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非典型脑膜瘤的MRI表现及病理基础,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非典型脑膜瘤的MRI表现,探讨肿瘤的部位、形态、有无出血囊变、瘤体占位效应、瘤周水肿、瘤体信号及强化特点,并行病理对照分析.结果:本组15例非典型脑膜瘤,部位典型者13例(86.7%),典型部位以大脑镰、矢状窦旁、...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分析血管瘤型脑膜瘤与非典型脑膜瘤的MRI征象,提高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血管瘤型脑膜瘤与37例非典型脑膜瘤的MRI资料,比较2种脑膜瘤的MRI征象,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血管瘤型脑膜瘤与非典型脑膜瘤相比,肿瘤分叶征(x2 =5.754,P=0.022)、脑膜尾征形态(x2=13.107,P=0.000)及长度(t=2.123,P=0.038)、瘤脑界面(x2=20.292,P=0.000)、邻近骨质改变(x2=4.321,P=0.044)及肿瘤强化程度(x2=8.846,P=0.005)6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瘤脑界面(x2 =9.761,P=0.002),邻近骨质改变(x2=9.547,P=0.002)2项联合对于2类脑膜瘤的鉴别有显著的影响(P均<0.05).肿瘤的囊变坏死(x2=0.003,P=1.000)、瘤内血管流空信号(x2=0.823,P=0.506)、瘤周水肿(x2=0.222,P=0.640)及肿瘤强化后均匀性(x2 =0.000,P=1.000)4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血管瘤型脑膜瘤与非典型脑膜瘤在肿瘤分叶征、脑膜尾征长度、瘤脑界面、邻近骨质改变及肿瘤强化程度的MRI征象存在差异,有助于两者鉴别.  相似文献   

3.
范新华  赵丽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21(11):1639-1642
目的:探讨恶性脑膜瘤的MRI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分析6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恶性脑膜瘤临床、病理及MRI资料。结果:肿瘤形态多呈分叶状(26/67)、蘑菇状(7/67)及不规则状(29/67);肿瘤边缘模糊或部分边缘与周围脑组织、邻近组织分界不清:表现为单纯蛛网膜受侵犯26例、硬脑膜受侵犯18例、脑组织受侵犯8例、脑外组织受侵犯4例;肿瘤信号改变:T1WI呈等、低信号60例、等、高信号3例及较均匀信号4例,T2WI呈不均匀信号64例、较均匀信号3例,增强后均显示不均匀强化;肿瘤恶性度与瘤周水肿具有一定的关联性,瘤周水肿形态表现为:圆晕状水肿20例、指压状水肿18例、不规则水肿24例。结论:恶性脑膜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但需要注意与良性脑膜瘤鉴别。  相似文献   

4.
<正>患者女,40岁。阵发性头痛伴言语不利7个月余入院,患者7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头刺痛,双侧颞部为著,休息后缓解,偶伴有言语不流利,未行治疗。查体:神志清,专科查体未见异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颅脑MRI:左侧颞顶叶见团片状囊实性病变,呈长T1长T2信号,内见小结节状短T1信号灶,最大截面约5.2 cm×4.6cm,D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病变呈不均匀强化,囊性成分未见强化,周围见大片状长T2水肿区(图1a~1d)。动脉自旋标记成像(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可见肿瘤实质区为明显的高灌注改变,同时区域性动脉自旋标记成像(territorial-arterial spin labeling,t-ASL)分别标记左侧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及椎基底动脉,发现肿瘤大部分的血供来源于左侧颈外动脉,少部分血供来源于左侧颈内动脉(图2a,2b)。磁共振融合成像MAGiC扫描,测得肿瘤处的T1值1 683 ms,T2值1...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管瘤型脑膜瘤的MRI特点.方法 收集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血管瘤型脑膜瘤,回顾性分析其MRI特点及病理学表现.结果 1例位于小脑幕,T1WI呈略高信号,T2WI呈等信号;1例位于右侧颞叶内;1例位于右侧侧脑室,1例位于左侧桥小脑角区,余8例位于大脑半球凸面,病灶均呈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病灶内可见流空血管信号影,无钙化灶,1例可见出血灶,3例发生坏死、囊变,9例可见瘤周水肿.结论 血管瘤型脑膜瘤具有较特征性的MRI表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侵袭性脑膜瘤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侵袭性脑膜瘤的MRI及临床表现。结果3例脑侵袭,肿瘤边界毛糙模糊,边界棘状突起及蘑菇征;15例硬脑膜侵犯,脑膜尾征明显延长大于3cm并结节状改变;12例蛛网膜侵犯,蛛网膜增厚,脑脊液-血管间隙消失;2例骨骼、肌肉受侵犯,颅骨内外板破坏,呈不规则异常信号,邻近肌肉隆起呈结节状。结论MRI可显示侵袭性脑膜瘤的侵袭性特点,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非典型性脑膜瘤的CT及MRI表现特点,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非典型性脑膜瘤的MRI资料与其中5例CT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25例,男13例,女12例,年龄30~68岁,平均46岁.幕上23例,幕下2例.25例均行MRI扫描,T1WI低信号14例,等信号10例,1例稍高信号;T2WI稍高信号14例,高信号7例,等高混杂信号4例;增强后不均匀明显强化15例,不均匀轻到中度强化5例,均匀明显强化4例,1例花环状强化;轻度瘤周水肿15例,中度4例,重度3例,3例周围未见水肿.5例行CT扫描,平扫均呈略高密度,3例内部见小片低密度坏死,2例可见多个囊状坏死区;4例行增强扫描,均呈不均匀明显强化;3例可见邻近颅骨受侵.结论 非典型性脑膜瘤大多具有特征性的CT与高场MRI表现.  相似文献   

8.
脑膜瘤的MRI表现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膜瘤的病理分级与MRI表现的相关性.方法对58例经MRI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脑膜瘤(其中Ⅰ级22例、Ⅱ级17例、Ⅲ级19例)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观察肿瘤形态、信号均匀度、强度、肿瘤边界、强化均匀度以及瘤周水肿程度等指标.结果肿瘤的形态、边界、强化均匀度及其对周围结构的侵袭与病理分级具有相关性(P<0.05),而肿瘤的水肿程度、信号强度不能反映肿瘤的病理级别.结论评价脑膜瘤的MRI的某些特征表现对脑膜瘤的术前分级和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薇薇  许乙凯   《放射学实践》2012,27(8):825-828
目的:分析少见部位血管瘤型脑膜瘤的MRI征象,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共11个病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非大脑凸面的少见部位血管瘤型脑膜瘤的MRI表现。结果:9例位于非大脑凸面的血管瘤型脑膜瘤,分别位于颞叶深部近海马处、蝶窦内及岩尖、枕骨大孔处、窦汇各1例,位于桥小脑角、小脑幕各2例,同时位于鞍上及鞍内者1例;肿瘤体积1.5cm×1.5cm×2.5cm~6cm×6cm×7cm;圆形或类圆形8个,分叶状2个,葫芦形1个;病灶T1WI呈低信号5个,呈等信号4个,呈略高信号2个;T2WI呈高信号7个,呈等信号4个;病灶强化明显且均匀7个,不均匀强化4个。结论:血管瘤型脑膜瘤具有较其他类型脑膜瘤更富血供的影像学特征。MRI可为血管瘤型脑膜瘤的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管瘤型脑膜瘤的CT及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血管瘤型脑膜瘤的CT及MRI表现,并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24例均为单发肿块,边界清楚光整,22例呈圆形或类圆形,2例呈分叶状;直径23~57 mm,平均45 mm;20例密度或信号均匀,4例见散在囊变,2例见小斑片状钙化;24例均表现为CT低密度,20例行MRI检查,均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扫描均显著强化,22例肿瘤内见多发血管影,其中16例肿块内血管呈"烟花样"分布;2例较小病灶瘤周水肿较轻,余22例肿瘤占位效应显著,瘤周水肿明显。病理上肿瘤组织中含大量扩张、充血的血管。结论:血管瘤型脑膜瘤的CT及MRI表现密度或信号、肿瘤内"烟花样"血管分布及瘤周水肿均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该病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典型脑膜瘤的CT、MRI表现,以提高其诊断正确率。方法:经病理证实的15例不典型脑膜瘤,男8例,女7例,年龄1173岁。15例均行CT平扫,11例加行增强扫描;13例行MRI检查,10例行增强扫描。结果:本组15例位于典型部位14例,1例位于脑室内;14例为大、中等肿瘤,1例为小肿瘤;类圆形5例,不规则形6例,分叶状4例;边缘清晰例6例,边缘模糊9例;4例为重度水肿,6例为中度水肿,5例为轻度水肿;5例颅骨骨板增厚、硬化,7例颅骨不同程度骨质破坏,另3例颅板无变化;3例瘤体内密度均匀,12例不均匀,10例CT增强扫描中9例不均匀强化。13例行MRI扫描,其中10例信号不均匀,10例增强扫描中9例不均匀强化;大部分"脑膜尾征"短粗、不规则。结论:不典型脑膜瘤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根据其CT、MRI的表现,结合临床症状,可提高该病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微囊型脑膜瘤(MCM)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MCM患者的影像学及病理资料,并与病理对照.结果 病变位于额部6例(左侧4例,右侧2例),右侧顶部大脑镰旁1例,右侧桥脑小脑角区1例;8例中5例平扫T1 WI呈低信号,T2WI呈明显高信号,增强后病变呈明显不均匀强化;3例平扫时T1WI呈不均匀等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等高混杂信号,增强后病变呈明显不均匀强化;8例病变中4例可见"脑膜尾征";6例可见中重度瘤周水肿;肿瘤组织中见瘤细胞排列疏松,呈微囊状.结论 MCM是颅内少见肿瘤,MRI表现有一定特点,T2WI呈明亮高信号,增强后呈明显强化,MRI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恶性脑膜瘤的MRI特征表现.方法 搜集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50例恶性脑膜瘤患者的MRI资料,观察肿瘤的生长部位、形态、瘤体平扫及强化信号特点、坏死囊变、肿瘤边界、瘤周水肿及邻近脑膜改变等特点并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 50例中,肿瘤部位以大脑凸面及矢状窦旁多见,分别为15例(30%)及14例(28%).肿瘤形态规则16例(32%),形态不规则34例(68%).边界清晰19例(38%),边界不清晰31例(62%).MRI平扫与脑灰质比较T1WI多呈稍低或等信号,T2WI多呈等及稍高信号,增强后均匀强化13例(26%),不均匀强化37例(74%).16例(32%)可见明显囊变或坏死.34例(68%)瘤周见不同程度水肿.34例(68%)可见“脑膜尾征”.9例(18%)可见邻近颅骨破坏.复发者15例(30%).其中29例免疫组织化学示Ki-67指数平均8.48%(1% ~35%).结论 肿瘤形态不规则,瘤脑界面不清晰,信号不均匀,坏死、囊变,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邻近骨质破坏等可考虑恶性脑膜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初步探讨脑膜瘤术后的MRI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8例脑膜瘤病人在术前和术后第 3天、第 7天、第 30天分别进行增强MRI检查。结果  4例全切肿瘤病例中有 3例在术后第 3天、第 30天无强化病灶出现 ,而第 7天有不规则或不均匀强化 ;4例次全切或部分切除肿瘤病例均在术后第 3天、第 30天出现团块状强化 ;8例病例均在术后第 7天出现不规则或不均匀强化。结论 术后第 3天、第 7天MRI检查结果可作为判断脑膜瘤切除程度的客观标准 ,能克服术者主观判断的偏差 ,并能避免术后血肿、水肿、脑组织创伤、新生血管等因素对残存肿瘤影像的干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横纹肌样脑膜瘤(RM)的MRI表现,并结合文献讨论其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例RM病例。3例患者术前均行MRI平扫、增强及DWI序列检查。结果:3例RM中,2例为实性,1例为囊实性。2例实性病灶中,1例呈等T1等T2信号,D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呈花环形强化;1例呈等T1稍短T2信号,DWI呈低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呈团块状均匀强化,矢状面可见脑膜尾征。囊实性病灶的实性部分呈等T1等T2信号,DWI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囊性部分呈长T1长T2信号,DWI呈低信号;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3例均未出现瘤周水肿。结论:横纹肌样脑膜瘤的MRI表现缺乏特征性,最终确诊需行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非典型性脑膜瘤MRI征象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病理证实为非典型性脑膜瘤共20例;探究其预后情况。结果:20例非典型性脑膜瘤中17例部位均较典型,不典型部位在侧脑室三角区、视神经各1例,多发者1例。病灶呈类圆形或半圆形,略呈分叶状状,信号多表现不均匀,其中出血者2例,明显囊变者3例,瘤周不同程度水肿,有脑膜尾征15例,表现为均匀线状或粗细不一。4例骨质改变,术后残留或复发6例。20例术前MRI诊断为脑膜瘤者18例,误诊2例,误诊率为10%。结论:非典型性脑膜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具有一定的侵袭性;充分认识非典型性脑膜瘤的MRI特点及肿瘤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对肿瘤的定性以及制定手术方案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室脑膜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脑室脑膜瘤的M RI表现,总结其影像特征及病理基础。结果脑室脑膜瘤以纤维型为主;DWI多呈高信号;肿瘤多数位于侧脑室三角区,1例位于双侧脑室及三脑室;肿瘤边界清晰,多数为实性分叶状肿块,1例明显囊变;增强扫描强化明显;均有脑室的扩大;瘤周水肿以轻度为主。结论脑室脑膜瘤的M 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探讨微囊型脑膜瘤的MRI表现及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微囊型脑膜瘤的影像资料,将其MRI表现与病理基础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肿瘤位于大脑凸面12例,大脑镰旁4例。11例表现为边界清楚的、以囊性为主的软组织肿块;肿块在T1WI上呈等或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瘤内可见多发分隔影,周围水肿较轻;增强扫描肿瘤呈细网状强化。5例误诊为非典型脑膜瘤(3例)和血管瘤型脑膜瘤(2例),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实性软组织肿块,肿瘤内囊变坏死少见。病理上,肿瘤内部可见多发类似细筛状结构(即微囊),可与MRI表现相对应。结论:通过与病理基础的对照分析,可更深入的认识及理解微囊型脑膜瘤的MRI表现,从而有助于提高该肿瘤的术前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9.
脑膜瘤的MRI表现与组织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研究脑膜瘤的磁共振表现与其病理分类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 12 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脑膜瘤患者的MRI表现。结果 T1WI图像 ,上皮型脑膜瘤 2 9例 ( 4 9% )呈低信号 ,11例 ( 19% )呈稍低信号 ,17例 ( 2 9% )呈等信号。而纤维型脑膜瘤T1WI信号类型分别为 2 3例 ( 5 9% ) ,5例 ( 13 % )和 9例 ( 2 3 % )。在T2 WI图像上 ,3 4例 ( 5 8% )上皮型脑膜瘤呈高信号 ,15例 ( 2 5 % )呈稍高信号 ,10例 ( 17% )呈等信号 ,而纤维型分别为 2例 ( 5 % ) ,8例 ( 2 0 .5 % )和 11例 ( 2 8% )。上皮型、纤维型、移行型在T1WI上均呈现等、低信号 ,而在T2 WI图像上 ,上皮型、血管瘤型及移行型呈现为高信号或稍高信号 ;纤维型脑膜瘤T1WI以低或稍低信号为主。结论 在MRIT1WI图像上 ,各组织学类型之间信号强度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别 ,而在T2 WI上 ,信号强度与病理类型具有统计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微小脑膜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磁共振影像对微小脑膜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微小脑膜瘤磁共振影像。结果:微小脑膜瘤于常规T1WI呈等信号(7/8)或等低信号(1/8)。T2WI呈略低信号(6/8)或呈等信号(2/8),T1WI增强扫描呈均匀高信号。结论:微小脑膜瘤少见,磁共振可对其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