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在评价绝经后女性骨密度变化中的作用。方法 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完成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的绝经后女性166例,问卷采集信息,应用FRAX计算代入或不代入股骨颈骨密度时各研究对象10年内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并结合骨密度测定结果、OSTA及IOF 1 min测试题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骨量异常组年龄较高、体重较轻、BMI较低、身高变化较多、绝经年限较长,两组间具有既往骨折史的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有或无BMD时,骨量异常组10年内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均显著高于骨量正常组。3有或无股骨颈BMD时,FRAX预测值与股骨颈骨密度T值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而有和无股骨颈BMD的FRAX预测值之间呈显著正相关。4随着年龄或骨质疏松风险的增长,骨量异常发生率逐渐上升,10年内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显著升高。5不代入BMD时,10年内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识别骨量异常的ROC曲线的AUC为0.705(P0.001),cutoff值为3.75%,准确度为中等;10年内髋骨骨折概率识别骨量异常的ROC曲线的AUC为0.743(P0.001),cutoff值为1.75%,准确度中等。结论 FRAX能够反映机体骨密度变化,全面评估骨折风险,并可作为一项基本的筛检工具,应用于识别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分析FRAX(不含BMD模型)、BMD、BMI、OSTA指标对北京南郊地区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风险的预测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6月在大兴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行骨密度检查的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3 253例,收集患者年龄、身高、体重、骨密度T值等数据,分析FRAX(不含BMD模型)、BMD、BMI和OSTA 4种指标在各年龄层和不同骨量之间的差异,绘制不同指标诊断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的ROC曲线,比较各指标预测的准确性。结果 随着年龄增加,BMD、OSTA减低,FRAX-MOF、FRAX-HF增加;(2)骨量越小,BMD、OSTA越低,FRAX-MOF、FRAX-HF越高;(3)FRAX-MOF、FRAX-HF诊断骨质疏松的AUC值分别为0.811和0.810,较OSTA(AUC=0.799)有更好的诊断效能(P<0.001);(4);FRAX-MOF、FRAX-HF诊断骨量减少的AUC值分别为0.770和0.767,较OSTA(AUC=0.748)有更好的诊断效能(P<0.001),OSTA指数特异性较高(83.0%),临界值为0.10。结...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沈阳地区绝经后妇女不同部位骨密度值与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A)得分、体表面积(BS)、体重指数(BMI)的关系,判断OSTA评分与绝经后妇女髋关节骨折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沈阳地区670例绝经后妇女的骨密度值( BMD),并与OSTA 得分、体表面积、体重指数( BMl)、绝经年限进行Pearson相关性回归分析。应用WHO骨折风险因子评估工具(FRAX)评估绝经后妇女髋关节骨折风险,采用线性图表及Pearson相关性回归分析比较OSTA评分与绝经后妇女髋关节骨折风险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 骨密度与OSTA评分、体表面积、体重指数呈线性正相关,相关性由大到小分别为OSTA评分、体表面积、体重、身高、BMI、年龄、绝经期、肥胖度;骨密度与绝经年限呈线性正相关趋势;OSTA评分与髋关节骨折风险呈负相关。结论 OSTA得分能较好的反映出绝境后妇女骨密度减低的趋势及程度,同时也能预测绝经后妇女髋关节骨折风险的程度,在临床中应对OSTA评分较低患者应采取必要的相关性治疗及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骨密度(BMD)、FRAX及血清25(OH) D在预测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OPF)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期间在本院就诊的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604例,按照患者血清中25(OH) D水平将其分为3组,分别为25(OH) D缺乏组(201例)、25(OH) D不足组(204例)和25(OH) D充足组(199例),比较各组一般资料、BMD及FRAX评分的差异。多因素回归分析探索OPF发生的危险因素,并通过AUC曲线评价各指标用于预测OPF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在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最佳截点值。结果随着血清25(OH) D水平的升高,患者桡骨远端1/3和股骨颈的T值均显著升高(P均0.01); FRAX、FRAX-股骨颈和FRAX-桡骨远端1/3随着25(OH) D的升高显著降低(P均0.001)。25(OH) D、桡骨远端1/3 BMD、股骨颈BMD、FRAX、FRAX-桡骨远端1/3及FRAX-股骨颈均为OP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FRAX-股骨颈预测OPF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AUC=0.93),桡骨远端1/3BMD预测OPF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小(AUC=0.82)。25(OH) D预测OPF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结论结合血清25(OH) D及BMD、FRAX评分,综合判断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OPF的风险,能最大限度预防OPF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不同部位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值代入FRAX工具后对于北京地区中老年人骨折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北京地区9 726例中老年人群的相关资料,应用FRAX~?中国模式分别代入髋部BMD及腰椎BMD时10年内主要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及髋部骨折的概率,评估FRAX~?在中老年人骨折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 (1)应用FRAX~?分别代入髋部BMD及腰椎BMD后计算10年内主要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及髋部骨折概率并行配对样本秩和检验,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代入髋部BMD后,男性及女性人群随年龄增大,10年内主要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及髋部骨折概率均增加。代入腰椎BMD后,女性人群随着年龄增大,10年内主要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及髋部骨折概率均增加,但男性人群上述骨折概率并不伴随着年龄增大而增加。(3)总人群中合并既往骨折史的骨折风险高于无既往骨折史人群。结论髋部BMD及腰椎BMD代入FRAX后均能较好地预测未来10年骨折的风险概率;对于男性病例,应用FRAX时更推荐代入髋部BMD预测未来10年骨折的风险概率;FRAX~?对中老年人骨折风险预测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骨质疏松性骨折(Osteoporosis fracture,OF)是一种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的疾病,其预后不佳。因此,及早进行骨质疏松骨折风险预测显得至关重要。骨质疏松骨折预测方法有以下几种:骨密度检查、FRAX工具、Garvan nomogram评估法、ORAI、OSTA、定量骨超声、骨代谢标志物等。研究表明,FRAX工具可预测个体10年内发生髋部骨折及任何重要的OF的概率,优于其他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预测不同骨质疏松性骨折危险因子及股骨颈骨密度(BMD)情况下10年骨折风险性的差异,探讨筛查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的方法。方法应用FRAX的中国大陆子模型软件,综合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计算单一危险因子或多重危险因子在联合或不联合BMD的条件下预测骨折风险性。结果随着BMD下降、骨折危险因子增多,10年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增大。不同骨折危险因子和BMD配对时骨折风险性不同,当BMD未达骨质疏松诊断标准而合并部分危险因子时的骨折风险性大于BMD的T值达-2.5SD但无危险因子时的骨折风险性。结论 FRAX模型使原来单凭BMD转向综合各类危险因子评估长期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性,在无条件行BMD检测地区可用以筛查骨质疏松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明显升高。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危害来自骨质疏松性骨折,绝经后女性尤其多见。由于脊柱独特的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特点,骨质疏松患者更易发生椎体骨折。骨密度测量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本文通过回顾近年来相关文献,探讨腰椎体骨密度检测对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意义,发现: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BMD水平比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但无脊椎骨折者明显减少;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BMD水平越低,其发生椎体骨折的风险越高;有椎体骨折史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BMD水平与发生再次椎体骨折的风险呈负相关。药物干预通常可明显提高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BMD水平,同时还可减少椎体骨折的发生。尚存在一些不足:腰椎骨密度可能出现假性增高;需进一步探讨预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骨密度阈值;药物干预的研究中BMD水平与椎体骨折发生的相关性并没有得到深入研究;缺少大规模的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流行病学,现有研究也大都存在病例收集方法不规范、样本量小、年龄分布存在差异等不足。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深入研究需要多学科共同协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FRAX骨折风险预测工具在新疆地区人群的适用性研究,并且探讨有、无股骨颈骨密度(BMD)及不同民族对FRAX预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6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103例(汉族63例,维吾尔族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所有入选患者FRAX预测工具中所包含的各危险因素资料,将包括股骨颈BMD等数值输入FRAX工具,计算10年内主要部位(包括髋部、脊柱、肱骨及腕部)及髋部骨折的概率进行分析,并且对不同民族及有、无股骨颈BMD情况下FRAX预测值进行比较。结果 103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未使用BMD未来10年主要部位骨折概率0.9%~14%,髋部骨折概率0%~5.2%;使用BMD未来10年主要部位骨折概率1.2%~26%,髋部骨折概率0%~17%,使用BMD计算的骨折概率与未使用BMD计算的骨折概率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民族,汉族未来10年主要骨折部位概率1%~26%,髋部骨折概率0%~17%;维吾尔族未来10年主要骨折部位概率0.9%~7%,髋部骨折概率0%~3.4%,汉族与维吾尔族主要部位骨折及髋部骨折概率之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 FRAX可用于新疆地区人群的骨折风险预测,无BMD情况下的FRAX预测结果同样可靠,维吾尔族人群使用FRAX骨折风险预测的精确性可能低于汉族人群。  相似文献   

10.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一种以骨密度降低、骨小梁及其他组织结构损坏,造成骨脆性以及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FRAX评分是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骨折风险预测简易诊断工具,可用于计算10年发生髋部骨折及任何重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概率。目前FRAX评分的应用才刚刚起步,评价标准还不完善,使用过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是长远来看,FRAX评分在骨质疏松性骨折预测方面应用前景广阔,将会成为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有力工具。本文将近年来FRAX评分的应用以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在骨质疏松性骨折预防、管理、诊断和治疗方面提供新思路、新视角。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FRAX探究中国RA患者骨折风险及相关临床危险因素。方法纳入52例RA、47例p SS以及41例体检健康者分别为RA组、p SS组、对照组,RA组患者检测ACPA、RF、ESR、CRP并计算DAS28-ESR、HAQ-DI,所有纳入者以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测定骨密度并通过FRAX官方网站预估10年骨折风险。所有统计分析采用SPSS统计软件。结果 FRAX相关骨折危险因素包括身高、吸烟、饮酒、既往骨折、父母骨折,在3组间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RA组糖皮质激素累积服用天数高于p SS组(P0.05)。通过FRAX无论是否结合骨密度评估,RA组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及髋关节骨折风险均较对照组高(P0.01),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亦较p SS组高(P0.05或P0.01)。通过FRAX结合骨密度评估,从年龄、糖皮质激素、绝经方面分析,RA组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及髋关节骨折风险均较对照组高(P0.05或P0.01)。通过FRAX结合BMD评估RA组10年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发生率分为低危、中危、高危组,ACPA、RF、ESR、CRP、DAS28-ESR、HAQ-DI在三组中均值呈上升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RA患者骨折风险评估可结合FRAX与骨密度;长期、大量服用糖皮质激素以及高龄、绝经后女性RA患者更应重视骨折风险评估;有效控制RA疾病活动度、改善关节功能情况有助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防。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及比较超声测量骨密度(BMD)、FRAX~?(不含BMD模型)和OSTA工具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骨折风险的预测作用。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之间于南充市中心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规律血液透析的113例患者的一般资料、各种骨质疏松的临床危险因子和桡骨远端1/3处超声BMD数据;采用FRAX~?和OSTA工具分别计算M H D患者骨折风险概率;并绘制ROC曲线,比较超声测量BM D、FRAX~?和OSTA评定MHD患者骨折风险的有效性。结果参与骨折风险预测的MHD患者共113例,女63例(55.75%),男5 0例(4 4.2 5%),患者年龄1 3~8 3岁,平均年龄为(5 6.6±1 6.0)岁。其中骨折组1 4人(12.39%),未骨折的99人(87.61%),骨折组的平均BMD为-3.69±2.32,未骨折组为-2.0 9±1.9 1,骨折组的BM D低于未骨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FRAX~?指数在未骨折组和骨折组的比较中显示(z=-4.837,P0.0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骨折组的OSTA平均评分为-3.6 9±2.7 6,未骨折组为0.4 6±3.6 0,2组间结果比较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测量BMD、FRAX~?和OSTA预测患者骨折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 8 8(9 5%CI 0.5 3 4~0.8 4 2);0.9 0 0(9 5%CI 0.8 1 6~0.9 8 4);0.8 6 8(9 5%CI 0.7 9 3~0.9 4 2)。超声测量BM D、FRAX~?和OSTA的cut-off值分别为:-2.45,3.25,-2.93。结论超声测量BMD、FRAX~?(不含BMD模型)和OSTA均能初步评定MHD患者的骨折风险,其中FRAX~?有效性最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折风险评估工具在新疆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人群骨折风险预测中的适用性评价。方法研究对象为1008例T2DM住院患者,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民族、糖尿病病程、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HbA 1c、Ca、25(OH) D、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值、股骨颈T值等指标,以及FRAX中的各种危险因素。分为FRAX评分(FRAX/-)(无骨密度值)和股骨颈骨密度T值(BMD T值),(FRAX/-)组髋骨骨折概率(probability of hip fracture,PHF)≥3%或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probability of a major osteoporotic fracture,PMOF)≥20%、(BMD T值)组T值≤-2. 5为治疗切点,若给出相同的治疗建议为相同组,否则为不同组。在两组进行一致性分析以评价FRAX在特定人群中的适用性。结果随着年龄增加,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增加,而较高的BMD值可以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性别之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 01)。相同组有961例患者,不同组有47例,一致率达95. 3%(961/1 008)。其中,年龄、性别、股骨颈T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1)。与不同组相比,相同组年龄小,股骨颈T值、BMD值高。FRAX与股骨颈骨密度T值评估骨折是否需要治疗进行一致性分析,Kappa值=0. 69,P0. 001。10年内PHF和PMOF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 91(P0. 01)和0. 898(P0. 01)。结论 (FRAX/-)和(BMD T值)存在较好的一致性,FRAX软件可以较为准确地评估和预测新疆地区T2DM人群的骨折风险概率,同时给出较准确的干预治疗建议,FRAX作为一项初筛工具在我国2型糖尿病人群中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刘素香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6,(11):1488-1490, 1495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后果,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使用简单易行的骨折风险预测工具FRAX评估患者的骨折风险,针对高风险人群进行及时干预,大大降低其危害。国外有关FRAX应用研究逐渐精细和深入,有关FRAX在不同疾病患者中的适用性,及结合、不结合股骨颈BMD对FRAX预测结果影响的研究逐渐增多。本文就FRAX在国外类风湿关节炎、绝经后女性和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FRAX在不同病种的应用为临床医生及护士积极采取防治及护理措施提供决策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北京南郊地区不同性别成年人非优势手臂桡骨远端骨密度及骨折风险预测工具FRAX计算出的全身骨折风险与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年龄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DEXA)的体检人群2 680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944名,女性1 736名,收集相关临床指标,计算BMI值,检测受检者非优势手臂的桡骨远端骨密度,登录网站计算FRAX骨折风险评分。按年龄及BMI分组,采用方差分析的方法分别研究桡骨远端骨密度及FRAX骨折风险评分与BMI及年龄之间的关系。采用最小显著性差异法(lea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LSD)分别比较BMI各组及各年龄组桡骨远端骨密度和FRAX骨折风险评分的组间差异。结果 (1)北京南郊地区成年人非优势手臂桡骨远端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随年龄增高而降低,FRAX骨折风险评分即10年内发生全身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概率(probability of a major osteoporotic fracture,PMOF)随年龄增高而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年龄组骨密度BMD值男性均高于女性,PMOF男性均低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北京南郊地区成年人非优势手臂桡骨远端骨密度BMD随BMI的升高呈而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论性别,PMOF在BMI为24~27.9(超重组)达高峰,正常体重组及肥胖组均低于超重组。(3)BMI各组中男性BMD值均高于女性,PMOF各BMI组中男性均低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骨远端骨密度BMD及PMOF与受检者性别、年龄、BMI均相关,其中同等年龄及BMI情况下,女性的骨折风险均高于男性;随着年龄增长,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增加;随着BMI的增高,骨密度BMD逐渐增高,但此时骨折风险不随BMD的增高而降低,而表现为超重人群骨折风险最高,正常体重人群骨折风险最低,故超重亦是使骨折风险增加的危险因素。通过利用FRAX软件,测量桡骨远端骨密度的高低并充分考虑性别、年龄、BMI等因素可有效评估患者的骨折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骨折风险预测工具FRAX计算出的骨折风险及骨密度与BMI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78例糖尿病人群,开展相关问卷调查,收集相关临床指标,并检测骨密度,计算FRAX评分。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FRAX评分及骨密度与BMI的关系。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的L1-4、股骨颈的骨密度随着BMI的升高,呈逐渐升高的趋势(P0.05),10年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概率(PMOF)和10年髋部骨折发生概率(PHF)在分组后无明显差异。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与BMI有相关性,而FRAX评分与BMI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预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对其骨折风险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间经确诊的7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以及正常对照组76例的相关临床指标以及骨密度值;评估FRAX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骨折风险预测值以及FRAX与类风湿临床风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类风湿组股骨颈、腰椎的骨密度值均低于对照组,而类风湿组中10年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概率和10年髋部骨折发生概率均高于对照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提示FRAX评分与易激动、口味偏淡、体重指数、S-CTX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FRAX工具对临床评估RA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预后评价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FRAX联合腰椎或股骨颈骨密度评估中老年女性骨折风险。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行骨密度检查的女性337例,收集其个人基本信息、FRAX风险评估值及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按照骨密度及年龄分组,根据上述资料计算10年内主要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和10年内髋部骨折概率,比较FRAX联合腰椎或股骨颈骨密度评估骨折风险的差异。结果无论代入股骨颈骨密度还是腰椎骨密度计算骨折风险,骨质疏松组的骨折风险均高于骨量减少组(P0.05);②无论是在骨质疏松组还是在骨量减少组,采用股骨颈骨密度计算的骨折风险均高于采用腰椎骨密度计算的值(P0.05)。③进一步分析显示,不同年龄组采用股骨颈骨密度计算出的骨折风险均高于采用腰椎骨密度计算的值(P0.05)。结论对于不同年龄组的骨量异常女性,FRAX联合股骨颈骨密度预测的骨折风险高于联合腰椎骨密度预测的骨折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骨代谢指标,血清骨钙素(bone gamma-carboxyglutamic-acid-containing proteins,BGP)及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otase,BAP),尿羟脯氨酸/尿肌酐(urinary hydroxyproline/creatinine,HYP/Cr)及尿脱氧吡啶啉/尿肌酐(urinary deoxypyridinoline/ereatinine,DPD/Cr)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骨代谢指标、骨折风险、骨密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WHO骨折危险性评估工具FRAX软件和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A指数)2种方法评估骨折风险;检测晨起血清BGP、BAP,尿HYP/Cr、DPD/Cr;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绝经后妇女常见骨折部位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结果](1)随着年龄增长,绝经后妇女骨折风险呈升高趋势,L2-4、L-FN、Ward's三角、L-distal forearm等4个部位的BMD呈降低趋势;BGP、BAP在51 ~ 55岁阶段有明显上升,随后呈下降趋势;(2)骨代谢指标与骨折风险相关性:BGP与2种骨折风险评估结果均呈负相关(P<0.01),BAP、HYP/Cr、DPD/Cr与2种骨折风险评估结果均呈正相关(P<0.01);(3)骨代谢指标与BMD相关性:BGP与4个部位的骨密度呈负相关(P<0.01),以L2-4最为显著(r值=-0.739).BAP、HYP/Cr、DPD/Cr与4个部位骨密度均呈正相关(P<0.01),其中BAP与Ward's三角BMD高度相关(r值=0.729),HYP/Cr、DPD/Cr与L2-4部位BMD高度相关(r值分别为0.536、0.751);(4)骨密度与骨折风险相关性:4个部位的骨密度与2种方法评估的骨折风险呈正相关(P<0.01),L-FN、L2-4的BMD与FRAX、OSTA指数风险分级均有显著相关性.[结论]绝经后妇女的四项骨代谢指标与FRAX评估结果、OSTA指数、骨密度均有相关性,监测BGP、BAP、HYP/Cr、DPD/Cr等指标对此人群骨质疏松症的早期防治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别评估亚洲骨质疏松筛查工具(OSTA)及上海市绝经后妇女低骨量简易筛选方法(STLBMS)与上海市绝经后妇女骨密度及椎体骨折的关系,并比较两种筛选方法对骨质疏松和椎体骨折发生的预测能力.方法 共入选988例绝经后妇女,有或无脊椎压缩性骨折各494例.两组均用双能X线吸收仪检测腰椎和股骨近端骨密度,并计算OSTA与STLBMS指数.结果 两种筛选法均显示骨折组风险指数更高(P<0.001);在两组中分别比较两种筛选法,均显示STLBMS法的风险指数更高(P<0.001).OSTA与STLBMS指数与骨密度均正相关(r=0.336~0.562和r=0.383~0.570,P均<0.001);而两种筛选指数间呈显著正相关(r=0.974,P<0.001).以OSTA <-1和STLBMS>5为分界点,OSTA与STLBMS法诊断骨质疏松的工作曲线,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和0.74;在预测椎体骨折方面,OSTA与STLBMS法的AUC分别为0.55和0.57.结论 OSTA和STLBMS筛选法均与骨密度呈显著正相关,也有助于椎体骨折的发现,两种方法对骨质疏松和椎体骨折发生的预测能力没有统计学差异,是理想的骨质疏松筛选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