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目的 观察膀胱内灌注透明质酸钠治疗非细菌性膀胱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28例非细菌性膀胱炎患者行膀胱内灌注透明质酸钠溶液(50 mL/40 mg),每周灌注1次,连续4周;后改为两周1次,连续4周;最后每月灌注1次,连续2月.两周随访1次,随访至第16周,根据患者主观感受填写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LUTS症状评分、记录排尿日记,观察并分析变化以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28例患者均完成灌注疗程及随访,第16周时VAS评分由治疗前6.86±1.74下降至2.71±0.90(P <0.001),LUTS评分由治疗前41.07±11.96下降至23.25±6.07(P <0.001);膀胱容量均值由治疗前(106.71±22.65)mL上升至(163.93±32.00) mL(P<0.001).结论 膀胱内灌注透明质酸钠治疗非细菌性膀胱炎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值得肯定,能明显缓解症状,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膀胱内灌注透明质酸钠治疗非细菌性膀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沈丘县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30例非细菌性膀胱炎患者,采用膀胱内灌注透明质酸钠溶液治疗,第1个四周内,每周灌注1次;第2个四周内,两周灌注1次;第3个和第4个四周内,各灌注1次。观察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VAS评分和LUTS评分明显降低,膀胱容量显著上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上意义(P<0.05)。尿道疼痛6例,在随后24 h之内缓解,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晕厥、肝肾功能损伤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膀胱内灌注透明质酸钠治疗非细菌性膀胱炎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治疗非细菌性膀胱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8例女性非细菌性膀胱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15例单纯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溶液,中药组13例在与对照组相同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服我科自拟的通淋解毒方。两组疗程均为4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每日的排尿次数、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及下尿路症状(LUTS)评分以评估治疗前后症状改善程度并评价疗效及安全性。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LUTS评分、排尿次数均明显下降(P均<0.01);与对照组比较,中药组的疼痛评分、LUTS评分、排尿次数下降更为明显(P均<0.05),总的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χ2=8.957,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口服中药联合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治疗非细菌性膀胱炎安全有效,且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肝素联合碱性利多卡因膀胱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83例间质性膀胱炎患者采用肝素10万U+0.9%氯化钠溶液10 ml+2%利多卡因10 ml+5%碳酸氢钠10 ml联合膀胱灌注,3次/周,12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治疗12周后、治疗6个月后进行间质性膀胱炎症状指数(ICSI)评分和问题指数(ICPI)评分,综合评估疗效.结果 83例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疗效显著63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6.4%.治疗前ICSI评分(13.8±3.1)分,ICPI评分(10.0±3.2)分;治疗12周后ICSI评分(8.6±2.6)分,ICPI评分(4.5±2.5)分;治疗6个月后ICSI评分(9.2±2.1)分,ICPI评分(5.8±2.5)分,治疗12周后及治疗6个月后ICSI和ICPI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素联合碱性利多卡因膀胱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操作简单、创伤小、临床疗效显著,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素与碱化利多卡因联合膀胱灌注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中的疗效。方法:对12例年龄在32—63岁患有间质性膀胱炎的妇女行肝素与碱化利多卡因联合膀胱灌注治疗,将含有肝素钠40000U、2%利多卡因8ml、5%碳酸氢钠5ml的混合液缓慢灌入膀胱,每15分钟在不同的方向翻身1次,保留1小时后排出尿液。每周灌注2次,6周为1个疗程。可灌注1~3个疗程。进行疗效观察。结果:症状完全消失者8例,占66.7%,症状部分或大部分消失者3例,占25%,无效者1例,占8.3%。所有病例均随访0.5~2年。灌注后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对于症状部分缓解者,继续行膀胱灌注治疗。结论:肝素与碱化利多卡因联合膀胱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是一种安全而行之有效的方法,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膀胱水扩张加肝素碱化利多卡因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IC)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20例IC患者采用麻醉下膀胱水扩张后,膀胱灌注肝素2.5万U+5%碳酸氢钠5mL+2%利多卡因10mL+O.9%氯化钠溶液15mL的混合溶液,每周2次,4周后改每周1次,共16次。治疗前后进行Ic症状评分(ICSI)、问题评分(ICPI)及综合评价疗效。结果:20例患者随访6~24个月,平均lO个月。治疗后10例患者症状显著缓解,6例患者有效,4例患者无效,治疗有效率为80%。治疗前ICSI为10~17(14.80±1.94)分,ICPI为7~15(13.30土2.11)分。治疗4、12周后ICSI分别为(10.60±3.05)、(8.55±3.73)分、ICPI分别为(10.00土2.20)、(7.75±2,99)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水扩张联合灌注肝素碱化利多卡因是治疗Ic的有效方法,可以明显缓解临床症状,提高哇活盾号  相似文献   

7.
间质性膀胱炎(IC)是一种与膀胱充盈有关的膀胱区或耻骨上区疼痛,尿急、尿频为特征的慢性疾病,尿频、尿急症状呈持续性发作、进行性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多发于30~50岁中年女性.由于病因不明,治疗一直是泌尿外科的难题.笔者对15例IC患者给予膀胱水扩张加肝素、碳酸氢钠及利多卡因灌注治疗和有效的整体护理,治疗有效率达83.3%.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急性细菌性膀胱炎是膀胱黏膜的急性细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疾病.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因女性尿道短而直,尿道外口的畸形常见,会阴部常有大量细菌存在,正是女性这些尿道解剖和生理学方面的特点而使本病多发,尤其在新婚期及更年期后更容易发病.只要有感染的诱因存在,如性交、导尿、个人卫生不洁及个体对细菌的抵抗力降低等,都可导致上行感染.男性尿道较长,单纯急性细菌性膀胱炎较少发生,常继发于下尿路梗阻性疾病,如急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神经源性膀胱、包皮炎、尿道结石、尿潴留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阿米替林口服及肝素膀胱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IC)的临床效果.方法 IC患者23例,病程15 ~65个月,平均(30.7±11.50)个月.单纯阿米替林治疗组12例患者,11例患者阿米替林治疗同时行肝素膀胱灌注治疗,疗程均3个月.观察用药前及用药3个月后患者每日排尿次数、最大膀胱容量、O'Leary-Sant间质性膀胱炎问卷表症状评分和问题评分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3个月后O' Leary-SantIC 症状评分分别从治疗前的(14.5±2.5)、(14.8±2.7)减少到治疗后的(8.0±3.1)、(7.5±2.8);O' Leary-SantIC问题评分分别从用药前的( 11.0±3.5)、(11.5±3.1)减少到治疗后的(5.8±2.4)、(5.1±2.3);最大膀胱容量明显增加,分别从治疗前的(105.8±62.0)mL、(110.3±63.0 )mL增加到(171.3±54.0)mL、(173.5±56.0)mL;每日排尿次数明显减少,分别从治疗前的(28.5±8.4)、(29.5±8.3)次减少到(15.6±3.3)次、(14.5±3.5)次;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从用药前的(5.5±0.5)、(5.6±0.7)减少到(2.5±0.6)、(2.4±0.5),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阿米替林口服及合并应用肝素膀胱灌注治疗均能有效缓解IC患者的临床症状,阿米替林口服合并肝素膀胱灌注治疗患者改善症状方面优于单纯阿米替林口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透明质酸联合肝素灌注治疗难治性间质性膀胱炎的疗效.方法 对24例难治性女性间质性膀胱炎患者采用透明质酸40 mg、肝素4万U混合膀胱灌注,膀胱内保留60 min.每周1次,连续8周,之后改为每月1次,连续4月,随访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每日排尿次数、平均每次尿量、O'Leary-Sant间质性膀胱炎问卷评分(ICSI/ICPI)、盆腔疼痛评分(PUF)变化及钾离子试验和膀胱镜检.结果 23例患者完成治疗和随访,随访3月时,每日排尿次数明显减少、平均每次尿量明显增加,ICSI、ICPI、PUF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6月时,各项指标维持,与随访3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钾离子试验阳性患者由治疗前的16例降为2例.19例患者黏膜下出血点消失或减轻.结论 透明质酸联合肝素灌注治疗难治性间质性膀胱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G J Wise  S Wainstein  P Goldberg  P J Kozinn 《JAMA》1973,224(12):1636-1637
  相似文献   

12.
李洪波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0):150-151,153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术后给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0月诊治的腺性膀胱炎患者85例,随机分成两组,所有患者均接受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观察组术后联合给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术后处理,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术后一年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6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出现血尿、膀胱刺激征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两组排尿困难和尿外渗等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1年,观察组治愈率为86.00%,复发率为14.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现癌变病例。结论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与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的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安全性高,但术后血尿和膀胱刺激征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经尿道电切加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腺性膀胱炎的有效治疗方法. 方法 对82例腺性膀胱炎患者,经尿道电切术加丝裂霉素或吡柔比星膀胱灌注,规律治疗1年,方案为每周1次共8次,其后每月1次共10次,定期做膀胱镜检查. 结果 随访7-36个月,平均18个月.76例痊愈,6例复发,无恶变病例. 结论 经尿道电切,术后丝裂霉素或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疗效满意、毒副作用低,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经尿道汽化电切联合术后膀胱灌注化疗治疗腺性膀胱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为腺性膀胱炎的诊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2010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45例腺性膀胱炎的临床表现、病理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术后排尿不适症状均明显改善,术后随访时间6~36个月,4例于术后5~12个月复发,复发者均再次行经尿道汽化电切治疗,继续随访未发现恶变病例。结论膀胱镜检查及活检病理诊断为腺性膀胱炎的确诊方法,经尿道等离子汽化电切术联合术后膀胱腔内灌注化疗是目前治疗腺性膀胱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经尿道汽化电切术联合膀胱灌注化疗药物治疗腺性膀胱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尿道汽化电切术联合膀胱化疗药物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7年8月收治的138例经病理证实的腺性膀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表现以膀胱刺激症状 镜下血尿为主,膀胱镜检查表现为滤泡样、绒毛样、苔藓样改变。106例(以下称灌注组)行经尿道汽化电切术后1月采用丝裂霉素或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方案为每周1次,共6次,术后定期行尿常规和膀胱镜检查。32例(以下称未灌注组)术后因经济原因未做灌注。结果随访3-30个月,灌注组74例症状消失,22例好转,9例症状未见明显改善,复发1例,阳性率为90.7%;未灌注组14例症状消失,4例好转,6例症状未见明显改善,复发8例,阳性率为56.3%,两组均无恶变病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20.147,P<0.01)。结论经尿道汽化电切术联合膀胱灌注化疗药物治疗腺性膀胱炎具有较好的疗效,并能有效地预防其复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两种温度条件下(常温、高温)碱化利多卡因联合肝素膀胱灌注治疗膀胱疼痛综合征(PBS)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诊断为PBS的女性新发病例62例.治疗前应用O' Leary-sant问卷进行问题评分(ICPI)和症状评分(ICSI).将患者按随机、单盲的原则分成常温组和高温组,常温组采用常温(20℃~24℃)碱化利多卡因联合肝素膀胱灌注治疗;高温组采用高温(37℃~40℃)碱化利多卡因联合肝素膀胱灌注治疗;8周与16周治疗结束时再次应用O'Leary-sant问卷进行ICPI和ICSI.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ICPI和ICSI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8周,高温组ICPI和ICSI较常温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6周,高温组ICPI和ICSI较常温组有进一步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温组中3例(9.38%)首次灌注后出现膀胱区灼热不适感,经数次灌注后可耐受;常温组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高温条件下碱化利多卡因联合肝索膀胱灌注治疗PBS的临床疗效优于常温条件下的膀胱灌注,短期内无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腺性膀胱炎综合治疗效果。方法:腺性膀胱炎患者60例,膀胱镜检表现为滤泡状或绒毛状40例、乳头瘤样16例、慢性炎症4例。术前活检病理报告腺性膀胱炎。行经尿道电切加气化术,术后丝裂霉素20mg膀胱灌注,规律治疗2年,方案为每周1次共8次,其后每月1次共2年。定期做膀胱镜检查,并行组织学观察。结果:随访6 ̄70个月,平均25个月。55例痊愈,膀胱黏膜逐渐恢复为移行上皮覆盖;4例复发;1例腺癌变。结论:经尿道电切加气化,术后丝裂霉素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有助于膀胱上皮的组织学转归。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膀胱水扩张联合透明质酸钠灌注综合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间质性膀胱炎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和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膀胱水扩张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透明质酸钠灌注治疗,治疗结束后,评价两组疗效、不良反应例数以及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后尿频评分(PUF)、膀胱容量测定、症状评分(ICSI)、问题评分(ICPI)、生活质量(QOL)评分。结果:在治疗后,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1.0%、89.5%,存在显著差异;试验组患者的尿频评分(PUF)、膀胱容量测定、症状评分(ICSI)、问题评分(ICPI)、生活质量(QOL)评分在治疗前后存在显著性差异。试验组的不良反应数也显著少于对照组。结论:膀胱水扩张联合透明质酸钠灌注综合治疗间质性膀胱炎患者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蔡江怡  邵绍丰  程斌  谢辉 《浙江医学》2015,37(2):124-126,130
目的 观察并比较透明质酸钠、碱化利多卡因联合肝素膀胱灌注治疗膀胱疼痛综合征/ 间质性膀胱炎(BPS/IC)的临 床疗效。方法 将63 例BPS/IC 患者按随机单盲的原则分成A、B 两组,A 组32 例,B 组31 例。A 组患者予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40ml;B 组予膀胱灌注碱化利多卡因联合肝素治疗,即用5%碳酸氢钠10ml、2%利多卡因10ml、肝素钠2.5 万U 和0.9%氯化钠15ml的混合液行膀胱灌注。两组均保留40~60min,每周2 次,4周后改为每周1 次,共16 次。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及用药开始后4、12周时的O’Leary-Sant平均症状评分(ICPI)、问题评分(ICSI)及生活质量评分(QOL),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开始后4周和12 周ICPI、ICSI 及QOL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4 周后两组的ICPI、ICSI 及QOL 评分下降分值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但治疗12 周后A 组的ICPI、ICSI 及QOL评分下降分值较B 组更为明显(均P<0.05)。所有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透明质酸钠及碱化利多卡因联合肝素膀胱灌注均能改善BPS/IC患者的临床症状,而透明质酸钠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