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中医气概念内涵深刻,理解上易产生歧义。针对60年来关于"气"概念内涵研究的问题,总结认为中医气概念的基本内涵应包括:气是客观实在,气是生命流转,气是运动之象,气是人文状态。  相似文献   

2.
文章认为中医脏腑观中的脏腑概念有形、气、神三方面的内涵。在形的层面上说,中医与西医关于脏腑的概念是一致的,但是五脏之气对五脏之形起决定作用,中医脏腑观认为五脏六腑之气对于人体的一切生理、病理变化发挥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气"实质研究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气”实质的研究,首先应该明确思路与方法,继承和创新依然是最关键的问题。在继承性研究中,既要承认“气一元论”哲学思想对中医“气”理论构建的重大影响,又不能把中医“气”理论说成是古代哲学的衍生物。纠正偏颇或错误认识,对中医学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气”实质继承性研究的主要目标应是明确“气”在人文和社会科学方面固有理论和概念的内涵。“气”理论的创新研究应在确立中医学自然科学属性的基础上,将中医“气”理论纳入现代科学的研究序列,同时也要强化中医“气”理论传统思维方法的革新研究,以便创立科学的假说,构建新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4.
文章提出以原气为先天之气,元气为先后天之气,论述了中医原气的内涵以及原气与元气的关系。文章首先针对目前中医元气概念的多义性,指出提出中医原气的必要性;其次揭示了原气是命门先天之气的内涵和原气具有先天本原、原始动力和正气之本的功能;最后从内涵、先后天属性、阴阳性和治疗重点等方面对原气和元气进行辨析,以明确中医原气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得气又称"气至",乃是针刺疗法取得疗效的关键。针刺"气至"的概念,首见于《黄帝内经》,其后,诸多针灸典籍均有记述。然而,关于针刺"气至"的定义和内涵却多有争议,至今尚未有定论。自从《黄帝内经》确定了针刺"气至"的基本定义以来,后世历代医家各有所阐发。通过系统梳理各代中医文献有关针刺"气至"含意的演变历程,并且在100例志愿者身上验证针刺得气的感觉,以期有益于针灸学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气概念是建构中医理论大厦的基石,在现代科学语境下,常常遇到"气是什么"的考问。首先,阐述了这一问题的产生,是因为在以原子论为主要基础的现代科学语境下,人们已经难以理解带有自然哲学色彩的气概念。其次,指出现代学者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对气概念从生物学、物理学乃至现代系统科学等角度进行诠释,试图通过实验室研究或比附现代科学的某些成果,来揭示气的实质,但得出的结论并不能回归于气概念。第三,犹如道之不可言说而又不得不说一样,论述了面对现代受众,哲学之气与中医学之气的表述问题。第四,指出对元气论方法价值的评价,应充分注意优点与缺点两个方面,不可片面赞美。最后提出关于气研究的思路与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过去对气内涵的争论导致其"两义说"为学界的主流认识,继而又借助西医研究方法通过实验证实其实质,结果却并未带来中医的现代化,反而导致中医理论的异化。基于此并应医学史研究趋势转变以及气的特殊属性,应对其进行"内史"与"外史"结合研究。本文试就其"外史"转向,着重从"天人本于一"的宇宙模式、"见病更见人"的人本精神与"心则超乎物法"的悟性思维三个维度进行探讨,对中医气论进行多角度解读和诠释。  相似文献   

8.
对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一至六版<中医基础理论>中中医病因学说若干病因概念六淫、七情、饮食、劳逸从逻辑关系上进行了讨论,认为从概念内涵上说,应改为六气异常(六淫)、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失度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9.
中医心病学是专门研究心系病证的一门临床学科,这里的心是指中医概念的心。从中医角度讲心病有3个内涵:一是与"心主血脉"功能相关的疾病,包括西医的心血管系统疾病;二是与"心主神明"功能相关的疾病,包括西医的某些高级神经系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中医气学理论结构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中医气学理论结论中的几个问题作了探讨,认为人体之气的最高层次是一身之气,而非元气;正气是一身之气与邪气相对时的称谓;营卫二气应按其分布部位、构成成分和相应功能确定内涵;脏腑之气由脏腑之精所化生,由一身之气按不同的成分比分化到不同的部位所构成,因而具有相对特异的运动趋向和功能。  相似文献   

11.
张柏林教授从医50年,在消化系统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将张柏林教授治疗慢性腹泻的一些经验总结如下。慢性腹泻是指大便性状改变,粪质稀薄,排便次数增多且腹泻持续或频频反复超过2个月以上者。  相似文献   

12.
“肝主疏泄”理论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肝主疏泄"是中医藏象学中的重要概念,最早出现于《内经》。其高度概括了肝的生理功能,包括调畅气机、促进全身气血水液运行等作用,对五脏六腑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有较大影响,对临床治疗多种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概念源流、理论内涵及其具体的功能体现等方面,系统对"肝主疏泄"理论进行深入阐述,以期对临证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气"的概念引入中医学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其在中医学理论体系占据核心地位,并且对于中医临床实践极具指导意义。本文从"气"概念形成的渊源,"元气-元论"的"气"引入中医学,以及中医"气"的物质性和功能性三方面进行相关论述。  相似文献   

14.
精气的概念、源流及结构浅识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精气的内涵、源流及层次结构作了研讨,认为精气在古代哲学中一般泛指气,而在中医学中与气的概念有别;中医学的精、气概念与古代哲学所指不同,并各有其生成之源;哲学的气是精气理论结构的最高层次,其次为中医学的气与自然界的气;一身之气是人体内气的最高层次,其次为元气、宗气等。  相似文献   

15.
中药毒性及其内涵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中医理论与临床运用经验为背景的中药毒性有自身特殊内涵。本文从历史与逻辑的角度,在追溯中医“药毒”概念内涵的基础上,分析比较了西医和中医关于药毒的不同理解,提出中药在运用中涉及诸多调控要素和中药成分及作用的复杂性,中医关于中药毒性的认识与西医对药物毒性的认识有所不同,简单套用现代药毒的概念和研究思路来研究中药毒性是不适宜的。药毒的相对性决定了将有更多的中药毒性被发现。现代中药毒性的研究应在药毒内涵界定的基础上,更加重视中药性能与毒性、中药配伍与毒性、方药毒性与病证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百病生于气"理念指导下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M)的治疗。方法收集整理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子宫腺肌病患者数据构建原始数据库。对规范后的数据进行功效、归经、使用频次、四气、五味的频数分析。并运用复杂网络软件Liquorice系统对药物执行多尺度骨干网络分析和多层核心网络分析。结果药物功效频次统计结果显示,频次排名依次为补气药、理气药、活血药等;药物脏腑归经统计结果显示,药物多归于肝经、脾经、心经等;高频用药常见为醋香附、当归、醋延胡索等,四气中温性药物最为常用,五味中甘味药物最为常用。多尺度骨干网络分析得出醋香附、当归、醋延胡索等11味药物为治疗AM的核心处方组成。并通过多层核心网络分析构建出治疗AM药物的3层核心网络。结论中医药治疗AM具有其独特优势,以气血为纲,治疗上理气活血,疏肝气、补脾气、滋肾气,气机调畅则瘀结自消。在"百病生于气"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数据挖掘药分析中医药治疗子宫腺肌病用药规律,具有较高的置信度和参考意义,为临床研究治疗子宫腺肌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内经》中"经脉"实际包含两套完全不同的脉道系统,即行气之脉——十二经脉和行血之脉——血脉。气血是分离的,气即卫气,血即营血,两者各自运行于这两套不同的脉道之中。古人误将"内视"所见的行气之脉与解剖所见的行血之脉及各自脉中的气血视为一体,导致了气脉与血脉、气与血相互混淆的错误。  相似文献   

18.
在中医庞大复杂的概念群之中,“气”概念是最为重要的元概念之一。希望以认知语言学的经典理论为基础,通过梳理汉语单音节词“气”的意义演变来分析中医“气”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了证候生物学基础研究的两个模式,提出了数据挖掘方法的研究思路,指出了基于特征选择的数据挖掘方法是挖掘中医证候生物学基础较适宜的方法学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特征模式"的概念,用它作为沟通"金指标"与生物学基础的桥梁,为探讨证候的生物学基础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中医认为,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因肾、肝、脾功能失调,三焦运行不畅,痰浊瘀阻于肝而发病。元气藏于肾,维持肝、脾、肾及三焦功能的正常发挥。元气虚则肾虚,继而肝、脾、肾功能失调导致非酒精性脂肪肝。现代研究认为,NAFLD的发病与元气渐衰密切相关,益精补肾中药具有调整血脂、抗脂肪肝的作用,故以补肾、健脾、疏肝、消浊等"扶元调脂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元气亏虚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根本,贯穿本病病理变化的始末。治疗应以补肾充元气为主,辅以疏肝健脾条畅三焦,以达治疗及预防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