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日本血吸虫病与大肠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星荣 《华西医学》1995,10(3):341-342
日本血吸虫病与大肠癌的关系严星荣华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一分院四川省广汉市第三人民医院从1985年10月至1993年10月共作大肠癌手术78例,发现其中18例有日本血吸虫感染史,15例经直肠压片证实在血吸虫性肉芽肿及癌灶附近有大量血吸虫卵沉着,本文...  相似文献   

2.
日本血吸虫病(schitosomiasis japonica,以下简称血吸虫病)是山于日本血吸虫寄生在人或脊椎动物门脉-肠系脉静脉系统.所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主要分布在中国、日本、菲律宾及印度尼西亚等西太平洋地区的一些国家。其中。日本已于1997年正式向WHO申请。宣布其成为血吸虫病非流行区。至2004年。在我国有血吸虫病流行的12个省、市、区中.亦已有广东、上海、广西、福建及浙江5个省、市、区宣布达到了消灭血吸虫病的标准。但是,我国仍有84.3万血吸虫病人,54万头血吸虫病牛;存在传播媒介—钉螺的总面积多达38.5亿m^2;且每年都有新病例发生。  相似文献   

3.
日本血吸虫病(schitosomiasis japonica,以下简称血吸虫病)是由于日本血吸虫寄生在人或脊椎动物门脉-肠系脉静脉系统,所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相似文献   

4.
日本血吸虫病诊断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医学》2004,35(4):M194-M194
根据疫水接触史,结合发热、腹泻、肝肿大、肝纤维化、门脉高压等主要症状、体征及寄生虫学检查,血清免疫学检查、血象检查结果等,予以诊断。  相似文献   

5.
我们经过长期的操作实践,在常规ELISA 的基础上(下称常规法),改良了一种快速ELISA(下称快速法),用于临床诊断血吸虫病,效果满意,现将方法介绍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血清粪检虫卵阳性的日本血吸虫病人血清90份;非疫区健康者血清54份.2.抗原从人工感染12000条日本血吸虫尾蚴45天的家兔肝脏分离纯卵,按常规制备可溶性虫卵抗原(SEA).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与大肠癌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肠癌患者87例,并与同期其他肿瘤患者109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大肠癌组12例(13.79%)有胆囊切除病史,显著高于对照组(4.59%)(P<0.05).结论:胆囊切除术是大肠癌高危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核转录因子(NF-κB)作为一种分布广泛的真核细胞转录因子,能与B细胞免疫球蛋白κ轻链基因的增强子κB序列特异性结合,还与炎症、创伤、免疫反应、细胞增殖与凋亡密切相关。近年来研究表明,NF-κB还与大肠癌肿瘤细胞的凋亡、耐药等有关。现对NF-κB的信号转导机制及其与大肠癌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核转录因子(NF-κB)作为一种分布广泛的真核细胞转录因子,能与B细胞免疫球蛋白。轻链基因的增强子κB序列特异性结合,还与炎症、创伤、免疫反应、细胞增殖与凋亡密切相关。近年来研究表明,NF-κB还与大肠癌肿瘤细胞的凋亡、耐药等有关。现对NF-κB的信号转导机制及其与大肠癌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作者 1 985~ 1 994年于晚期血吸虫病病房共收治血吸虫病肝纤维化 41 9例。经B超、胎甲球、CT或手术证实为肝癌的有 1 8例 ,剔除有肝炎病史、HBsAg阳性 7例 ,1 1例均为单纯性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合并肝癌 ,占住院病人 2 6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并发肝癌 1 1例中 ,男性 9人 ,女性 2人 ,年龄 46~ 74岁。居住血吸虫病重流行区 8例 ,轻流行区 3例。血吸虫病病原依据 :粪检阳性 7人 ,直肠镜检阳性 2人 ,环卵试检阳性2人 (环沉率 >5 %)。血吸虫病病原治疗情况 :从未治疗 4人 ,治疗中止 2人 ,治疗 1次 3人 ,治疗 2次以…  相似文献   

10.
11.
1979年至1980年,我们对收治入院的部分血吸虫病患者于治疗前进行了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检测。对急性血吸虫病患者作了总补体(CH_(50))活性测定。同时还检测了健康人作为对照,其结果如下:1.细胞免疫机能检测,采用全血体外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和体内植物血球凝集素(PHA)皮肤试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检测健康成人45名,淋巴细  相似文献   

12.
预防和治疗日本血吸虫病是我们医务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治疗过程中,我市多采用20日疗法。此法疗效较高,但毒性反应较大,在疗程中如不严密观察其反应,有可能发生严重后果。因此,在护理上如何配合医疗,观察其毒性反应,抢救垂危患者,以及作好各项护理工作以减少与预防反应,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大肠息肉与大肠癌演变关系探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1516例大肠息肉和721例大肠癌对比分析发现,二者部位分布一致,且有共存现象。恶变的127颗息肉均为瘤性息肉,在165例早期大肠癌中恶性息肉123例(74.5%)。结果揭示:腺瘤体积大、多发、绒毛状结构者易恶变。恶性息肉是早期大肠癌的最常见形式。  相似文献   

14.
大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常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健康。β-连环蛋白(β-catenin)是细胞重要的信号传递蛋白,参与细胞黏附、生长、增殖等过程。Wnt/β-catenin信号途径已被公认为肿瘤发生过程中关键的信号通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间断连结切片结合CK20免疫组化检测大肠癌其系膜血管根部淋巴结微转移情况,并探讨大肠癌系膜血管根部淋巴结微转移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并作为是否选择大肠癌根治术的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0):3778-3780
目的对环氧合酶-2在血吸虫病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予以研究,为临床应用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按照血吸虫病大肠癌组织、血吸虫病大肠癌癌旁组织及正常肠组织分组,对病理标本进行提取,每组提取60例,分别记作A、B、C组。所有研究标本均采用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SP)和免疫组化法进行环氧合酶-2的检测,对三组的阳性表达率进行比较,并对A组标本按照检测结果的阳性和阴性分组,对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Dukes分期及淋巴转移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A、B、C三组环氧合酶-2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3.3%,58.3%和3.33%,A、B、C组环氧合酶-2阳性率依次降低,且组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按环氧合酶-2表达分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肿瘤部位等数据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分化程度、Dukes分期及淋巴转移情况等阳性组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环氧合酶-2在血吸虫病大肠癌肠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较高,且与分化程度、Dukes分期及淋巴转移存在相关性,从而对血吸虫病大肠癌肠的诊断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1血吸虫病诊断概述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目前血吸虫病诊断主要有基于粪便检查的病原学诊断和基于抗体或抗原检测的免疫诊断两大类。病原学检查方法不易检出轻感染度病人,特别是在疫区人群经反复化疗,感染度低情况下,加之群众对粪检的依从性差,已难以用于大规模查病。  相似文献   

18.
1血吸虫病诊断概述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目前血吸虫病诊断主要有基于粪便检查的病原学诊断和基于抗体或抗原检测的免疫诊断两大类。病原学检查方法不易检出轻感染度病人,特别是在疫区人群经反复化疗,感染度低情况下,加之群众对粪检的依从性差,已难以用于大规模查病。  相似文献   

19.
青蒿琥酯预防日本血吸虫病临床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客观、正确评价青蒿琥酯预防日本血吸虫病的现场应用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和毒副反应 ,为拟定规范的服药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江西、安徽和湖北三省血吸虫病流行区的志愿者中 ,采用双盲试验法将受试居民随机分成实验和对照两组 ,先服单剂吡喹酮 ( 4 0~ 5 0mg/kg)清虫 ,随后实验组于接触疫水后每隔 7天和 15天口服青蒿琥酯 ( 6mg/kg) 1次 ,对照组口服与青蒿琥酯剂型相同的安慰剂。末次给药后 3 0天用孵化法和改良Kato法作粪便检查。在服药过程中和中止服药后不同时期观察毒副反应。结果 在江西省所有 467例实验组“7天间隔服药”粪检阳性率为 0 ,保护率为 10 0 % ;在对照组 3 97例居民粪检平均阳性率为 10 .3 %。湖北省的上述剂量预防作用与江西的相同。而“15天间隔服药”受试志愿者保护率为 3 7.7%~ 10 0 % ,实验组保护率与对照组感染率和暴露率存在明显负相关。青蒿琥酯的副作用轻 ,血和尿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结论 通过上述研究 ,阐明了青蒿琥酯的预防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并据此提出了获得最佳保护率的服药方案。  相似文献   

20.
VEGFR-3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标本来自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普外科2006年1~6月手术根治性切除大肠癌56例,详细记录患者临床病理情况,并以同时期同科室手术切除20例结肠良性腺瘤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组织标本中的VEGFR-3蛋白表达,并计算微淋巴管密度(LMVD)。结果VEGFR-3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强度明显较大肠腺瘤中的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大肠癌中LMVD数值高于大肠腺瘤中的LMVD,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VEGFR-3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增高,并可能与大肠癌的经淋巴道转移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