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背景高血压是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脑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高血压和脑卒中的发生中都有重要作用.目的观察长期服用血管紧张素Ⅰ型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脑卒中易感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脑卒中发生率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试验.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材料实验于1999-07/2001-03在武汉大学完成.选取6周龄雄性脑卒中易感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26只和京都Wistar雄性大鼠8只.体质量(144.5~182.1)g. 方法将26只6周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易感型自发性高血压组9只,以生理盐水5 mL/d灌胃;氯沙坦10 mg/(kg·d)组9只,以氯沙坦10 mg/(kg·d)灌胃;氯沙坦30mg/(kg·d)组8只,以氯沙坦30 mg/(kg·d)灌胃.3组均在入组时喂高蛋白饲料,入组第2周开始饮15 g/L盐水5 mL/d,1次/d.同期选取8只6周龄雄性Wistar大鼠作为正常组,生理盐水5 mL/d灌胃,1次/d,饲普通饲料,饮自来水.所有大鼠生活在昼-夜节律为12 h,饲养温度为18~20℃,湿度为40%~50%.实验18周后检测大鼠脑卒中发生情况,血压变化.脑卒中临床表现评分标准以1分为活动少,运动量轻度减少或轻度兴奋;2分为活动很少,运动量明显减少或激惹亢奋;3分为俯卧不动,不能行走,忧郁性症状;4分为瘫痪,不能站立,任何1侧或双侧肢体麻痹.利用透射电镜进行脑组织观察,检测脑组织的细胞凋亡情况.主要观察指标①观察18周断头后大鼠的脑组织结构.②TUNEL法检测大鼠的神经细胞凋亡情况.③记录大鼠体质量以及血压和脑卒中发生率及其变化,结果34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3组大鼠脑卒中发生率情况易感型自发性高血压组、氯沙坦10 mg/(kg·d)组及氯沙坦30 mg/(kg·d)组分别为100%,22%,13%.②3组大鼠脑卒中评分易感型自发性高血压组显著高于氯沙坦10mg/(kg·d)组和氯沙坦30mg/(kg·d)组[(3.50±0.55,0.67±1.12,0.38±0.74)分].③3组大鼠脑组织电镜观察易感型自发性高血压组大鼠坏死神经元电子密度增高,有的核膜失去双层结构,嵴断裂、减少甚至消失,呈空泡样改变;氯沙坦30mg/(kg·d)组和氯沙坦10 mg/(kg·d)组大多数神经元染色质分布均匀,核膜规整,细胞形态基本正常;少数神经元核染色质较致密,部分嵴断裂、减少.④3组大鼠脑神经细胞凋亡情况正常组明显低于氯沙坦30 mg/(kg·d)组、氯沙坦10 mg/(kg·d)组及易感型自发性高血压组[(2.5±0.8,13.9±4.3,14.0±4.4,52.0±16.7)%,P<0.05].⑤3组大鼠血压变化实验18周后正常组明显低于氯沙坦30 mg/(kg·d)组、氯沙坦10 mg/(kg·d)组和易感型自发性高血压组[(120.1±7.9,169.4±10.1,216.7±8.3,225.5±6.8)mmHg(1 mm Hg=0.133 kPa),P<0.05].⑥3组大鼠体质量变化实验18周后正常组明显高于氯沙坦30 mg/(kg·d)组、氯沙坦10 mg/(kg·d)组和易感型自发性高血压组[(313.3±10.1,270.8±10.4,258.7±12.7,231.0±6.5)g,P<0.05].结论氯沙坦能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脑卒中发生率、减少其神经细胞凋亡,提示血管紧张素Ⅰ型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可通过拮抗血管紧张素Ⅰ型受体的作用而预防和延缓脑卒中的发生,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大黄及有效部位大黄苷元对脑缺血大鼠血栓形成和血小板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影响,并与标准药物阿斯匹林及尼莫地平相比较.方法实验于2004-09/11在河南中医学院老年医学研究所实验室完成.选用8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7组,12只/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10.8mg/(kg·d)、阿司匹林组20 mg/(kg·d)、大黄苷元(由河南中医学院中药制剂教研室提供)25.92 mg,51.84 mg,103.68 mg/(kg·d)组,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各用药组大鼠均于造模前4天开始灌胃,连续用药4 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分别用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术后测定神经症状、脑组织含水量、脑梗死面积、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和黏附、血栓长度和湿重及干重.结果84只大鼠在制备模型过程中死亡16只,进入统计分析大鼠68只.①各用药组较模型组大鼠神经症状评分、脑组织含水量、脑梗死面积均有显著降低(P<0.01),其中以大黄苷元25.92 mg/(kg·d)组大鼠的神经症状评分降低尤为显著(P<0 01).②各用药组大鼠血栓的长度、湿重、干重和血小板黏附率、聚集率均较模型组大鼠显著下降,其中以阿司匹林组和大黄苷元25.92 mg/(kg·d)组血栓长度、湿重、干重的降低显著;大黄苷元25.92 mg/(kg·d)组大鼠的血小板黏附率和聚集率均较阿司匹林组和尼莫低平组显著降低(P<0.01).③各用药组大鼠的凝血酶原时间均较模型组大鼠延长(P<0.01),以阿司匹林组、尼莫低平组、大黄苷元51.84 mg/(kg·d),25.92 mg/(kg·d)组的延长明显;各用药组大鼠的纤维蛋白原均较模型组显著减少,以阿司匹林组、尼莫低平组、大黄苷元25.92 mg/(kg·d)组大鼠纤维蛋白原的减少明显(P<0.01).结论大黄苷元能明显降低实验大鼠血栓重量和长度,具有显著的抗血栓形成的作用,能够减少纤维蛋白原,延长凝血时间,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黏附的作用,以大黄苷元低剂量组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地黄饮子对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凋亡基因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8/2004-08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理论实验室完成。选择1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6组:假损伤组,模型组,抗脑衰对照组,石杉碱甲对照组,地黄饮子5.4g/(kg·d)和地黄饮子2.7g/(kg·d)组,每组20只。模型组以D-半乳糖腹腔注射合并淀粉样β蛋白注射海马制备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假损伤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分别在造模的同时,地黄饮子治疗组分别给予地黄饮子灌胃[相当含生药5.4g/(kg·d)和2.7g/(kg·d)],抗脑衰对照组、石杉碱甲对照组分别给予抗脑衰胶囊、石杉碱甲溶液灌胃[含生药分别为2.403g/(kg·d),0.018mg/(kg·d)],1次/d,共5周。运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各组海马凋亡基因的表达,及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120只动物中,因造模死亡共20只,模型组5只、石杉碱甲对照组6只,抗脑衰对照组3只,地黄饮子5.4g/(kg·d)组3只,地黄饮子2.7g/(kg·d)组3只,进入结果分析100只。①大鼠海马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核转录因子κB、hsp70基因mRNA的表达: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结果示,淀粉样β蛋白可诱发大鼠海马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mRNA表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抗脑衰对照组,石杉碱甲对照组,地黄饮子5.4g/(kg·d),2.7g/(kg·d)组均可不同程度降低大鼠海马区域的表达(P<0.05)。地黄饮子5.4g/(kg·d)组下调幅度最大。与假损伤组比较,模型组鼠脑海马核转录因子κBmRNA、hsp70mRNA水平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抗脑衰对照组,石杉碱甲对照组,地黄饮子5.4g/(kg·d),2.7g/(kg·d)组均有明显的上调作用(P<0.05)。地黄饮子5.4g/(kg·d)组对hsp70mRNA水平的上调作用优于抗脑衰对照组,石杉碱甲对照组。hsp70mRNA电泳强度比较显示:假损伤组>地黄饮子5.4g/(kg·d)组>地黄饮子2.7g/(kg·d)组>抗脑衰对照组>石杉碱甲对照组>模型组。②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的观察:模型组海马神经元显现凋亡早期的形态特点,各治疗组和对照组对凋亡皆有抑制作用。结论:地黄饮子对痴呆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地黄饮子上调核转录因子κB、hsp70的表达,抑制线粒体释放细胞色素C,控制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4.
β-七叶皂甙钠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β-七叶皂甙钠治疗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肢体运动功能的变化,探讨β-七叶皂甙钠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的保护和促进修复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12/2004-03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1只,模型对照组12只,10mg/(kg·d)β-七叶皂甙钠治疗组11只,20mg/(kg·d)β-七叶皂甙钠治疗组11只。按Allen改良法制备脊髓损伤动物模型,10mg/(kg·d)和20mg/(kg·d)β-七叶皂甙钠治疗组分别在术后腹腔注射β-七叶皂甙钠注射液10mg/(kg·d)和20mg/(kg·d)。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在术后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共持续10d。用斜板试验法和BBB评分法观察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变化。结果:1只10mg/kgβ-七叶皂甙钠治疗组大鼠在术后第2天和1只正常对照组大鼠在术后第1天由于饲养不当死亡,其余43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大鼠斜板试验临界角度:在术后第7,14,21天时10mg/(kg·d)和20mg/(kg·d)β-七叶皂甙钠治疗组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第7天:(37.88±1.76)°,(38.94±2.15)°,(35.48±1.23)°;第14天:(44.39±1.87)°,(45.96±1.81)°,(39.48±1.23)°;第21天:(44.75±2.11)°,(46.66±1.46)°,(41.42±0.98)°,t=2.27~4.67,P<0.05~0.01]。20mg/(kg·d)β-七叶皂甙钠治疗组与10mg/(kg·d)β-七叶皂甙钠治疗组基本一致。②各组大鼠BBB评分结果:在术后第7,14,21天时10mg/(kg·d)和20mg/(kg·d)β-七叶皂甙钠治疗组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第7天:(7.20±0.98),(7.51±0.85),(4.46±0.90)分;第14天:(10.43±0.90),(10.98±0.59),(6.54±0.73)分;第21天:(10.78±0.96),(11.67±0.49),(7.90±0.54)分,t=2.54~8.6,P<0.05~0.01]。20mg/(kg·d)β-七叶皂甙钠治疗组与10mg/(kg·d)β-七叶皂甙钠治疗组基本一致。结论:β-七叶皂甙钠可以增加大鼠实验性急性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速度及最终恢复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离子通道拮抗剂美金胺对缺氧缺血具有明显的脑保护效果,观察重复应用大剂量美金胺对SD新生大鼠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10/2004-03在新华医院中心实验室进行。选用7日龄SD新生大鼠80只,随机分为美金胺54,35,23m g/(kg·d)组及对照组4组,每组20只。连续14d分别经腹腔注射美金胺54,35,23mg/(kg·d)或注射用水(10μL/g)。14d后每组取13只大鼠给予断头处死,余7只大鼠停药恢复1周后断头处死,分别观察大鼠用药后的毒性反应及体质量增长情况。结果78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各剂量美金胺组动物在用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用药后第1~5天,但均能在用药后三四个小时内恢复正常。②美金胺54,35,23m g/(kg·d)组分别在用药后第6,5,4天出现耐受。其中美金胺54m g/(kg·d)组2只大鼠分别在连续用药第10天和第12天死亡,其他动物均存活。③各剂量组动物在用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体质量增长减缓,连续用药14d后美金胺54,35,23mg/(kg·d)组大鼠体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29.26±3.61),(30.46±4.10),(30.57±2.82),(37.72±3.04)g,P<0.01]。④停药7d后,美金胺35,23mg/(kg·d)组大鼠体质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已不明显,但美金胺54mg/(kg·d)组大鼠体质量仍显著低于对照组[(56.52±10.68),(74.05±5.13)g,P<0.01]。结论①不同剂量的美金胺连续应用14d,可能会对大鼠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但停药后可获代偿性恢复。②新生大鼠对美金胺有较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6.
背景:高血压是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脑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高血压和脑卒中的发生中都有重要作用。 目的:观察长期服用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脑卒中易感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脑卒中发生率的影响。 设计:随机对照试验。 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材料:实验于1999-07/2001-03在武汉大学完成。选取6周龄雄性脑卒中易感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26只和京都Wistar雄性大鼠8只。体质量(144.5-182.1)g。 方法:将26只6周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易感型自发性高血压组9只,以生理盐水5mL/d灌胃;氯沙坦10mg/(kg&;#183;d)组9只,以氯沙坦10mg/(kg&;#183;d)灌胃;氯沙坦30ms/(kg&;#183;d)组8只,以氯沙坦30mg/(kg&;#183;d)灌胃。3组均在人组时喂高蛋白饲料,入组第2周开始饮15g/L盐水5mL/d,1次/d。同期选取8只6周龄雄性Wistar大鼠作为正常组,生理盐水5mL/d灌胃,1次/d,饲普通饲料,饮自来水。所有大鼠生活在昼-夜节律为12h,饲养温度为18~20℃,湿度为40%~50%。实验18周后检测大鼠脑卒中发生情况,血压变化。脑卒中临床表现评分标准以1分为活动少,运动量轻度减少或轻度兴奋;2分为活动很少,运动量明显减少或激惹亢奋;3分为俯卧不动,不能行走,忧郁性症状;4分为瘫痪,不能站立,任何1侧或双侧肢体麻痹。利用透射电镜进行脑组织观察,检测脑组织的细胞凋亡情况。 主要观察指标:(1)观察18周断头后大鼠的脑组织结构。(2)TUNEL法检测大鼠的神经细胞凋亡情况。③记录大鼠体质量以及血压和脑卒中发生率及其变化。 结果:34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3组大鼠脑卒中发生率情况:易感型自发性高血压组、氯沙坦10mg/(kg&;#183;d)组及氯沙坦30mg/(kg&;#183;d)组分别为100%,22%,13%。②3组大鼠脑卒中评分:易感型自发性高血压组显著高于氯沙坦10mg/(kg&;#183;d)组和氯沙坦30mg/(kg&;#183;d)组[(3.50&;#177;0.55,0.67&;#177;1.12,0.38&;#177;0.74)分1。③3组大鼠脑组织电镜观察:易感型自发性高血压组大鼠坏死神经元电子密度增高,有的核膜失去双层结构,嵴断裂、减少甚至消失,呈空泡样改变;氯沙坦30mg/(kg&;#183;d)组和氯沙坦10mg/(kg&;#183;d)组大多数神经元染色质分布均匀,核膜规整,细胞形态基本正常;少数神经元核染色质较致密,部分嵴断裂、减少。④3组大鼠脑神经细胞凋亡情况:正常组明显低于氯沙坦30mg/(kg&;#183;d)组、氯沙坦10mg/(kg&;#183;d)组及易感型自发性高血压组[(2.5&;#177;0.8,13.9&;#177;4.3,14.0&;#177;4.4,52.0&;#177;16.7)%,P〈0.051。⑤3组大鼠血压变化:实验18周后正常组明显低于氯沙坦30mg/(kg&;#183;d)组、氯沙坦10mg/(kg&;#183;d)组和易感型自发性高血压组[(120.1&;#177;7.9,169.4&;#177;10.1,216.7&;#177;8.3225.5&;#177;6.8)mmHg(1mmHg=0.133kPa),P〈0.05]。⑥3组大鼠体质量变化:实验18周后正常组明显高于氯沙坦30mg/(kg&;#183;d)组、氯沙坦10mg/(kg&;#183;d)组和易感型自发性高血压组[(313.3&;#177;10.1,270.8&;#177;10.4,258.7&;#177;12.7,231.0&;#177;6.5)],P〈0.051。 结论:氯沙坦能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脑卒中发生率、减少其神经细胞凋亡,提示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可通过拮抗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的作用而预防和延缓脑卒中的发生,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高血压大鼠不同昼夜时点给药后降压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高血压大鼠不同昼夜时点给药后降压效果进行比较。方法 :12只雄性SD大鼠分为三组 ,在口服NG-硝基 -L -精氨酸甲酯 (NG-nitro -L -arginine -methlester,L -NAME)复制大鼠高血压模型的基础上 ,对高血压大鼠进行 2 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应用余弦软件分析血压的节律情况 ,计算出血压的峰值、中值和谷值所对应的时间点 ,分别于各时点前三个小时给予依那普利 (10mg kg·d- 1 ) ,连续 2周。结果 :依那普利能够降低L -NAME引起的高血压 ;峰值前、中值前和谷值前给予依那普利后 ,血压分别下降 12 .2 %、8.2 %和 8.3%。结论 :在抗高血压治疗中 ,峰值前给药能更有效地降低血压。  相似文献   

8.
丹参酮ⅡA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的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冯俊  郑智  熊玮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7):1869-1873
目的:观察丹参酮IIA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的作用,并研究其对心肌原癌基因c-fos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18只8周龄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于8周处死,另两组分别经腹腔注射丹参酮IIA1mL/(kg·d)(丹参组)(和蒸馏水1mL/(kg·d)(高血压组),共10周。测量大鼠尾动脉收缩压(SBP)及左心室重量指数(LVMl)。应用HE染色、VG染色、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心肌细胞的直径和面积、心肌组织胶原体积比例(CVF)、血管周围胶原面积和管腔面积比例(PVCA)。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心肌细胞原癌基因c-fos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相比,高血压组大鼠的SBP、LVMI、心肌细胞的直径、面积、CVF、PVCA显著增加,c-fos表达明显,丹参酮IIA治疗可抑制左室肥厚(LVH)的发展和心肌细胞c-fosmRNA的表达,但收缩压无明显改变。结论:长期应用丹参酮IIA治疗可预防自发性高血压大鼠LVH的形成,其机制可能与丹参酮IIA抑制了心肌细胞c-fos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背景:近来提出的临界关闭压在脑血流自动调节中起着关键作用,是脑循环的有效下游压,可客观反映动态调节的脑血管紧张度,即血管平滑肌收缩舒张的功能状态。目的:利用临界关闭压动态评价高血压对脑微动脉平滑肌收缩功能的损伤及其与病理形态改变间的关系。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单位: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材料:实验丁2002—07/2003—08在中山大学生理科学实验室进行。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1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高血压组,每组80只。方法:高血压组用双肾双夹法复制成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对照组除不上银夹外,其余处理同高血压组。两组动物在术后的第2,4,6,8,10,12,14及16周8个时间点各随机选取10只进行动脉血压、临界关闭压的测定。测定完毕后在麻醉状态下取大鼠额顶叶脑组织,制成切片,定量分析脑微动脉的形态变化。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大鼠术后不同时间点动脉血压、临界关闭压。②两组大鼠术后不同时间点脑微动脉形态参数。结果:16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高血压组平均动脉压于术后第6周起明显升高,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高血压组大鼠术后脑血管临界关闭压逐步升高,于术后14,16周明显高于对照组[(63.75&;#177;7.43),(37.28&;#177;3.68)mmHg;(67.37&;#177;15.57)。(38.39&;#177;7.41)mmHg,P〈0.051。⑧高血压组大鼠脑内微动脉的中膜厚度增加非常明显,于第8周后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④临界关闭压的升高与平均动脉压、脑内微动脉的中膜厚度呈正相关(r=0.90693,0.81136,P均〈0.05)。并且血压升高的初期和血压较高后临界关闭压变化较明显,于血压上升明显期则改变不显著,呈倒“S”形改变(R^2=0.9962,P〈0.05)。结论:高血压形成后脑微动脉平滑肌的收缩程度随动脉血压的动态升高而加强,血管紧张度相应提高,并且在高血压初期和血压较高后改变比拓日月屙.  相似文献   

10.
潘佩珍  唐白云  谭妙娜  刘雅玲  郑莹 《护理研究》2006,20(27):2483-2484
[目的]探讨危重型重症肌无力(myadtheniagravis,MG)围手术期病人护理的方法,以降低危象的发生率。[方法]将53例Ⅲ型、Ⅳ型危重型病人术后按不同方法处理,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病人用甲基强的松龙(MP)20mg/(kg·d)和环磷酰胺(CTX)0.25g/(m2·d)而对照组术毕静脉仅用地塞米松0.40mg/(kg·d),两组均连用3d。两组同时采用“干涸”治疗。[结果]治疗组危象发生率为9.09%,对照组50.00%。[结论]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加强心理护理,做好用药指导,和“干涸”治疗及免疫冲击治疗过程中的护理观察对疾病的恢复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托吡醣、丙戊酸钠单药及联合用药对幼鼠慢性癫痫脑损伤的影响。方法将3~4周龄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5组,B、C、D、E组为慢性癫痫组,C、D、E组于戊四氮(PZT)腹腔注射后给予TPM 40 mg/kg、VPA 200mg/kg、TPM 40mg/kg+VPA 200mg/kg,A、B组给予等量的蒸馏水,连续用药2个月,观察癫痫发作后幼鼠的体重改变、行为学表现及海马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变化检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了解脑损伤的发生情况及药物的情况保护。结果①TPM使体重增长降低,VPA使体重增长增加;②TPM、VPA均使发作持续时间缩短(P<0.05),联合用药组使发作持续的时间长(P<0.05);③TPM组、VPA组的NSE水平降低显著(P<0.05);④TPM组、VPA组神经元的退行性变和胶质细胞的反应性增生较阳性组减少。TPM+VPA组神经元变性坏,胞浆浓缩,出现红色神经元。结论TPM、VPA单药均对癫痫脑损伤有保护作用,但2者联合可能削弱其单药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酒精对大鼠心肌组织的影响。方法 14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7组:正常对照组及不同剂量酒精模型组0.8 mL/(kg.d)(A组),1.6 mL/(kg.d)(B组),2.4 mL/(kg.d)(C组),3.2 mL/(kg.d)(D组),4.0 mL/(kg.d)(E组),4.8 mL/(kg.d)(F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正常组给予10 mL/(kg.d)生理盐水灌胃,其余分别给予53度赖茅酒灌胃,每周灌胃6次,连续灌胃4个月,16周后每组大鼠禁食12 h,取颈总静脉血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处死大鼠取心肌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模型A、B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K-MB、cTnT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C、D、E、F组与正常对照组及模型A、B组比较CK-MB、cTnT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A、B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s-CRP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D、E、F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s-CRP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模型C、D、E、F组与A、B组比较hs-CRP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D、E、F组可见心肌间质水肿,心肌细胞变性、坏死;模型A、B、C组心肌组病理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适量饮酒可降低hs-CRP,保护心肌细胞,过量饮酒[>2.4 mL/(kg.d)]可导致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升高及心肌细胞组织病理学改变。  相似文献   

13.
茶皂甙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茶皂甙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的影响,为高血压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24只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1)高血压对照组;(2)卡托普利组(150 mg·kg-1·d-1);(3)茶皂甙高剂量组(1600 mg·kg-1·d-1);(4)茶皂甙低剂量组(400 mg·k-g1·d-1);6只雄性WKY大鼠作为正常血压对照组。每天通过灌胃法分别给予卡托普利,高、低剂量的茶皂甙和蒸馏水,每隔两周在上午8~10时用大鼠尾动脉血压无创测量分析系统测量大鼠动脉收缩压一次,共5次。结果给药8周后,茶皂甙高剂量组的动脉收缩压与用药前相比显著下降(P<0.01),明显低于高血压对照组(P<0.01),与卡托普利组接近(P>0.05),茶皂甙低剂量组的动脉收缩压与用药前相比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P<0.05)。结论茶皂甙可以有效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动脉血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毒清治疗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5/6肾切除合中等剂量的STZ腹腔注射方法建立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生理盐水2mL/d灌胃)、糖毒清高剂量组[糖毒清6.75g/(kg·d)灌胃];糖毒清中剂量组[糖毒清4.5g/(kg·d)灌胃]、糖毒清低剂量组[糖毒清2.25g/(kg·d)灌胃]、尿毒清组[尿毒清2.25g/(kg·d)灌胃]。另外10只正常对照组大鼠予生理盐水2mL/d灌胃;治疗10周后,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的VCAM-1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肾组织VCAM-1表达明显增多,而糖毒清组大鼠肾组织VCAM-1的表达明显减少。结论:糖毒清可以减少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大鼠肾组织VCAM-1的过度表达,从而达到控制或延缓糖尿病肾病肾功能恶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丹参水提液对染镉大鼠肾损伤的干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Wistar大鼠,雌雄各20只,鼠龄6周。适应性喂养1周,随机分组,空白组8只,模型组32只,空白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5 m L/(kg·d),模型组以2.8 mg/(kg·d)氯化镉溶液腹腔注射。连续造模4周,观察大鼠一般情况,检测大鼠肾功能指标、肾脏组织病理改变。造模成功后,将模型组随机分为给药组、阴性、阳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给药组[丹参水提液高剂量2.7 g/(kg·d)、丹参水提液低剂量1.35 g/(kg·d)]灌胃,阳性对照组亚硒酸钠溶液0.05 mg/(kg·d)灌胃,阴性及空白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2.7 m L/(kg·d)。各组治疗10周,实验终末收集血清、尿液,并留取肾脏组织,待检测。结果丹参水提液低、高剂量组24 h尿量低于阴性对照组,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明显升高,丙二醛(MDA)显著降低,总抗氧化能力(T-AOC)增强明显,血尿素氮、血清肌酐含量降低,尿蛋白(β2-MG)含量下降。病理切片可见阴性对照组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浑浊、肿胀变性、坏死;丹参水提液低、高剂量组血清、皮质镉含量低于阴性对照组;丹参水提液低、高剂量组凋亡率低于阴性对照组。结论丹参水提液能加速体内镉代谢,可有效干预镉致肾损伤,有助于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改善肾功能,保护肾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联合芬太尼镇静镇痛治疗在冠脉架桥术后的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3月本院36例冠脉架桥患者,随机分为2组:咪达唑仑0.05 mg/(kg.h)+芬太尼1μg/(kg.h)组(M组),右美托咪定0.6μg/(kg.h)+芬太尼1μg/(kg.h)组(D组)每组18例,2组分别于术后入ICU起开始用药,记录用药前和用药后4、8、12、24 h共5个时间段平均Ramsay镇静评分、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呼吸、脉搏氧饱和度(SpO2),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等指标。结果 2组在Ramsay镇静评分、收缩压、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HR较M组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在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停留时间明显短于M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D组较M组不易产生呼吸抑制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芬太尼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冠脉架桥术后的镇静镇痛剂。  相似文献   

17.
大豆异黄酮对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保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豆异黄酮(soy isoflavones,SI)对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 C)、糖尿病对照组(D C)、低剂量SI治疗组(L-SI)、中剂量SI治疗组(M-SI)、高剂量SI治疗组(H-SI)、尼尔雌醇治疗组(N T)。后5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55m g/kg制备D M模型。第7周起,N C、D C组予0.5%C M C-N a10m L/(kg·d),L-SI、M-SI、H-SI组分别予大豆异黄酮30、60、120m g/(kg·d),N T组予尼尔雌醇混悬液0.1m g/kg(2次/周)灌胃。第12周末测大鼠心肌组织N a+-K+-A TPase、C a2+-A TPase活性、N O S活性和N O含量。电镜观察超微结构变化。结果:D C组心肌组织N a+-K+-A TPase、C a2+-A TPase、N O S活性和N O含量明显降低(P<0.01),肌小节和线粒体形态改变。而M-SI、H-SI可抑制上述变化。结论:中、高剂量SI对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皮质PAI-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的影响及肾皮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表达的作用。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高热量饲料喂食2月后予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灌胃给药10周,测定血糖、血脂及24h尿蛋白,取肾皮质提取总RNA,应用RT-PCR检测肾皮质中PAI-1 mRNA表达,免疫组化检测肾脏PAI-1蛋白表达。结果罗格列酮能降低血浆血糖、尿蛋白水平,对血脂的影响不明显,三组肾皮质PAI-1 mRNA的相对值分别为0.67±0.03,1.47±0.07,0.83±0.05,相互间有统计学意义。免疫组化显示,糖尿病组肾小球PAI-1明显增强,罗格列酮能降低肾小球PAI-1表达。结论罗格列酮能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和尿蛋白水平,抑制肾脏PAI-1表达,这种作用可能是罗格列酮治疗效益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六味地黄丸对OLETF鼠胰腺形态学改变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六味地黄丸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鼠(otsukalong-evanstokushimafattyrats,OLETF鼠)胰腺形态学改变的影响。方法:OLETF鼠40只,随机分为六味地黄丸干预组和对照组,LETO(long-evanstokushimaotsuka)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干预组从8周龄起以六味地黄丸2.4g/(kg·d)灌胃给药,其余两组以等量蒸馏水灌胃。每周监测体重,定期OGTT试验检测血糖,胰腺切片HE染色观察组织学改变。结果:OLETF鼠体重和血糖显著高于LETO鼠。随病程进展,OLETF鼠对照组胰岛早期表现为肥大增生,晚期破坏、纤维化程度明显高于LETO鼠。干预组胰岛结构保存明显好于对照组,且干预组负荷后血糖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六味地黄丸能有效地保护OLETF鼠胰腺的组织形态结构并改善其糖代谢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不同血药浓度他克莫司对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9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服用他克莫司达到稳态血药浓度后,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他克莫司全血谷浓度。随访3个月,观察药物疗效,比较患者给药剂量及血药浓度,分析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完全缓解76例(84.4%),部分缓解9例(10.0%),无效5例(5.6%);完全缓解组、部分缓解组、无效组给药剂量分别为(0.05±0.01)mg/(kg·d)、(0.06±0.01)mg/(kg·d)、(0.07±0.02)mg/(kg·d),血药浓度为(8.44±3.25)ng/m L、(5.92±1.53)ng/m L、(3.34±0.86)ng/m L;完全缓解组、部分缓解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无效组(P0.05)。结论不同血药浓度他克莫司对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有影响,临床上应将他克莫司全血谷浓度控制在5.19~11.69 ng/m L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