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T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32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苗振普 《宁夏医学杂志》2006,28(12):913-914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尤其是累及关节面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行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T型钢板内固定术。结果32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5个月,优良率78%。结论该手术方法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具有良好的固定作用,能较好地防止骨折畸形愈合和保护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6年3月—2010年5月该院收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58例切开复位手术,采用T型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同时挑选同期该院收治的58例情况相似,各临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骨折患者,采用传统疗法,采用牵引复位后石膏外固定术对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与出院后为期1年的跟踪随访,发现观察组患者相较对照组患者具有更好的Dienst功能标准评价以及治疗效果更为理想,且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T型钢板内固定对桡骨远端的不稳定性骨折效果显著,经过随访发现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相较传统疗法效果理想。比较传统方法,患者功能恢复情况均有显著的提高。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T型钢板内固定疗法对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治疗效果非常理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组治疗,观察组均应用T型钢板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均应用牵引复位后石膏外固定传统疗法进行治疗,将两组研究对象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3.1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4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9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4.83%。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T型钢板内固定方式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可以产生显著的疗效,显著优于传统治疗方法,有利于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经验。方法对2004-09~2009-09收治的18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采用切开复位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结果 18例患者随访12-26月,平均19.8月。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夹持力及握力无明显减退,无血管及神经损伤。结论 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复位满意,患者术后功能良好,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桡骨远端骨折临床十分常见,约占骨科急诊患者的17%,大部分都可以通过手法复位、夹板或石膏固定而获得满意的疗效,少数复位效果不理想,外固定难以维持正常的解剖对位,需手术治疗。2007年6月~2009年3月采用切开复位斜T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26例,术后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5月平顶山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20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照固定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1例。对照组接受手法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观察组接受切开复位T型钢板内固定。对比两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1 a,统计两组治疗优良率。结果两组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4.06%(95/101)]高于对照组[85.15%(86/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有利于促进骨折早期愈合,且可有效改善患者关节功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钢板在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治疗中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9月-2012年9月86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患者,按照钢板类型不同分为两组,采用锁定钢板作为内固定材料的46例患者作为锁定钢板组,采用普通T型钢板作为内固定材料的40例患者为T型钢板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复位情况、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锁定钢板组优26例,良16例,优良率91.3%;T型钢板组优13例,良18例,优良率77.50%;锁定钢板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35%;T型钢板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5%;锁定钢板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T型钢板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能有效的维持骨折复位,腕关节功能恢复好,而且可有效保护患肢的血运,并发症少,是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理想的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8.
李秀芳  刘晓伟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10):1487-1488,1491
目的:探讨T形钢板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2008年11月~2011年11月资料完整的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236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石膏夹板外固定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总结其护理方法。结果:T形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效果优于石膏夹板外固定术(P<0.01)。结论: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不稳定,可有效维持桡骨长度,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关节功能恢复快,是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术后做好患者心理护理,有效指导患者康复功能锻炼,可提高骨折愈合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黄玉福 《中原医刊》2007,34(13):24-25
目的评价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疗效。方法按AO分类为B、C型的32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使用斜T形或T形钢板行内固定治疗。结果3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18月(平均12个月)。按Dienst标准评价疗效:优19例,良9例,可4例。结论T形钢板能提供坚强的固定,术后功能较好,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T型锁定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桡骨远端T型锁定接骨板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外固定支架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对患者行X线片检查,测量并记录2组患者的骨性愈合时间、掌倾角、尺偏角及腕关节活动度。结果 2组患者骨性愈合时间、掌倾角及尺偏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背伸、掌屈活动显著优于对照组,桡偏显著轻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尺偏、旋前、旋后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优良率分别为90.0%和70.0%,观察组患者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7%和10.0%,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桡骨远端T型锁定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对桡骨远端的骨性及腱鞘结构的影响较小,手术操作较为方便,可保持背侧软组织的完整性,复位效果好,固定可靠,疗效满意,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治疗过程中,早期手法复位与随后的内固定手术间的协同作用。方法:所有32例患者治疗分2个步骤:①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②内固定治疗。结果:手法复位后9例达到近似解剖对位,行微创切开内固定术;17例对位明显改善,行切开部分复位内固定术;6例对位改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获得3~12个月随访。按Dienst功能评估标准评定,优25例,良7例。结论:早期手法复位能减轻内固定手术复杂程度,该方法具有骨折复位早,手术损伤小,功能恢复早,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距桡骨远端骨关节面2~3 cm以内的松质骨及桡骨骨干远端皮质骨向松质骨移行部分的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急诊骨折病人的17%。桡骨远端骨折常常累及关节面,如果治疗不当会导致腕关节的功能障碍。良好的复位是治疗的关键,而手术治疗主要是通过切开复位后选用合适的内固定最大限度的恢复关节面的平整,减少桡骨的短缩,甚至使用人工替代材料,最大程度的恢复腕关节的功能。近年来,对于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观念不断更新,针对各种类型的桡骨远端骨折出现了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手段不断完善,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最新文献就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张政  周思栋  王威  李筱生 《中外医疗》2013,32(15):20-21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钢板在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治疗中的作用和临床价值。方法将该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治疗的56例患有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和对照组(28),治疗组选用锁定钢板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T型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关节功能、治疗后的关节恢复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优秀15例,良好10例,优良率达到89.8%,对照组优良率为71.6%,治疗组患者主料后的掌倾角、尺偏角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O.O5)。结论锁定钢板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疗效比T型钢板好,能够显著维持骨折的复位,腕关节治疗效果良好,治疗后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Meta分析,对外固定支架与小夹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CBM等数据库,手工检索与骨科相关的文献和会议论文。按照纳入标准,收集所有比较外固定支架与小夹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腕关节功能、复位效果、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统计软件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1。结果 纳入8篇随机对照试验,共713例患者。①外固定支架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优于小夹板组[RR=1.25,P<0.01];②复位效果:外固定支架组治疗后复位优良率高于小夹板组[RR=1.24,P<0.01],而且治疗后6个月掌倾角[MD=4.85,P<0.01]、尺偏角[MD=3.63,P<0.01]大于小夹板组,而桡骨轴向短缩长度[MD=-3.42,P<0.01)]小于小夹板组;③外固定支架组的并发症较小夹板组少[RR=0.62,P<0.01]。结论 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优于小夹板固定。但由于现有研究存在的方法学不完善和样本的局限性,上述结论有待设计更严谨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5.
桡骨远端骨折是上肢最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是临床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桡骨远端骨折分型主要以AO(arbeitsgemeinschaft für osteosynthesefragen)分型为主,已成为国内外临床医师的共识。目前主要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主要包括小夹板固定、石膏托外固定及支具固定;手术治疗包括克氏针固定、外固定支架、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关节镜下辅助复位固定、骨与骨替代物的移植辅助固定、髓内钉固定术以及人工腕关节置换。而针对不同类型、不同严重程度的桡骨远端骨折可选择的固定方法不一,如何选择最有效的固定方法已成为临床医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应用手术和石膏外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300例,平均分成手术组与石膏外固定组各150例,手术组应用掌侧入路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石膏外固定组应用石膏外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手术组的优良率为90.7%,石膏外固定组的优良率为72.7%,对比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于石膏外固定治疗,手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老年患者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T型钢板掌侧内固定治疗效果,以提高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2006年1月-2008年12月我科使用掌侧T形钢板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32例,均采用掌侧切口T型钢板内固定,其中25例因骨缺损较严重同时植骨。结果:平均随访20~36个月,远期疗效按Dienst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良者29例,优良率90.63%。结论:老年患者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手法复位较困难,并因外固定难以维持复位而常发生再移位。这类骨折应尽早切开复位内固定,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具有复位满意、固定可靠、有利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是治疗老年患者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有效方法,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爆裂性骨折的效果.方法 对23例桡骨远端爆裂性骨折病例,ⅣB型13例,ⅣC型10例,采用外固定支架或外固定支架加克氏针治疗.术后随诊并评价疗效。结果 23例随诊6~18个月,优15例,良6例,优良率94.7%。影像学评分,20例优良,3例发生再移位。结论 桡骨远端爆裂骨折采用手法整复外固定架或外固定架加克氏针固定能获得理想的解剖复位和腕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手法整复治疗B型和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对山西省朔州市人民医院1994年1月至2004年7月AO分类为B型和C型的49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分为手术组和非手术组。手术组按AO内固定原则并根据桡骨的解剖外形,使用内固定治疗;非手术组采用手法整复和石膏外固定治疗。从影像学、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随访9个月~2年,参照X线片测量指标进行综合评定,手术组优良率为86.3%,非手术组优良率为37%;采用腕关节功能评分,手术组优良率为77.3%,非手术组优良率为40.7%。结论:手术治疗B型和C型桡骨远端骨折能够恢复桡骨远端解剖形态,有利于患肢腕关节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