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鼎烈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1979,(6)
僵人综合征(stiff man syndrome,sms)由Moersch等(1956)首先描写和命名。实际上其发现可追溯到1935年Ornsteen报告的病例,他当时命名为慢性全身性纤维肌炎,Whalen氏回顾该报告的病例实际上是SMS。这是一种少见的疾病,到目前为止, 相似文献
2.
黄问一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1979,(4)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病后综合征(Po-stpsychotic Depression in Schizophrenia以下简称PPD)在临床实践中是常遇到的,虽然至今对其发生的机制还有争论,治疗也不够满意,但如果对其缺乏应有的认识,对患者不作相应的处理,则往往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相似文献
3.
姜佐宁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1976,(3)
多发性抽动与秽语综合征(暂译名)原称Gilles de la Tourette氏综合征,或Gillesde la Tourette氏病,也有称之为冲动性肌痉挛(myospasm impulsiva)或伴随秽语症的普遍性抽动症(generalized tics withcoprolalia)者.本综合征首由Itard于1825年报告,法国医生Gilles de la Tourette, 相似文献
4.
李雪荣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1975,(2)
轻微脑损害综合征(Minimal BrainDysfunction Syndrome以下简称MBD),主要指智力正常、接近正常、或高于正常的儿童,而有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行为障碍——最突出的表现为活动过多,可伴有中枢神经系统轻微的功能障碍,还可有感知觉和认识障碍,语言困难,注意力不集中以及情绪不稳等多种症状,以上种种症状可呈不同的临床组合出现。这类患儿与大脑发育不全、脑性瘫痪等重症脑损害不同,没有严重的智能减退,也没有瘫痪等严重神经系统体征。本征的发病率较重症脑损害显然多得多,据不同作者在不同地区统计,其发病率占正常儿童的5—10%。男孩多于女孩,可达9:1之比。本征是造成儿童慢性行为问题或学习困难最常见的原因,但这类疾病过去却常被忽视,而未给予正确的处理。因此本文 相似文献
5.
李大年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1978,(2)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是指在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上,椎动脉起始处的近心段,有部分的或完全的闭塞性损害,由于虹吸作用(盗血)引起患侧椎动脉中的血流逆行,进入患侧锁骨下动脉的远心段,导致椎—基动脉缺血性发作,和患侧上肢缺血性的 相似文献
6.
许贤豪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1976,(6)
头痛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在普通人群中约占10%,在门诊和住院病人中分别占50%和15.8%,有头痛者比以头痛为主诉者多2倍。在慢性头痛中女多于男。头痛有时是严重器质性疾病的早期症状,但大部分为非器质性的。解剖基础对疼痛敏感的头部组织: 颅外有皮肤、肌肉、韧带、帽状腱膜、骨膜、动脉(最敏感);颅内有脑底动脉环及 相似文献
7.
解剖生理迷路由前、侧、后半规管、椭圆囊、球状囊组成。大脑皮层前庭代表区位于颞上回后、上半部,颞-顶交界处和岛叶的上部。从内耳迷路经前庭神经、前庭神经核直到大脑皮层前庭代表区的整个神经通路称为静-动系统。平衡的维持有赖于平衡三联和皮层-皮层下的整合作用。平衡三联由视觉、本体觉和静-动系统组成。脑干是前庭的传入冲动和各种与空间感觉有关感受器的传入冲动相 相似文献
8.
战其民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1977,(1)
一、定义晕厥是由于一时性广泛性脑供血不足,导致大脑皮层高度抑制而突然引起短暂的意识丧失。只有在大脑从原来供氧丰富的情况下突然陷入缺氧状态时才会发生。晕厥的基本临床特点: 1.发作前期:病人常感头部及全身不适,视力模糊,耳鸣,面色苍白,出汗,预示即将发生晕厥。此时如病人取头低位躺卧姿势常可防止发作。 相似文献
9.
田道秀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1975,(5)
1929年 Brain 氏发现小儿期有一种急性脑病,起病急,病因不明,死亡率高,和一般中毒性脑病不同,死后尸检有明显的内脏脂肪变性及脑水肿,当时报导为脑膜脑脊髓炎。1963年 Reye 等报导21例病人,临床表现为一组新的综合征:起病急,发病前有轻微的呼吸道或消化道症状,好转数天或1~2周后突然出现昏迷,惊厥,多数于入院后两天半内死亡。肝脏活检及尸检均显示肝脏、肾脏、心肌等内脏脂肪变性及脑水肿。 相似文献
10.
曹国珩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1976,(3)
自1924年有人提出脑震荡后综合征以来,一直认为此征的病理基础系神经元功能性障碍并无结构性损伤.还有人根据其法医学经验及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等特殊情况而认为此综合征是外伤后神经症的一种特殊类型,不信有脑的器质性损伤.由于神经病理学技术的不断改进,很轻微的脑外伤,即使只有很短时的伤后遗忘都发现了某 相似文献
11.
战其民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1978,(3)
风疹脑炎为一罕见的严重的风疹并发症。发病率约为1:5,000。1964年风疹在世界范围内流行,促进了各国对风疹的研究。在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类型和血清学等方面都有了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郑瞻培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1980,(1)
本症罕见。文献上虽有较多报告,但至今对本症的定义、病理、在疾病分类学上的地位等问题认识尚不统一。一般学者认为周期性嗜睡症(Periodic somnolence)与Kleine—Levin症状群(KLS)是属于同一性质的疾患。有人认为KLS是周期性嗜睡症的一个亚型。 相似文献
13.
黄问一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1976,(4)
产后精神病系指发生于分娩后的各种精神障碍.大多数作者认为本病并无独特的临床表现,而与情感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或症状性精神病的症状相似;部分病例也可呈神经症的表现.本病预后大多良好,大部分可完全恢复;部分病例再次分娩时可有复发,少数病例长期遗留精神症状.早在公元前四世纪时Hippocrates即认为产后精神病是一类特殊疾病.继1858年Marce的"妇女妊娠精神病"一书后,世界上已发表了不少研究产后精神病的文章.以往对这类疾病在分类学中所处的位置有过争 相似文献
14.
王祖承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1979,(3)
社会精神病学又称区域精神病学,是在五十年代后期出现的。Bellak(1963)认为,在精神病学发展史上,社会精神病学的出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精神病院体制结构重大改革(其它重大改革包括开放管理、精神药物治疗等)的后果。 相似文献
15.
陈信康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1978,(4)
痉挛性斜颈的临床特征如颈肌不可控制的阵挛或痉挛,致使头部多动和表现出各种异常的姿势。本病可以与其他运动障碍疾患、特别是畸形性肌紧张不全症、舞蹈样手足徐动症、遗传性舞蹈病及巴金森综合症等一齐发生:而这些疾病又属于锥体外系一类,所以本病又有锥体外系斜颈之称。本文仅就单纯性痉挛性斜颈作一文献综述。发病机理痉挛性斜颈本身不会致死,因此病理研究极少。有几起尸解发现大脑皮层、基底节呈弥漫性病理改变,与多动症的病理改变十 相似文献
16.
谭梅尊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1979,(1)
本病于1890年由Hutchinson首先描述,1932年Horton命名为颞动脉炎,虽然这个名称与其病变的广泛性不相称,但仍然用至今。以后文献中建议采用的名称有:颅动脉炎、急性老年性动脉炎或老年性动脉炎、播散性全动脉炎、肉芽肿病性巨细胞动脉炎或巨细胞性动脉炎等。这种炎性的血管病是 相似文献
17.
蔡能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1978,(2)
忧郁症的诊断与治疗虽然在不断进展,但仍然常有因未能及时确诊而延误治疗的,因为这些患者的忧郁状态可被各种躯体症状和植物神经症状等所掩盖.躯体症状是忧郁症患者很常见的症状,而且患者就诊时也常以躯体症状的诉述为主,多数患者在诉述躯体症状的同时,伴有忧郁的体验.有些患者仅诉述某种躯体症状而无忧郁的主观体验. 相似文献
18.
史玉泉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1978,(2)
颅内压是神经外科临床的一项重要观察指标。在危重的神经外科病人中持续的监护颅内压对掌握病情演变的动态,正确地估计疗效及测定预后都极有用。它对于临床科研亦能提供可靠的客观数据,可作为评定或筛选治疗药物的有力手段。自Guillame(1951),Lunderg(1960)报导了颅内压持续记录以来已引起了国际医界的广泛重视。在1972年及1975年先后曾举办过二次有关颅内压专题会议,并分别刊发了颅内压专题汇编第一册及第二册。目前此技术不仅广泛应用于神经外科,还常用于神经内科,内科、传染病科,职业病,儿科等专业。报导的文献 相似文献
19.
放射性脊髓病是指由于放射治疗后所产生的脊髓损害。1941年Ahlbom首次描述此病,Stevenson和Eckhardt于1945年进一步对其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等作了详细的描述,此后由于对头、颈部以及躯干(包括睾丸)等部位的恶性肿瘤广泛使用放射治疗,在国外医学资料中自颈、胸、腰骶段的各个脊髓节段以至马尾的脊髓放射性损害均陆续有所报道,逐渐也引起了临床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周树舜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1979,(3)
癫癎系一慢性疾病,常迁延数年,甚或数十年之久,而影响预后的因素比较复杂,故仔细全面分析这些因素,对于预测患者的结局和进行恰当的治疗均甚重要。一、一般临床表现与预后的关系 1.缓解率根据Fabing等人的意见,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