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目的观察射频热毁损治疗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B超引导下集束电极射频治疗肝脏单发及多发海绵状血管瘤27例病人,43 个病灶.结果 27例病人中28个<5cm的病灶治疗1个月后复查B超,瘤体缩小均在50%以上 .瘤体血供全部消失的病灶有11个,3个病灶血流明显减少,其中2个病灶(直径>5cm)进行了第二次治疗后血流消失,1个病灶(直径>8cm)虽行第二次治疗,病灶不能完全毁损.全部病例无出血等其它并发症.结论 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射频热毁损治疗肝脏小血管瘤(<5cm)可完全治愈, 无并发症;对5~8cm的病灶需2次以上治疗才能达到满意疗效,>8cm的病灶疗效不佳.  相似文献   

2.
经皮穿刺射频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传统观点认为,手术切除是治疗该症的最好方法。我们应用经皮穿刺多电极射频热损疗法(per-cutaneous multiprobe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ther-apy)治疗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病人6例,男1例,女5例,年龄33~56岁,平均42岁,均为 B 超体检发现,病程2~6年,定期检查见病灶皆有不同程度增大趋势,2  相似文献   

3.
对肝海绵状血管瘤治疗方法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肝海绵状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 ,我院统计 1 960年至 1 997年共切除肝脏肿瘤 75 75例 ,其中肝血管瘤 1 1 2 0例 ,占全部切除肿瘤的 1 4。8%。随着影像学技术的普及和发展 ,肝血管瘤的检出率不断提高 ,但绝大多数为小血管瘤 ,需要外科治疗的患者仅占少数。肝血管瘤常用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1] ,血管瘤捆扎术[2 ] ,肝动脉结扎加放疗术 [3 ] ,术中微波固化术等 [4] ,近年来又相继开展了肝动脉插管栓塞术 [5]、瘤内硬化剂注射术、电化学治疗术 [6] 及射频热损毁术[7] 等。随着手术技术的改进 ,肿瘤切除率不断提高 ,一些传统的方法已很…  相似文献   

4.
正肝海绵状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中年女性,大部分血管瘤很小或无临床症状,不需治疗[1]。但巨大肝血管瘤常伴有腹痛、腹部肿块、早期饱胀感、凝血功能异常等伴随症状,常需手术治疗。对于直径200 mm的巨大肝血管瘤,通常因肿瘤巨大,显露空间受限,且瘤体血供丰富、张力大、包膜薄,分离时瘤体易破裂出血,巨大瘤体大多会紧邻、挤压下腔静脉、肝静脉及门静脉等大血管,切除时术中大出血风险较高[2]。巨大肝血管瘤切除时,如何安全最有效地控  相似文献   

5.
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术后复发再切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肝巨大海绵状血管瘤术后复发再切除报道,近我们成功施行1例,报告如下。1临床病例男,35岁。1989年4月3日在我院行右肝血管瘤部分切除。切下瘤体9.scmX3.scm,病理报告为肝海绵状血管瘤。术后6个月复查发现,右肝仍残留11.scmX2.ocm之肿瘤。此后,定期复查见肿瘤逐渐增大,至1996年10月16日入院前2月开始感右上腹胀满不适。核磁共振和B超检查揭示肝血管瘤显著增大,为17.3cmXll.7cm,占据整个右半肝和左内叶,故决定再次手术治疗。1996年10月28日在全麻下剖腹探发现,肝周及肿瘤表面广泛致密纤维粘连。首先,仔细分离肝脏面近肝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微波消融与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疗效.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4月院收治的70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随机分为消融组(37例,在局部麻醉B超引导下穿刺定位或全麻后腹腔镜直视下穿刺肝血管瘤微波消融治疗)和栓塞组(33例,采用超选择性肝血管瘤动脉注射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栓塞治疗),对比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术后6个月,消融组有9例(24.32%)血管瘤残留血供,进行第2次微波消融治疗;栓塞组有18例(54.55%)血管瘤残留血供,进行2次治疗(肝动脉栓塞治疗13例,微波消融治疗5例).术后12个月随访,消融组31例(83.78%)瘤体缩小幅度达75%以上,瘤体血供完全消失,6例(16.22%)瘤体缩小<75%,瘤体血供大部分消失;栓塞组15例(45.45%)瘤体缩小达75%以上,瘤体血供完全消失,18例(54.55%)进行2次治疗后瘤体缩小<75%,瘤体血供大部分消失,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微波消融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效果可靠,且在缩小瘤体和减少病灶血供上优于肝动脉栓塞术.  相似文献   

7.
婴儿血管瘤是儿童期最常见的肿瘤,新生儿发病率为1.1%~3.8%,1岁时可高达10%~20%。男女比例为1∶3~1∶5。白种人发病率比黑种人和黄种人高,多发于头面部,约占60%[1]。我们自2003年1月至2005年8月,采用药物注射治疗血管瘤7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70例(85个瘤体),男性29例(35个瘤体),女性41例(50个瘤体)。血管瘤类型与瘤体大小见表1。瘤体部位:头面部33例(35个瘤体);躯干及会阴部8例(10个瘤体);四肢29例(40个瘤体)。表170例血管瘤的类型和大小大小(cm)草莓状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混合血管瘤蔓状血管瘤例数个数例数个数…  相似文献   

8.
红霉素治疗血管瘤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病,治疗方法较多,各有利弊。根据静注或静滴乳糖酸红霉素可引起血栓性静脉炎[1]的原理,自1995年以来,我们对193例血管瘤患者行红霉素局部注射治疗,疗效肯定,副作用少,复发率低,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193例,其中男性80例,女性113例。年龄1个月-1岁90例,2-10岁42例,11-20岁24例,21-30岁21例,30岁以上16例。毛细血管瘤55例,海绵状血管瘤115例,毛细血管瘤与海绵状血管瘤之混合型23例。头颈  相似文献   

9.
笔者采用微波固化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35例。常规手术探查肝脏,对瘤体较大(>10cm)或多发难以切除的35例患者,采用术中微波固化技术治疗。全组术后随访6~50个月,经B超复查瘤体缩小幅度均达85%以上。31例病灶血供完全消失,4例病灶血供大部分消失。全组腹胀及其他症状解除。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有少量出血、发热、肝功能轻度受损,均对症治疗痊愈,无手术死亡。提示术中微波固化治疗肝脏多发及巨大海绵状血管瘤手术操作简单,疗效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尿素介入治疗面颌部重症海绵状血管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颌面部是血管瘤的好发部位,约占血管瘤的6 0 % [1 ] ,颌面部重症海绵状血管瘤是临床治疗上的难点。1996年1月~2 0 0 3年1月,我们为138例重症海绵状血管瘤患者采用颈外动脉结扎置管尿素介入治疗方法,取得了良好的疗效。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38例,依Mulliken分类法[2 ] ,其中血管瘤91例,男2 1例,女70例,年龄3~8个月,平均4 5个月;血管畸形4 7例,男19例,女2 8例,年龄6个月~5 6岁,平均2 1岁。1 2 诊断标准 重症血管瘤:病变占据一侧颌面部一半以上;Mulliken分类法血管瘤、血管畸形的诊断:依据临床表现上的不同及彩超影像上…  相似文献   

11.
肝脏良性占位病变主要有实质性、囊性和炎症性占位性病变。以往,对于肝脏的这类占位性病变多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随着B超和CT技术的发展,手术治疗已在逐步被穿刺所代替。在B超或CT引导下穿刺治疗,不但效果好,而且病人痛苦小,经济负担轻,操作技术易于掌握,也便于各级医院广泛应用。1 实质性占位性病变。这里主要是指肝海绵状血管瘤和炎性假瘤。(1)对于直径5cm左右的肝海绵状血管瘤(简称血管瘤),生长于肝实质内或紧邻大血管,年龄在40岁以下的患者,为了明确诊断、控制肿瘤生长,可考虑行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无水酒精,但是,在拟诊为血管瘤…  相似文献   

12.
<正>肝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成人发病率约为0.4%~7.3%,尸检发现率为3%~20%[1]。肝血管瘤患者有较明显的性别差异,多发生于中年女性,男女比例约1:(5~6)[2-3]。在组织学上,肝血管瘤是一种血管畸形,根据其含纤维组织多少可分为硬化性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瘤、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临床上以海绵状血管瘤最多见,占所有肝脏良性肿瘤的73%[4]。随着影像学诊断技术的  相似文献   

13.
肝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包括海绵状血管瘤、硬化性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瘤和毛细血管瘤四种类型,临床以海绵状血管瘤最为多见.肝血管瘤尸检发现率为0.4%~7.3%[1].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紧邻重要血管的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安全手术方式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2例紧邻重要血管的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实施剥除术,第一肝门、肝下下腔静脉预置阻断带,剥除过程中遇到不易控制的出血时,行Pringle法加肝下下腔静脉阻断。结果全部肝海绵状血管瘤均被成功剥除,无手术死亡,术中失血(443±128)ml,成功完成肝右静脉破口修补4例,肝中静脉破口修补2例,术后发生右侧胸腔反应性积液和腹腔局限性积液共9例,肝断面胆瘘1例,均经对症治疗后痊愈。结论瘤体剥除术是治疗紧邻重要血管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安全有效的方法,第一肝门、肝下下腔静脉预置阻断带有利于此手术的安全实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瘤体周围缝扎加瘤内药物注射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效果。方法:对22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在剖腹直视下行肝海绵状血管瘤体周围缝扎加瘤内药物注射治疗。结果:全组无并发症及手术死亡。该法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显效率为76.19%,有效率达100%。22例获随访3个月至4年均无复发。结论:肝海绵状血管瘤瘤体周围缝扎加瘤内药物注射治疗方法安全可靠,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6.
肝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肝血管瘤(liver hemangioma)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包括海绵状血管瘤、硬化性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瘤和毛细血管瘤四种类型,临床所见多属前者。肝血管瘤尸检或B超的检出率为0.4%~20%,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30~70岁多见。男女比例约1:3。目前对其确切的病理发生机制尚不清楚,一般认为它是一种先天性的血管畸形病变。大多数病例瘤体生长缓  相似文献   

17.
肝海绵状血管瘤(简称肝血管瘤)是肝脏较常见的良性肿瘤。小的肝血管瘤往往无症状,对较大的肝血管瘤和有临床症状者,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我院自1989—1996年共收治肝血管瘤129例,分别进行手术切除、缝扎治疗、肝动脉栓塞及放射治疗,现将其临床结果进行分析、讨论。1临床资料129例中男59例,女70例。年龄23~68岁。临床表现以上腹部不适、饱胀、食欲下降等就诊者62例,以上腹区包块就诊者28例,查体时发现肝内占位性病变就诊者39例,全部病例均经B超检查,其中98例行CT检查,59例行MRI检查,除6例诊断为肝癌,l例诊断为多发转移瘤…  相似文献   

18.
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小儿唇部海绵状血管瘤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华  赵雄 《护理学杂志》2002,17(7):509-510
血管瘤是小儿常见的良性肿瘤。唇部海绵状血管瘤手术切除后常导致局部组织缺损、瘢痕 ,影响容貌。我院 1999年 6月至 2 0 0 1年 6月采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小儿唇部海绵状血管瘤 2 0 5例 ,效果良好 ,现将护理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2 0 5例中 ,男 73例、女 132例 ,年龄 1个月至 15岁 ,<1岁 15 5例 ,1~ 3岁 38例 ,>3岁 12例 ,平均 1 3岁。瘤体范围最小 0 1cm× 0 2cm ,最大 2cm× 3cm。治疗方法 :将平阳霉素 8mg(1支 )加 2 %利多卡因 0 5ml加地塞米松 1mg加 0 9%氯化钠注射液 5ml混和 ,根据瘤体大小、…  相似文献   

19.
肝脏血管瘤是一种多见于女性的肝脏良性占位病变[1 ,2 ] ,近年来 ,临床影象学检查技术不断发展 ,本病检出日见增多。尽管此病多无临床症状 ,但一经检查发现后多对患者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 ,而直径大于 5cm或少数存在临床症状者 ,多认为应进行有效治疗。我科从 1999年开始使用超声介导下经皮肝脏穿刺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血管瘤 13例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全组患者共 13例 ,男性 1例 ,4 8岁 ;女性 12例 ,年龄2 6 - 4 3岁。 1例 4 6岁女性因右上腹胀满不适 ,乏力纳差 ,反复贫血经彩色超声检查发现血管瘤…  相似文献   

20.
��Ѫ����������Ӧ֤����ʽѡ��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肝血管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近 2 0年来 ,由于超声、CT、MRI等影像诊断技术的广泛应用 ,肝血管瘤的检出率明显增加 ,临床上发现了许多无症状的肝血管瘤。面对如此多的病人 ,如何选择治疗方式是外科医生所面临的问题。过去 ,人们常常把血管瘤的大小以及瘤体破裂出血的潜在危险作为外科治疗的主要依据。比如 ,Adam等[1 ] 在1970年将直径 >4cm者称为巨大肝血管瘤 ,并以此作为手术指征。国内专家根据自己的经验 ,提出 :如血管瘤直径 >5cm ,无论有无明确的临床症状均应施行手术 ,但对血管瘤大小的要求不尽相同 ,分别为直径 >8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