵隔受压移位;2例增强扫描均呈实性部分轻度强化,脂肪部分无强化。结论 胸腔内巨大脂肪肉瘤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平扫为密度不均匀的巨大软组织肿块,其内可见含脂肪的低密度影。邻近器官和组织表现为受压推移或侵犯。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轻度均匀强化,脂肪部分不强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的CT表现,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RAMLCT表现,并与临床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20例RAML呈边界清楚的类圆形肿块,3例呈不规则形,边界欠清,病灶均向肾外突出。18例表现为实性肿块,1例为囊实性,1例伴有钙化,3例伴有出血,CT片上瘤内均未见脂肪性低密度。CT平扫14例呈略高密度,4例等密度,1例低密度,4例密度欠均匀。增强扫描19例表现为均匀强化,4例不均匀强化,17例表现为延迟性强化,6例表现为一过性明显强化。结论:乏脂肪RAML多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实性肿块,病灶呈外生性生长,CT观察其形态、密度及强化方式等影像学表现并结合临床,有助于提高该病定性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胃肠间质瘤(GIS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7年1月-2010年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GIST患者的MSCT表现。结果:26例GIST患者全部为单发性,其中发生于胃部为12例、小肠10例、结肠2例、大网膜及肠系膜各1例,合并肝脏转移2例。良性肿块边缘光滑,密度均匀,明显均匀增强。恶性肿块体积较大,形态不规则,常见分叶;实质密度不均匀,中心常见坏死、囊变或出血。增强后肿块实性部分强化,静脉期持续强化,坏死囊变区无明显强化。GIST的免疫组化CD117和CD34表达特异性较高。结论:MSCT对GIST有特征性表现,其应用价值逐渐被临床认可;同时GIST的定性最终需依赖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肠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加深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例小肠间质瘤的CT影像特点。结果单发者16例,多发者1例。其中良性4例,CT表现多为直径小于5 cm的类圆形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均匀性强化;恶性13例,CT表现多为直径大于5 cm的不规则状肿块,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匀,常出现坏死、囊变,增强扫描不均匀性强化。结论小肠间质瘤在CT影像上具有一定的特点。CT检查对小肠间质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状腺疾病的CT表现,提高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01月01日至2013年10月05日手术病理资料齐全的甲状腺疾病的CT表现。结果123例患者中:单纯结节性甲状腺肿71例,其中合并钙化30例,囊变及出血各11例,伴甲亢5例,伴慢性淋巴结炎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CT主要征象为病灶常多发,形态规则且边界清楚,无淋巴结肿大及周围组织受侵,肿瘤可合并钙化,囊变/出血。密度可均匀或不均匀。增强后病灶轻度至中度强化,瘤内坏死囊变区域无强化。弥漫性甲状腺肿20例,其CT征像为甲状腺弥漫性肿大,密度均匀,形态规则,边界清,无淋巴结肿大及周围组织受侵。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腺瘤25例,具有结节性甲状腺肿及腺瘤的CT表现。单纯腺瘤42例,其CT征像为病灶一般小于2cm低密度结节,增强扫描轻度-中度强化,强化程度低于正常甲状腺组织,较少合并出血、钙化或囊变。甲状腺癌22例,其CT征像为甲状腺内不规则占位,边界不清,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可伴坏死,出血或钙化,多伴有淋巴结转移和周围器官侵犯。结论 CT对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意义,掌握其主要CT征象有助于甲状腺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A case of duodenal leiomyosarcoma with large central necrosis was reported. Tumor was 15 X 10 X 10 cm in size. Ultrasonography showed a cystic tumor with thick wall in the right upper abdomen. CT scan revealed a gas formation in the central cystic cavity of the tumor. The gas formation was probably caused by bacterial infection. The diagnosis was confirmed histologically.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MSCT影像特征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s)病理危险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GISTs患者的MSCT表现,分析肿瘤的发病年龄、部位、肿瘤最大径、形态、生长方式、囊变坏死、有无钙化、瘤周脂肪间隙、强化方式、瘤周或瘤内血管、强化峰值所在期、有无转移以及Ki-67增殖指数与病理危险程度分级之间关系。结果 120例病例中分别有极低度和低度危险55例,中度危险28例,高度危险37例。不同危险程度GISTs在病变的部位、肿瘤最大径、形态、生长方式、囊变坏死、瘤周脂肪间隙、强化方式、瘤周或瘤内血管以及强化峰值所在期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P < 0.05);Ki-67增殖指数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 < 0.05)。而不同危险度的GISTs在病变有无钙化及CT平扫、增强扫描(三期)CT值、强化峰值、Ap、Vp、Dp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 不同危险度的GISTs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存在差异,且与病理危险程度分级具有密切关系,对GISTs的诊断、临床治疗方案制订及判断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认识囊性肾癌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对囊性肾癌的早期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6月~2006年6月收治的21例囊性肾癌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21例患者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结果 常规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准确率为86%;增强CT的诊断准确率为81%;二者联合诊断准确率为100%。结论 囊性肾癌影像学表现复杂多变,常规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增强CT对囊性肾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根治性肾切除术是囊性肾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吴文娟  王成达 《职业与健康》2012,28(9):1146-114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腮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62例腮腺肿瘤的MSCT表现,所有病变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良性肿瘤包括多形性腺瘤17例、腺淋巴瘤13例、淋巴管瘤9例、脂肪瘤4例,恶性肿瘤包括黏液表皮样癌15例、腺泡细胞癌2例、囊腺癌1例、淋巴瘤1例。MSCT平扫可清楚显示病灶及其大小、形态和范围,增强扫描能显示肿物与周围大血管的关系,以及对周围组织的推移及侵犯。结论 MSCT在腮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结合增强扫描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胃间质瘤患者的CT诊断价值。方法对2010年12月—2011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50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皆实现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50例胃间质瘤患者在实行螺旋CT后,主要的表现有:胃内出现软组织肿块的现象,肿块同时有向腔内或者胃腔内、外突出的趋势。在实施增强后,患者肿块强化相对明显,出现中心囊变及坏死的现象,周边强化明显。50例患者中,有20例为低度恶性胃间质瘤,有30例为高度恶性胃间质瘤。结论在胃间质瘤治疗中,螺旋CT的诊断价值比较高,可以准确地显示出患者胃间质瘤的具体部位及具体的形态,对患者疾病的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冯浩  姜萍  陈国平 《现代保健》2010,(24):118-120
目的 评价CT增强扫描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癌的CT增强扫描征象.结果 40例甲状腺癌的CT表现为形态不规则或类圆形的低密度区,密度均匀或不均匀,瘤壁不规则和不光整,通常伴有坏死(15/40)、囊性变(5/40)、钙化(25/40)、淋巴结肿大(18/40)和浸润到周围组织.CT 能正确地显示肿瘤的侵犯程度,比如:气管受压(10/40),气管食管沟浸润和向纵隔内延伸(8/40),局部皮肤浸润(20/40),颈动脉鞘受侵犯(12/40),颈部淋巴结和颈部肌肉融合不清(12/40).结论 CT增强扫描对甲状腺癌诊断具有很大的价值.术前应用CT扫描可以明确病变的范围及进行术前评价和分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CT对儿童肾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母细胞瘤平扫加增强扫描的CT表现。结果 肿瘤单侧多见 ,也可为双侧。上极多于下极 ,也可全肾受侵。常表现为强化不均匀的实质性肿块伴坏死、囊变 ,少数伴出血、钙化。典型表现为残存肾实质呈新月形或肾的正常结构消失。本组术前诊断准确率为 96 %。结论 CT检查可准确显示肾母细胞瘤侵犯范围以及转移情况 ,对肿瘤分期、制订治疗方案、估计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神经鞘瘤的影像表现以及与病理学之间的关系,了解影像表现的病理学基础。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腔神经鞘瘤12例的CT及MRI表现,其中增强扫描7例,并和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CT平扫表现为密度均匀者4例,增强呈均匀轻、中度强化;密度不均匀者8例,中心可见点状、片状低密度区,增强呈轻度至明显不均匀强化。其中3例MRI扫描,T1WI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略高信号。上述表现和病理对照,密度或信号均匀者多由AntoniA区组成,密度或信号不均匀者多由AntoniA区和AntoniB区相互交错组成,AntoniB区集中在囊变、出血区。结论腹腔神经鞘瘤的影像表现与其病理改变有关,这些变化对正确诊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在16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的螺旋CT表现。结果:25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主要CT表现:向胃肠道腔内、外生长或跨胃肠道壁生长的软组织肿,肿块密度均匀或混杂。增强后,良性肿块密度均匀,强化显著,恶性肿块,周边强化,内见液化坏死及囊边区域,部分可见溃疡形成。结论:16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能够反映肿瘤的特点,有助于胃肠道间质瘤的准确定位,能够反映肿瘤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