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他克莫司结合蛋白-12(FKBP-12)在老年性痴呆模型小鼠及正常小鼠脑内表达量的差异。方法2001年2月至2002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内科选用日本自然快速老化的小鼠SAM—P/8为老年性痴呆模型,以小鼠SAM—R/1为正常对照,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从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在4、6、8、10个月4个不同的月龄组中,观察FKBP-12在老年性痴呆模型小鼠体内及正常小鼠体内表达量。结果在4、6、8、10个月4个不同的月龄组中。在mRNA水平及在蛋白水平,均未检测到FKBP-12在老年性痴呆模型小鼠及正常小鼠脑组织中表达量的差异。结论FKBP-12可能与日本老年性痴呆模型小鼠的早老过程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给昆明小鼠口饲含150±5条旋毛虫幼虫的骨骼肌,同时设正常对照组。分别于感染后的7、21 、35 和49 d 眼眶静脉取血,分离血清,用双抗夹心ELISA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2(IL-12)的含量。感染后7 、21 和35 d小鼠血清IL-12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感染49 d血清中的IL?鄄12接近正常对照组(P>0.05)。说明小鼠感染旋毛虫后,早、中期血清IL-12水平降低,晚期则接近正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首灵健脑胶囊治疗老年性痴呆小鼠的机制.方法腹腔注射AlCl3复制慢性铝中毒老年痴呆模型,同时灌胃给予相应药物.给药结束后测试脑中单胺类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Na^+-K^+-ATP酶及胆碱酯酶含量.结果模型组小鼠脑中的单胺类递质、MDA、SOD、胆碱酯酶及Na^+-K^+-ATP酶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用药后与模型组比较,高、中剂量的首灵健脑胶囊和双氢麦角碱(喜得镇)对单胺类递质、MDA、SOD、Na^^+-ATP酶和胆碱酯酶的含量均有显著的影响(P〈0.05或P〈0.01);低剂量的首灵健脑胶囊对NE的含量有显著增加(P〈0.05).结论首灵健脑胶囊减轻脑神经元的损伤,发挥防治老年性痴呆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心血管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是困扰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尤其是对老年人群.他克莫司结合蛋白( FKBP)12. 6是一种内质网钙离子释放通道兰尼碱受体( RyR)结合蛋白,在介导心血管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FKBP12. 6与心血管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离体肾脏保存过程中bcl-2蛋白、bcl-2mRNA表达及他可莫司(FKS06)对其的影响。方法将4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只,建立离体肾脏模型。对照组将离体肾脏置于常规4℃ UW保存液中;实验组在上液中加入FK506,分别检测肾脏保存2、4、8、16h后bcl-2蛋白、bcl-2m RNA表达。结果实验组4、8、16h后bcl-2蛋白、bcl-2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FK506可能通过上调bcl-2蛋白、bcl-2mRNA表达,减轻离体肾脏保存过程中的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LDLR基因敲除小鼠体内脂代谢相关基因ApoB100、PPARα、LXRα以及ABCA1与野生型相比表达水平的差异情况.方法 应用多重PCR的方法对LDLR-/-小鼠基因型进行鉴定;接着分别对LDLR-/-小鼠和野生型小鼠脂代谢相关基因的mRNA相对丰度以及蛋白表达水平进行qRT-PCR、ELISA分析.结果 与野生型相比,LDLR-/-小鼠中ApoB100、PPARα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上调(P<0.05);ABCA1的表达水平下降(P<0.01),蛋白水平上的下降幅度更为明显;而LXRα不管在mRNA或蛋白水平上均检测不到差异表达.结论 LDLR基因功能的缺失对不同的脂类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产生不同的影响.本研究有助于人们进一步了解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发病机制,同时也为药物设计中靶位点的选择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大鼠肾脏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随增龄表达的变化规律. 方法 选取3月龄、12月龄及24月龄健康大鼠,分别取大鼠肾组织及原代系膜细胞做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活性(SA-βgal)染色,采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印迹法(Western blotassay)分别在基因及蛋白质表达水平上检测肾脏组织和细胞中mTOR及磷酸化mTOR(p-mTOR)的表达变化,采用免疫组化和荧光法分别检测mTOR在肾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与定位. 结果 随增龄,大鼠肾脏组织SA-βgal活性增强,且肾小球系膜细胞SA-β-gal染色阳性率逐渐增加,3、12及24月龄阳性率分别为(11.9±3.6)%,(39.0±4.0)%及(86.9±7.4)%,mTOR mRNA表达随增龄逐渐增强,不间月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印迹亦显示mTOR及p-mTOR蛋白表达随鼠龄增加逐渐增强(P<0.05).免疫组化结果 显示,mTOR蛋白表达于大鼠肾小球系膜区,其在肾小管一间质也有表达;随增龄,与增龄所致的肾脏病变呈正相关性(与增龄引起小球及小管-间质病变的相关性分别为r=0.838;r=0.742,均为P<0.01);免疫荧光结果 显示,mTOR在大鼠系膜细胞胞浆及胞核内皆有表达,随增龄表达的荧光强度逐渐升高(P<0.05). 结论 mTOR在大鼠肾组织及肾小球系膜细胞中的表达随龄增加,其可能参与了肾脏衰老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他克莫司(FK506)对移植受者血尿酸水平的影响,并探讨G蛋白B3亚单位(GNB3)基因与高尿酸血症的关系。方法比较FK506对肝移植与肾移植后血尿酸水平影响是否一致,评价FK506治疗浓度差异对血尿酸水平的影响;分析GNB3基因C825T多态性与FK506治疗后高尿酸血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肝移植受者高尿酸血症比例明显低于肾移植受者(P〈0.05)。高浓度与低浓度FK506组间高尿酸血症比例与平均血尿酸浓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肾移植GNB3基因T多态性组尿酸超标例数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结论FK506为主的免疫抑制方案治疗会导致较高的高尿酸血症发生率,GNB3 T基因型与服用FK506的肾移植受者发生高尿酸血症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干扰素(IFN)-γ在狼疮小鼠表达和分泌的动态变化以及他克莫司(FK506)对其表达和分泌的影响.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分别检测不同周龄BXSB小鼠(狼疮模型)和C57BL/6小鼠(正常对照)血清IFN-γ水平以及脾、肾组织IFN-γmRNA表达量,并对比了FK506处理BXSB小鼠和未处理BXSB小鼠IFN-γ表达的差异;此外本研究还检测各组动物血浆抗dsDNA抗体水平以及尿蛋白浓度.结果BXSB小鼠血IFN-γ水平以及脾、肾组织IFN-γ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C57BL/6小鼠;各周龄BXSB小鼠血清IFN-γ水平以及脾组织IFN-γ mRNA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16周龄以后肾组织IFN-γmRNA表达量开始显著增高.他克莫司能显著降低BXSB小鼠IFN-γ分泌水平以及睥、肾组织IFN-γmRNA表达量,也能显著降低血清抗dsDNA抗体水平以及尿蛋白浓度.结论全身循环及肾组织局部IFN-γ的高表达和高分泌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发生和发展以及肾损伤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FK506可作为治疗SLE的免疫抑制剂之一,通过IFN-γ的作用可能是本药治疗SLE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活体肾移植中骨髓干细胞移植对免疫耐受的诱导作用及机制。方法实验组为夫妻或亲属共5对,供体男性、受体女性,术前均给予他克莫司(FK506)口服,供体皮下注射生白药物3-4 d,复查外周血WBC至20×10^9/L以上,采集WBC并通过外周静脉输注至受者体内,10 d后同法再输注1次,1周内行移植手术,术后复查肾功能;对照组为夫妻或亲属共4对,供体男性、受体女性,进行正常活体肾移植手术,未行骨髓干细胞移植。于半年后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检测两组Y基因片段。结果实验组嵌合体检测4例为阳性,对照组仅1例为阳性。结论应用FK506并输注供体骨髓干细胞,可诱导一定的免疫耐受;移植前输注供体骨髓干细胞形成的嵌合体与免疫耐受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Alzheimer病(AD)大鼠类事件相关电位(类P3)及其c—fos基因的表达。方法 手术切断大鼠左侧穹窿—海马伞(FF)建立AD大鼠模型,于建模后1h、7d和15d对大鼠进行灌注固定,取含有海马结构的脑组织分别进行HE染色和Fos蛋白的免疫组化染色;并于建模前后分别进行电迷宫检查和类P3L测定.结果 ①AD大鼠类P3L显著延长于对照组,与迷宫试验指标EN,TRT呈正相关(r分别是0.78和0.51,P<0.05).②Fos样免疫活性在加大鼠的海马及大脑皮层均有增强,并随术后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强。结论 ①手术切断FF所建AD模型可以由拟出与加患者类似的P3L延长和c—fos过度表达.②建模后,AD大鼠类P3L延长与Fos—LI增强呈正相关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与阿尔茨海默氏病(AD)的相关性。方法 用PCR—RFLP技术检测356例英国AD患者和434例对照者IL-6启动子-174C/G多态性,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 IL-6启动子-174C/G多态性与AD无相关性。其与AD发病年龄、β淀粉样蛋白沉积量和小神经胶质细胞含量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IL-6启动子-174C/G多态性不是A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一种新的老年痴呆动物模型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老年痴呆(AD)小鼠模型,用于AD及其治疗药物的研究。方法:选用NIH小鼠,腹腔注射D-半乳糖120mg/kg和亚硝酸钠90mg/kg,每天1次,连续60d,制备老年痴呆动物模型,通过水迷宫试验,脑组织匀浆蛋白质含量,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测定,脑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和刚果红染色,比较老年痴呆模型小鼠和正常小鼠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模型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明显增加(P<0.01),脑内蛋白质含量没有明显差异,脑内AchE活性增加(P<0.01),SOD活性下降(P<0.01),模型组小鼠出现触须脱落,大脑皮层出现类老年斑病理改变,海马和大脑皮层神经元变性坏死,结论:D-半乳糖和亚硝酸钠合并制备的老年痴呆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了AD的发病特点,可作为AD及其治疗药物研究的一种新模型。  相似文献   

14.
老年性痴呆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承晏 《临床内科杂志》2003,20(12):625-627
老年性痴呆是导致老年人认知功能持续减退的最常见的疾病,目前该病唯一应用的治疗方法是用胆碱酯酶抑制剂。随着对AD分子和细胞病理生理的进一步了解,又发展了医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如分泌酶抑制剂、过渡金属元素螯合剂、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和B淀粉样蛋白疫苗等。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的老年性痴呆治疗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老年性痴呆的诊断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颖冬 《临床内科杂志》2003,20(12):621-624
老年性痴呆(AD)是一种以痴呆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脑变性疾病。目前早期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进行排除性诊断,缺乏客观的实验室指标作为“金标准”。本文就当前AD诊断方法研究进展,特别是生物学、神经影像学及电生理检查在AD诊断中的意义及其相应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去痴灵对老年性痴呆(Alzheimer′s disease,AD)小鼠学习记忆及脑内β-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beta-protein precursor,APP)和脑啡肽酶(Neprilysin,NEP)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昆明种小鼠,腹腔注射D-半乳糖和灌胃三氯化铝制备AD模型小鼠,第51天开始,治疗组分别灌胃低、中、高剂量(10、20、40g.kg-1.d-1)的去痴灵,以石杉碱甲作为阳性对照药,连续40d。通过Morris水迷宫和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去痴灵对AD小鼠学习记忆和脑内APP和NEPmRNA含量的影响。结果低、中、高剂量的去痴灵均能改善AD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下调APP基因表达,高剂量去痴灵能上调NEP基因的表达。结论去痴灵能改善AD小鼠学习记忆能力,降低APP基因表达及增加NEP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Meynert核损害对大鼠脑内胆碱乙酰转移酶 (ChAT)和突触素 (p38)的影响。 方法 Ibotenicacid定位损伤大鼠脑建立痴呆模型 ,利用水迷宫和跳台观察其行为学改变 ,利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及图像分析测定大鼠脑内ChAT和 p38的表达。 结果 胆碱能损害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低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 ,其脑内ChAT和p38的表达也明显下降。结论 保护中枢胆碱能系统和增加p38水平有助于改善认知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Va166Met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技术检测513例AD患者和575例健康老年人BDNF基因Va166Met位点SNP的分布,分析各基因型与发病年龄和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AD组和对照组基因型频率(22.0%和21.7%;x^2=0.41,P=0.82)、等位基因频率(45.9%和46.5%;x^2=0.08,P=0.7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将AD组按照发病年龄(〈65岁和≥65岁)和性别分层,也未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基因型与发病年龄和疾病的严重程度不存在相关性。结论 中国汉族人群中BDNF基因Va166Met位点SNP与AD未发现关联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测定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在光刺激驱动下脑电图功率,并与安静状态下的脑电图功率比较,探讨AD的神经生理学变化。方法 对35例临床诊断为AD的患者(AD组)和正常成人33例(对照组),测定安静状态和光刺激驱动条件下的脑电图脑电信号平均功率,并进行统计学比较。闪光刺激的频率为5,10和15Hz。结果 10Hz闪光刺激相对应的α频段(9.8~10.2Hz),15Hz闪光刺激相对应的β频段(14.8~15.2Hz),AD患者的脑电图功率值比对照组值小(P〈0.05)。比较在安静状态下的α2(9.0~12.8Hz)和β1(14.0~18.8Hz)频段的测试结果,发现上述差异在光刺激驱动条件下更加明显。结论 在光刺激驱动下AD患者存在相对应的脑功能变化障碍,提示AD有视觉系统的功能障碍。脑电图光刺激驱动反应较常规脑电图更敏感,对临床诊断与疗效判断有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活性及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血管性痴呆(VD)和阿尔茨海默病(AD)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2002年7月至2004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和江苏大学附属第四医院62例VD、39例AD患者以及50名健康对照者ACE基因I/D多态性;对其中56例VD、33例AD患者和46名健康对照者以毛细管电泳法测定血清ACE活性,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VD组和AD组血清ACE活性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未发现ACE基因I/D多态性与VD的相关性;AD组I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与VD无相关性,ACEI等位基因可能是AD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